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通讯与信鸽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类每一次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都伴随着人类整体阶段性的进步。
古早以前,人们靠基本的动作和不同族群特有的声音信号进行沟通。
渐渐的,简单的声音信号进化成表达丰富且准确的一整套标准化发声系统,这便是语言。
经过漫长的发展,用符号进行表达的原始文字诞生了。
口口相传的信息交流方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伴随物质被保存下来。
但是原始文字能够承载的信息还很有限。
直到文字渐渐丰富成熟起来,众多前人积攒的传承,能被更完整地传递下去,族群之间的认同感大幅提高,文明也就此开始诞生。
随着文明的渐渐发展进步,信息传递方式和效率也不断在进步。
比如狼烟、烽火台、依靠马匹提升移动速度、改良承载文字的物质,从龟甲到兽皮,再到竹简,直至纸张的出现。
纸张在印刷术的加持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到了这里,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迎来本质上的突破。
人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比如驿站系统。
驯化得当的马匹,在被骑乘的情况下,最高冲刺速度能够达到六十至七十公里每小时,但却只能维持两三分钟。
以二十至三十公里的匀速奔跑,则能维持十几分钟。
驿站系统就是要将马的超高速度尽量发挥出来。
马以较高的速度奔跑十几公里后,就必须将速度降下来休息。
古人们便以这个极限作为驿站间的距离。
马匹载着驿卒以较高的速度,在即将消耗完体力前赶到下一个驿站。
驿卒立即换乘体力充沛的马匹继续以高速奔行,新的马匹体力消耗完前又能赶至下一个驿站。
在这种换人不换马的情况下,重要的信息或较小的物品能够在很快的速度下送达目的地。
要是总距离过长,超出了驿卒的承受能力,则可以连人带马一起换了,传递的物品和信息不换。
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避免被间谍篡改,一般信封上会有用蜡油和印章做成的一次性邮戳。
印章只掌握在发信官员和朝廷的手中,不论是破坏信封还是破坏邮戳,信封一旦被开启就无法复原。
收信方就会知道信息有被篡改的可能。
在古代,很多的军事情报是有时效性的。
比如前线军粮军械因意外导致不足,这时就必须立即上报朝廷,由朝廷紧急调拨军粮军械送去前线。
又比如前线如果遭遇大败,外族跨过防线进入了境内,便需要立即通报朝廷做出紧急战争准备,调动各地军队拱卫国都或重要军事据点。
驿站系统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让古代的信息传递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整的驿站系统耗费很高。
光是数量庞大的驿员和马匹就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支,平时驿员的俸禄和马匹的饲料开支就更大了,驿站的建设与维护成本在这里都不必多说。
但是驿站的重要性又在哪那里不可或缺。
只要不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驿站的成本就无法降下来。
虽然驿站的支出无法节流,但却可以用其它办法让驿站开源。
在保证官方通信和官员接待等主要任务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向民间开放一些有偿服务是最简单的。
比如替百姓邮递信件和一定重量的物品。
为民间旅行者提供住宿和简单的餐饮服务。
在驿站周围开辟闲置田地。
不过一旦授予了驿站自盈利的权利,就必须不定期地检查驿站运行情况。
避免驿站本末倒置,为了盈利疏忽了为官方极递文件的本职工作。
这些都是历代王朝都能想到的办法,而另一个办法则有一定的技术性,那就是信鸽。
信鸽体内有能够感应地球磁场的器官或组织,且信鸽是群居鸟类,归巢是它们的本能。
地球磁场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强度和方向,信鸽在飞行过程中,就像带着一个天然的“指南针”,能够依据磁场信息确定飞行方向,哪怕被送到陌生的地方也依然能够找到归巢的路线。
首先在驿站空地建造一个干燥、安全、通风良好的鸽舍。
鸽舍内部设置合适的栖架和巢箱,让信鸽有舒适的休息和繁殖空间。
这里的安全,指的是鸽舍要能够避免被老鹰、黄鼠狼、蛇还有猫之类的天敌攻击,尤其是猫,鸽舍周围都不应该养猫。
幼鸽出壳后,喂养的饲料营养要均衡,谷物、虫子、坚果之类都可以适量喂食,但不能喂地太胖,以免飞得慢还飞不远,在野外生存能力下降。
定期清理鸽舍粪便,保持干净不要染病。
鸽子很容易被跳蚤寄生,平时可以用硫磺、百部、苦楝皮等中药制成药浴,定期给鸽子泡澡杀虫。
待鸽子长大后,可以开始带它们出来熟悉鸽舍的周围环境,放飞后让它们自行在周边觅食并归巢。
每次完成归巢后给予奖励形成习惯。
渐渐地就可以增加放飞距离,几公里、几十里、几百里,放飞和归巢次数多了以后,鸽子飞行速度和自行觅食的能力就能逐渐提升上来。
哪怕是在几百上千公里外的陌生地方放飞鸽子,它们也能仅用数天时间就飞回家。
无视地形、超长的距离、极快的速度,以及廉价的饲养和训练,信鸽传递信息的便捷性能够在很多方面弥补驿马的不足。
不过信鸽也有其无法忽视的缺点。
它的信息传递能力是单向的,它只会归巢,却不会往返。
需要给每一个驿站的鸽子标记上统一的标识,将训练成熟的信鸽按批次从原驿站送到另一个驿站,在接到信件任务后将信鸽放飞回到原驿站。
在同一批鸽子飞回来差不多后,再用马车将信鸽从原驿站送去其它驿站,以此形成固定的单向便捷传信。
另一个缺点是鸽子的送信量很少。
一般只能在它们的腿上绑一个小竹管作为防水容器,再往竹管里放一个小纸条承载信息。
用小尺寸毛笔配合上放大镜,倒是可以增加纸条的信息承载能力,不过依然有限。
再有一个缺点,是信鸽可以被天敌和人类拦截。
人类因素不好判断,但信鸽被天敌拦截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随着放飞距离增加而增加。
如果是普通民间书信被拦截倒不算什么,可如果是重要的官方信息被拦截损失就太大了。
传送距离长且廉价的鸽子,可以用于民间有偿信息传递,但官方信息还是得依靠驿马传递。
不过尽管有这些缺点,信鸽的诸多优点也足够它成为驿站体系的一部分。
尤其在航海上,信鸽有无可替代的送信优势。
比如在航线沿岸建立一个个据点,信鸽可以跨越复杂的地形和水域完成信息传递。
海船出行时也可以携带信鸽,遇到情况放飞,可以让岸上人员及时得知信息提供帮助。
至于后世迎来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革命性进步。
诸如利用电磁信号传输的电报、有线电信号传输的电话、靠电磁信号基站实现的移动通讯、靠光缆和无线信号实现的互联网通讯、卫星通讯等。
后世的信息传递方式,甚至可以实现全球乃至太空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磁信号传输。
但这些信息传递方式都比较复杂。
天幕将在后续传授必要的配套基础科技后,再渐渐传授这些复杂但作用极其巨大的通讯科技。】
【人类每一次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都伴随着人类整体阶段性的进步。
古早以前,人们靠基本的动作和不同族群特有的声音信号进行沟通。
渐渐的,简单的声音信号进化成表达丰富且准确的一整套标准化发声系统,这便是语言。
经过漫长的发展,用符号进行表达的原始文字诞生了。
口口相传的信息交流方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伴随物质被保存下来。
但是原始文字能够承载的信息还很有限。
直到文字渐渐丰富成熟起来,众多前人积攒的传承,能被更完整地传递下去,族群之间的认同感大幅提高,文明也就此开始诞生。
随着文明的渐渐发展进步,信息传递方式和效率也不断在进步。
比如狼烟、烽火台、依靠马匹提升移动速度、改良承载文字的物质,从龟甲到兽皮,再到竹简,直至纸张的出现。
纸张在印刷术的加持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到了这里,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迎来本质上的突破。
人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比如驿站系统。
驯化得当的马匹,在被骑乘的情况下,最高冲刺速度能够达到六十至七十公里每小时,但却只能维持两三分钟。
以二十至三十公里的匀速奔跑,则能维持十几分钟。
驿站系统就是要将马的超高速度尽量发挥出来。
马以较高的速度奔跑十几公里后,就必须将速度降下来休息。
古人们便以这个极限作为驿站间的距离。
马匹载着驿卒以较高的速度,在即将消耗完体力前赶到下一个驿站。
驿卒立即换乘体力充沛的马匹继续以高速奔行,新的马匹体力消耗完前又能赶至下一个驿站。
在这种换人不换马的情况下,重要的信息或较小的物品能够在很快的速度下送达目的地。
要是总距离过长,超出了驿卒的承受能力,则可以连人带马一起换了,传递的物品和信息不换。
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避免被间谍篡改,一般信封上会有用蜡油和印章做成的一次性邮戳。
印章只掌握在发信官员和朝廷的手中,不论是破坏信封还是破坏邮戳,信封一旦被开启就无法复原。
收信方就会知道信息有被篡改的可能。
在古代,很多的军事情报是有时效性的。
比如前线军粮军械因意外导致不足,这时就必须立即上报朝廷,由朝廷紧急调拨军粮军械送去前线。
又比如前线如果遭遇大败,外族跨过防线进入了境内,便需要立即通报朝廷做出紧急战争准备,调动各地军队拱卫国都或重要军事据点。
驿站系统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让古代的信息传递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整的驿站系统耗费很高。
光是数量庞大的驿员和马匹就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支,平时驿员的俸禄和马匹的饲料开支就更大了,驿站的建设与维护成本在这里都不必多说。
但是驿站的重要性又在哪那里不可或缺。
只要不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驿站的成本就无法降下来。
虽然驿站的支出无法节流,但却可以用其它办法让驿站开源。
在保证官方通信和官员接待等主要任务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向民间开放一些有偿服务是最简单的。
比如替百姓邮递信件和一定重量的物品。
为民间旅行者提供住宿和简单的餐饮服务。
在驿站周围开辟闲置田地。
不过一旦授予了驿站自盈利的权利,就必须不定期地检查驿站运行情况。
避免驿站本末倒置,为了盈利疏忽了为官方极递文件的本职工作。
这些都是历代王朝都能想到的办法,而另一个办法则有一定的技术性,那就是信鸽。
信鸽体内有能够感应地球磁场的器官或组织,且信鸽是群居鸟类,归巢是它们的本能。
地球磁场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强度和方向,信鸽在飞行过程中,就像带着一个天然的“指南针”,能够依据磁场信息确定飞行方向,哪怕被送到陌生的地方也依然能够找到归巢的路线。
首先在驿站空地建造一个干燥、安全、通风良好的鸽舍。
鸽舍内部设置合适的栖架和巢箱,让信鸽有舒适的休息和繁殖空间。
这里的安全,指的是鸽舍要能够避免被老鹰、黄鼠狼、蛇还有猫之类的天敌攻击,尤其是猫,鸽舍周围都不应该养猫。
幼鸽出壳后,喂养的饲料营养要均衡,谷物、虫子、坚果之类都可以适量喂食,但不能喂地太胖,以免飞得慢还飞不远,在野外生存能力下降。
定期清理鸽舍粪便,保持干净不要染病。
鸽子很容易被跳蚤寄生,平时可以用硫磺、百部、苦楝皮等中药制成药浴,定期给鸽子泡澡杀虫。
待鸽子长大后,可以开始带它们出来熟悉鸽舍的周围环境,放飞后让它们自行在周边觅食并归巢。
每次完成归巢后给予奖励形成习惯。
渐渐地就可以增加放飞距离,几公里、几十里、几百里,放飞和归巢次数多了以后,鸽子飞行速度和自行觅食的能力就能逐渐提升上来。
哪怕是在几百上千公里外的陌生地方放飞鸽子,它们也能仅用数天时间就飞回家。
无视地形、超长的距离、极快的速度,以及廉价的饲养和训练,信鸽传递信息的便捷性能够在很多方面弥补驿马的不足。
不过信鸽也有其无法忽视的缺点。
它的信息传递能力是单向的,它只会归巢,却不会往返。
需要给每一个驿站的鸽子标记上统一的标识,将训练成熟的信鸽按批次从原驿站送到另一个驿站,在接到信件任务后将信鸽放飞回到原驿站。
在同一批鸽子飞回来差不多后,再用马车将信鸽从原驿站送去其它驿站,以此形成固定的单向便捷传信。
另一个缺点是鸽子的送信量很少。
一般只能在它们的腿上绑一个小竹管作为防水容器,再往竹管里放一个小纸条承载信息。
用小尺寸毛笔配合上放大镜,倒是可以增加纸条的信息承载能力,不过依然有限。
再有一个缺点,是信鸽可以被天敌和人类拦截。
人类因素不好判断,但信鸽被天敌拦截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随着放飞距离增加而增加。
如果是普通民间书信被拦截倒不算什么,可如果是重要的官方信息被拦截损失就太大了。
传送距离长且廉价的鸽子,可以用于民间有偿信息传递,但官方信息还是得依靠驿马传递。
不过尽管有这些缺点,信鸽的诸多优点也足够它成为驿站体系的一部分。
尤其在航海上,信鸽有无可替代的送信优势。
比如在航线沿岸建立一个个据点,信鸽可以跨越复杂的地形和水域完成信息传递。
海船出行时也可以携带信鸽,遇到情况放飞,可以让岸上人员及时得知信息提供帮助。
至于后世迎来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革命性进步。
诸如利用电磁信号传输的电报、有线电信号传输的电话、靠电磁信号基站实现的移动通讯、靠光缆和无线信号实现的互联网通讯、卫星通讯等。
后世的信息传递方式,甚至可以实现全球乃至太空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磁信号传输。
但这些信息传递方式都比较复杂。
天幕将在后续传授必要的配套基础科技后,再渐渐传授这些复杂但作用极其巨大的通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