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选拔官员的权力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书可能凉了,发站短告诉我,与一本书有内容上的少量相似,但用查重软件查了之后,又发现没有!】
【找了客服,又不给标注,只是告诉你有相似之处,让你自己去比对。】
【明天最后提交一次复审,如果没过的话,书应该会直接被下架了。】
现代时空。
“不止康有为,梁启超曾经也批评过八股取士,但他批评的,依然是清朝时期的八股取士,并不是明朝还有之前的八股!”
“其实只要仔细的一看,就知道他们两人真正批评的是什么!”
“他们批评的是清朝那种只能看“八股”,学“八股”,写“八股”的规矩!”
李恩凡这时候开口,接下冯建的话茬,慢慢给众人继续说道:
“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具体剖析了八股试士取士的严重弊端和危害。”
“一:致举国士子于呆钻经书、无视学以致用的死胡同。”
“他说:“盖以功令所垂,解义只尊朱子”,“故令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
“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不用,束阅不读矣。”
“明朝禁止士人读其他书了吗?并没有!不然的话为何最后还把纵横之文引入了进去?”
“不轨于义理,不轨于义理。这五个字,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
“要知道,在科举考试,这个儒家已经垄断的考试中,不轨于义理,是何等夸张的一件事!”
随后,李恩凡伸出手指,比了两个手指头:
“二:是造成为官者厚古薄今、愚昧昏庸。”
“他说,凡中举之人只要“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
“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问许多的士人,司马迁是谁?他们竟然不知道!范仲淹是谁?他们也不知道!”
“汉祖和唐宗,他们全都不知道!”
“明朝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永乐七下西洋已经说明解答了!”
众人目光灼灼的看着李恩凡,等待着继续说下去。而李恩凡又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三:是将参加县试落榜的读书人置于“无才无用、盲聋老死”的之地。”
“他说:“童生者,士之初基”,而按当时全国童生能录取为生员即秀才者百中仅一,假三十年之通,即有三百万童生考而不中。”
“假以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荷兰、瑞典、丹麦、瑞士之民数矣,以为国用,何求不得,何事不成!”
“这个问题,他其实是直指的科举核心!考不上科举的人,他们怎么办?”
“并不是明清才有这种情况!唐宋,其实都有这种情况!”
“他把科举考试直接比作白起之坑长平赵卒四十万尚十倍之。”
李恩凡轻轻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看着众人轻声说道:
“这最后,其实他有些想当然了,认为没有考上科举的三百万童生,全部去从事科学,那国家一定会强大的!”
“但真的有可能么?”
“这就像网上有人说的,芯片为什么还搞不出来?每年全国毕业七八百万大学生,这么多的大学生,全部拿去搞芯片,还搞不出来么?”
摇了摇头,李恩凡没再接着这个问题继续说下去,而是说到了第四个问题:
“而到了第四个问题,我觉得这才是他说的最有理的一个问题。”
“四:是投全国人于盲瞽。”
“他认为:童生者,全国人之蒙师也。师之愚陋盲瞽既极,则全国人之闭塞愚盲益甚,是投全国人于盲瞽也,何以为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童生,是全国所有人的蒙师,但童生完全不懂其他的东西,只懂经义。
那全国所有的人是不是就都比较盲目,什么都不懂?”
“《孔乙己》这篇文章,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底层人只是嗤笑孔乙己,却不向他学习。”
“这是为何?因为底层人的需求就是吃饱穿暖,可经义,不能帮助他们吃饱穿暖!”
曾宇和冯建等人都轻轻点了点头,都认为这最后一个问题才是说的最有道理的。
以点破面,童生,在那个时候,确实是蒙师。
“如果说明清王朝实行八股试士取士是为了奴化百姓,维护其皇权专制统治。”
“那确实没有问题,但历史上所有的封建朝代,其实都在做这种事!”
“不止是明清两朝,宋朝,唐朝,以及之前的朝代,他们都在做这种事!”
“从最早的儒生必须熟练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最后,只会书。”
“是明清两朝造成的么?并不是的!是每个朝代慢慢的阉割下来的!”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所做出的事情!”
这时候,曾宇开口反驳了一句李恩凡:
“科举不是啊,科举不是给了天下所有人的一个机会么?”
这话说出来,冯建和李恩凡两人对视着眨了眨眼睛,随后冯建示意李恩凡来说科举的事情。
“科举,在大多数的认知里是,给了天下所有人的一个机会。”
“但并不是的,科举最早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统治,为了收拢选官的权力!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拢到皇帝手中。”
“科举之前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九品中正制!”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于七月诏令: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翰济二科举人!”
“也就是说,最早的科举,是要有人推荐你才行!”
李恩凡组织了一下语言,看着曾宇等人,继续说道:
“为什么科举最早的起源在隋文帝和隋炀帝这两人争论不休?”
“因为用考试的办法来选取进士,是隋炀帝设立的!”
“在大业三年,隋炀帝扩大了分科范围,开设了进士科这一需要考试的科目。”
“但这个时候,是没有糊名的!”
“所以知道为何后来的唐朝还有宋朝都要大力推广科举吗?不是因为它选用了天下的人才!”
“是因为把选拔官吏,这个从秦汉时期开始,一直都没有在皇帝手中的权力,从此以后收拢到了皇帝的手中!”
“选拔天下的人才?汉朝为什么不缺人才?”
听完这些话,曾宇等人的三观一下子有些崩碎,他们没想到,那些王朝大举推广科举,竟然是为了选拔官吏的权力?
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恩凡,曾宇和罗阳两人完全不敢相信。
......
【书可能凉了,发站短告诉我,与一本书有内容上的少量相似,但用查重软件查了之后,又发现没有!】
【找了客服,又不给标注,只是告诉你有相似之处,让你自己去比对。】
【明天最后提交一次复审,如果没过的话,书应该会直接被下架了。】
现代时空。
“不止康有为,梁启超曾经也批评过八股取士,但他批评的,依然是清朝时期的八股取士,并不是明朝还有之前的八股!”
“其实只要仔细的一看,就知道他们两人真正批评的是什么!”
“他们批评的是清朝那种只能看“八股”,学“八股”,写“八股”的规矩!”
李恩凡这时候开口,接下冯建的话茬,慢慢给众人继续说道:
“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具体剖析了八股试士取士的严重弊端和危害。”
“一:致举国士子于呆钻经书、无视学以致用的死胡同。”
“他说:“盖以功令所垂,解义只尊朱子”,“故令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
“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不用,束阅不读矣。”
“明朝禁止士人读其他书了吗?并没有!不然的话为何最后还把纵横之文引入了进去?”
“不轨于义理,不轨于义理。这五个字,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
“要知道,在科举考试,这个儒家已经垄断的考试中,不轨于义理,是何等夸张的一件事!”
随后,李恩凡伸出手指,比了两个手指头:
“二:是造成为官者厚古薄今、愚昧昏庸。”
“他说,凡中举之人只要“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
“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问许多的士人,司马迁是谁?他们竟然不知道!范仲淹是谁?他们也不知道!”
“汉祖和唐宗,他们全都不知道!”
“明朝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永乐七下西洋已经说明解答了!”
众人目光灼灼的看着李恩凡,等待着继续说下去。而李恩凡又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三:是将参加县试落榜的读书人置于“无才无用、盲聋老死”的之地。”
“他说:“童生者,士之初基”,而按当时全国童生能录取为生员即秀才者百中仅一,假三十年之通,即有三百万童生考而不中。”
“假以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荷兰、瑞典、丹麦、瑞士之民数矣,以为国用,何求不得,何事不成!”
“这个问题,他其实是直指的科举核心!考不上科举的人,他们怎么办?”
“并不是明清才有这种情况!唐宋,其实都有这种情况!”
“他把科举考试直接比作白起之坑长平赵卒四十万尚十倍之。”
李恩凡轻轻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看着众人轻声说道:
“这最后,其实他有些想当然了,认为没有考上科举的三百万童生,全部去从事科学,那国家一定会强大的!”
“但真的有可能么?”
“这就像网上有人说的,芯片为什么还搞不出来?每年全国毕业七八百万大学生,这么多的大学生,全部拿去搞芯片,还搞不出来么?”
摇了摇头,李恩凡没再接着这个问题继续说下去,而是说到了第四个问题:
“而到了第四个问题,我觉得这才是他说的最有理的一个问题。”
“四:是投全国人于盲瞽。”
“他认为:童生者,全国人之蒙师也。师之愚陋盲瞽既极,则全国人之闭塞愚盲益甚,是投全国人于盲瞽也,何以为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童生,是全国所有人的蒙师,但童生完全不懂其他的东西,只懂经义。
那全国所有的人是不是就都比较盲目,什么都不懂?”
“《孔乙己》这篇文章,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底层人只是嗤笑孔乙己,却不向他学习。”
“这是为何?因为底层人的需求就是吃饱穿暖,可经义,不能帮助他们吃饱穿暖!”
曾宇和冯建等人都轻轻点了点头,都认为这最后一个问题才是说的最有道理的。
以点破面,童生,在那个时候,确实是蒙师。
“如果说明清王朝实行八股试士取士是为了奴化百姓,维护其皇权专制统治。”
“那确实没有问题,但历史上所有的封建朝代,其实都在做这种事!”
“不止是明清两朝,宋朝,唐朝,以及之前的朝代,他们都在做这种事!”
“从最早的儒生必须熟练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最后,只会书。”
“是明清两朝造成的么?并不是的!是每个朝代慢慢的阉割下来的!”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所做出的事情!”
这时候,曾宇开口反驳了一句李恩凡:
“科举不是啊,科举不是给了天下所有人的一个机会么?”
这话说出来,冯建和李恩凡两人对视着眨了眨眼睛,随后冯建示意李恩凡来说科举的事情。
“科举,在大多数的认知里是,给了天下所有人的一个机会。”
“但并不是的,科举最早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统治,为了收拢选官的权力!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拢到皇帝手中。”
“科举之前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九品中正制!”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于七月诏令: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翰济二科举人!”
“也就是说,最早的科举,是要有人推荐你才行!”
李恩凡组织了一下语言,看着曾宇等人,继续说道:
“为什么科举最早的起源在隋文帝和隋炀帝这两人争论不休?”
“因为用考试的办法来选取进士,是隋炀帝设立的!”
“在大业三年,隋炀帝扩大了分科范围,开设了进士科这一需要考试的科目。”
“但这个时候,是没有糊名的!”
“所以知道为何后来的唐朝还有宋朝都要大力推广科举吗?不是因为它选用了天下的人才!”
“是因为把选拔官吏,这个从秦汉时期开始,一直都没有在皇帝手中的权力,从此以后收拢到了皇帝的手中!”
“选拔天下的人才?汉朝为什么不缺人才?”
听完这些话,曾宇等人的三观一下子有些崩碎,他们没想到,那些王朝大举推广科举,竟然是为了选拔官吏的权力?
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恩凡,曾宇和罗阳两人完全不敢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