第442章 商讨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自家主公发问,端坐在大殿两侧的魏国谋臣们,立刻低下头,小声地互相交谈起来。
中书令敬翔犹豫片刻,起身行礼道:“主公,东面行营招讨使刘知俊,昨日已派人将请战表和作战方略,送到进奏院来了。”
唐末五代,行营都统和行营招讨使,都可以作为大军出征时统帅的正式名称。
相较而言,如果出征的规模很大,同时有好几个大军团,分别在不同地区作战,则设置行营都统;如果出征规模稍小,军团数量不多,只在同一个地区作战,则设置行营招讨使。
这次平定王师范,在齐慎看来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因此他总共就派出四个藩镇,不到六万的地方军,连自己都亲军都不打算上阵。
刘知俊自然只被任命为招讨使。
敬翔继续道:“刘知俊准备让泰宁军和感化军,各出一万兵马,从南方的兖州、密州两地,先行出征,尽量把战火烧入敌境。等平卢军注意力被吸引后,他便立刻亲领两万天平军,从郓州方向归师东进,先取齐、淄两州,而后直导青州,活捉王师范。希望主公能同意。”
齐慎仔细思索了一阵,不置可否,开口向众人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觉得这个策略如何?”
“这个办法恐怕不好。”
侍中张佶闻言,边摇头边道:“郓州距离青州甚远,中间隔着齐、淄两州,想从此地攻入青州,为何不集中重兵,直接从兖州、密州方向猛攻?”
兵部尚书李振道:“兖州和密州距离青州虽近,但平卢军在毗邻两州的边境地带,修筑了许多关隘,并设有数万重兵,想要快速攻克,恐怕也不容易。”
“从南边进攻虽不容易,但胜在距离够短,有利于速战速决,倘若按照刘知俊的办法,必定会拖延更多时间。”
张佶一面反驳,一面起身对齐慎道:“依臣之见,刘知俊之所以要请命从郓州出兵,只不过是想担任全军主攻,率先攻取青州,独占功劳罢了。”
齐慎摸着下巴考虑了片刻,把目光转向了敬翔,明显是在征求对方的意见。
敬翔拱手道:“古人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主公此番既然已经委任了刘知俊为统帅,那么对方如何部署兵马,如何调度将士,主公便不应该多加干预才对。”
齐慎愣了愣,感觉敬翔说得很有道理,正要点头表示赞成,这时,忽听人群后方传来一道洪亮声音。
“臣以为敬大人说得不对!!”
齐慎循声望去,说话的原来是新上任的鸿胪卿冯道。
对方的声音很大,很快大殿内的所有人,便全都把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听到冯道和自己唱反调,敬翔心下微微不悦,面上却和颜悦色地问道:
“哦,本官何处说得不对,还请冯大人赐教。”
冯道意识到这是自己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不客气,当即侃侃而谈道:
“古语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说是战事开始之后,君王需要赋予前线将领统筹全局的权力,不能再干预将领的指挥……可问题是,眼下这战事还没有开始呢。”
“正是因为战事尚未开始,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尚可以聚在此处,为主公分忧,仔细讨论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这叫做‘庙算’,不然主公今日召咱们过来做什么?”
眼看冯道一个新来毛头小子,竟敢当场顶撞魏国资历最老的谋臣敬翔,完全没有半点后生晚辈应有的谦逊,殿内其他谋臣惊诧之余,无不恼羞成怒,仿佛自己也被羞辱了一般。
然而众人有心反驳,却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术,再加上一旁身为主公的齐慎并无任何表示,大伙也只好暂时保持沉默。
冯道见状,越发得意,接着道:“魏国是主公的魏国,那些藩镇节帅既是魏国的臣子,那他们手里的兵马,说到底便是主公的兵马。”
“如今大战尚未开始,主公作为三军真正的主帅,难道还不能决定自己的兵马应该如何行动吗?如果这都不可以的话,那主公还是不是魏王?”
一番话说罢,在场众人鸦雀无声。
齐慎忍不住站起身来,边鼓掌边道:“好,好,好……”
说实话,冯道方才所言虽然冲撞了不少人,但说得确实很在理,深得齐慎欣赏。
所谓后方不得干预前线指挥,指的是从来都是战术执行层面,而不是战略执行层面。
也就是说,一场战争具体该怎么打,怎么操作,怎么配合,这是前线指挥者的职责,后方领导者的确不应该过度干预,否则就会限制前线将领发挥。
但一场战争该朝什么方向去打,先打哪里后打哪里,应该达成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这就是后方领导者应该考虑的事了。
现在齐慎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击败平卢军,夺取青州,捉拿王师范,而后把精力收回魏国的内政治理上。而刘知俊给出的战术方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显然不能达成齐慎的战略目标。
当战略和战术,两者起冲突的时候,齐慎当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如若不然,自己这个魏王还有什么威望可言。
于是当即昂起头来,望着众人道:
“孤仔细考虑过了,刘知俊的方案并不妥当,还请诸位先生重新想想,此战到底应该如何部署。”
敬翔咽了口唾沫,想说什么又停住了。其他的谋臣们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李振提议道:“主公,既然如此,咱们不妨让刘知俊统领天平军,也和泰宁军、感化军一样,从不同方向发起佯攻,故意吸引平卢军的注意。”
齐慎愣了片刻,咋舌道:“你的意思,莫不是想让杨师厚趁平卢军不备,从河北领兵南下,直取青州?”
“正是。”李振笑着点头道:“天下谁人不知,杨师厚将军乃是我大魏的擎天巨擘,只要对方肯出手,哪有打不胜的仗?”
听到自家主公发问,端坐在大殿两侧的魏国谋臣们,立刻低下头,小声地互相交谈起来。
中书令敬翔犹豫片刻,起身行礼道:“主公,东面行营招讨使刘知俊,昨日已派人将请战表和作战方略,送到进奏院来了。”
唐末五代,行营都统和行营招讨使,都可以作为大军出征时统帅的正式名称。
相较而言,如果出征的规模很大,同时有好几个大军团,分别在不同地区作战,则设置行营都统;如果出征规模稍小,军团数量不多,只在同一个地区作战,则设置行营招讨使。
这次平定王师范,在齐慎看来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因此他总共就派出四个藩镇,不到六万的地方军,连自己都亲军都不打算上阵。
刘知俊自然只被任命为招讨使。
敬翔继续道:“刘知俊准备让泰宁军和感化军,各出一万兵马,从南方的兖州、密州两地,先行出征,尽量把战火烧入敌境。等平卢军注意力被吸引后,他便立刻亲领两万天平军,从郓州方向归师东进,先取齐、淄两州,而后直导青州,活捉王师范。希望主公能同意。”
齐慎仔细思索了一阵,不置可否,开口向众人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觉得这个策略如何?”
“这个办法恐怕不好。”
侍中张佶闻言,边摇头边道:“郓州距离青州甚远,中间隔着齐、淄两州,想从此地攻入青州,为何不集中重兵,直接从兖州、密州方向猛攻?”
兵部尚书李振道:“兖州和密州距离青州虽近,但平卢军在毗邻两州的边境地带,修筑了许多关隘,并设有数万重兵,想要快速攻克,恐怕也不容易。”
“从南边进攻虽不容易,但胜在距离够短,有利于速战速决,倘若按照刘知俊的办法,必定会拖延更多时间。”
张佶一面反驳,一面起身对齐慎道:“依臣之见,刘知俊之所以要请命从郓州出兵,只不过是想担任全军主攻,率先攻取青州,独占功劳罢了。”
齐慎摸着下巴考虑了片刻,把目光转向了敬翔,明显是在征求对方的意见。
敬翔拱手道:“古人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主公此番既然已经委任了刘知俊为统帅,那么对方如何部署兵马,如何调度将士,主公便不应该多加干预才对。”
齐慎愣了愣,感觉敬翔说得很有道理,正要点头表示赞成,这时,忽听人群后方传来一道洪亮声音。
“臣以为敬大人说得不对!!”
齐慎循声望去,说话的原来是新上任的鸿胪卿冯道。
对方的声音很大,很快大殿内的所有人,便全都把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听到冯道和自己唱反调,敬翔心下微微不悦,面上却和颜悦色地问道:
“哦,本官何处说得不对,还请冯大人赐教。”
冯道意识到这是自己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不客气,当即侃侃而谈道:
“古语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说是战事开始之后,君王需要赋予前线将领统筹全局的权力,不能再干预将领的指挥……可问题是,眼下这战事还没有开始呢。”
“正是因为战事尚未开始,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尚可以聚在此处,为主公分忧,仔细讨论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这叫做‘庙算’,不然主公今日召咱们过来做什么?”
眼看冯道一个新来毛头小子,竟敢当场顶撞魏国资历最老的谋臣敬翔,完全没有半点后生晚辈应有的谦逊,殿内其他谋臣惊诧之余,无不恼羞成怒,仿佛自己也被羞辱了一般。
然而众人有心反驳,却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术,再加上一旁身为主公的齐慎并无任何表示,大伙也只好暂时保持沉默。
冯道见状,越发得意,接着道:“魏国是主公的魏国,那些藩镇节帅既是魏国的臣子,那他们手里的兵马,说到底便是主公的兵马。”
“如今大战尚未开始,主公作为三军真正的主帅,难道还不能决定自己的兵马应该如何行动吗?如果这都不可以的话,那主公还是不是魏王?”
一番话说罢,在场众人鸦雀无声。
齐慎忍不住站起身来,边鼓掌边道:“好,好,好……”
说实话,冯道方才所言虽然冲撞了不少人,但说得确实很在理,深得齐慎欣赏。
所谓后方不得干预前线指挥,指的是从来都是战术执行层面,而不是战略执行层面。
也就是说,一场战争具体该怎么打,怎么操作,怎么配合,这是前线指挥者的职责,后方领导者的确不应该过度干预,否则就会限制前线将领发挥。
但一场战争该朝什么方向去打,先打哪里后打哪里,应该达成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这就是后方领导者应该考虑的事了。
现在齐慎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击败平卢军,夺取青州,捉拿王师范,而后把精力收回魏国的内政治理上。而刘知俊给出的战术方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显然不能达成齐慎的战略目标。
当战略和战术,两者起冲突的时候,齐慎当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如若不然,自己这个魏王还有什么威望可言。
于是当即昂起头来,望着众人道:
“孤仔细考虑过了,刘知俊的方案并不妥当,还请诸位先生重新想想,此战到底应该如何部署。”
敬翔咽了口唾沫,想说什么又停住了。其他的谋臣们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李振提议道:“主公,既然如此,咱们不妨让刘知俊统领天平军,也和泰宁军、感化军一样,从不同方向发起佯攻,故意吸引平卢军的注意。”
齐慎愣了片刻,咋舌道:“你的意思,莫不是想让杨师厚趁平卢军不备,从河北领兵南下,直取青州?”
“正是。”李振笑着点头道:“天下谁人不知,杨师厚将军乃是我大魏的擎天巨擘,只要对方肯出手,哪有打不胜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