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内阁聚首,大明银币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岳贡、王庭梅、王承恩、李若琏都懵逼了!
这崇祯帝,到底是怎么了?疯了吗?
先前嫌粮价涨得凶,户部银子缩水五倍。这回,竟然还嫌涨得不够?
“李若琏。”
“臣在。”
崇祯竟然嘿嘿一笑,“把耳朵凑过来。”
“啊......”李若琏不敢不从,急忙凑近崇祯。
崇祯在李若琏耳朵上细细嘀咕,慢慢交待,李若琏先是狐疑皱眉,接着是震惊惊讶,再后是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崇祯呵呵一笑,“都记清楚了?”
李若琏连连点头,“陛下,记清楚了。”
“知道怎么办了吧?”
“臣知道怎么办了。”
“好,去吧。”
“臣遵旨。”
李若琏说完,满脸带笑,带着一帮锦衣卫,匆匆向门外走去。
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
方岳贡、王庭梅、王承恩相觑,他们都知道,可能有大事要发生。
可都不知道,崇祯和李若琏到底要干什么。
李若琏走后,崇祯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
“老奴在。”
“即刻传朕的口谕,让高文采前来护驾。”
“老奴遵旨。”
王承恩派人去传旨,崇祯则看向王庭梅。
“王庭梅。”
“臣在。”
“笔墨伺候,朕要细毛笔。”
“臣遵旨。”
王庭梅急忙找来细毛笔和墨水,但不知道崇祯要干嘛。
崇祯接过细毛笔,竟然开始作起画来。
崇祯穿越前,当过野战军特战连连长、武警黄金某部队勘探大队大队长,对画作战图、坐标图、位置图,非常熟悉。
只是,画了一张,不太满意。
方岳贡和王庭梅看到,崇祯画了一个圆形的图案,上面有一条龙。
崇祯摇摇头,竟直接撕了。
又画了一张,还不甚满意。
突然,崇祯想起什么,从兜里一摸,摸出一块玉佩。
玉佩上的龙纹,栩栩生辉。
崇祯把玉佩放在桌子上,铺一张宣纸上去,用淡墨汁慢慢打湿宣纸,再用一根小木槌轻轻扑打。
很快,玉佩的龙纹,就活灵活现出现在宣纸之上了。
“方尚书,王大人,这龙纹,朕拓的怎么了样?”
崇祯微笑着,满意极了。
方岳贡和王庭梅也连声赞好。
崇祯又拿过一张宣纸,画了一个帝王的头像。
侧脸,头戴十二旒冕,饱满而圆润,眼神有霸气,同样栩栩生辉。
“王庭梅,像朕吗?”
王庭梅皱着眉,“有点像,不过,差陛下极远。”
崇祯笑笑,“王庭梅,有铜钱吗?”
“陛下,有。”
王庭梅急忙掏出一枚铜钱,递给崇祯。
崇祯一看,质地有些差,都发绿了。
皱眉道:“方尚书,这铜钱,户部铸的?”
方岳贡接过来一看,尴尬道:“陛下,这确实是户部宝泉局所铸,每文重一钱。只是,大明黄铜较少,有些用绿铜,多加了锌,所以质量有所影响。”
“不过,即使这样,户部铸的铜钱,也供应不足。”
“加之大明宝钞百姓不爱用,官府税收也不认。民间以货易货情况,仍较为普遍。”
崇祯怒了,恨恨道:“官府自己发行的宝钞,自己都不认,这不是耍流氓么?”
“百姓还爱用个屁啊。”
方岳贡和王庭梅尴尬着,不知如何回应。
崇祯叹息一声:“这铜钱,每年大概铸多少枚?”
“陛下,大明可铸铜钱的,有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各省还有一个铸局,合起来,每年大约铸1亿枚。”
崇祯一惊,“这么少,大明百姓,一人一枚都不够。”
“陛下,主要是铜料不足。”
崇祯叹息一声:“大明可不是铜料不足,是采炼技术不足,开采不足。”
“方尚书,那银子呢?是不是更短缺?”
方岳贡点点头,“陛下登基之时,每年税银还有300余万两,扣除上年亏空,实际收入200万两。”
“后来,税银每年下降,去年仅收100多万两。今年更是只有四十多万两。而单单一个辽饷,就要300多万两。”
“这些年,大明朝完全靠着强征辽饷、剿饷、练饷的2000多万两,才勉强支撑到现在。”
崇祯冷哼一声,“大明没银子?我看,是商人、百姓、贪官污吏都爱藏银子吧。”
“都知道银子珍贵,都把银子藏起来,市面无银子流通,税银也就收不上来。”
方岳贡和王庭梅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回答。
藏银,不都是跟你老朱家学的么。
万历藏银200万两,怎么回事?你解释解释?
大明最富是谁?还不是朱家的各地藩王?
崇祯摇摇头,又叹息一声:“也罢,谁让大明收税,只认银子呢?”
“王承恩。”
“老奴在。”
“立即宣内阁首辅范景文、次辅邱瑜、吏部尚书李遇知,到兵部训练营议事。”
“老奴遵旨。”
“另外,宣左中允、翰林学士李明睿,让他带翰林院所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全部到兵部训练营,就说朕要训话,有任务。”
“老奴遵旨。”
王承恩风风火火走后,崇祯转身吩咐王庭梅。
“王庭梅。”
“臣在。”
“立即派可靠属员和衙吏,严密监视张家口晋商八家,注意形迹可疑人员,一经发现,立即秘密拘押。”
“臣遵旨。”
崇祯继续道:“从现在起,京师粮价无论如何涨,你都不用管。你只需安排衙役维护现场秩序即可,切不可再发生踩踏死伤事件。”
王庭梅一脸疑惑,可他也没有任何好办法。
此时,高文采带着一队锦衣卫,也风风火火赶到顺天府。
“陛下,臣来迟,请陛下责罚。”高文采单膝下跪。
崇祯轻轻一笑:“高同知,不迟。你随朕和方尚书,去兵部训练营。”
“臣遵旨。”
在高文采锦衣卫的护卫下,崇祯带着方岳贡,匆匆赶往兵部。
崇祯穿越回来,新一届内阁五大成员,终于第一次聚首了。
在基本稳住战局、可以与流贼相持之后,崇祯保卫京师、中兴大明的计划,也该执行下一步了。
方岳贡、王庭梅、王承恩、李若琏都懵逼了!
这崇祯帝,到底是怎么了?疯了吗?
先前嫌粮价涨得凶,户部银子缩水五倍。这回,竟然还嫌涨得不够?
“李若琏。”
“臣在。”
崇祯竟然嘿嘿一笑,“把耳朵凑过来。”
“啊......”李若琏不敢不从,急忙凑近崇祯。
崇祯在李若琏耳朵上细细嘀咕,慢慢交待,李若琏先是狐疑皱眉,接着是震惊惊讶,再后是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崇祯呵呵一笑,“都记清楚了?”
李若琏连连点头,“陛下,记清楚了。”
“知道怎么办了吧?”
“臣知道怎么办了。”
“好,去吧。”
“臣遵旨。”
李若琏说完,满脸带笑,带着一帮锦衣卫,匆匆向门外走去。
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
方岳贡、王庭梅、王承恩相觑,他们都知道,可能有大事要发生。
可都不知道,崇祯和李若琏到底要干什么。
李若琏走后,崇祯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
“老奴在。”
“即刻传朕的口谕,让高文采前来护驾。”
“老奴遵旨。”
王承恩派人去传旨,崇祯则看向王庭梅。
“王庭梅。”
“臣在。”
“笔墨伺候,朕要细毛笔。”
“臣遵旨。”
王庭梅急忙找来细毛笔和墨水,但不知道崇祯要干嘛。
崇祯接过细毛笔,竟然开始作起画来。
崇祯穿越前,当过野战军特战连连长、武警黄金某部队勘探大队大队长,对画作战图、坐标图、位置图,非常熟悉。
只是,画了一张,不太满意。
方岳贡和王庭梅看到,崇祯画了一个圆形的图案,上面有一条龙。
崇祯摇摇头,竟直接撕了。
又画了一张,还不甚满意。
突然,崇祯想起什么,从兜里一摸,摸出一块玉佩。
玉佩上的龙纹,栩栩生辉。
崇祯把玉佩放在桌子上,铺一张宣纸上去,用淡墨汁慢慢打湿宣纸,再用一根小木槌轻轻扑打。
很快,玉佩的龙纹,就活灵活现出现在宣纸之上了。
“方尚书,王大人,这龙纹,朕拓的怎么了样?”
崇祯微笑着,满意极了。
方岳贡和王庭梅也连声赞好。
崇祯又拿过一张宣纸,画了一个帝王的头像。
侧脸,头戴十二旒冕,饱满而圆润,眼神有霸气,同样栩栩生辉。
“王庭梅,像朕吗?”
王庭梅皱着眉,“有点像,不过,差陛下极远。”
崇祯笑笑,“王庭梅,有铜钱吗?”
“陛下,有。”
王庭梅急忙掏出一枚铜钱,递给崇祯。
崇祯一看,质地有些差,都发绿了。
皱眉道:“方尚书,这铜钱,户部铸的?”
方岳贡接过来一看,尴尬道:“陛下,这确实是户部宝泉局所铸,每文重一钱。只是,大明黄铜较少,有些用绿铜,多加了锌,所以质量有所影响。”
“不过,即使这样,户部铸的铜钱,也供应不足。”
“加之大明宝钞百姓不爱用,官府税收也不认。民间以货易货情况,仍较为普遍。”
崇祯怒了,恨恨道:“官府自己发行的宝钞,自己都不认,这不是耍流氓么?”
“百姓还爱用个屁啊。”
方岳贡和王庭梅尴尬着,不知如何回应。
崇祯叹息一声:“这铜钱,每年大概铸多少枚?”
“陛下,大明可铸铜钱的,有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各省还有一个铸局,合起来,每年大约铸1亿枚。”
崇祯一惊,“这么少,大明百姓,一人一枚都不够。”
“陛下,主要是铜料不足。”
崇祯叹息一声:“大明可不是铜料不足,是采炼技术不足,开采不足。”
“方尚书,那银子呢?是不是更短缺?”
方岳贡点点头,“陛下登基之时,每年税银还有300余万两,扣除上年亏空,实际收入200万两。”
“后来,税银每年下降,去年仅收100多万两。今年更是只有四十多万两。而单单一个辽饷,就要300多万两。”
“这些年,大明朝完全靠着强征辽饷、剿饷、练饷的2000多万两,才勉强支撑到现在。”
崇祯冷哼一声,“大明没银子?我看,是商人、百姓、贪官污吏都爱藏银子吧。”
“都知道银子珍贵,都把银子藏起来,市面无银子流通,税银也就收不上来。”
方岳贡和王庭梅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回答。
藏银,不都是跟你老朱家学的么。
万历藏银200万两,怎么回事?你解释解释?
大明最富是谁?还不是朱家的各地藩王?
崇祯摇摇头,又叹息一声:“也罢,谁让大明收税,只认银子呢?”
“王承恩。”
“老奴在。”
“立即宣内阁首辅范景文、次辅邱瑜、吏部尚书李遇知,到兵部训练营议事。”
“老奴遵旨。”
“另外,宣左中允、翰林学士李明睿,让他带翰林院所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全部到兵部训练营,就说朕要训话,有任务。”
“老奴遵旨。”
王承恩风风火火走后,崇祯转身吩咐王庭梅。
“王庭梅。”
“臣在。”
“立即派可靠属员和衙吏,严密监视张家口晋商八家,注意形迹可疑人员,一经发现,立即秘密拘押。”
“臣遵旨。”
崇祯继续道:“从现在起,京师粮价无论如何涨,你都不用管。你只需安排衙役维护现场秩序即可,切不可再发生踩踏死伤事件。”
王庭梅一脸疑惑,可他也没有任何好办法。
此时,高文采带着一队锦衣卫,也风风火火赶到顺天府。
“陛下,臣来迟,请陛下责罚。”高文采单膝下跪。
崇祯轻轻一笑:“高同知,不迟。你随朕和方尚书,去兵部训练营。”
“臣遵旨。”
在高文采锦衣卫的护卫下,崇祯带着方岳贡,匆匆赶往兵部。
崇祯穿越回来,新一届内阁五大成员,终于第一次聚首了。
在基本稳住战局、可以与流贼相持之后,崇祯保卫京师、中兴大明的计划,也该执行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