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南北朝末年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
由高氏为代表的六镇怀朔地区鲜卑和汉族豪强集团控制了东魏;由宇文泰为代表的六镇武川地区鲜卑和汉族豪强集团掌握了西魏。
东、西魏建立后,表面上由拓跋氏皇族后裔继承,但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分别在高氏与宇文氏的手中。
双方互相攻打对峙十余年后,高氏和宇文氏的子孙也在不久后分别篡夺魏国政权。
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灭亡。
高洋建立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
公元556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执掌大权,他于隔年废西魏帝,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西魏灭亡。
但是宇文护手握大权且野心勃勃,先后杀死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于公元560年改立宇文邕为帝,即周武帝。
宇文邕韬光养晦,在十二年后成功杀死宇文护,亲掌朝政。
北齐与北周继续维持对峙。
但是与此同时的南梁也面临着巨变,甚至因为此次事件亡国,自然也就没能借着这次北魏大幅衰落开展有效的北伐。
而南梁的这次巨变,要从南梁内部的国情与治国政策说起,才能解释清楚南梁面临兵祸内乱时表现出来的虚弱成因。
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皇位坐得非常长久的,在弑君篡位尤为频繁的南北朝,更是活得最久,在位时间也最长的皇帝。
萧衍36岁造反,37岁攻入建康,38岁通过“禅让”登基称帝,建立南梁,在位执政48年后,直到侯景之乱爆发,他才死于非命。
稳定的皇权和朝政,使得南梁有足够的时间平稳发展,也的确迎来了一段时间的繁荣。
梁武帝建国之后大兴儒学,设立学校,实行土断,劝课农桑,制定《梁律》,减轻赋税,使梁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南朝之鼎盛。
并且在梁武帝的执政下,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驳议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的三省制已经成型。
尚书省下设的吏部、祠部、度支、左官、都官、五兵六尚书实际上就是后来尚书六部的渊源。
三省六部制在于分工细化、提高行政效率、臣子之间相互制衡,稳固皇权,诸多优点和先进性,使得其作为一个新的中央行政制度从旧的行政系统中脱胎出来,并因其足够优秀,深远影响了后世多个朝代政权。
梁武帝还改革九品中正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通经或诗赋取士,不问其出身。
在诸多正面影响下,南梁迎来了繁荣和国力提升。
但是另一方面,梁武帝参考前朝皇室骨肉相残的教训,对宗室采取优待政策,即使犯重罪也不予追究。
他众多的兄弟子侄们,或是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或是在地方重镇担任军政长官。
虽然各地藩王受到中央朝廷一定程度的制约,但力度明显是不够的,相当于又一次重走了分封的老路。
虽然在前期这样的政策快速安定了国内。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央朝廷对萧氏亲王、郡王们的限制渐渐失效,他们手中的权力不断扩大,野心也逐渐膨胀,他们都不遗余力地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集团,各宗室之间明争暗斗,严重消耗了南梁的内部力量。
同时梁武帝极度推崇佛教,甚至三度出家为僧。
他认为通过推崇佛教,可以获得宗教的神圣支持,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唐朝诗人杜牧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指的许多古寺,就是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兴建的。
这些寺庙的建造耗费了庞大的人力物力。
而且由于僧侣不用从事生产缴纳赋税,以致数量庞大的人口为了逃避赋税出家为僧。
使得国家财政和社会生产力蒙受重大损失。
当时的宗室及官员们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不能自拔,而且他们本身也能从“崇佛”中获得利益,即便看出了佛教壮大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劝阻梁武帝限制佛教。
这就导致了南梁看似文化繁荣昌盛,但实则国力是在一点点流失下降的。
诸多负面影响下,以至于在爆发侯景之乱时,南梁的应变对抗能力显得低下。
东西魏对峙时期,东魏军阀侯景受逼迫投奔了梁国,晚年的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
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
侯景得知后举兵叛变。
公元549年,侯景南下攻入建康,史称侯景之乱。
梁武帝被迫退至台城,侯景包围台城。
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
因为这些宗室势力在梁武帝重用宗室的政策下已然变得强大。
但是这样的强大是分散在各个宗室手中的,并不归于一人之手。
掌握力量的宗室们不是积极平叛,而是各怀心思,或为保存实力,或是想趁乱谋取更大的权力,导致南梁的兵力分散,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抵抗力量。
多次北伐失败也有宗室割据力量的影响在其中。
侯景最后攻陷台城,囚禁梁武帝,一代开国之君最终却被活活饿死。
建康沦陷后,侯景大肆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内部带来毁灭性打击。
侯景先立傀儡梁简文帝萧纲继位,并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次年又弑君篡位,建国汉。
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梁朝各宗室在这种时候依然互相攻击,无暇讨伐侯景。
直到湘东王萧绎击败了其他梁朝宗室势力,具备足够实力后,萧绎才开始讨伐侯景。
侯景战败逃跑,后被部下所杀,侯景之乱平定。
但是侯景之乱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侯景之乱爆发前,南朝的经济一直处于发展状态,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然而侯景之乱使得江南地区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百姓们被抓去充军,积累的家财和生产资料被大规模掠夺,大量的农田荒废,城市被烧毁,人口锐减。
本就因为梁武帝错误的崇佛政策,导致逐渐在衰减的国力,彻底迎来毁灭性打击。
并且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将领和宗室势力快速崛起。
他们掌握了大量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源,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这使得南朝的政治格局更加分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减弱。
公元552年,平定侯景的湘东王萧绎于江陵继位,是为梁元帝。
而据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也同样称帝,并大举进攻江陵,企图趁着萧绎力量刚刚被消耗还未恢复之际占领全国。
梁元帝萧绎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萧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西魏夺走。
公元554年,西魏大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西魏立萧詧为傀儡,建立依附于西魏的伪梁政权,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身为军阀掌握军事力量的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与伪梁政权展开对峙。
而后北齐也想通过扶持一个傀儡皇帝来控制梁朝,使其成为北齐的附庸。
萧渊明作为之前被东魏俘虏的梁朝宗室,成为了北齐的选择。
北齐送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无奈妥协,迎立萧渊明为梁帝。
陈霸先于是率军击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败北齐南侵军队及王僧辩余党徐嗣徽,陈霸先开始专政梁廷。
最后于公元557年陈霸先篡位,建国号为陈,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称南陈,南梁随之宣告灭亡。】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
由高氏为代表的六镇怀朔地区鲜卑和汉族豪强集团控制了东魏;由宇文泰为代表的六镇武川地区鲜卑和汉族豪强集团掌握了西魏。
东、西魏建立后,表面上由拓跋氏皇族后裔继承,但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分别在高氏与宇文氏的手中。
双方互相攻打对峙十余年后,高氏和宇文氏的子孙也在不久后分别篡夺魏国政权。
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灭亡。
高洋建立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
公元556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执掌大权,他于隔年废西魏帝,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西魏灭亡。
但是宇文护手握大权且野心勃勃,先后杀死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于公元560年改立宇文邕为帝,即周武帝。
宇文邕韬光养晦,在十二年后成功杀死宇文护,亲掌朝政。
北齐与北周继续维持对峙。
但是与此同时的南梁也面临着巨变,甚至因为此次事件亡国,自然也就没能借着这次北魏大幅衰落开展有效的北伐。
而南梁的这次巨变,要从南梁内部的国情与治国政策说起,才能解释清楚南梁面临兵祸内乱时表现出来的虚弱成因。
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皇位坐得非常长久的,在弑君篡位尤为频繁的南北朝,更是活得最久,在位时间也最长的皇帝。
萧衍36岁造反,37岁攻入建康,38岁通过“禅让”登基称帝,建立南梁,在位执政48年后,直到侯景之乱爆发,他才死于非命。
稳定的皇权和朝政,使得南梁有足够的时间平稳发展,也的确迎来了一段时间的繁荣。
梁武帝建国之后大兴儒学,设立学校,实行土断,劝课农桑,制定《梁律》,减轻赋税,使梁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南朝之鼎盛。
并且在梁武帝的执政下,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驳议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的三省制已经成型。
尚书省下设的吏部、祠部、度支、左官、都官、五兵六尚书实际上就是后来尚书六部的渊源。
三省六部制在于分工细化、提高行政效率、臣子之间相互制衡,稳固皇权,诸多优点和先进性,使得其作为一个新的中央行政制度从旧的行政系统中脱胎出来,并因其足够优秀,深远影响了后世多个朝代政权。
梁武帝还改革九品中正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通经或诗赋取士,不问其出身。
在诸多正面影响下,南梁迎来了繁荣和国力提升。
但是另一方面,梁武帝参考前朝皇室骨肉相残的教训,对宗室采取优待政策,即使犯重罪也不予追究。
他众多的兄弟子侄们,或是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或是在地方重镇担任军政长官。
虽然各地藩王受到中央朝廷一定程度的制约,但力度明显是不够的,相当于又一次重走了分封的老路。
虽然在前期这样的政策快速安定了国内。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央朝廷对萧氏亲王、郡王们的限制渐渐失效,他们手中的权力不断扩大,野心也逐渐膨胀,他们都不遗余力地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集团,各宗室之间明争暗斗,严重消耗了南梁的内部力量。
同时梁武帝极度推崇佛教,甚至三度出家为僧。
他认为通过推崇佛教,可以获得宗教的神圣支持,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唐朝诗人杜牧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指的许多古寺,就是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兴建的。
这些寺庙的建造耗费了庞大的人力物力。
而且由于僧侣不用从事生产缴纳赋税,以致数量庞大的人口为了逃避赋税出家为僧。
使得国家财政和社会生产力蒙受重大损失。
当时的宗室及官员们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不能自拔,而且他们本身也能从“崇佛”中获得利益,即便看出了佛教壮大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劝阻梁武帝限制佛教。
这就导致了南梁看似文化繁荣昌盛,但实则国力是在一点点流失下降的。
诸多负面影响下,以至于在爆发侯景之乱时,南梁的应变对抗能力显得低下。
东西魏对峙时期,东魏军阀侯景受逼迫投奔了梁国,晚年的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
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
侯景得知后举兵叛变。
公元549年,侯景南下攻入建康,史称侯景之乱。
梁武帝被迫退至台城,侯景包围台城。
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
因为这些宗室势力在梁武帝重用宗室的政策下已然变得强大。
但是这样的强大是分散在各个宗室手中的,并不归于一人之手。
掌握力量的宗室们不是积极平叛,而是各怀心思,或为保存实力,或是想趁乱谋取更大的权力,导致南梁的兵力分散,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抵抗力量。
多次北伐失败也有宗室割据力量的影响在其中。
侯景最后攻陷台城,囚禁梁武帝,一代开国之君最终却被活活饿死。
建康沦陷后,侯景大肆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内部带来毁灭性打击。
侯景先立傀儡梁简文帝萧纲继位,并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次年又弑君篡位,建国汉。
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梁朝各宗室在这种时候依然互相攻击,无暇讨伐侯景。
直到湘东王萧绎击败了其他梁朝宗室势力,具备足够实力后,萧绎才开始讨伐侯景。
侯景战败逃跑,后被部下所杀,侯景之乱平定。
但是侯景之乱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侯景之乱爆发前,南朝的经济一直处于发展状态,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然而侯景之乱使得江南地区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百姓们被抓去充军,积累的家财和生产资料被大规模掠夺,大量的农田荒废,城市被烧毁,人口锐减。
本就因为梁武帝错误的崇佛政策,导致逐渐在衰减的国力,彻底迎来毁灭性打击。
并且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将领和宗室势力快速崛起。
他们掌握了大量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源,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这使得南朝的政治格局更加分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减弱。
公元552年,平定侯景的湘东王萧绎于江陵继位,是为梁元帝。
而据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也同样称帝,并大举进攻江陵,企图趁着萧绎力量刚刚被消耗还未恢复之际占领全国。
梁元帝萧绎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萧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西魏夺走。
公元554年,西魏大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西魏立萧詧为傀儡,建立依附于西魏的伪梁政权,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身为军阀掌握军事力量的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与伪梁政权展开对峙。
而后北齐也想通过扶持一个傀儡皇帝来控制梁朝,使其成为北齐的附庸。
萧渊明作为之前被东魏俘虏的梁朝宗室,成为了北齐的选择。
北齐送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无奈妥协,迎立萧渊明为梁帝。
陈霸先于是率军击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败北齐南侵军队及王僧辩余党徐嗣徽,陈霸先开始专政梁廷。
最后于公元557年陈霸先篡位,建国号为陈,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称南陈,南梁随之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