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年很快过去,无论外地生还是本地生,陆陆续续地回书院。
孙山已经把四书五经的课听了一遍,如今又需要重新听一遍。
来书院来得晚,来的时候四书五经的夫子已经开始讲学,所以得要从头再来一遍,把之前未听过的补回来。
四书五经是基础课,占分比重最大,对经义的理解,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最基本才学。
而孙山最薄弱的除了诗赋就是经义。
或许洪氏学堂和漳州府府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所以一开始的基础课就打得不牢靠结实。
无论是洪秀才还是府学夫子对经义的理解都不够精准或者独特,所以身为学生的孙山也多多少少被耽误。
来到岳麓书院读书,听着书院夫子的讲解,才知道一字一句里面隐藏太多是典故和意寓。
孙山受益匪浅。
四书五经是孙山即将一学年的死磕项目,而书院图书馆便是孙山的次之目的。
这里不仅有各样的藏书孤品,还有时事新闻的各种小报。
上至朝廷,下至于地方,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当然就算再快也不会比内部快,这里得到的消息肯定会有延迟性。
孙山除了喜欢看孤本,更喜欢读朝报。
报纸上一般都是关于朝廷大事宜,比如对官员的任免,对各方政策的解读等等。
一开始孙山看不懂,但看得多了,就会慢慢理清楚。
孙山看了好些期的邸报,隐隐约约看出当今的皇帝身子可能不太好了。
上面的邸报偶尔会点到皇帝缺朝。
对于一般皇帝来说,不上朝课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于泰启皇帝来说那是严重的事故。
要知道这个皇帝是开国皇帝,登基前,登基后,都是兢兢业业,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天都上朝。
如果缺朝,只能身体方面的原因。
从邸报的内容上来看,泰启皇帝最近一年经常辍朝。
孙山隐隐约约觉得不安。
不过这种不安很快就消失,他现在只不过是个秀才,皇帝能不能上朝,都不关他的事。
孙山读完邸报,看小报。
小报是关于一些本地八卦新闻的,比如乡绅与百姓打官司,名角巡逻演出等等,读起来充满市井之气,相当得有意思。
也能从中窥视到长沙府本地百姓的生活。
当然孙山更是直接参与长沙府本地的生活。
孙山依旧保持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一天的遇到的人以及经历的事,更把物价表罗列出来。
或许几百年后,后代子孙挖出他珍贵的日记,能窥视几百年前有个叫孙山的读书人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
孙山看完报纸之后,就到图书馆看书,抄书。
这里有提供抄书的地方,但笔墨纸砚需要自带,书院不提供。
孙山也看到有学子在图书馆勤工俭学。
帮忙管理书册,抄写书本等等,听说在这里干活,能维持读书的生活。
岳麓书院招收的是全省最优秀的弟子,学子会得到书院的补助,但总有些家境贫困的学子不仅要读书,还要养家糊口,所以申请勤工俭学一举两得。
既可以留在书院读书,又能养活家庭。
至于像孙山这样的借读生,目前为止,悲伤地发现家境最穷的是孙山。
其他学生不是官宦出身,就是商贾出身,像孙山这种来自偏远小山村,家里百亩地都没有的小小地主,只有孙山一个。
得亏孙山有个艳冠群芳的给力大表哥,所以大家都对他相当地客气。
没有出现逢高踩低的现象。
又或许能来岳麓书院读书的学生,起码秀才身份,年岁又不大,莫欺少年穷,大家都会理智地给自己留后路。
孙山来书院这么久,勾心斗角是见过,可你死我活就没见过,大家都是斯文人,表面上客客气气还是需要保持的。
何况同窗情非常重要,除了亲人,师父,剩下就同窗守望相助。
能维持关系肯定会维持关系。
像“冰块”余南望,仅有他一个不做任何交际,在书院也算是网红人物了。
等回到斋舍,桂哥儿赶紧迎上来,帮孙山脱外套,又把炉火放过来,让孙山赶紧暖一暖身子。
孙山喝着热乎乎的茶水,身子也暖和许多了。
桂哥儿从箱子拿出一袋东西,高兴地说:“山哥,今天从镖局那边收到的。我一看,是家里寄过来的。”
孙山赶紧接过桂哥递过来的包裹,从中找出一封信,看字迹是永哥儿的,准是孙家村来的信。
孙山打开一看,日期是在年前,仔细算了一下,这份包裹足足走了半年才到手上,时间也够长的了。
信中孙伯民先介绍家里的情况,说家里一一切都好,阿奶黄氏身体很健康,看样子活到99岁准没问题。
之后介绍亲朋好友的情况。
永哥儿成亲了,孙三叔和孙三婶就把心思放到德哥儿身上,整日给他相亲,德哥儿不愿意,躲在县学不回家。
又说三姐小满生了三个闺女后,一直未怀孕,言语透露出孙伯民、苏氏的担忧。
之后又提到孙山的同窗杨清北成亲了,还请孙家过去喝喜酒。
孙山读到这里愣了愣,清北比自己小一岁,今年才16岁,也就是说清北15岁就成亲了。
这是不是太早了?为什么那么早就成亲?
孙山脑海里有十万个为什么!
孙伯民写信点出杨清北成亲只是顺带,主要用来引出孙山的亲事。
孙伯民、苏氏,甚至黄氏在信中都非常明示:孙山今年17岁了,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了,他的同窗比他小,还早比他成亲,无论如何,孙山也该考虑成亲事宜了。
孙伯民,苏氏,黄氏打算这一两年物色一番,等看准后,孙山也读书归来了。
回来后,孙山进场乡试,无论中还是不中,都要娶妻生子了。
孙伯民、苏氏在信中说同辈中的谁家已经做阿爷阿奶了,谁家的儿媳三年抱两。
中心思想就六个字:孙山,娶妻,生子!
厚厚地一叠信,孙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其中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是围绕孙山娶妻生子而展开。
正例反例都列举了一大箩筐。
最后德哥儿无辜躺枪,成为孙伯民、苏氏、黄氏心中最不孝的子孙,警告孙山莫要学。
孙山读完信后满头大汗,幸好离家远,通信又艰难,所以避免了唐僧念紧箍咒般的催婚。
哎呦,看来他来岳麓书院读书,真的最英明的决定。
年很快过去,无论外地生还是本地生,陆陆续续地回书院。
孙山已经把四书五经的课听了一遍,如今又需要重新听一遍。
来书院来得晚,来的时候四书五经的夫子已经开始讲学,所以得要从头再来一遍,把之前未听过的补回来。
四书五经是基础课,占分比重最大,对经义的理解,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最基本才学。
而孙山最薄弱的除了诗赋就是经义。
或许洪氏学堂和漳州府府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所以一开始的基础课就打得不牢靠结实。
无论是洪秀才还是府学夫子对经义的理解都不够精准或者独特,所以身为学生的孙山也多多少少被耽误。
来到岳麓书院读书,听着书院夫子的讲解,才知道一字一句里面隐藏太多是典故和意寓。
孙山受益匪浅。
四书五经是孙山即将一学年的死磕项目,而书院图书馆便是孙山的次之目的。
这里不仅有各样的藏书孤品,还有时事新闻的各种小报。
上至朝廷,下至于地方,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当然就算再快也不会比内部快,这里得到的消息肯定会有延迟性。
孙山除了喜欢看孤本,更喜欢读朝报。
报纸上一般都是关于朝廷大事宜,比如对官员的任免,对各方政策的解读等等。
一开始孙山看不懂,但看得多了,就会慢慢理清楚。
孙山看了好些期的邸报,隐隐约约看出当今的皇帝身子可能不太好了。
上面的邸报偶尔会点到皇帝缺朝。
对于一般皇帝来说,不上朝课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于泰启皇帝来说那是严重的事故。
要知道这个皇帝是开国皇帝,登基前,登基后,都是兢兢业业,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天都上朝。
如果缺朝,只能身体方面的原因。
从邸报的内容上来看,泰启皇帝最近一年经常辍朝。
孙山隐隐约约觉得不安。
不过这种不安很快就消失,他现在只不过是个秀才,皇帝能不能上朝,都不关他的事。
孙山读完邸报,看小报。
小报是关于一些本地八卦新闻的,比如乡绅与百姓打官司,名角巡逻演出等等,读起来充满市井之气,相当得有意思。
也能从中窥视到长沙府本地百姓的生活。
当然孙山更是直接参与长沙府本地的生活。
孙山依旧保持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一天的遇到的人以及经历的事,更把物价表罗列出来。
或许几百年后,后代子孙挖出他珍贵的日记,能窥视几百年前有个叫孙山的读书人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
孙山看完报纸之后,就到图书馆看书,抄书。
这里有提供抄书的地方,但笔墨纸砚需要自带,书院不提供。
孙山也看到有学子在图书馆勤工俭学。
帮忙管理书册,抄写书本等等,听说在这里干活,能维持读书的生活。
岳麓书院招收的是全省最优秀的弟子,学子会得到书院的补助,但总有些家境贫困的学子不仅要读书,还要养家糊口,所以申请勤工俭学一举两得。
既可以留在书院读书,又能养活家庭。
至于像孙山这样的借读生,目前为止,悲伤地发现家境最穷的是孙山。
其他学生不是官宦出身,就是商贾出身,像孙山这种来自偏远小山村,家里百亩地都没有的小小地主,只有孙山一个。
得亏孙山有个艳冠群芳的给力大表哥,所以大家都对他相当地客气。
没有出现逢高踩低的现象。
又或许能来岳麓书院读书的学生,起码秀才身份,年岁又不大,莫欺少年穷,大家都会理智地给自己留后路。
孙山来书院这么久,勾心斗角是见过,可你死我活就没见过,大家都是斯文人,表面上客客气气还是需要保持的。
何况同窗情非常重要,除了亲人,师父,剩下就同窗守望相助。
能维持关系肯定会维持关系。
像“冰块”余南望,仅有他一个不做任何交际,在书院也算是网红人物了。
等回到斋舍,桂哥儿赶紧迎上来,帮孙山脱外套,又把炉火放过来,让孙山赶紧暖一暖身子。
孙山喝着热乎乎的茶水,身子也暖和许多了。
桂哥儿从箱子拿出一袋东西,高兴地说:“山哥,今天从镖局那边收到的。我一看,是家里寄过来的。”
孙山赶紧接过桂哥递过来的包裹,从中找出一封信,看字迹是永哥儿的,准是孙家村来的信。
孙山打开一看,日期是在年前,仔细算了一下,这份包裹足足走了半年才到手上,时间也够长的了。
信中孙伯民先介绍家里的情况,说家里一一切都好,阿奶黄氏身体很健康,看样子活到99岁准没问题。
之后介绍亲朋好友的情况。
永哥儿成亲了,孙三叔和孙三婶就把心思放到德哥儿身上,整日给他相亲,德哥儿不愿意,躲在县学不回家。
又说三姐小满生了三个闺女后,一直未怀孕,言语透露出孙伯民、苏氏的担忧。
之后又提到孙山的同窗杨清北成亲了,还请孙家过去喝喜酒。
孙山读到这里愣了愣,清北比自己小一岁,今年才16岁,也就是说清北15岁就成亲了。
这是不是太早了?为什么那么早就成亲?
孙山脑海里有十万个为什么!
孙伯民写信点出杨清北成亲只是顺带,主要用来引出孙山的亲事。
孙伯民、苏氏,甚至黄氏在信中都非常明示:孙山今年17岁了,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了,他的同窗比他小,还早比他成亲,无论如何,孙山也该考虑成亲事宜了。
孙伯民,苏氏,黄氏打算这一两年物色一番,等看准后,孙山也读书归来了。
回来后,孙山进场乡试,无论中还是不中,都要娶妻生子了。
孙伯民、苏氏在信中说同辈中的谁家已经做阿爷阿奶了,谁家的儿媳三年抱两。
中心思想就六个字:孙山,娶妻,生子!
厚厚地一叠信,孙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其中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是围绕孙山娶妻生子而展开。
正例反例都列举了一大箩筐。
最后德哥儿无辜躺枪,成为孙伯民、苏氏、黄氏心中最不孝的子孙,警告孙山莫要学。
孙山读完信后满头大汗,幸好离家远,通信又艰难,所以避免了唐僧念紧箍咒般的催婚。
哎呦,看来他来岳麓书院读书,真的最英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