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乱战方息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飞鸟夭一行如同旋风般在淮泗大地上驰骋,很快与潜伏的侦察哨接上头,很快回到了泗水之畔的军营之中。
飞鸟夭将田节的首级双手献与聂政:“属下抗令不遵,自知罪无可赎。然某上次行刺失手,必欲正名,今特献上齐军主将田节首级,请将军责罚,愿承受军法处置。”
聂政其实对于飞鸟夭果敢利落的行动是心生赞许的,但这种战场抗命的毛病一定不能惯。
他故意板起一张脸,对飞鸟夭的功绩不赞一声:“政,自当禀明王上,依军规处置!”
一句“禀明王上”已经代表了聂政的态度,至少飞鸟夭自己觉得聂政在帮他开脱,心中亦是一暖。
********
齐军枕戈待旦,准备连夜发起冲锋。但是,不闻中军鼓声,全军一觉睡到了大天明。
将军黔夫感觉不对劲,按照之前的部署,以及田节急于求成的心理,不应该偃旗息鼓,按兵不动啊?
要知道齐军浪费一夜战机,则楚军得到一夜休整。
东方渐明,黔夫一身戎装,走向中军大帐。
“田大夫何在?”
“尚在帐中歇息?”
黔夫无奈,转身欲走。忽然又返了回来,警惕地问道:“焉何未闻鼾声?”
要知道田节平时睡觉,鼾声如雷,声传数里。据说有一次田节在睡梦中竟然把自己给吵醒了,可见其鼾声威力之巨大。
守卫这个时候才发现,昨夜的中军大帐,确实太过安静了一些。
黔夫暗叫一声不好,不由分说,率人就直冲后帐,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地上一摊暗黑色的鲜血已经干涸,田节的无头尸身躺在床上,再也发不出任何声响了。
黔夫大惊,大战方酣,粮草被断,主将遇刺,这仗再也没法打下去了!
黔夫下令将昨夜值守的军卒悉数拿下,又在营中开展掘地三尺的搜查。
最终确认,日前前来投奔田节的、不明来路的所谓“恩公”,具有最大悬疑。但这些人,已于东方未晓之前,手持田节军令,出营而去,杳无音讯。
在田节的案头,摆放着一封尚未写完的弹劾田种首的奏札,大意为田种首违抗君令,反对君上“攻击郯城,关门打狗”计划,不支援郯城,反进攻莒邑,造成分兵……云云。
本来田节这几日不顾战争规律、一味蛮干的做法已经引起全军上下的义愤,军心不稳。
而今粮草既断,主将又亡,黔夫趁势停止了进攻,迅速上报军情,催促粮草,等候齐公下一步的指示。
齐国人消停了,楚国的援兵也赶到了!
断粮的危机开始显现,齐军战斗意志全消,楚军一个冲锋,齐军立即丢盔卸甲,全线溃败。
被围了这么久的郯城楚军也顺势杀出,两军会合,如同猛虎下山般向齐军发起了冲锋。
黔夫虽然没有什么奇谋妙计,但行军打仗的基本常识还是扎实的。
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沿着淮泗走廊败退,那边没有大军接应,绝对会陷入被楚军衔尾追杀的不利境地。
最后的结局,就是全军被一点一点击溃,一部一部地消灭,直至全军覆没。
为今之计,只能是向莒邑方向撤退。
莒邑城下,还聚集着田种首的一部齐军,两军合兵,堪可抵挡楚军一部分进攻力,最大限度地保全齐军。
黔夫一边派人迅速北上,请求田种首派兵接应;一边指挥齐军有序撤退,沿途在险地、关隘、渡口、山丘层层部署兵力,梯次阻击楚军的进攻。
能牺牲小股部队而保全大部齐军,就是成功的撤退。这是战略战术需要,更是为国献身的精神。所谓鸣金锣,是绝对不会响起的,小股部队就是用来牺牲的。
黔夫的部署颇有章法,而且齐国“兵农合一”的机制下,每连、每卒、每小戎的部队,往往就是一村、一里、一乡的邻里,十有八九沾亲带故。
这些小股部队的阻击,反而打得十分顽强,当然下场也十分凄惨,在楚军的绝对实力碾压下,全部玉碎。同时,也为黔夫率领的大部队后撤,赢得了宝贵时间。
齐军又饿又困,一路败退;楚军则新入战场,越战越勇,紧紧咬住齐军不放,留下了满地狼藉和无数残肢断臂。
田种首接到黔夫军报,不由仰天长叹!郯城兵败,楚军北援,预示着此次由伐越引起的诸侯大战,齐国完败!
为今之计,保全齐军有生力量方为上上之选。
田种首一面派人接应黔夫,一面下令对莒邑再次发起攻城战。攻城并不是目的,拖住莒邑守军,掩护北撤齐军快速过境才是目的。
如果田种首不攻打莒邑,或者撤退,城中的景舍必然会出兵与楚军合兵一处,在莒邑城下寻求与齐军决战。
齐军经过琅玡、郯城、莒邑一系列失败,粮草不足,损伤巨大,军心不稳,士气不足,已没有再战的资本了。
事情正如田种首预料的那样,将军黔夫在接应之下,率军迅速通过莒邑,撤入沂山、蒙山一线,建立起稳固阵地,凭险据守。
而后田种首对莒邑一阵猛攻之后,毅然率军后撤,全部齐军撤至山区,齐国南部桥头堡、五都之一的莒邑,正式落入楚国人的手中。
田种首知道作为主将,此次出征,无论如何他也逃脱不了责任,于是在沂山一边部署防守,一边上书待罪。
而景舍则与楚国援军实现胜利会师,完全控制了莒邑,“楚国阳台”地区的控制力得到加强,楚国的版图又向北更进一步,兵锋同时威慑齐、鲁、宋。
身在琅玡的俱酒听闻这一战果,心知越国的左翼暂时安全了。
但是,莒邑这座城池,在后续的历史上则继续扮演着火药库的角色,在齐楚之间来回拉锯,不断易手。
齐军淮泗战线的失败,楚国兵锋的北指,却更令以魏国为首的三晋联盟感到不安。
三晋联盟凭借战国最强的军事实力,硬生生地在楚国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个口子,夺下了楚国北部的鲁阳城,直接威胁楚国的方城。
鲁阳城一直是楚国的传统地盘,但同时鲁阳也是楚方城向中原的延伸部位,具有探头的地位。
鲁阳一失,等于将楚国的势力全部压回了方城之内,对楚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挫败。
而且魏侯击对楚态度强硬,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对方城进行侦察、试探,摆出一副兵出方城,下指宛邑的态势。
方城是楚国传统上的南北分界线,方城一破,整个宛邑盆地无险可守,三晋的势力将长驱直入,影响汉水流域。这,是楚国不能忍的。
但是,双方都有点打不动了,按照战国的传统做法,打打停停这是常态。
参战各方又频繁派出使臣进行斡旋、谈判,最终谁都不想让步,于是就尊重现状,淮泗战线停留在莒邑一线,中原战线停留在鲁阳一线。
战国时代又一场诸侯混战告一段落,战争的结果:齐失一城,楚失一城,魏得一城,各方损兵无算。
齐、楚都愤懑不已,魏国却成了这场诸侯大战的最大赢家。魏国不仅得到了重镇鲁阳,同时魏侯击的声誉日隆。
这种神奇的故事,在战国从来不缺乏生长的土壤。
飞鸟夭一行如同旋风般在淮泗大地上驰骋,很快与潜伏的侦察哨接上头,很快回到了泗水之畔的军营之中。
飞鸟夭将田节的首级双手献与聂政:“属下抗令不遵,自知罪无可赎。然某上次行刺失手,必欲正名,今特献上齐军主将田节首级,请将军责罚,愿承受军法处置。”
聂政其实对于飞鸟夭果敢利落的行动是心生赞许的,但这种战场抗命的毛病一定不能惯。
他故意板起一张脸,对飞鸟夭的功绩不赞一声:“政,自当禀明王上,依军规处置!”
一句“禀明王上”已经代表了聂政的态度,至少飞鸟夭自己觉得聂政在帮他开脱,心中亦是一暖。
********
齐军枕戈待旦,准备连夜发起冲锋。但是,不闻中军鼓声,全军一觉睡到了大天明。
将军黔夫感觉不对劲,按照之前的部署,以及田节急于求成的心理,不应该偃旗息鼓,按兵不动啊?
要知道齐军浪费一夜战机,则楚军得到一夜休整。
东方渐明,黔夫一身戎装,走向中军大帐。
“田大夫何在?”
“尚在帐中歇息?”
黔夫无奈,转身欲走。忽然又返了回来,警惕地问道:“焉何未闻鼾声?”
要知道田节平时睡觉,鼾声如雷,声传数里。据说有一次田节在睡梦中竟然把自己给吵醒了,可见其鼾声威力之巨大。
守卫这个时候才发现,昨夜的中军大帐,确实太过安静了一些。
黔夫暗叫一声不好,不由分说,率人就直冲后帐,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地上一摊暗黑色的鲜血已经干涸,田节的无头尸身躺在床上,再也发不出任何声响了。
黔夫大惊,大战方酣,粮草被断,主将遇刺,这仗再也没法打下去了!
黔夫下令将昨夜值守的军卒悉数拿下,又在营中开展掘地三尺的搜查。
最终确认,日前前来投奔田节的、不明来路的所谓“恩公”,具有最大悬疑。但这些人,已于东方未晓之前,手持田节军令,出营而去,杳无音讯。
在田节的案头,摆放着一封尚未写完的弹劾田种首的奏札,大意为田种首违抗君令,反对君上“攻击郯城,关门打狗”计划,不支援郯城,反进攻莒邑,造成分兵……云云。
本来田节这几日不顾战争规律、一味蛮干的做法已经引起全军上下的义愤,军心不稳。
而今粮草既断,主将又亡,黔夫趁势停止了进攻,迅速上报军情,催促粮草,等候齐公下一步的指示。
齐国人消停了,楚国的援兵也赶到了!
断粮的危机开始显现,齐军战斗意志全消,楚军一个冲锋,齐军立即丢盔卸甲,全线溃败。
被围了这么久的郯城楚军也顺势杀出,两军会合,如同猛虎下山般向齐军发起了冲锋。
黔夫虽然没有什么奇谋妙计,但行军打仗的基本常识还是扎实的。
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沿着淮泗走廊败退,那边没有大军接应,绝对会陷入被楚军衔尾追杀的不利境地。
最后的结局,就是全军被一点一点击溃,一部一部地消灭,直至全军覆没。
为今之计,只能是向莒邑方向撤退。
莒邑城下,还聚集着田种首的一部齐军,两军合兵,堪可抵挡楚军一部分进攻力,最大限度地保全齐军。
黔夫一边派人迅速北上,请求田种首派兵接应;一边指挥齐军有序撤退,沿途在险地、关隘、渡口、山丘层层部署兵力,梯次阻击楚军的进攻。
能牺牲小股部队而保全大部齐军,就是成功的撤退。这是战略战术需要,更是为国献身的精神。所谓鸣金锣,是绝对不会响起的,小股部队就是用来牺牲的。
黔夫的部署颇有章法,而且齐国“兵农合一”的机制下,每连、每卒、每小戎的部队,往往就是一村、一里、一乡的邻里,十有八九沾亲带故。
这些小股部队的阻击,反而打得十分顽强,当然下场也十分凄惨,在楚军的绝对实力碾压下,全部玉碎。同时,也为黔夫率领的大部队后撤,赢得了宝贵时间。
齐军又饿又困,一路败退;楚军则新入战场,越战越勇,紧紧咬住齐军不放,留下了满地狼藉和无数残肢断臂。
田种首接到黔夫军报,不由仰天长叹!郯城兵败,楚军北援,预示着此次由伐越引起的诸侯大战,齐国完败!
为今之计,保全齐军有生力量方为上上之选。
田种首一面派人接应黔夫,一面下令对莒邑再次发起攻城战。攻城并不是目的,拖住莒邑守军,掩护北撤齐军快速过境才是目的。
如果田种首不攻打莒邑,或者撤退,城中的景舍必然会出兵与楚军合兵一处,在莒邑城下寻求与齐军决战。
齐军经过琅玡、郯城、莒邑一系列失败,粮草不足,损伤巨大,军心不稳,士气不足,已没有再战的资本了。
事情正如田种首预料的那样,将军黔夫在接应之下,率军迅速通过莒邑,撤入沂山、蒙山一线,建立起稳固阵地,凭险据守。
而后田种首对莒邑一阵猛攻之后,毅然率军后撤,全部齐军撤至山区,齐国南部桥头堡、五都之一的莒邑,正式落入楚国人的手中。
田种首知道作为主将,此次出征,无论如何他也逃脱不了责任,于是在沂山一边部署防守,一边上书待罪。
而景舍则与楚国援军实现胜利会师,完全控制了莒邑,“楚国阳台”地区的控制力得到加强,楚国的版图又向北更进一步,兵锋同时威慑齐、鲁、宋。
身在琅玡的俱酒听闻这一战果,心知越国的左翼暂时安全了。
但是,莒邑这座城池,在后续的历史上则继续扮演着火药库的角色,在齐楚之间来回拉锯,不断易手。
齐军淮泗战线的失败,楚国兵锋的北指,却更令以魏国为首的三晋联盟感到不安。
三晋联盟凭借战国最强的军事实力,硬生生地在楚国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个口子,夺下了楚国北部的鲁阳城,直接威胁楚国的方城。
鲁阳城一直是楚国的传统地盘,但同时鲁阳也是楚方城向中原的延伸部位,具有探头的地位。
鲁阳一失,等于将楚国的势力全部压回了方城之内,对楚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挫败。
而且魏侯击对楚态度强硬,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对方城进行侦察、试探,摆出一副兵出方城,下指宛邑的态势。
方城是楚国传统上的南北分界线,方城一破,整个宛邑盆地无险可守,三晋的势力将长驱直入,影响汉水流域。这,是楚国不能忍的。
但是,双方都有点打不动了,按照战国的传统做法,打打停停这是常态。
参战各方又频繁派出使臣进行斡旋、谈判,最终谁都不想让步,于是就尊重现状,淮泗战线停留在莒邑一线,中原战线停留在鲁阳一线。
战国时代又一场诸侯混战告一段落,战争的结果:齐失一城,楚失一城,魏得一城,各方损兵无算。
齐、楚都愤懑不已,魏国却成了这场诸侯大战的最大赢家。魏国不仅得到了重镇鲁阳,同时魏侯击的声誉日隆。
这种神奇的故事,在战国从来不缺乏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