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丰一看,黄坚来做什么?
他停住脚步,等黄坚走到跟前,但见其满面笑容,对李丰抱拳说道:“鄙人要恭喜李大郎获得皇帝重赏!大郎怕是要请一顿酒的。”
皇帝重赏?
李丰一听,心中猛的一惊,真的?
看着李丰半信半疑的样子,黄坚笑着解释道:“李郎,京城来的王宦官刚刚抵达长乐集,他带来了皇帝的旨意。
李郎已被今上赐予从七品上散阶,同时以万年县丞之职入直门下省。李郎,这可是一步登天了!难道不该请卑职等吃一顿吗?”
李丰一听,看样子不像是假的,自然万分兴奋,说道:“这……当然要请,走,回长乐集!”
他一看,还是先回去接旨吧!至于回家的事情,明日一早再抽时间回去。反正骑马一个来回也不消一个时辰,而且还可以给家里带回好消息。
于是他立刻调转马头,跟着黄坚一起赶回长乐集。
路上,黄坚比他还兴奋,一直在感叹他的功劳和运气。
李丰笑道:“黄队正,如果哪日我帮得上忙,一定想办法把你调回京城去。”
黄坚一听,急忙拱手谢过:“好!李郎可要说话算话!其实,只要兵部尚书侯相公一句话,卑职立刻就可以回京!”+
李丰一听,心想,听他这个意思,希望自己找侯君集帮忙?
自己暂时怕没有这个能力!侯君集是本朝名将,曾经师从名将李靖,此人十分狂妄,又当了十几年的宰相,也就是李世民可以驾驭他,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行。
想到这里他道:“放心,我二人很谈得来,你就如同我的兄长一般,能帮忙的,我当然不会忘记!”
黄坚非常感激的点点头:“多谢李郎!”
二人很快回到集上,在冶监见到了宦官王伏胜,众多官员也都在此等候李丰。
这王伏胜二十来岁,一名刚刚进入流内九品的年轻宦官。
实际上通常情况之下,宫里的宦官很少出宫传旨,诏书一般都是发地方官员,由地方官员代传,否则,得有多少宦官才够用?
不过,这一次情况有些特别,皇帝派一个宦官来,是要他再亲自来核实一下情况,如此就可保万无一失。
他见到李丰,神情非常谦卑,笑道:“请李郎行礼听旨!”
李丰随后叩首行礼,只见王伏胜打开诏书,高声宣读:
“门下:??门下近侍,驳正王言,咨尔夏部,佥曰惟允。洋州白民李丰,道合忠孝,精于五金,堪为工师。献策冶监,百年奇功,可朝散郎、万年县丞入直门下。”
李丰听罢,道:“臣叩谢皇恩!”
王伏胜随后又笑道:“李郎,圣人(皇帝)直接下诏授六品以下官员,极其罕见,一般这是尚书省之事,李郎可不得了。
还有,圣人还重赏了李郎两千匹绢帛、一千贯钱呢,这些赏赐的财物李郎到京城之后再领取!卑职恭喜!”
李丰一听,心中又是一喜,这的确可真算得上是重赏!于是说道:“这都是今上厚爱,鄙人感激涕零!”
他一说完后,旁边众人都不停出言恭喜。薛万均说道:“恭喜李郎入仕!”
韦师也笑道:“李郎如此年轻就入直门下省,难得!”
杨邕更是一脸羡慕的神情,说道:“李郎一出仕就进入门下,不简单!恭喜李郎……”
欧阳平也点头道:“今上赏罚分明,李郎千古奇功,该赏!”
刘仁轨也在一旁恭喜完之后,说道:“李郎,今上要李郎与我二人一同进京面圣,不知何日启程呢?”
哦?李丰一听,看来刘仁轨是高升了!于是问王伏胜道:“王兄,刘县令高升何职?”
王伏胜忙解释道:“刘县令已经担任雍州新丰县令,圣人要求李郎与刘县令二人一同进京!”
李丰一听,雍州就是后来的京兆府,这里的县令可比这个黄金县强太多了,为正六品,距离万千士人梦寐以求的从五品也就一步之遥。
当然,这只是职事官,要散官升到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才算数的,估计刘仁轨还有好些年,就是自己,也不知何时才能够达到。
想到这里,李丰忙道:“恭喜刘县令高升!至于何日启程,学生还要和韦公商量一下!”
因为他想,没有韦师,就没有自己的今日,人不能忘本!
因此,这进山找矿与解决流民之事总不能半途而废!除了自己之外,这些人是很难找到大矿脉的。
既然此事已与薛万均、韦师确定下来,不好放弃。
想到这里,他便扭头对韦师说道:“韦公,学生的意思,还是按照原计划进山,估计一个来回也就十来日,办完此事之后,再与刘县令一同进京。”
韦师一听,笑着点点头:“我总算没有看错人,就这么定了!晚间你就暂时别回家,我们一起吃一顿便饭,一来是恭喜你二位,二来也是欢迎王二郎!”
李丰点点头:“唯!”
王伏胜一听,急忙道:“韦使君客气了!”
韦师说道:“王二郎一路辛苦,一顿便餐罢了!”
韦师心想,这些皇帝的仆人,平日里帮不上自己什么忙,可关键时候的一句话,有时可能救自己一条命,要招待周全,不可失礼数。
那边刘仁轨一听,心想,这个李丰,倒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于是也对韦师说道:“韦公,下官也是此意,就照原计划进山剿匪!”
韦师点点头:“好!”
……
第二日,鸡鸣第一遍,李丰让酒肆的人把自己叫醒,然后提着灯笼,要赶回家去。
目前与弟弟知道消息后,自然非常高兴。弟弟当然非常愿意与其一同进京,不过母亲则不愿意,非要守着故土与老房子。李丰一看,只得作罢。
他心想,这也可以理解,古代人的想法不一样,的确如他娘所说,当时几乎所有人,不管当多大的官,老了之后都会回乡居住。
不过这房子肯定不行,自己走的时候,得出几百贯钱,让大舅帮忙把这房子拆了,重新修一幢大瓦房。
而且,伯母家紧挨着不远,伯父虽然已经去世,不过伯母健在,还有两个堂哥,他们可以帮着照顾娘,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李丰一看,黄坚来做什么?
他停住脚步,等黄坚走到跟前,但见其满面笑容,对李丰抱拳说道:“鄙人要恭喜李大郎获得皇帝重赏!大郎怕是要请一顿酒的。”
皇帝重赏?
李丰一听,心中猛的一惊,真的?
看着李丰半信半疑的样子,黄坚笑着解释道:“李郎,京城来的王宦官刚刚抵达长乐集,他带来了皇帝的旨意。
李郎已被今上赐予从七品上散阶,同时以万年县丞之职入直门下省。李郎,这可是一步登天了!难道不该请卑职等吃一顿吗?”
李丰一听,看样子不像是假的,自然万分兴奋,说道:“这……当然要请,走,回长乐集!”
他一看,还是先回去接旨吧!至于回家的事情,明日一早再抽时间回去。反正骑马一个来回也不消一个时辰,而且还可以给家里带回好消息。
于是他立刻调转马头,跟着黄坚一起赶回长乐集。
路上,黄坚比他还兴奋,一直在感叹他的功劳和运气。
李丰笑道:“黄队正,如果哪日我帮得上忙,一定想办法把你调回京城去。”
黄坚一听,急忙拱手谢过:“好!李郎可要说话算话!其实,只要兵部尚书侯相公一句话,卑职立刻就可以回京!”+
李丰一听,心想,听他这个意思,希望自己找侯君集帮忙?
自己暂时怕没有这个能力!侯君集是本朝名将,曾经师从名将李靖,此人十分狂妄,又当了十几年的宰相,也就是李世民可以驾驭他,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行。
想到这里他道:“放心,我二人很谈得来,你就如同我的兄长一般,能帮忙的,我当然不会忘记!”
黄坚非常感激的点点头:“多谢李郎!”
二人很快回到集上,在冶监见到了宦官王伏胜,众多官员也都在此等候李丰。
这王伏胜二十来岁,一名刚刚进入流内九品的年轻宦官。
实际上通常情况之下,宫里的宦官很少出宫传旨,诏书一般都是发地方官员,由地方官员代传,否则,得有多少宦官才够用?
不过,这一次情况有些特别,皇帝派一个宦官来,是要他再亲自来核实一下情况,如此就可保万无一失。
他见到李丰,神情非常谦卑,笑道:“请李郎行礼听旨!”
李丰随后叩首行礼,只见王伏胜打开诏书,高声宣读:
“门下:??门下近侍,驳正王言,咨尔夏部,佥曰惟允。洋州白民李丰,道合忠孝,精于五金,堪为工师。献策冶监,百年奇功,可朝散郎、万年县丞入直门下。”
李丰听罢,道:“臣叩谢皇恩!”
王伏胜随后又笑道:“李郎,圣人(皇帝)直接下诏授六品以下官员,极其罕见,一般这是尚书省之事,李郎可不得了。
还有,圣人还重赏了李郎两千匹绢帛、一千贯钱呢,这些赏赐的财物李郎到京城之后再领取!卑职恭喜!”
李丰一听,心中又是一喜,这的确可真算得上是重赏!于是说道:“这都是今上厚爱,鄙人感激涕零!”
他一说完后,旁边众人都不停出言恭喜。薛万均说道:“恭喜李郎入仕!”
韦师也笑道:“李郎如此年轻就入直门下省,难得!”
杨邕更是一脸羡慕的神情,说道:“李郎一出仕就进入门下,不简单!恭喜李郎……”
欧阳平也点头道:“今上赏罚分明,李郎千古奇功,该赏!”
刘仁轨也在一旁恭喜完之后,说道:“李郎,今上要李郎与我二人一同进京面圣,不知何日启程呢?”
哦?李丰一听,看来刘仁轨是高升了!于是问王伏胜道:“王兄,刘县令高升何职?”
王伏胜忙解释道:“刘县令已经担任雍州新丰县令,圣人要求李郎与刘县令二人一同进京!”
李丰一听,雍州就是后来的京兆府,这里的县令可比这个黄金县强太多了,为正六品,距离万千士人梦寐以求的从五品也就一步之遥。
当然,这只是职事官,要散官升到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才算数的,估计刘仁轨还有好些年,就是自己,也不知何时才能够达到。
想到这里,李丰忙道:“恭喜刘县令高升!至于何日启程,学生还要和韦公商量一下!”
因为他想,没有韦师,就没有自己的今日,人不能忘本!
因此,这进山找矿与解决流民之事总不能半途而废!除了自己之外,这些人是很难找到大矿脉的。
既然此事已与薛万均、韦师确定下来,不好放弃。
想到这里,他便扭头对韦师说道:“韦公,学生的意思,还是按照原计划进山,估计一个来回也就十来日,办完此事之后,再与刘县令一同进京。”
韦师一听,笑着点点头:“我总算没有看错人,就这么定了!晚间你就暂时别回家,我们一起吃一顿便饭,一来是恭喜你二位,二来也是欢迎王二郎!”
李丰点点头:“唯!”
王伏胜一听,急忙道:“韦使君客气了!”
韦师说道:“王二郎一路辛苦,一顿便餐罢了!”
韦师心想,这些皇帝的仆人,平日里帮不上自己什么忙,可关键时候的一句话,有时可能救自己一条命,要招待周全,不可失礼数。
那边刘仁轨一听,心想,这个李丰,倒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于是也对韦师说道:“韦公,下官也是此意,就照原计划进山剿匪!”
韦师点点头:“好!”
……
第二日,鸡鸣第一遍,李丰让酒肆的人把自己叫醒,然后提着灯笼,要赶回家去。
目前与弟弟知道消息后,自然非常高兴。弟弟当然非常愿意与其一同进京,不过母亲则不愿意,非要守着故土与老房子。李丰一看,只得作罢。
他心想,这也可以理解,古代人的想法不一样,的确如他娘所说,当时几乎所有人,不管当多大的官,老了之后都会回乡居住。
不过这房子肯定不行,自己走的时候,得出几百贯钱,让大舅帮忙把这房子拆了,重新修一幢大瓦房。
而且,伯母家紧挨着不远,伯父虽然已经去世,不过伯母健在,还有两个堂哥,他们可以帮着照顾娘,也不会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