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先天殖民圣体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自成带着他的大齐帝国离开大明本土,大明首相府收复山河两省的战争落下帷幕。
此战,南府军和大齐军之间的战斗并不激烈,双方的伤亡也不惨重。
在收复山河两省的战争中,南府军再立功勋,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齐军也有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于是,只有山河两省士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士绅们都是山河两省以前的人上人,现在大多成为大明朝的流放犯。
在各地公共安全局的监督下,被判流放的山河两省士绅拖家带口地前往莱州府的出海港口,一批批上船。
因为要运送大批的流放犯,莱州府的出海港竟然变得繁华起来。
莱州府的出海港不但是大明向东洲流放犯人的出口,地理位置上也比天津港靠近韩国和倭国。
为了加强和韩国、倭国的联系,首相府建工司决定在此建设大型远洋港口。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莱州府的远洋港口,首相府决定在此开设市舶司,建城设府。
因为海港气候温润,周围植被四季常青,因此这座新兴的海港城市被命名为青岛。
不过这一切都和山河两省的士绅没什么关系,他们只能在上船之前,最后回望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在南洋物流不计成本的投入下,终于建立了一条从大明到东洲的稳定航线。
山河两省的士绅乘坐船只一路北上,经过战乱频发的倭国,在大明最东边的领土努尔干都司稍作休息。
然后,他们继续向北,抵达可以冻死人的冰封海峡后,船只开始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
随后他们就抵达了东洲最西边的陆地。
不过东洲最西边的陆地天寒地冻,根本不适合人居,所以他们还要沿着东洲西部的海岸线一路南下。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旅程,山河两省的士绅最终来到一片环境还算不错的未知之地。
尽管这条航线已经是南洋物流能够掌握的最稳定的航线,但是这一路走来,还是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永远留在了航线上。
在某些士绅的回忆录中,称这条航线是死亡航路,是大明帝国主义为了对外扩张建立的流血之路。
没有他们这些为了让大明再次伟大,不惜牺牲自己性命向外开拓的先驱,大明永远也不可能建立这条航线,并且依靠这条航线掌握东洲。
在回忆录中,士绅本能地抛开了他偷税漏税的事实不谈,只说自己及家族为了大明开拓东洲流了多少血汗。
回忆录一经发表,第一代抵达东洲的山河两省士绅竟然被不明真相的大明老百姓奉为英雄,继而开始反思,大明当初对待士绅的政策是否矫枉过正。
甚至连“士绅不纳税”这种荒谬的政策都有抬头的迹象。
于是大明首相府慎刑司出手了,慎刑司的官方记录中,从证据链到庭审记录,有充足的资料证明这帮士绅完全是咎由自取。
彼时“纳税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这帮想方设法偷税漏税的家伙,大明的老百姓只有一个字回应:呸!
经过死亡航路,在东洲南部登陆,对于山河两省的士绅来说,真正的挑战才正式开始。
一场真正的荒野求生开始了。
因为被没收了家产,登陆东洲的士绅只有简单的补给和工具,就这,还是宋王殿下心善,自掏腰包施舍给他们的。
在生存环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士绅们至少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大明在东洲没有官方机构,甚至连管理流放犯的机构都没有。
这就意味着,士绅们其实是可以逃回大明本土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士绅的体魄够强健,能够横渡太平洋。
同时还意味着,士绅们再也不用给大明朝廷缴税,士绅不纳税的传统在东洲得到了延续。
当然,这只是士绅拓荒期间的福利。
等到士绅们在东洲站稳脚跟,你看大明首相府派不派总督来收税就完了。
条件艰苦,反倒激起了华夏人骨子里的种地基因,他们下船地方土地平整,气候潮湿温润,一看就很适合种地。
士绅们都是靠经营土地维持家族繁荣,他们虽然自己不种地,但是种地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
士绅们都是文化人,在东洲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知道单打独斗是取死之道,大家伙必须团结起来。
一家一户不能在这里生存,那大家就联合起来组成村落,抱团取暖。
大明首相府不派驻官员管理,那大家就公推德高望重的人管理村落,制定基本规则。
四周都是荒野森林,那就犁平荒野,砍倒森林,兴修水利,把荒野之地变成良田沃土。
至于出现在营地周围的毒虫猛兽,那是威胁吗?那分明是优质蛋白质。
为了生存,士绅们放下往日的骄矜,放弃研究了半辈子的圣人之言,开始与天斗,与地斗,最后还要和东洲的土着斗。
在士绅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很快在东洲站稳脚跟,并且在海边建立了一座城市。
士绅们都知道自己此生回大明无望,于是把新建的城市命名为新乡,意思为他们新的故乡。
对此来自河南省新乡县的士绅有意见,这里是新乡,那我们故乡叫什么?
士绅们不知道的是,在东洲的东海岸,有一群白皮狒狒,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建立了一座名叫New York的城市,中文直译也是新乡。
后世,在大明某位知名殖民学家针对东洲最繁华的城市新乡发表了一篇论文。
在论文中,殖民学家的观点是,在大明殖民浪潮兴起之际,以赵赢为首的第一代大明首相府把士绅集团作为对外的殖民,绝对是最高明的布局。
相比让流民出海殖民,士绅集团拥有更高的文化,因此他们拥有更高的组织度。
在士绅们的自我组织下,即使国家不插手,他们也可以在殖民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
因此,殖民学家得出结论,文化人搞殖民,才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让赵赢看见这篇论文,他一定会臊得脸红,他把士绅集团扔到东洲,纯粹是把他们当成殖民初期的消耗品好吧!
哪知士绅集团如此适合当殖民者,说他们先天殖民圣体也不为过。
李自成带着他的大齐帝国离开大明本土,大明首相府收复山河两省的战争落下帷幕。
此战,南府军和大齐军之间的战斗并不激烈,双方的伤亡也不惨重。
在收复山河两省的战争中,南府军再立功勋,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齐军也有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于是,只有山河两省士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士绅们都是山河两省以前的人上人,现在大多成为大明朝的流放犯。
在各地公共安全局的监督下,被判流放的山河两省士绅拖家带口地前往莱州府的出海港口,一批批上船。
因为要运送大批的流放犯,莱州府的出海港竟然变得繁华起来。
莱州府的出海港不但是大明向东洲流放犯人的出口,地理位置上也比天津港靠近韩国和倭国。
为了加强和韩国、倭国的联系,首相府建工司决定在此建设大型远洋港口。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莱州府的远洋港口,首相府决定在此开设市舶司,建城设府。
因为海港气候温润,周围植被四季常青,因此这座新兴的海港城市被命名为青岛。
不过这一切都和山河两省的士绅没什么关系,他们只能在上船之前,最后回望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在南洋物流不计成本的投入下,终于建立了一条从大明到东洲的稳定航线。
山河两省的士绅乘坐船只一路北上,经过战乱频发的倭国,在大明最东边的领土努尔干都司稍作休息。
然后,他们继续向北,抵达可以冻死人的冰封海峡后,船只开始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
随后他们就抵达了东洲最西边的陆地。
不过东洲最西边的陆地天寒地冻,根本不适合人居,所以他们还要沿着东洲西部的海岸线一路南下。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旅程,山河两省的士绅最终来到一片环境还算不错的未知之地。
尽管这条航线已经是南洋物流能够掌握的最稳定的航线,但是这一路走来,还是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永远留在了航线上。
在某些士绅的回忆录中,称这条航线是死亡航路,是大明帝国主义为了对外扩张建立的流血之路。
没有他们这些为了让大明再次伟大,不惜牺牲自己性命向外开拓的先驱,大明永远也不可能建立这条航线,并且依靠这条航线掌握东洲。
在回忆录中,士绅本能地抛开了他偷税漏税的事实不谈,只说自己及家族为了大明开拓东洲流了多少血汗。
回忆录一经发表,第一代抵达东洲的山河两省士绅竟然被不明真相的大明老百姓奉为英雄,继而开始反思,大明当初对待士绅的政策是否矫枉过正。
甚至连“士绅不纳税”这种荒谬的政策都有抬头的迹象。
于是大明首相府慎刑司出手了,慎刑司的官方记录中,从证据链到庭审记录,有充足的资料证明这帮士绅完全是咎由自取。
彼时“纳税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这帮想方设法偷税漏税的家伙,大明的老百姓只有一个字回应:呸!
经过死亡航路,在东洲南部登陆,对于山河两省的士绅来说,真正的挑战才正式开始。
一场真正的荒野求生开始了。
因为被没收了家产,登陆东洲的士绅只有简单的补给和工具,就这,还是宋王殿下心善,自掏腰包施舍给他们的。
在生存环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士绅们至少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大明在东洲没有官方机构,甚至连管理流放犯的机构都没有。
这就意味着,士绅们其实是可以逃回大明本土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士绅的体魄够强健,能够横渡太平洋。
同时还意味着,士绅们再也不用给大明朝廷缴税,士绅不纳税的传统在东洲得到了延续。
当然,这只是士绅拓荒期间的福利。
等到士绅们在东洲站稳脚跟,你看大明首相府派不派总督来收税就完了。
条件艰苦,反倒激起了华夏人骨子里的种地基因,他们下船地方土地平整,气候潮湿温润,一看就很适合种地。
士绅们都是靠经营土地维持家族繁荣,他们虽然自己不种地,但是种地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
士绅们都是文化人,在东洲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知道单打独斗是取死之道,大家伙必须团结起来。
一家一户不能在这里生存,那大家就联合起来组成村落,抱团取暖。
大明首相府不派驻官员管理,那大家就公推德高望重的人管理村落,制定基本规则。
四周都是荒野森林,那就犁平荒野,砍倒森林,兴修水利,把荒野之地变成良田沃土。
至于出现在营地周围的毒虫猛兽,那是威胁吗?那分明是优质蛋白质。
为了生存,士绅们放下往日的骄矜,放弃研究了半辈子的圣人之言,开始与天斗,与地斗,最后还要和东洲的土着斗。
在士绅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很快在东洲站稳脚跟,并且在海边建立了一座城市。
士绅们都知道自己此生回大明无望,于是把新建的城市命名为新乡,意思为他们新的故乡。
对此来自河南省新乡县的士绅有意见,这里是新乡,那我们故乡叫什么?
士绅们不知道的是,在东洲的东海岸,有一群白皮狒狒,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建立了一座名叫New York的城市,中文直译也是新乡。
后世,在大明某位知名殖民学家针对东洲最繁华的城市新乡发表了一篇论文。
在论文中,殖民学家的观点是,在大明殖民浪潮兴起之际,以赵赢为首的第一代大明首相府把士绅集团作为对外的殖民,绝对是最高明的布局。
相比让流民出海殖民,士绅集团拥有更高的文化,因此他们拥有更高的组织度。
在士绅们的自我组织下,即使国家不插手,他们也可以在殖民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
因此,殖民学家得出结论,文化人搞殖民,才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让赵赢看见这篇论文,他一定会臊得脸红,他把士绅集团扔到东洲,纯粹是把他们当成殖民初期的消耗品好吧!
哪知士绅集团如此适合当殖民者,说他们先天殖民圣体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