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管是票据交易也好,期货交易也罢,都需要对价。
没有合适的对价,交易自然无法完成。
亢金双眼通红的盯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出价牌子,却发现没有人,根本没有人应价。价格暴涨的同时,却没有了对价接手的盘子,对交易所来说,这是空盘。
徒有其表。
也可以说成是有价无市。
“这该是多少钱呐?”
亢金感觉心头都在滴血的痛楚,这该是多大一笔生意,初步估算少说也有十万贯的生意啊!这要是收取佣金,该是多大一笔钱?
就眨眼的功夫他至少看着五十贯的铜钱打水漂了。
“快,快去码头问问,谁家还有茶油运抵颍州?”
伙计把腿就跑,但是亢金却怎么也坐不住了,在交易所内阴沉着脸,死死的盯着出价牌,希望有人一口气把牌子都摘下来。
没有。
一个牌子都没有被摘下来。
这让他痛苦不已,更让他心痛的是,出价继续高走,已经快接近五十贯一石的天价。往年,茶油的价格维持在十六七贯左右一石。主要是世家将门,乃至奢华的豪商都青睐茶油作为食用油,而摒弃了香油。
于是,产量并不大的茶油拥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而香油的价格一般维持在一百文左右一斤,对于穷人来说,夜晚点灯之所以被认为奢侈,因为油价居高不下。而茶油的价格比香油更贵。没有人会将茶油去用来点灯用,都是用来做菜烹饪使用。当然做菜更多用的膏和脂,膏是猪油,脂是羊油。
但有些食物并不能用动物油脂来做,只能用茶油代替。比如庙宇之中接待贵客用的斋菜。仅仅汴梁的大相国寺,一年使用就是个天文数字。
从口感上来说,茶油的口感偏差,但谁让茶油市场认可度更高呢?
颍州拥有直接运送到汴京的水路,且连通淮河,从扬州北上的大船,会绕开淤塞严重的运河航道,选择容易通过的蔡河,自从交易所开办之后,茶油的贸易额越来越大,甚至连京城的商人都开始关注颍州的茶油交易价格。
码头上就有不少来自两湖的茶油商人,他们成为供应汴京乃至周边两京的主要供应商。
很快,伙计顶着一头热汗,小跑着赶回来告诉亢金一个还消息:“掌柜的,都问过了,茶油采摘期已经过去,榨出的油不少都已经起运。齐掌柜的货物,是这批货中最大的一批。船队过荆峡水道的时候,由于汛期水流湍急,撞上了暗礁。”
“总不至于一个船队都沉了吧?”
对于亢金的质问,伙计倒是平静的说了一个理由:“掌柜的,我估计悬。要是沉了一两艘船,齐掌柜也不至于晕死过去。”
茶油的暴涨,已成定局。
亢金对于单个货物暴涨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堂堂交易所竟然没有货物可以交易。这岂不是让他这个小老板只能干瞪眼不成?
五月。
粮价依旧平稳,甚至还小有回落。
苏轼的官声在颍州彻底被捧起来,几乎所有人见到苏轼的那一刻,敬重之中,带着感激。当然,大户和粮商除外。
他们在这一年最重要的卖粮‘旺季’,受到了来自官府的无情打压。
自从粮价平稳之后,苏轼已经不怎么参加所谓的文会了。而是经常喜欢坐着车到治下的各地走走。
“见过知州大老爷!”
“大老爷爱民如子,我等百姓全赖大老爷才能在着艰难世道活命!”
“谢大老爷救百姓于水火!”
听着一群百姓真诚且质朴的感谢,苏轼咧着嘴就差当即长笑三声,心胸顿时开阔起来。以前,他喜欢参加文会,那是因为他能够在几乎所有的文会上,获得让人膨胀的溢美之词。大文豪也需要被仰慕,需要被夸耀。
总不至于每天都窝在草棚里,体会人情人暖吧?
如今,苏轼热衷于走到群众中去,和最底层的百姓攀谈,驾车路过田间,他从车上下来,走进一群正在田间休息的农夫之中,找了个地方坐下,还和百姓分享他带来的糕点:“诸位,尝尝我的木兰饼。”
苏轼从食匣里拿出一个个比小孩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木兰饼。
看着可人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不是花香,而是酥油的香味。就这一匣子木兰饼,耗时耗费不说,还造价奇高。毕竟酥油从来没有便宜过。
“学士大老爷,这如何使得?”
田间老汉显然是这群农夫的尊长,他们将晌食分享给苏轼,那是出于对客人的好客之情,同行是对苏轼的敬重。
但食物并不精美,反而是粗粮野菜团子。
吃起来颇为涩口,勉强能够下肚而已。但苏轼拿出来的糕点,一看就是精美昂贵之物,普通人根本就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吃了。
苏轼却撑开双手兴高采烈的分了起来:“长者童子皆有份,至于壮夫就要不足了,但是不要紧,明日,明日我还接着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边分着,一边还摇头晃脑的咏诵《离骚》中的诗句,食用鲜花,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屈原也不能免俗。苏轼当然是此间拥趸,但长期以来,苏轼的鲜花菜肴经常连他自己都咽不下去。最出名的就是油渣牡丹花,够高贵,够艳丽,但是不好吃。
木兰花在早春就出现,味道清雅,花香不浓重,佐以白糖,作为馅料,再裹上酥油制成的面皮,烘烤之后,油香四溢,咬一口,馅料中微微透着淡雅的花草香,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
可惜,在家里,没一个喜欢吃花的志同道合之辈,这让苏轼非常气愤。
看着李逵将手中的木兰饼递给了身边的老人,苏轼气地的瞪眼还击。要是在之前,他也不敢如此奢靡,但如今,一百多贯的官俸他都不在乎了,还有什么比得上作为雅人更让他开心的呢?
有了美食,风雅的物件,却没有了分享的人,这让苏轼非常苦闷。
可惜百姓哪里知道木兰花的高雅淡泊之节,狼吞虎咽般的将饼子吞下,刚刚吃过一些食物的肚子反而更饿了。
只不过这时候苏轼也没办法,他不是来送糕点的,而是来体察民情的。和王安石的会晤,虽然是几年前,那时的王安石被解除了官职,在老家养老。而苏轼也对当年深受囹圄之事,渐渐淡忘了。才了他们那一次的会面。
王安石给苏轼介绍他变法的原因,目的,还有手段。
苏轼深有启发,最让苏轼触动的就是,王安石一再告诫,底层百姓的事才是国之大事,百姓的肚子,才是大宋基业能否延续的保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从那以后,苏轼开始深入民间,经常会了解采纳百姓的诉求。
“几位,几年播种了多少田地,是租种的还是自己家的田地?”
首位的老者开口道:“学士老爷,一半是租种的官田,自己家也有几亩薄田,另外还要租种一些田,才能度日。”
“以前一直这样吗?”
“以前我家还有十几亩田地,只不过这些年青苗法废除之后,每当春耕之际,都要欠下一些饥荒。加上粮食卖不上价,田产已经少了一半。”说话的这位年轻人脾气很冲,显然对于官府有些不满。却被老人给制止了下去,呵斥了两句土话,老人这才说道:“学士老爷并非说你,而是百姓……苦啊!好在学士来了,春耕的种粮都由官府安排下来,我等负担会小很多。”
苏轼深以为然,颍州大户侵吞百姓的田产都是这个套路,但是他有一点不明:“难道你们春播借来的种粮,不是按照借来的粮食来还吗?”
“虽说如此,但三月播种,粮价按五十文算,六月收割粮价十五文算,借一斗,最后至少要还四斗多,百姓苦不堪言。”
“万一还不上呢?”
“用田产抵押,想跑也跑不了,也不能上山!”
……
老者猛地跳起来,抽了年轻人一巴掌,怒道:“说什么混帐话!”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但明明说的好好的,突然间老头子发怒,抽了儿子,显然,儿子刚才的话会引起一家的灾祸。气氛变得凝重且尴尬起来。
苏轼眼见开场很顺利的谈话,最后不了了之,也是颇为无奈。
上车之后,问李逵:“你知道上山是什么意思吗?”
上山?
上山还有什么想法,当然是当山大王!
可是李逵能这么说吗?告诉苏轼,您老治理下百姓有当大王的宏大志向,要是运气好一点,您老还能赶上。恐怕为百姓做了不少事的苏轼,听到这样的话会被活活气死。
他只能从自己的本行出发,告诉苏轼:“大概齐想上山当猎户吧?”虽说是胡扯,但李逵找了一个不错的理由:“师祖您看,百姓种地要承担繁重的徭役,同时税收也很高,普通百姓一年下来,恐怕混个吃饱都很难。但是猎户就不一样了,上次我出城去城外晃了一圈,就抓到了一头野猪,卖了十几贯。这事李云和高俅都知道。”
高俅也附和道:“没错,学士。当猎户好,收入高,就是有点危险。恐怕那个年轻人的父辈担心年轻人受伤,才动手打了他。”
相比高俅和李逵,李云自认为正直很多。
露出不屑的表情,冷笑道:“你们哄骗师祖好吗?师祖,他们都胡说八道。我爹以前就是捕头,知道百姓活不下去了就会进山。进山后的百姓,寻常时节,他们也会开荒种地,用来逃避徭役和税收。但是如果有商队经过,这些看似普通的庄稼人,会变成暴徒。上山,在他们的意识中,就是当暴民,没有第二个选择。再说了,农夫辛苦种地,却被大户一再剥夺族产,心中怨恨怎么能少了?”
苏轼脸色阴沉的看了一眼李逵,他也是玲珑剔透的人,自然明白上山的意思不那么简单。
李逵的解释自然无法让他释怀,可没想到李逵竟然还敢哄骗自己?
苏轼从小就不愁吃穿,父亲老苏虽然多次赶考失败,花掉了家里不少钱。一度日子还很艰难,但苏家就算是最艰难的时期,还是拥有田产奴仆,也没有经历过吃饭都没有着落的恓惶。上山这个词,自然不会有人告诉他。
被师祖盯上的感觉肯定很不妙,李逵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多事的李云。
高俅也是如此。
让李云顿时紧张起来,但是想到自己在苏轼面前露脸了,嚣张的回应过去。而苏轼却发现自己虽然为颍州百姓做了很多事,但最终恐怕颍州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他心中无比的痛苦。
一路无话。
马车进城之后,一路快行到了衙门。
邱掌柜在衙门的门房早就候着,见到李逵的那一刻,故意做出伸手的动作引起李逵的注意。
等到两人见面之后,邱掌柜急切道:“二爷,你去哪儿了,让小人一通好找。”
“发生什么事了?”李逵皱眉问,他之前一再告诫邱掌柜,不要在人前和他过多的接触。一来,他没有想在颍州培植多大的实力。而来,钱庄的生意,将来势必会得罪一大批人,只要自己和钱庄没有关系,就会少了很多麻烦。
“二爷啊,你快去看看吧,交易所那边,都快疯了!”
“等会儿再说。”李逵引着邱掌柜去了他住的小院,屋内做定之后,李逵这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茶油,茶油涨价涨疯了,一天之内,竟然增涨了三倍,颍州城内,宛如被烧滚的茶油给撩了一下似的,都炸锅了。”邱掌柜很想告诉李逵,可以行动了,机会难得。但是他也明白李逵不是他可以左右的,只能干着急的等着李逵做决定。
李逵却并没有打算干涉的意思,反而沉闷道:“再等等。”
“唉——”邱掌柜失望的离开了州衙。
而李逵在邱掌柜走后,立刻找到了高俅,将一封写好的信件交给高俅,表情凝重道:“高兄,可有信任的人直接将信交给在江宁的小师叔?”
“有。急不急?”高俅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随即一拍脑门道:“看哥哥这记性,不着急,你也不会找我。放心吧,三日后,信一定会给到在江宁的三公子哪里。”
李逵感激道:“有劳了!”
:。:
不管是票据交易也好,期货交易也罢,都需要对价。
没有合适的对价,交易自然无法完成。
亢金双眼通红的盯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出价牌子,却发现没有人,根本没有人应价。价格暴涨的同时,却没有了对价接手的盘子,对交易所来说,这是空盘。
徒有其表。
也可以说成是有价无市。
“这该是多少钱呐?”
亢金感觉心头都在滴血的痛楚,这该是多大一笔生意,初步估算少说也有十万贯的生意啊!这要是收取佣金,该是多大一笔钱?
就眨眼的功夫他至少看着五十贯的铜钱打水漂了。
“快,快去码头问问,谁家还有茶油运抵颍州?”
伙计把腿就跑,但是亢金却怎么也坐不住了,在交易所内阴沉着脸,死死的盯着出价牌,希望有人一口气把牌子都摘下来。
没有。
一个牌子都没有被摘下来。
这让他痛苦不已,更让他心痛的是,出价继续高走,已经快接近五十贯一石的天价。往年,茶油的价格维持在十六七贯左右一石。主要是世家将门,乃至奢华的豪商都青睐茶油作为食用油,而摒弃了香油。
于是,产量并不大的茶油拥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而香油的价格一般维持在一百文左右一斤,对于穷人来说,夜晚点灯之所以被认为奢侈,因为油价居高不下。而茶油的价格比香油更贵。没有人会将茶油去用来点灯用,都是用来做菜烹饪使用。当然做菜更多用的膏和脂,膏是猪油,脂是羊油。
但有些食物并不能用动物油脂来做,只能用茶油代替。比如庙宇之中接待贵客用的斋菜。仅仅汴梁的大相国寺,一年使用就是个天文数字。
从口感上来说,茶油的口感偏差,但谁让茶油市场认可度更高呢?
颍州拥有直接运送到汴京的水路,且连通淮河,从扬州北上的大船,会绕开淤塞严重的运河航道,选择容易通过的蔡河,自从交易所开办之后,茶油的贸易额越来越大,甚至连京城的商人都开始关注颍州的茶油交易价格。
码头上就有不少来自两湖的茶油商人,他们成为供应汴京乃至周边两京的主要供应商。
很快,伙计顶着一头热汗,小跑着赶回来告诉亢金一个还消息:“掌柜的,都问过了,茶油采摘期已经过去,榨出的油不少都已经起运。齐掌柜的货物,是这批货中最大的一批。船队过荆峡水道的时候,由于汛期水流湍急,撞上了暗礁。”
“总不至于一个船队都沉了吧?”
对于亢金的质问,伙计倒是平静的说了一个理由:“掌柜的,我估计悬。要是沉了一两艘船,齐掌柜也不至于晕死过去。”
茶油的暴涨,已成定局。
亢金对于单个货物暴涨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堂堂交易所竟然没有货物可以交易。这岂不是让他这个小老板只能干瞪眼不成?
五月。
粮价依旧平稳,甚至还小有回落。
苏轼的官声在颍州彻底被捧起来,几乎所有人见到苏轼的那一刻,敬重之中,带着感激。当然,大户和粮商除外。
他们在这一年最重要的卖粮‘旺季’,受到了来自官府的无情打压。
自从粮价平稳之后,苏轼已经不怎么参加所谓的文会了。而是经常喜欢坐着车到治下的各地走走。
“见过知州大老爷!”
“大老爷爱民如子,我等百姓全赖大老爷才能在着艰难世道活命!”
“谢大老爷救百姓于水火!”
听着一群百姓真诚且质朴的感谢,苏轼咧着嘴就差当即长笑三声,心胸顿时开阔起来。以前,他喜欢参加文会,那是因为他能够在几乎所有的文会上,获得让人膨胀的溢美之词。大文豪也需要被仰慕,需要被夸耀。
总不至于每天都窝在草棚里,体会人情人暖吧?
如今,苏轼热衷于走到群众中去,和最底层的百姓攀谈,驾车路过田间,他从车上下来,走进一群正在田间休息的农夫之中,找了个地方坐下,还和百姓分享他带来的糕点:“诸位,尝尝我的木兰饼。”
苏轼从食匣里拿出一个个比小孩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木兰饼。
看着可人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不是花香,而是酥油的香味。就这一匣子木兰饼,耗时耗费不说,还造价奇高。毕竟酥油从来没有便宜过。
“学士大老爷,这如何使得?”
田间老汉显然是这群农夫的尊长,他们将晌食分享给苏轼,那是出于对客人的好客之情,同行是对苏轼的敬重。
但食物并不精美,反而是粗粮野菜团子。
吃起来颇为涩口,勉强能够下肚而已。但苏轼拿出来的糕点,一看就是精美昂贵之物,普通人根本就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吃了。
苏轼却撑开双手兴高采烈的分了起来:“长者童子皆有份,至于壮夫就要不足了,但是不要紧,明日,明日我还接着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边分着,一边还摇头晃脑的咏诵《离骚》中的诗句,食用鲜花,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屈原也不能免俗。苏轼当然是此间拥趸,但长期以来,苏轼的鲜花菜肴经常连他自己都咽不下去。最出名的就是油渣牡丹花,够高贵,够艳丽,但是不好吃。
木兰花在早春就出现,味道清雅,花香不浓重,佐以白糖,作为馅料,再裹上酥油制成的面皮,烘烤之后,油香四溢,咬一口,馅料中微微透着淡雅的花草香,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
可惜,在家里,没一个喜欢吃花的志同道合之辈,这让苏轼非常气愤。
看着李逵将手中的木兰饼递给了身边的老人,苏轼气地的瞪眼还击。要是在之前,他也不敢如此奢靡,但如今,一百多贯的官俸他都不在乎了,还有什么比得上作为雅人更让他开心的呢?
有了美食,风雅的物件,却没有了分享的人,这让苏轼非常苦闷。
可惜百姓哪里知道木兰花的高雅淡泊之节,狼吞虎咽般的将饼子吞下,刚刚吃过一些食物的肚子反而更饿了。
只不过这时候苏轼也没办法,他不是来送糕点的,而是来体察民情的。和王安石的会晤,虽然是几年前,那时的王安石被解除了官职,在老家养老。而苏轼也对当年深受囹圄之事,渐渐淡忘了。才了他们那一次的会面。
王安石给苏轼介绍他变法的原因,目的,还有手段。
苏轼深有启发,最让苏轼触动的就是,王安石一再告诫,底层百姓的事才是国之大事,百姓的肚子,才是大宋基业能否延续的保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从那以后,苏轼开始深入民间,经常会了解采纳百姓的诉求。
“几位,几年播种了多少田地,是租种的还是自己家的田地?”
首位的老者开口道:“学士老爷,一半是租种的官田,自己家也有几亩薄田,另外还要租种一些田,才能度日。”
“以前一直这样吗?”
“以前我家还有十几亩田地,只不过这些年青苗法废除之后,每当春耕之际,都要欠下一些饥荒。加上粮食卖不上价,田产已经少了一半。”说话的这位年轻人脾气很冲,显然对于官府有些不满。却被老人给制止了下去,呵斥了两句土话,老人这才说道:“学士老爷并非说你,而是百姓……苦啊!好在学士来了,春耕的种粮都由官府安排下来,我等负担会小很多。”
苏轼深以为然,颍州大户侵吞百姓的田产都是这个套路,但是他有一点不明:“难道你们春播借来的种粮,不是按照借来的粮食来还吗?”
“虽说如此,但三月播种,粮价按五十文算,六月收割粮价十五文算,借一斗,最后至少要还四斗多,百姓苦不堪言。”
“万一还不上呢?”
“用田产抵押,想跑也跑不了,也不能上山!”
……
老者猛地跳起来,抽了年轻人一巴掌,怒道:“说什么混帐话!”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但明明说的好好的,突然间老头子发怒,抽了儿子,显然,儿子刚才的话会引起一家的灾祸。气氛变得凝重且尴尬起来。
苏轼眼见开场很顺利的谈话,最后不了了之,也是颇为无奈。
上车之后,问李逵:“你知道上山是什么意思吗?”
上山?
上山还有什么想法,当然是当山大王!
可是李逵能这么说吗?告诉苏轼,您老治理下百姓有当大王的宏大志向,要是运气好一点,您老还能赶上。恐怕为百姓做了不少事的苏轼,听到这样的话会被活活气死。
他只能从自己的本行出发,告诉苏轼:“大概齐想上山当猎户吧?”虽说是胡扯,但李逵找了一个不错的理由:“师祖您看,百姓种地要承担繁重的徭役,同时税收也很高,普通百姓一年下来,恐怕混个吃饱都很难。但是猎户就不一样了,上次我出城去城外晃了一圈,就抓到了一头野猪,卖了十几贯。这事李云和高俅都知道。”
高俅也附和道:“没错,学士。当猎户好,收入高,就是有点危险。恐怕那个年轻人的父辈担心年轻人受伤,才动手打了他。”
相比高俅和李逵,李云自认为正直很多。
露出不屑的表情,冷笑道:“你们哄骗师祖好吗?师祖,他们都胡说八道。我爹以前就是捕头,知道百姓活不下去了就会进山。进山后的百姓,寻常时节,他们也会开荒种地,用来逃避徭役和税收。但是如果有商队经过,这些看似普通的庄稼人,会变成暴徒。上山,在他们的意识中,就是当暴民,没有第二个选择。再说了,农夫辛苦种地,却被大户一再剥夺族产,心中怨恨怎么能少了?”
苏轼脸色阴沉的看了一眼李逵,他也是玲珑剔透的人,自然明白上山的意思不那么简单。
李逵的解释自然无法让他释怀,可没想到李逵竟然还敢哄骗自己?
苏轼从小就不愁吃穿,父亲老苏虽然多次赶考失败,花掉了家里不少钱。一度日子还很艰难,但苏家就算是最艰难的时期,还是拥有田产奴仆,也没有经历过吃饭都没有着落的恓惶。上山这个词,自然不会有人告诉他。
被师祖盯上的感觉肯定很不妙,李逵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多事的李云。
高俅也是如此。
让李云顿时紧张起来,但是想到自己在苏轼面前露脸了,嚣张的回应过去。而苏轼却发现自己虽然为颍州百姓做了很多事,但最终恐怕颍州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他心中无比的痛苦。
一路无话。
马车进城之后,一路快行到了衙门。
邱掌柜在衙门的门房早就候着,见到李逵的那一刻,故意做出伸手的动作引起李逵的注意。
等到两人见面之后,邱掌柜急切道:“二爷,你去哪儿了,让小人一通好找。”
“发生什么事了?”李逵皱眉问,他之前一再告诫邱掌柜,不要在人前和他过多的接触。一来,他没有想在颍州培植多大的实力。而来,钱庄的生意,将来势必会得罪一大批人,只要自己和钱庄没有关系,就会少了很多麻烦。
“二爷啊,你快去看看吧,交易所那边,都快疯了!”
“等会儿再说。”李逵引着邱掌柜去了他住的小院,屋内做定之后,李逵这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茶油,茶油涨价涨疯了,一天之内,竟然增涨了三倍,颍州城内,宛如被烧滚的茶油给撩了一下似的,都炸锅了。”邱掌柜很想告诉李逵,可以行动了,机会难得。但是他也明白李逵不是他可以左右的,只能干着急的等着李逵做决定。
李逵却并没有打算干涉的意思,反而沉闷道:“再等等。”
“唉——”邱掌柜失望的离开了州衙。
而李逵在邱掌柜走后,立刻找到了高俅,将一封写好的信件交给高俅,表情凝重道:“高兄,可有信任的人直接将信交给在江宁的小师叔?”
“有。急不急?”高俅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随即一拍脑门道:“看哥哥这记性,不着急,你也不会找我。放心吧,三日后,信一定会给到在江宁的三公子哪里。”
李逵感激道:“有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