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为何诸多帝王想重启分封?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代时空。
“如果朱元璋不分封诸王,那朱棣也就不会有机会了。”
曾宇此时有些感慨,要是不给那些藩王那么大的权力,朱棣怎么可能靖难呢?
“你是不是想着,要是学清朝那样,把所有的王爷全部养在京城,就好了?”
李恩凡笑吟吟的问了曾宇一个问题。
“确实是这样没错。”
曾宇很是果断的承认了这个问题。
“你错了,或者说,后世的大多数人都错了。”
朝着曾宇等人摇了摇头,李恩凡随后述说着自己的观点:
“后人的绝大部分人批评分封制,认为不该给藩王那么大的权力,并且还认为这很容易造成内乱。”
“但是,这都是后世的环境认知观点。”
“或者说,都是在公天下环境里的认知观点。”
“但在古代,私有制的封建王朝下,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说一个事,你们知道李世民曾经想重启分封制吗?”
冯建缓缓的颔首点了一下头,轻声说道:
“我知道这个事,李世民曾经写过一本《帝范》,里面很明确的说了,他想重启分封制。”
“不错。”
李恩凡点了点头,而曾宇等人却有些惊讶,他们没想到,李世民这种君王,竟然曾经也想过重启分封制?
“为何李世民这种君王都想重启分封制?”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周朝存在了约八百年!具体的来说。”
“从周武王姬发创建周朝,定都宗周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1046年开始,到公元前256年,周朝灭亡。”
“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约790年!”
“这就是为何那些帝王想重启分封制最大的原因!”
曾宇和罗阳等人惊讶的看着李恩凡。
“就这么简单?”
“是的,就是这么的简单!”
“大唐之前,除了周朝,有哪个朝代超过三百年了吗?可能你们要说汉。”
“但汉朝严格的来说,从中间隔断,天下大乱了十几年,它也没有超过三百年!”
“周朝哪怕各大诸侯打得再厉害,但周天子还是存在的,依然坐在那个位置。”
“汉朝是吗?不是的!”
“王莽篡汉,他建立了新朝十几年,刘秀也是打天下才把皇帝位夺了回去!”
“而明朝之前,有哪个王朝超过三百年了吗?”
“宋朝?宋朝确实存在了319年,但它真的算大一统王朝吗?”
“不止是后世,在明朝和清朝,都有许多人诟病宋朝只是一个偏居一隅的政权!”
“而且就算把两宋还有两汉它们各自加在一起,并且还把它们俩都加在一起。”
“两宋319年,两汉405年,加起来也是724年!依然比不过周朝!”
李恩凡很是无奈的摊手对众人说着这些话。
周朝的存在让后世的多数王朝都视他们为圣朝,因为它存在了约790年。
封建帝王们,都憧憬着自己建立的王朝像周朝一样能够存活那么久的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鼓吹周朝的儒家。
而儒家,在封建时期的古代,可是一家独大的!
“而且你以为朱元璋那种皇帝,不知道分封诸王后续会造成天下大乱吗?”
“他们是知道的,但一个周朝摆在史书之上,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幻想自己的朝代会像周朝一样?”
“朱元璋和李世民这种皇帝,都是无比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傲了!”
“你要让他们清醒,怎么可能?”
“而且,在朱元璋之前,有一个藩王是造反成功了的吗?”
听到这个问题,曾宇和罗阳等人这才惊醒。
他们确实是没想到,在朱棣之前,整个历史上,可是没有一个藩王造反成功了的!
“小凡说的没错,朱棣之前,是没有一个藩王造反成功了的。”
“而武将造反,史书之上却比比皆是!!”
“如果你们没有后世的思想,你们看着史书想一想,你们会派武将去镇守边境,还是派自己的儿子们去镇守边境?”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
“朱元璋为何会分封诸王?就是如此!”
李恩凡点点头赞同冯建的话,随后又说道:
“指责朱元璋不该去分封诸王,其实是很没道理的!”
“以前我看明朝历史小说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观点,认为朱元璋不该分封诸王。”
“但后来我查资料,翻看史书后,思考了很久。”
“我才发现,对封建王朝那些皇帝来说,他们是很想分封自己儿子出去的!”
“除了在朱棣之前没有造反成功的藩王......”
“ 等等,就算把朱棣加上又如何?历史上也就朱棣这么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但历史上武将叛乱的有多少?”
“每个朝代都有!可以说屡见不鲜!更别说还有杨坚、赵匡胤这种直接成了开国皇帝的!”
“你是皇帝,你是相信武将,还是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自家人?”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
“一边史书上记载的屡见不鲜的武将造反,并且还有多起成功案例。”
“另一边是藩王造反,却没有一个成功了的!”
“那就这么选择,是不是很简单?”
曾宇等人苦笑了一下点头,他们这才发现,确实是很简单。
如果没有后世的思想,他们要是当了皇帝,也想重启分封,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毕竟有些事情,在没有先例之前,哪怕想到了这种后果,但对于自身的自信,也会忽略那种很小的可能。
朱元璋想过自己的儿子们会造反吗?肯定是想过的。
作为一个皇帝,思索一件事情的利弊,是很本能的事情。
但在朱元璋看来,这种事情可能大吗?
翻开史书一看,肯定会认为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但武将呢?
只要是看过史书的,知道一点历史的,就会发现,武将和造反还有叛乱这两个词几本都挂钩了!
只要是兵权稍微大一点的武将,大多数的皇帝都会严加防范。
......
现代时空。
“如果朱元璋不分封诸王,那朱棣也就不会有机会了。”
曾宇此时有些感慨,要是不给那些藩王那么大的权力,朱棣怎么可能靖难呢?
“你是不是想着,要是学清朝那样,把所有的王爷全部养在京城,就好了?”
李恩凡笑吟吟的问了曾宇一个问题。
“确实是这样没错。”
曾宇很是果断的承认了这个问题。
“你错了,或者说,后世的大多数人都错了。”
朝着曾宇等人摇了摇头,李恩凡随后述说着自己的观点:
“后人的绝大部分人批评分封制,认为不该给藩王那么大的权力,并且还认为这很容易造成内乱。”
“但是,这都是后世的环境认知观点。”
“或者说,都是在公天下环境里的认知观点。”
“但在古代,私有制的封建王朝下,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说一个事,你们知道李世民曾经想重启分封制吗?”
冯建缓缓的颔首点了一下头,轻声说道:
“我知道这个事,李世民曾经写过一本《帝范》,里面很明确的说了,他想重启分封制。”
“不错。”
李恩凡点了点头,而曾宇等人却有些惊讶,他们没想到,李世民这种君王,竟然曾经也想过重启分封制?
“为何李世民这种君王都想重启分封制?”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周朝存在了约八百年!具体的来说。”
“从周武王姬发创建周朝,定都宗周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1046年开始,到公元前256年,周朝灭亡。”
“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约790年!”
“这就是为何那些帝王想重启分封制最大的原因!”
曾宇和罗阳等人惊讶的看着李恩凡。
“就这么简单?”
“是的,就是这么的简单!”
“大唐之前,除了周朝,有哪个朝代超过三百年了吗?可能你们要说汉。”
“但汉朝严格的来说,从中间隔断,天下大乱了十几年,它也没有超过三百年!”
“周朝哪怕各大诸侯打得再厉害,但周天子还是存在的,依然坐在那个位置。”
“汉朝是吗?不是的!”
“王莽篡汉,他建立了新朝十几年,刘秀也是打天下才把皇帝位夺了回去!”
“而明朝之前,有哪个王朝超过三百年了吗?”
“宋朝?宋朝确实存在了319年,但它真的算大一统王朝吗?”
“不止是后世,在明朝和清朝,都有许多人诟病宋朝只是一个偏居一隅的政权!”
“而且就算把两宋还有两汉它们各自加在一起,并且还把它们俩都加在一起。”
“两宋319年,两汉405年,加起来也是724年!依然比不过周朝!”
李恩凡很是无奈的摊手对众人说着这些话。
周朝的存在让后世的多数王朝都视他们为圣朝,因为它存在了约790年。
封建帝王们,都憧憬着自己建立的王朝像周朝一样能够存活那么久的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鼓吹周朝的儒家。
而儒家,在封建时期的古代,可是一家独大的!
“而且你以为朱元璋那种皇帝,不知道分封诸王后续会造成天下大乱吗?”
“他们是知道的,但一个周朝摆在史书之上,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幻想自己的朝代会像周朝一样?”
“朱元璋和李世民这种皇帝,都是无比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傲了!”
“你要让他们清醒,怎么可能?”
“而且,在朱元璋之前,有一个藩王是造反成功了的吗?”
听到这个问题,曾宇和罗阳等人这才惊醒。
他们确实是没想到,在朱棣之前,整个历史上,可是没有一个藩王造反成功了的!
“小凡说的没错,朱棣之前,是没有一个藩王造反成功了的。”
“而武将造反,史书之上却比比皆是!!”
“如果你们没有后世的思想,你们看着史书想一想,你们会派武将去镇守边境,还是派自己的儿子们去镇守边境?”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
“朱元璋为何会分封诸王?就是如此!”
李恩凡点点头赞同冯建的话,随后又说道:
“指责朱元璋不该去分封诸王,其实是很没道理的!”
“以前我看明朝历史小说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观点,认为朱元璋不该分封诸王。”
“但后来我查资料,翻看史书后,思考了很久。”
“我才发现,对封建王朝那些皇帝来说,他们是很想分封自己儿子出去的!”
“除了在朱棣之前没有造反成功的藩王......”
“ 等等,就算把朱棣加上又如何?历史上也就朱棣这么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但历史上武将叛乱的有多少?”
“每个朝代都有!可以说屡见不鲜!更别说还有杨坚、赵匡胤这种直接成了开国皇帝的!”
“你是皇帝,你是相信武将,还是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自家人?”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
“一边史书上记载的屡见不鲜的武将造反,并且还有多起成功案例。”
“另一边是藩王造反,却没有一个成功了的!”
“那就这么选择,是不是很简单?”
曾宇等人苦笑了一下点头,他们这才发现,确实是很简单。
如果没有后世的思想,他们要是当了皇帝,也想重启分封,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毕竟有些事情,在没有先例之前,哪怕想到了这种后果,但对于自身的自信,也会忽略那种很小的可能。
朱元璋想过自己的儿子们会造反吗?肯定是想过的。
作为一个皇帝,思索一件事情的利弊,是很本能的事情。
但在朱元璋看来,这种事情可能大吗?
翻开史书一看,肯定会认为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但武将呢?
只要是看过史书的,知道一点历史的,就会发现,武将和造反还有叛乱这两个词几本都挂钩了!
只要是兵权稍微大一点的武将,大多数的皇帝都会严加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