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维今年四十四岁,比孟浩然小了三岁,两人于八年之前结识于长安,因为兴趣相投,很快成为忘年之交。

    当时,状元出身的王维在长安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官拜右拾遗,算得上京城的名流达人。而孟浩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屡次赶考落榜的穷书生。

    两人以诗歌结识,王维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华,留他住在自己家里备考。

    但遗憾的是,在王维家吃住了两个月,孟浩然名落孙山,举进士不第。

    这让已经将近不惑之年的孟浩然备受打击,对前途一片迷茫。

    王维鼓励他走献赋谋仕之路,就是给达官贵人写诗,获得他们的认可,再继而谋取个一官半职。

    “这条路并不丢人,大名鼎鼎的李白就是走的这条路。”王维当时这样告诉孟浩然。

    孟浩然接受王维的建议,先后写了几首作品献给张九龄、贺知章,甚至玉真公主等达官贵人,只可惜如同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就在孟浩然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天大的机缘掉到了他的头上。

    某日,孟浩然到王维的办公场所饮酒,恰好李隆基巡视翰林院路过,顺道探望下王维这个大名鼎鼎的状元。

    吓得孟浩然酒醒了一半,急忙钻进王维的桌案底下躲避。

    李隆基一进门就发现了孟浩然露在外面的衣襟,还以为王维有断袖之癖,于是踢了孟浩然一脚,让他出来。

    王维只好把孟浩然的经历向李隆基介绍了一遍,说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可惜怀才不遇,到现在还是白衣之身。

    于是李隆基让孟浩然献诗,看看他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也不知道孟大诗人是喝多了,还是脑子抽了,他竟然给李隆基献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意思就是“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李隆基一听登时急了眼,你丫给我滚,老子从前都不认识你,你有才无才能怪朕不重用你吗?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于是,孟浩然被连夜逐出长安,王维也被从右拾遗的位子上贬到河西担任节度使叛官。

    自那年夜间一别,距今已经八年,两人终于再次见面。

    “呃……摩诘兄。”

    想起当年的尴尬事迹,孟浩然不由得面红耳赤,讪讪道:“没想到你也在这里?你不是被贬到河西节度使幕府去担任判官了吗?难道你也被贬为庶民了?”

    “嘿嘿……浩然兄这是不盼小弟有好事情呢!”

    王维怪笑一声,“八年间小弟给你写了十几封书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想到李太白一封书信就把你邀请到了长安,真是让王维伤心呢!”

    孟浩然一脸惭愧:“是愚兄连累摩诘了,往事不要再提,太伤人了。”

    王维一把摁住孟浩然,强迫他入席:“既然殿下让你入席,你就老老实实的坐着。让我把你的故事讲给在座的诸位大家听听……”

    “呃……摩诘兄,万万使不得!”

    孟浩然大窘,羞的老脸通红,连忙对着王维作揖求饶。

    王维不依不饶:“我偏不,我今日就要对太子殿下与诸位大人讲讲你的故事。”

    李白也是一把摁住孟浩然的肩膀,笑道:“摩诘兄说说,让小弟也听听。”

    孟浩然无奈,只能惴惴不安的入座。

    王维当即大笑着把孟浩然在长安的事迹说了一遍,从进士落榜,再到触怒圣人,被逐出了长安城。

    “哈哈……浩然兄虽然满腹才华,但情商却低了一些,否则其成就定在王维之上。”

    贺知章也跟着大笑:“当面说圣人没有眼光,后生可畏啊!”

    李适之哂笑道:“幸亏圣人当年的脾气足够温和,若是像现在,嘿嘿……”

    孟浩然连叫:“惭愧、惭愧……酒后误事,我那日喝多了。从那以后,我就忌酒了。”

    李适之道:“男子汉大丈夫,诗可以不写,酒怎么能不喝?”

    “呃……”

    孟浩然无奈,“那庶民今日就陪大人饮几杯,破个例。”

    李适之大笑着讥讽:“那我得多谢孟大诗人赏面,陪我这个三品的御史大夫饮酒,真是莫大的荣幸。”

    见孟浩然被众人奚落的手足无措,李瑛站出来解围:“酒分量饮,浩然先生若是能喝便喝,不能喝也不要勉强。”

    “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孟浩然一脸拘束的说道。

    李适之抚须大笑:“殿下放心,臣故意逗孟先生而已,我堂堂的朝廷大臣,岂能强迫庶民饮酒。”

    但玩笑归玩笑,几乎在所有人的眼里都觉得孟浩然是个书呆子,情商低,不懂得与人交流,就算腹有才华也不能获得赏识。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各路文豪来的差不多了,李白宣布筵席开始。

    太子李瑛在御史大夫李适之、秘书监贺知章两个当朝大员的陪同下坐在大厅的主筵。下面还有侍御史王维,以及翰林院的几个文坛巨匠作陪,李白、孟浩然、崔颢也在下面列席。

    酒过三巡之后,李白击掌吩咐雇佣的民间艺人表演节目。

    让李瑛出乎预料的是,李白安排的节目并不是美轮美奂的歌舞,而是“咿咿呀呀”的戏曲……

    “咚咚锵……”

    “哇呀呀……”

    望着画了花脸,穿着戏服的青衣浅吟低唱,李瑛不由得目瞪口呆。

    “卧槽,这不是我的看家本领吗?”

    瞬间,前世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在穿越之前,出生在戏曲之家的李瑛自从三岁的时候就跟着老爹学习戏曲,生、旦、净、丑,样样都会一些,但又算不上拔尖。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虽然算不上精通,但又都能来上几段。

    西厢记、女驸马、贵妃醉酒、天仙配等戏曲经典更是滚瓜烂熟,信手拈来……

    只不过由于网络的普及,社会的发展,穿越前的李瑛逐渐不能靠戏曲吃饭,便改行写起了网络小说,却无意中穿越到了大唐……

    成为大唐太子之后,李瑛要么被巨大的压力压得喘不上气来,要么沉醉在温柔乡里,竟然忘记了自己是戏曲传人这件事情……

    此刻,再次听到戏曲腔调,李瑛的眼眶忍不住湿润了。

    虽然唐朝的戏曲和他穿越前的戏曲有很大的不同,但艺术却是相通的,没有年代限制的。就好比李白的诗歌流传到后世,依然是文化瑰宝,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变成糟粕。

    “咿呀呀……”

    七十八岁的贺知章看的其乐融融,抚须跟着哼唱了几句,又道,“李太白你小子行啊,还知道揣摩圣意,莫非你知道圣人喜欢看戏?若是圣人今日驾临,怕是要提拔你小子了!”

    李白陪笑:“贺监说笑了,庶民哪里知道圣人喜欢看戏?只是觉得美人载歌载舞有些俗气,所以才雇佣了几个民间艺人来表演戏曲。”

    “卧槽,我怎么没想起来!”

    听完贺知章和李白的对话,李瑛忍不住抬手拍了一下脑门。

    自己的反应弧还真是长啊,怎么忘了李隆基最大的爱好,这位大唐天子可是被后世唱戏的尊称为“梨园祖师爷”,你就说他爱不爱听戏?

    “李隆基爱听戏,我李瑛会唱戏,这岂不是意味着我可以投其所好,把后世的这些天仙配、女驸马、定军山等戏曲搬到唐朝来,哄李隆基开心?”

    “如果李隆基高兴了,我的处境岂不是就安全了?哈哈……真是想不到啊,我的祖传手艺有一天能够派上用场,很可能会成为我手里逆袭的利器!”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天唐锦绣 明月绾瑾心 大唐极品帝婿 三国之夏侯弃子 我在现代留过学 神三群聊:三国 大明风流 调教大明 谍海潮生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