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安史之乱(一)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安禄山是突厥和粟特的混血,通晓汉语、契丹语等多种语言,为人油滑,逢迎谄媚。
成为军人后,安禄山在与边境少数民族的作战中,虽然军事才能并非顶尖,但他善于利用一些小规模的胜仗来宣传自己。
将小仗的成果夸大,把奇珍异宝当作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李隆基宫中,让李隆基误以为他不断地打了大胜仗。
安禄山深知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喜爱,于是认了杨贵妃为“义母”,间接成为皇帝的“义子”。
宴会上,他还当着众高官贵戚的面,扭动肥胖的身姿跳胡旋舞,逗得李隆基和杨贵妃哈哈大笑,极尽讨好之能。
这让李隆基对这个“忠心”的大胖子多了信任。
同时宰相杨国忠妒贤忌能,骄纵跋扈;政变夺权的李隆基也担心太子李亨势力壮大,提前动摇他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需要自己的权力延伸来制衡朝中的各方势力,高力士和安禄山便成为了他的选择。
李隆基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范阳与河东三镇节度使,使其拥有了十数万大军和庞大资源,希望借此抗衡西北军区和太子的势力。
时日一久,安禄山对军队的掌控能力越发稳固,并将军中三十二位汉军将领替换为自己的番人亲信。
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杨国忠早知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也始终在朝政中打压安禄山,但目的却更多是为了争权夺利,谋取自身利益。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轰然发动造反。
而安禄山打着的名号是清君侧,处死杨国忠这等误国欺君的奸佞。
在安禄山频繁的洗脑中,军中将士也深信杨国忠是真正该杀的奸臣,主帅安禄山的“清君侧”也是值得他们相信的。
于是这股大唐精锐边军,以及安禄山联合的契丹、室韦、奚等番邦组成的共计十五万大军,以洪流之势从河北向东都洛阳滚滚杀来。
而大唐内部承平已久,许多守备唐军松散懈怠,面对足足十五万大军突然造反,河北各郡县一触击溃,很快河北几乎全境沦陷。
而在安禄山轰然造反之时,其军中也并非没有看破安禄山野心也反抗他的唐军将领。
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就是其中之一。
颜杲卿本是安禄山手下的参军,后被安禄山提拔为常山太守。
知晓安禄山叛唐后,颜杲卿不顾性命安危,也不在国家危急面前权衡自己所为是否螳臂当车,毅然在常山起兵反抗安禄山,后因寡不敌众,死战也仍然城破被俘。
安禄山恼怒于这个曾被自己信任提拔的汉人,于是将颜杲卿的肉一刀刀割下,并肢解。
酷刑途中颜杲卿仍然大骂着安禄山,于是安禄山又命人用铁钩钩断了他的舌头,使他无法再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国贼的愤怒和辱骂。
最终这位铁血唐臣死于安禄山手中。
同时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也被安禄山大卸八块,曝尸荒野。
后来镇守平原郡的颜真卿,去寻堂兄和侄子的尸体,但只找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颅。
据《资治通鉴》记载,颜氏一门死于安史之乱刀锯者达三十余人。
面对众多亲人被残忍虐杀,颜真卿悲愤难抑,写下了千古书法名作《祭侄文稿》。
这篇祭文因为在颜真卿极为哀痛中一气呵成,所以情绪难抑下多有涂改。
但也是文字中透露出的悲恸和极为真切的情感,这篇《祭侄文稿》也被誉为了“天下第二行书”。
这场惊天之变也彻底将李隆基从盛世的旧梦中猛然拍醒。
不过面对这场惊天动乱,以大唐的雄厚根基镇压平叛原本并没有太大问题。
从盛唐中经历过来的百姓们,天下人心依然是坚定向着大唐的。
可是李隆基一连糊涂失智般的干预下,这场动乱让大唐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甚至为之后的亡国埋下了祸根。
安禄山造反的消息急传至京都长安后,李隆基震惊之余也急派高仙芝、封常青等名将领兵镇压。
李隆基拨给军饷器械让封常青紧急募集了十一万大军。
但是这批急募的士兵都是市井小民和农夫小贩组成的,有都是缺少训练的新兵,作战厮杀能力实在有限。
但情况紧急,封常青还是带着这十一万大军赶赴洛阳虎牢关镇守。
安禄山的铁骑大军也果然大败了这股临时拼凑的新军。
封常青只能退守洛阳,激烈的攻城战和巷战之后,封常青仍然不敌,只能退出洛阳。
撤退途中封常青遇到前来支援的高仙芝,二人作战经验丰富,自知洛阳沦陷后,在一马平川的地形上与安禄山的精锐铁骑交战绝不可取,且手下兵马不足以对抗安禄山。
于是决定退守潼关,据势以守,等候援军会师再一同出击决战。
然而不知用兵之道的李隆基,只看到了高仙芝、封常青不战而逃,致使东都洛阳沦陷。
在同样不知兵的奸臣怂恿和盛怒之下,李隆基下令将高仙芝和封常青处死。
大唐两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就这么被李隆基处死了,无疑自断臂膀。
不过大唐还有一位能够扛起救亡大唐重任的名将,哥舒翰。
而安禄山攻占洛阳的经过中,对顽强抵抗的唐军和官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数万唐朝官员和士兵被杀害,许多人的尸体都被残忍地肢解泄愤。
同时,安禄山因为军中混杂了众多番胡兵马,他们对平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和强奸,许多妇女被残忍地轮奸而死。
东都洛阳成了一片地狱。
彻底占领洛阳后,安禄山登基称帝,建国大燕。
这时位处安禄山后方的颜真卿,也不顾兵马少得可怜,腰斩安禄山劝降的使者后,写下讨贼檄文广邀救国之士,正式起兵发动了对叛军的反击。
天下人心本就还在大唐,各地唐臣和百姓也都有讨贼建功之心。
于是在颜真卿的讨贼檄文下,很快有万余人加入颜真卿的讨贼队伍。
河北十七郡也在这时纷纷响应,与颜真卿一同抗击叛军,救亡大唐,并共推颜真卿为盟主。
这时颜真卿为大唐拉起的讨贼队伍,便有了足足二十万之多。
(可能有夸大,但义军在叛军后方拼死抵抗是事实。)
而这时安禄山面对的形势是。
北面河北老家有颜真卿的二十万义军和郭子仪率领的边军。
南面是吴王李只的十万大军。
西面是镇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
安禄山实际已成瓮中之鳖。
只待不久,郭子仪支援河北的边军精锐到来,安禄山便是十死无生。
可就是这段等候郭子仪的时间里,西面的哥舒翰那边却出了严重问题。
杨国忠就像内奸一样,狠狠拉了安禄山一把,使其绝境逢生,也进而给大唐和无数百姓带来了极为惨重的灾难。】
【安禄山是突厥和粟特的混血,通晓汉语、契丹语等多种语言,为人油滑,逢迎谄媚。
成为军人后,安禄山在与边境少数民族的作战中,虽然军事才能并非顶尖,但他善于利用一些小规模的胜仗来宣传自己。
将小仗的成果夸大,把奇珍异宝当作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李隆基宫中,让李隆基误以为他不断地打了大胜仗。
安禄山深知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喜爱,于是认了杨贵妃为“义母”,间接成为皇帝的“义子”。
宴会上,他还当着众高官贵戚的面,扭动肥胖的身姿跳胡旋舞,逗得李隆基和杨贵妃哈哈大笑,极尽讨好之能。
这让李隆基对这个“忠心”的大胖子多了信任。
同时宰相杨国忠妒贤忌能,骄纵跋扈;政变夺权的李隆基也担心太子李亨势力壮大,提前动摇他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需要自己的权力延伸来制衡朝中的各方势力,高力士和安禄山便成为了他的选择。
李隆基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范阳与河东三镇节度使,使其拥有了十数万大军和庞大资源,希望借此抗衡西北军区和太子的势力。
时日一久,安禄山对军队的掌控能力越发稳固,并将军中三十二位汉军将领替换为自己的番人亲信。
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杨国忠早知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也始终在朝政中打压安禄山,但目的却更多是为了争权夺利,谋取自身利益。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轰然发动造反。
而安禄山打着的名号是清君侧,处死杨国忠这等误国欺君的奸佞。
在安禄山频繁的洗脑中,军中将士也深信杨国忠是真正该杀的奸臣,主帅安禄山的“清君侧”也是值得他们相信的。
于是这股大唐精锐边军,以及安禄山联合的契丹、室韦、奚等番邦组成的共计十五万大军,以洪流之势从河北向东都洛阳滚滚杀来。
而大唐内部承平已久,许多守备唐军松散懈怠,面对足足十五万大军突然造反,河北各郡县一触击溃,很快河北几乎全境沦陷。
而在安禄山轰然造反之时,其军中也并非没有看破安禄山野心也反抗他的唐军将领。
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就是其中之一。
颜杲卿本是安禄山手下的参军,后被安禄山提拔为常山太守。
知晓安禄山叛唐后,颜杲卿不顾性命安危,也不在国家危急面前权衡自己所为是否螳臂当车,毅然在常山起兵反抗安禄山,后因寡不敌众,死战也仍然城破被俘。
安禄山恼怒于这个曾被自己信任提拔的汉人,于是将颜杲卿的肉一刀刀割下,并肢解。
酷刑途中颜杲卿仍然大骂着安禄山,于是安禄山又命人用铁钩钩断了他的舌头,使他无法再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国贼的愤怒和辱骂。
最终这位铁血唐臣死于安禄山手中。
同时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也被安禄山大卸八块,曝尸荒野。
后来镇守平原郡的颜真卿,去寻堂兄和侄子的尸体,但只找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颅。
据《资治通鉴》记载,颜氏一门死于安史之乱刀锯者达三十余人。
面对众多亲人被残忍虐杀,颜真卿悲愤难抑,写下了千古书法名作《祭侄文稿》。
这篇祭文因为在颜真卿极为哀痛中一气呵成,所以情绪难抑下多有涂改。
但也是文字中透露出的悲恸和极为真切的情感,这篇《祭侄文稿》也被誉为了“天下第二行书”。
这场惊天之变也彻底将李隆基从盛世的旧梦中猛然拍醒。
不过面对这场惊天动乱,以大唐的雄厚根基镇压平叛原本并没有太大问题。
从盛唐中经历过来的百姓们,天下人心依然是坚定向着大唐的。
可是李隆基一连糊涂失智般的干预下,这场动乱让大唐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甚至为之后的亡国埋下了祸根。
安禄山造反的消息急传至京都长安后,李隆基震惊之余也急派高仙芝、封常青等名将领兵镇压。
李隆基拨给军饷器械让封常青紧急募集了十一万大军。
但是这批急募的士兵都是市井小民和农夫小贩组成的,有都是缺少训练的新兵,作战厮杀能力实在有限。
但情况紧急,封常青还是带着这十一万大军赶赴洛阳虎牢关镇守。
安禄山的铁骑大军也果然大败了这股临时拼凑的新军。
封常青只能退守洛阳,激烈的攻城战和巷战之后,封常青仍然不敌,只能退出洛阳。
撤退途中封常青遇到前来支援的高仙芝,二人作战经验丰富,自知洛阳沦陷后,在一马平川的地形上与安禄山的精锐铁骑交战绝不可取,且手下兵马不足以对抗安禄山。
于是决定退守潼关,据势以守,等候援军会师再一同出击决战。
然而不知用兵之道的李隆基,只看到了高仙芝、封常青不战而逃,致使东都洛阳沦陷。
在同样不知兵的奸臣怂恿和盛怒之下,李隆基下令将高仙芝和封常青处死。
大唐两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就这么被李隆基处死了,无疑自断臂膀。
不过大唐还有一位能够扛起救亡大唐重任的名将,哥舒翰。
而安禄山攻占洛阳的经过中,对顽强抵抗的唐军和官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数万唐朝官员和士兵被杀害,许多人的尸体都被残忍地肢解泄愤。
同时,安禄山因为军中混杂了众多番胡兵马,他们对平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和强奸,许多妇女被残忍地轮奸而死。
东都洛阳成了一片地狱。
彻底占领洛阳后,安禄山登基称帝,建国大燕。
这时位处安禄山后方的颜真卿,也不顾兵马少得可怜,腰斩安禄山劝降的使者后,写下讨贼檄文广邀救国之士,正式起兵发动了对叛军的反击。
天下人心本就还在大唐,各地唐臣和百姓也都有讨贼建功之心。
于是在颜真卿的讨贼檄文下,很快有万余人加入颜真卿的讨贼队伍。
河北十七郡也在这时纷纷响应,与颜真卿一同抗击叛军,救亡大唐,并共推颜真卿为盟主。
这时颜真卿为大唐拉起的讨贼队伍,便有了足足二十万之多。
(可能有夸大,但义军在叛军后方拼死抵抗是事实。)
而这时安禄山面对的形势是。
北面河北老家有颜真卿的二十万义军和郭子仪率领的边军。
南面是吴王李只的十万大军。
西面是镇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
安禄山实际已成瓮中之鳖。
只待不久,郭子仪支援河北的边军精锐到来,安禄山便是十死无生。
可就是这段等候郭子仪的时间里,西面的哥舒翰那边却出了严重问题。
杨国忠就像内奸一样,狠狠拉了安禄山一把,使其绝境逢生,也进而给大唐和无数百姓带来了极为惨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