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上南下,为大明子民争夺生存空间,为大明帝国创造财福,为顺利渡过大灾害,并以不断的胜利打出汉唐的骄傲自豪。
这已经是皇帝既定的方针,不可更改,差别只是在速度的快慢。
当然,包括熊廷弼在内,臣僚都对皇帝越来越显露出来的扩张欲望,感到担心和忧虑。
成祖时期的极限扩张,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复杂的边疆事务也让朝廷感到难以应付。
比如下西洋,七年间共花费了四千多万两,对于年收入在千万左右的明朝国库,确实是巨大的压力。
连朱棣在每次郑和出海时都“一则一惧”,很多大臣更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谏阻,并将下西洋称为“弊政”。
其实,从当时的情形来看,称下西洋为“弊政”也是有道理的。不能从后世的眼光来评判当时人们的想法,因为花费巨大,负担沉重,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关键是思想和传统的问题,当时的明朝是不考虑赚钱的,所谓“厚往薄来”、“重义轻利”,才是天朝上国的风范。
而下西洋作为炫耀国力的方式,实质上多是用丰厚的赏赐来显摆。朝贡体系也是禀承着这样的原则,以致番邦小国争相前来,使大明帝国也有些吃不消。
朱由校的扩张当然是迥异于成祖,甚至是迥异于历代皇帝。说白了,就是“利”字当头,没好处的仗不打,占地要肥沃,或是有其他价值。
按照后世的名词,就是产出要大于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越打越富,越打越强。
只不过,把打仗当成买卖,不赚钱不干,很是有失天朝上国的体面。所以,皇帝不能明宣于外,臣子们也不知道皇帝只想着通过扩张捞钱。
当然,收益有时是长远的,有时眼见着就能获利。比如依托辽东北进,苦寒之地,能赚什么钱?投入还不小。
和一年两三熟的湄公省相比,当然是如此。可皇帝知道,黑土地蕴含着怎样的财富,就是更苦寒的西伯利亚,地下的黑金也不能用眼前利益来衡量。
说出来也没用,皇帝嘛,干就是了。量力而行还是没问题的,谁让他来钱道儿多呢!
腊月二十五,离大年只有数天时间。节日的气氛早已弥漫于京师,平辽成功,又能得享太平,从官到民,都有种轻松的感觉。
“父——”
“皇——”
两位小公举又是一人迸一个字,把“父皇”凑全。然后就咧开小嘴,咯咯笑得欢快。
皇帝大悦,一手抱起一个小棉袄,左一下右一下,亲得“波波”带响。
裕儿笑得欢畅,既为女儿日渐长大,也为皇爷恩宠不衰。
和两位女儿玩耍了一会儿,皇帝才放开她们,看着两个小人儿在宫人的小心看护下迈着小短腿走远。
“皇爷。”裕儿还改不了称呼,可听起来就显得亲近,剥了个桔子,递给皇帝一瓣。
皇帝直接张嘴就吃,品着味道轻轻点头,说道:“现在南方还能种桔,再过几年怕是不容易了。”
张裕儿不知道皇爷说的是小冰河期的大灾害,眨巴眨巴大眼睛,又细心地剥好喂给皇爷。
年前的公务已经不多,特别是平辽之后,皇帝心中的石头落地,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心腹大患已除,就是小冰河期的高峰到来,皇帝认为也能渡过,至少不会危及到江山社稷。
吃了几瓣桔子,皇帝摆手示意不吃了,懒懒地往榻上一倒,还拍了拍旁边,让裕儿躺在他的身边。
裕儿最听话,皇爷让干啥就干啥。她依偎在皇爷身旁,把皇爷的手臂搂在怀里,柔声说道:“臣妾想好了,养猫的事情暂且作罢。”
皇帝并不觉得奇怪,说道:“等孩子再大一些吧!”
小孩子不知道轻重,猫咪也同样不懂事儿,挠坏了哪里,万一感染了什么病毒,可不是小事。
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当然会放弃一些喜好。裕儿喜欢猫,可更爱女儿。
“臣妾家里来信儿了,都挺好的。”裕儿微闭眼睛,嗅闻着皇爷身上的气息,絮絮地说着,“今年种了几亩土豆,收了好几千斤呢!母亲说,土豆烤了吃也很香。”
土豆亩产千斤并不算多,皇帝大致估算了一下。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很高的产量了。
“炸薯条也好吃。”皇帝微抿嘴角,说道:“朕让御厨房做来,后宫人等都尝尝。嗯,烤土豆也不错。”
耐寒、高产,这是又一个抗击大灾害的有力武器。尽管不能早上几年推广种植,但现在开始,也给皇帝增添了不少信心。
“婉儿期末考得不错,说是明年就要考初中了。女孩子读到初中,臣妾觉得尽够了。”
皇帝嗯了一声,也没啥意见。又不是要当大学问家,小学毕业差不多就能读书看报,在古代的女人当中,也算是知书识礼了。
裕儿还在说着,都是很小的事情,有些琐碎。
但皇帝并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这些琐碎的小事中,也能看出些目前的社会状况。
而裕儿是最不可能骗自己的,听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藏不掖,更不夸大。
“前些日子杨女医来为臣妾和两位公主例行检查,说是忙于医学院的事情,才晚了几天……那个叫桃嫣的女药童,还说有问题要向皇爷请教呢!”
知道得太多了呀,就是难得清闲。
皇帝有些无奈,但也没想着拒绝。医术提高了,对自己和后宫的妃嫔,乃至自己的儿女,也有好处不是。
应该是外科方面的,朕是想让前线的将士在受伤后能尽量得到医治,才编了个小册子,包括缝合伤口、消毒等简单的知识。
应该能挽救不少将士的生命吧,总比没有强。皇帝想着,安慰着自己,也有些骄傲。
视人命如草芥,这个陋习必须改。自己虽然是皇帝,可却不是历史上的封建帝王。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朕已经做出了榜样,大概不会再出现“何不做安安饿殍”的混账官吏了吧?
……………………
北上南下,为大明子民争夺生存空间,为大明帝国创造财福,为顺利渡过大灾害,并以不断的胜利打出汉唐的骄傲自豪。
这已经是皇帝既定的方针,不可更改,差别只是在速度的快慢。
当然,包括熊廷弼在内,臣僚都对皇帝越来越显露出来的扩张欲望,感到担心和忧虑。
成祖时期的极限扩张,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复杂的边疆事务也让朝廷感到难以应付。
比如下西洋,七年间共花费了四千多万两,对于年收入在千万左右的明朝国库,确实是巨大的压力。
连朱棣在每次郑和出海时都“一则一惧”,很多大臣更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谏阻,并将下西洋称为“弊政”。
其实,从当时的情形来看,称下西洋为“弊政”也是有道理的。不能从后世的眼光来评判当时人们的想法,因为花费巨大,负担沉重,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关键是思想和传统的问题,当时的明朝是不考虑赚钱的,所谓“厚往薄来”、“重义轻利”,才是天朝上国的风范。
而下西洋作为炫耀国力的方式,实质上多是用丰厚的赏赐来显摆。朝贡体系也是禀承着这样的原则,以致番邦小国争相前来,使大明帝国也有些吃不消。
朱由校的扩张当然是迥异于成祖,甚至是迥异于历代皇帝。说白了,就是“利”字当头,没好处的仗不打,占地要肥沃,或是有其他价值。
按照后世的名词,就是产出要大于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越打越富,越打越强。
只不过,把打仗当成买卖,不赚钱不干,很是有失天朝上国的体面。所以,皇帝不能明宣于外,臣子们也不知道皇帝只想着通过扩张捞钱。
当然,收益有时是长远的,有时眼见着就能获利。比如依托辽东北进,苦寒之地,能赚什么钱?投入还不小。
和一年两三熟的湄公省相比,当然是如此。可皇帝知道,黑土地蕴含着怎样的财富,就是更苦寒的西伯利亚,地下的黑金也不能用眼前利益来衡量。
说出来也没用,皇帝嘛,干就是了。量力而行还是没问题的,谁让他来钱道儿多呢!
腊月二十五,离大年只有数天时间。节日的气氛早已弥漫于京师,平辽成功,又能得享太平,从官到民,都有种轻松的感觉。
“父——”
“皇——”
两位小公举又是一人迸一个字,把“父皇”凑全。然后就咧开小嘴,咯咯笑得欢快。
皇帝大悦,一手抱起一个小棉袄,左一下右一下,亲得“波波”带响。
裕儿笑得欢畅,既为女儿日渐长大,也为皇爷恩宠不衰。
和两位女儿玩耍了一会儿,皇帝才放开她们,看着两个小人儿在宫人的小心看护下迈着小短腿走远。
“皇爷。”裕儿还改不了称呼,可听起来就显得亲近,剥了个桔子,递给皇帝一瓣。
皇帝直接张嘴就吃,品着味道轻轻点头,说道:“现在南方还能种桔,再过几年怕是不容易了。”
张裕儿不知道皇爷说的是小冰河期的大灾害,眨巴眨巴大眼睛,又细心地剥好喂给皇爷。
年前的公务已经不多,特别是平辽之后,皇帝心中的石头落地,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心腹大患已除,就是小冰河期的高峰到来,皇帝认为也能渡过,至少不会危及到江山社稷。
吃了几瓣桔子,皇帝摆手示意不吃了,懒懒地往榻上一倒,还拍了拍旁边,让裕儿躺在他的身边。
裕儿最听话,皇爷让干啥就干啥。她依偎在皇爷身旁,把皇爷的手臂搂在怀里,柔声说道:“臣妾想好了,养猫的事情暂且作罢。”
皇帝并不觉得奇怪,说道:“等孩子再大一些吧!”
小孩子不知道轻重,猫咪也同样不懂事儿,挠坏了哪里,万一感染了什么病毒,可不是小事。
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当然会放弃一些喜好。裕儿喜欢猫,可更爱女儿。
“臣妾家里来信儿了,都挺好的。”裕儿微闭眼睛,嗅闻着皇爷身上的气息,絮絮地说着,“今年种了几亩土豆,收了好几千斤呢!母亲说,土豆烤了吃也很香。”
土豆亩产千斤并不算多,皇帝大致估算了一下。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很高的产量了。
“炸薯条也好吃。”皇帝微抿嘴角,说道:“朕让御厨房做来,后宫人等都尝尝。嗯,烤土豆也不错。”
耐寒、高产,这是又一个抗击大灾害的有力武器。尽管不能早上几年推广种植,但现在开始,也给皇帝增添了不少信心。
“婉儿期末考得不错,说是明年就要考初中了。女孩子读到初中,臣妾觉得尽够了。”
皇帝嗯了一声,也没啥意见。又不是要当大学问家,小学毕业差不多就能读书看报,在古代的女人当中,也算是知书识礼了。
裕儿还在说着,都是很小的事情,有些琐碎。
但皇帝并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这些琐碎的小事中,也能看出些目前的社会状况。
而裕儿是最不可能骗自己的,听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藏不掖,更不夸大。
“前些日子杨女医来为臣妾和两位公主例行检查,说是忙于医学院的事情,才晚了几天……那个叫桃嫣的女药童,还说有问题要向皇爷请教呢!”
知道得太多了呀,就是难得清闲。
皇帝有些无奈,但也没想着拒绝。医术提高了,对自己和后宫的妃嫔,乃至自己的儿女,也有好处不是。
应该是外科方面的,朕是想让前线的将士在受伤后能尽量得到医治,才编了个小册子,包括缝合伤口、消毒等简单的知识。
应该能挽救不少将士的生命吧,总比没有强。皇帝想着,安慰着自己,也有些骄傲。
视人命如草芥,这个陋习必须改。自己虽然是皇帝,可却不是历史上的封建帝王。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朕已经做出了榜样,大概不会再出现“何不做安安饿殍”的混账官吏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