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清君侧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代时空。
“这个猜测确实是有理,毕竟朱棣确实仅仅是靖难,清君侧罢了。”
“如果历史记载的无误,在靖难之前,朱棣被建文帝朱允炆压迫得抬不起头,装疯,吃猪食,那他的心里就会压着一团火焰,一股名为权力的火焰。”
“野心,也可能就是这个时候才升起来的!毕竟对一个男人来说,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
“而自己又被迫害,每天需要靠装疯来保护自己,那...”
李恩凡没再继续说下去,但在座的众人,都已经懂了。
毕竟别说古代了,现代都有太多这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迹。
历史上,更有无数这样的事迹,从最早的孙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其实对于《皇明祖训》,我还有一个更为阴谋论的猜测。”
李恩凡随后又开口,带着思考的神色对众人说着。
“嗯?什么?”
这时候,朱棣也微微偏头,把耳朵竖了起来。
“我也先说清楚,这也仅仅只是一个猜测罢了,只是太过阴谋论。”
“但这个阴谋论的支撑,却是《皇明祖训》!”
众人内心的好奇心一下子都被点燃。
“《皇明祖训》,最早始纂于洪武二年,那个时候还不叫《皇明祖训》。”
“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
“《祖训录》才是它的名字!”
“也就是说,用了十五年,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才正式发布。”
“但,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又重新修订了《祖训录》,并且更名为了《皇明祖训》。”
“为何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要重新修订?”
李恩凡问出了内心里的疑惑。
“洪武二十八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大事?”
“朱标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并且还有蓝玉案等。”
“除了这些大事之外,有没有可能,《皇明祖训》里面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句话,是在洪武二十八年重新修订《皇明祖训》的时候加上去的么?”
“但又为何要加上这句话呢?”
李恩凡慢慢的述说着内心里的疑惑。
他其实并不想用阴谋论看待朱标之死,还有朱允炆的上位。因为他一直认为,手握锦衣卫的朱元璋既然没有发现疑点,那里面可能就没有阴谋论。
但这洪武二十八年重新修订《皇明祖训》,并且还不知道那句话是不是在洪武二十八年时候加上去的。
朱元璋在最后几年,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内心一直有一块石头压着,认为朱标和马皇后还有常氏的死有问题?
是后来才发现的,还是一直在追查这件事,只是到了洪武二十八才追查到一些疑点?
“《祖训录》和《皇明祖训》,先是诸位大臣编撰,里面的诸多亲藩体制,都是朱元璋自己加上去的。”
“比如刚才所说,允许藩王清君侧,完整的记载是: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族灭其家。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或领正兵讨平。”
忽然冯建开口接着李恩凡的话说道:
“然则靖难之事,肇衅於此;高煦、宸濠遂接踵效尤。”
“这是后来的记载。”
“说朱高煦这个汉王,后来也是打着靖难的口号。”
“朱宸濠这个宁王,也是效仿着朱棣。”
李恩凡点点头,赞同了一下冯建说的话之后,又接着说道:
“现在的疑点就是,朱元璋里面允许藩王动兵的祖训,到底是之前加上去的,还是洪武二十八重新修订后才加上去的?”
“并且,他又为何要加上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要说朱元璋这种坐了十几二十年的皇帝,他要是不懂清君侧到底代表了什么的话,也是有些说不清的。”
罗阳摩挲了一下下巴,思索了一会儿后问道:
“所以,你是认为?”
“不是认为,是猜测!朱元璋晚年或许察觉到了什么,但是已经有些有心无力了。”
“他不好在《皇明祖训》里面直接说造反,只是留下了允许藩王清君侧的话。”
“毕竟要知道,朱棣能成功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皇明祖训》里有着相关的记载。”
“如果没有的话,朱棣哪怕说的再好听,他也只是一个反贼,造反的贼子罢了!”
“但就因为有了《皇明祖训》,所以在后来,明朝、清朝、民国、近现代和现代的无数人,都在争论着朱棣到底有没有反心。”
“是一开始有的,还是最后才有的?”
为何后世无数的人争论?支撑点就是《皇明祖训》,这个东西太关键了。
可以说是许多事情的关键点。
就如刚才李恩凡说的,没有《皇明祖训》的话,朱棣就仅仅只是一个造反上位的贼子。
你说你清君侧?理由呢?谁允许你清君侧了?
而且要是没有《皇明祖训》,那边境的武将,或者说只要是手里有点兵权的武将,是不是也可以清君侧?
毕竟你朱棣造反登上皇位是清君侧,为何我们就不能清君侧呢?
李世民和朱棣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这里。
李世民名不正言不顺,不是嫡长子,又没有《皇明祖训》这个东西,并且还不是开国皇帝。
既然你李世民都可以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那后来的皇帝自然效仿。
赵匡胤是欺负孤儿寡母登上的皇帝,但他是开国皇帝。
只要他立下规矩,后来的人就可以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由去驳回许多的事情。
李世民是祖宗吗?并不是,因为前面还有一个李渊!
所以当李世民做出了一些事情之后,他的儿子,他的后人,都效仿着他。
都知道不对,但登上皇位之后,又有谁敢反对自己呢?
并且太宗陛下可是咱们的前辈!
而朱棣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
......
现代时空。
“这个猜测确实是有理,毕竟朱棣确实仅仅是靖难,清君侧罢了。”
“如果历史记载的无误,在靖难之前,朱棣被建文帝朱允炆压迫得抬不起头,装疯,吃猪食,那他的心里就会压着一团火焰,一股名为权力的火焰。”
“野心,也可能就是这个时候才升起来的!毕竟对一个男人来说,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
“而自己又被迫害,每天需要靠装疯来保护自己,那...”
李恩凡没再继续说下去,但在座的众人,都已经懂了。
毕竟别说古代了,现代都有太多这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迹。
历史上,更有无数这样的事迹,从最早的孙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其实对于《皇明祖训》,我还有一个更为阴谋论的猜测。”
李恩凡随后又开口,带着思考的神色对众人说着。
“嗯?什么?”
这时候,朱棣也微微偏头,把耳朵竖了起来。
“我也先说清楚,这也仅仅只是一个猜测罢了,只是太过阴谋论。”
“但这个阴谋论的支撑,却是《皇明祖训》!”
众人内心的好奇心一下子都被点燃。
“《皇明祖训》,最早始纂于洪武二年,那个时候还不叫《皇明祖训》。”
“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
“《祖训录》才是它的名字!”
“也就是说,用了十五年,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才正式发布。”
“但,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又重新修订了《祖训录》,并且更名为了《皇明祖训》。”
“为何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要重新修订?”
李恩凡问出了内心里的疑惑。
“洪武二十八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大事?”
“朱标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并且还有蓝玉案等。”
“除了这些大事之外,有没有可能,《皇明祖训》里面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句话,是在洪武二十八年重新修订《皇明祖训》的时候加上去的么?”
“但又为何要加上这句话呢?”
李恩凡慢慢的述说着内心里的疑惑。
他其实并不想用阴谋论看待朱标之死,还有朱允炆的上位。因为他一直认为,手握锦衣卫的朱元璋既然没有发现疑点,那里面可能就没有阴谋论。
但这洪武二十八年重新修订《皇明祖训》,并且还不知道那句话是不是在洪武二十八年时候加上去的。
朱元璋在最后几年,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内心一直有一块石头压着,认为朱标和马皇后还有常氏的死有问题?
是后来才发现的,还是一直在追查这件事,只是到了洪武二十八才追查到一些疑点?
“《祖训录》和《皇明祖训》,先是诸位大臣编撰,里面的诸多亲藩体制,都是朱元璋自己加上去的。”
“比如刚才所说,允许藩王清君侧,完整的记载是: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族灭其家。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或领正兵讨平。”
忽然冯建开口接着李恩凡的话说道:
“然则靖难之事,肇衅於此;高煦、宸濠遂接踵效尤。”
“这是后来的记载。”
“说朱高煦这个汉王,后来也是打着靖难的口号。”
“朱宸濠这个宁王,也是效仿着朱棣。”
李恩凡点点头,赞同了一下冯建说的话之后,又接着说道:
“现在的疑点就是,朱元璋里面允许藩王动兵的祖训,到底是之前加上去的,还是洪武二十八重新修订后才加上去的?”
“并且,他又为何要加上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要说朱元璋这种坐了十几二十年的皇帝,他要是不懂清君侧到底代表了什么的话,也是有些说不清的。”
罗阳摩挲了一下下巴,思索了一会儿后问道:
“所以,你是认为?”
“不是认为,是猜测!朱元璋晚年或许察觉到了什么,但是已经有些有心无力了。”
“他不好在《皇明祖训》里面直接说造反,只是留下了允许藩王清君侧的话。”
“毕竟要知道,朱棣能成功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皇明祖训》里有着相关的记载。”
“如果没有的话,朱棣哪怕说的再好听,他也只是一个反贼,造反的贼子罢了!”
“但就因为有了《皇明祖训》,所以在后来,明朝、清朝、民国、近现代和现代的无数人,都在争论着朱棣到底有没有反心。”
“是一开始有的,还是最后才有的?”
为何后世无数的人争论?支撑点就是《皇明祖训》,这个东西太关键了。
可以说是许多事情的关键点。
就如刚才李恩凡说的,没有《皇明祖训》的话,朱棣就仅仅只是一个造反上位的贼子。
你说你清君侧?理由呢?谁允许你清君侧了?
而且要是没有《皇明祖训》,那边境的武将,或者说只要是手里有点兵权的武将,是不是也可以清君侧?
毕竟你朱棣造反登上皇位是清君侧,为何我们就不能清君侧呢?
李世民和朱棣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这里。
李世民名不正言不顺,不是嫡长子,又没有《皇明祖训》这个东西,并且还不是开国皇帝。
既然你李世民都可以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那后来的皇帝自然效仿。
赵匡胤是欺负孤儿寡母登上的皇帝,但他是开国皇帝。
只要他立下规矩,后来的人就可以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由去驳回许多的事情。
李世民是祖宗吗?并不是,因为前面还有一个李渊!
所以当李世民做出了一些事情之后,他的儿子,他的后人,都效仿着他。
都知道不对,但登上皇位之后,又有谁敢反对自己呢?
并且太宗陛下可是咱们的前辈!
而朱棣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