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东坡故居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代时空。
嘉佑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是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的弟弟苏辙一起,自偏僻的蜀地出川。
在嘉佑二年的时候,进京参加应试。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苏轼的策论就受到了当时的主考官还有小试官的赏识。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这是当时主考官称赞他的话语。
而这个主考官,是欧阳修。
放榜之后,欧阳修极力的称赞苏轼,有事没事都把苏轼拿出来称赞一番。当时的苏轼可以说是只要有新作问世,立马就会传遍京城。
但正当他们父子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忽然去世。
嘉佑四年的十月,守满丧期的苏洵三父子,于翌年二月回到了汴京。
苏轼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
此时的苏轼虽然已经担任福昌县主簿,但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和他的弟弟苏辙,准备出发京师,参加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又称大科、特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唐朝的时候制举堪甚盛,到了宋朝,贡举大为发展,制科渐渐地势微。
制科,也是一种科举考试,清朝时期康熙、乾隆的博学鸿词科,光绪末的经济特科,均属此类。
制科是不定时的,必须皇帝下诏的时候才会举行。具体的科目和举罢时间,也是非常不固定的,时常都会有变动。
应试人的资格,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限制。现任的官员和一般的士人,都可以参加制科。
但到了后来,限制逐渐的增多,自荐改为了公卿推荐。
布衣要经过当地的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
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就是由欧阳修推荐参加的制科。
“兄长,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换衣物啊。”
坐在苏轼旁边的苏辙,见自家的兄长一幅呆愣的模样,立马出声唤醒了他。
“这,弟弟...”
苏轼一脸的茫然,转头看着自己的弟弟,脑海里一片的空白。
“哎呀,兄长!!”
苏辙知道自家的这个兄长是惊喜过头了,立马冲到了里屋,把苏轼换洗好的衣物拿了出来,然后一把脱下了此时苏轼身上有些脏乱的衣物。
等自己的衣物被脱下了之后,苏轼这才缓过了神来,顺手接过苏辙递来的衣物穿上。
“兄长,还有这个!”
苏辙在苏轼穿衣物的时候,从里屋拿出来了三幅文章,分别是他们的父亲苏洵,还有苏轼和他自己的文章。
“这?”
苏轼又一脸茫然的接过三幅文章抱在怀里。
“刚才天幕那人说话你没听见?摆脱你拿上父亲还有我和你的文章。”
“哦,谢谢弟弟。”
苏轼还是有些懵的点了点头。
随后,在两人的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光门。
“去吧,兄长,好好玩两天!”
推了推苏轼的后背,苏辙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家的兄长。
...
夜晚。
苏轼侧身躺在席梦思的床上,看着窗外的夜空,这个时候才回过了神来。
此时的苏轼年龄才二十六岁,还没有经历几度沉浮,内心还没有那么的坚韧。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他,过了许久,这才回过了神。
“真舒服啊。”
苏轼扭了扭屁股,感受着席梦思和身上被子的柔软,一脸的惬意。
“弟弟此时应该在内心里责备我吧。”
想起苏辙自小一幅小大人的模样,苏轼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也不知道明天会去哪里...”
苏轼就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想着想着,房屋内渐渐地传出一阵平缓的呼吸声,苏轼睡着了。
白天。
待苏轼穿好衣物走出门时,见李恩凡正坐在桌边吃着早餐。
“苏轼先生,回过神了?”
李恩凡脸上带着笑意看向苏轼。
“唔...回过神了。”
苏轼挠了挠头,一脸的不好意思。
“来,苏轼先生,吃早餐。”
李恩凡站起身,拉着苏轼坐在桌子旁,给他递上碗筷。
“您还是叫我子瞻吧,先生实在是当不得。”
等坐下了之后,苏轼这才不好意思的对着李恩凡说着。
“行,那您叫我小凡就好。”
随后,两人悠哉的吃完了早餐,等李恩凡把碗筷什么的都收拾好了之后,从旁边的库房内,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洗漱用具。
“洗漱好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子瞻,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想去的地方?”
苏轼接过洗漱用具,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道:
“没有。”
“没有么?那我就随意的安排一下吧。”
十几分钟后,洗漱好的两人坐进了车内。
“子瞻,你要不睡一会儿?第一次坐车可能会晕车,晕车的话,整整一天都会很难受。”
车上,李恩凡发动好车子后,转头对着苏轼说道。
“好,小凡,听你的。”
苏轼是个听劝的人,知道来了后世,自己什么都不懂,最好就听李恩凡的。
随后,李恩凡给苏轼先系上了安全带,又把副驾驶的座椅放平,让苏轼躺好。
“行了,您先睡会吧,到了地方我再叫您。”
说完,李恩凡转头看着前方,慢慢的发动车子。
两个小时后。
车子驶入了眉山市。
“到了,子瞻。”
车子停在停车场内,李恩凡把躺在旁边已经睡着的苏轼摇醒。
苏轼听到声音,揉了揉眼睛缓缓坐了起来。
“这是到哪里了?”
李恩凡先是打开了直播设备,随后对着苏轼轻声说道:
“东坡故居。”
“啊?!”
听到这四个字,苏轼先是一懵,随后赶忙伸头看着外面。
“这是谁的故居?”
“你的故居,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您的父亲还有您弟弟,你们三人的故居。”
“东坡,这两字来源于?你后来被贬?黄州期间居住和耕种的土地。”
“你在荒地上种植花草蔬果,效仿?白居易的“东坡”,于是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你的名字在后世要响亮许多,所以才会被称为东坡故居。”
李恩凡说着,给苏轼的副驾驶打开了门。
没有让苏轼换什么衣服,此时苏轼身上穿着的很是朴素,一眼看去,只会认为他是汉服爱好者。
所以李恩凡没有像之前两位帝王到来时给他买什么衣物。
倒是晚上回去的时候可以给苏轼买上一身,毕竟来了后世,总要带回去一点纪念品。
“还真是。”
走出停车场的苏轼,抬头就看见了立在大门口的牌匾。
“走吧,我们进去玩玩。”
李恩凡带着苏轼走到售卖门票的地方,四十块钱一人的门票,用了八十块钱买了两张门票。
带上门票,两人经过闸口,缓缓走了进去。
此时的东坡故居人数很少,因为是工作日的缘故,所以两人并没有等待,直接就走了进去。
径直走了进去,李恩凡带着苏轼先是走到了三苏祠。
“这是我?”
看着三苏祠内的雕像,苏轼一脸的好奇。
“嗯,这是你,那里是你父亲,这个是你弟弟。”
李恩凡指了指旁边的两座雕像。
苏轼走上前,看着旁边介绍的自己生平。
“享年六十六岁么?”
突兀的一下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死去,苏轼内心里一股不知道怎么说的情绪涌出了心头。
摇了摇头,苏轼走到旁边,先是看了看父亲苏洵的生平。
“五十八岁病逝于京师。”
“这...父亲竟只还有六年的时间?!”
此时的苏洵已然五十二岁,也就是说,六年之后,父亲就将会去世。
“这...这...”
苏轼脑海瞬时就被一股巨大的悲伤占据,眼眶瞬间通红。
站在旁边的李恩凡暗道一声不好,他是真的完全不知道苏洵只活了五十八岁,在治平三年,就已经去世。
不然的话,怎么会带着苏轼走到这里?
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把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出生年月和逝去的日子记载心里。
“唉...”
李恩凡没说什么,只是拍了拍苏轼的肩膀,等着苏轼自己慢慢的缓过来。
过了一会儿,苏轼的情绪似乎平稳了一些,他直直的盯着写着苏洵生平的牌子,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里。
“小凡,没事,我已经好了。”
随后,苏轼又走到记载着苏辙生平的牌子面前。
“弟弟竟然活了七十四岁?”
“而且还给我写了《追和轼归去来词》,《东坡先生墓志铭》。”
“嘿嘿,弟弟真不错。”
苏轼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笑意,内心此时又被喜悦占据。
...
大宋。
“唉,兄长真是...”
天幕下,苏辙无奈的看着画面里的苏轼,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只是父亲,竟然在六年之后就去世了?”
苏辙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内心做了一个决定。
...
现代时空。
“子瞻,这附近基本上都是以你的名字命名。”
“刚才那里是三苏祠,这里就是东坡印象水街,晚上的时候,景色非常的美。”
李恩凡带着苏轼已经走出了三苏祠,两人悠闲的走在大街上,旁边的李恩凡在给苏轼介绍着景物。
“那是什么?”
苏轼指着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景物,好奇的问道。
“那里,是东坡湿地公园音乐喷泉。”
“旁边那个雕像,是东坡醉月雕像。”
“那座大楼,就是这里非常着名的建筑,远景楼。”
李恩凡又指了指不远处那高达八十米十二层的建筑。
“马上到中午了,我们先去吃饭吧,下午再逛一逛,到了晚上,我们再去远景楼。”
“好。”
随后,李恩凡带着苏轼走进旁边的一家饭店。
走进饭店的包厢,服务员拿进来一张菜单,李恩凡仔细地看了一眼,对服务员说道:
“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
“就这四样吧!”
说完,服务员走出了包厢,苏轼这才向李恩凡好奇的问道:
“怎么都是以我的居所命名的食物?”
“东坡肘子据传是你在徐州担任知州时,非常喜欢食用当地的一道炖猪肘子菜,并称其为“东坡肘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你的夫人王弗发明的。说是你的夫人有一次在炖肘子的时候,因为疏忽,导致肘子焦黄黏锅,她连忙加了各种的调料,以掩饰焦味。”
“不料这样煮出来的肘子出乎意料的好吃,随后你就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力推荐,这道菜就这样传了出来。”
说完了东坡肘子,李恩凡又开始讲起了东坡肉。
“至于东坡肉,传说是你曾到过江西一带,为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病,这个农夫为了感谢你,就特地留你吃饭。
在做饭的时候,农夫突然就听到你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以为你在教他做菜,于是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
结果煮出来的肉别有一番香味,就此东坡肉就这样传了出去。”
听到这,苏轼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东坡豆腐么,是你在黄州时,用当地豆腐进行改良创新,加入面粉和调料,这道菜因此得名“东坡豆腐”。”
“东坡鱼,是你在杭州时,用鲤鱼制作五柳鱼,这道菜因此得名东坡鱼。”
听完这四样菜的来历,苏轼又一脸好奇的问道:
“还有其他的吗?”
“当然有,东坡凉粉、东坡春鸠脍?、东坡羹、东坡饼、东坡鸡、东坡鸭、东坡羊、东坡鸽。”
“以及最后的,东坡酒。”
李恩凡用手机查了一下,随后抬起头,一脸惊讶的给苏轼介绍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食。
他也是这才知道,竟然有这么以东坡命名的美食。
“这么多啊?”
苏轼一脸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嗯,这些菜之所以这么有名,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你非常的喜欢吃,但是这还不足以流传全国。”
“流传全国的最大原因,是你四次被贬,到了许多的地方,把这些美食也带了过去。”
听到这句话,苏轼顿时被噎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而李恩凡则是哭笑不得的看着苏轼。
“没想到竟然是这个原因...”
苏轼也是一脸的哭笑不得。
许久之后,服务员端着四盘菜走了进来。
“再给我们拿一瓶东坡酒吧!”
看着菜都被端了进来,李恩凡给服务员说了一声,随后给苏轼递上一双筷子。
两人就这样,慢慢的边吃边聊。
......
现代时空。
嘉佑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是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的弟弟苏辙一起,自偏僻的蜀地出川。
在嘉佑二年的时候,进京参加应试。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苏轼的策论就受到了当时的主考官还有小试官的赏识。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这是当时主考官称赞他的话语。
而这个主考官,是欧阳修。
放榜之后,欧阳修极力的称赞苏轼,有事没事都把苏轼拿出来称赞一番。当时的苏轼可以说是只要有新作问世,立马就会传遍京城。
但正当他们父子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忽然去世。
嘉佑四年的十月,守满丧期的苏洵三父子,于翌年二月回到了汴京。
苏轼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
此时的苏轼虽然已经担任福昌县主簿,但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和他的弟弟苏辙,准备出发京师,参加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又称大科、特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唐朝的时候制举堪甚盛,到了宋朝,贡举大为发展,制科渐渐地势微。
制科,也是一种科举考试,清朝时期康熙、乾隆的博学鸿词科,光绪末的经济特科,均属此类。
制科是不定时的,必须皇帝下诏的时候才会举行。具体的科目和举罢时间,也是非常不固定的,时常都会有变动。
应试人的资格,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限制。现任的官员和一般的士人,都可以参加制科。
但到了后来,限制逐渐的增多,自荐改为了公卿推荐。
布衣要经过当地的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
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就是由欧阳修推荐参加的制科。
“兄长,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换衣物啊。”
坐在苏轼旁边的苏辙,见自家的兄长一幅呆愣的模样,立马出声唤醒了他。
“这,弟弟...”
苏轼一脸的茫然,转头看着自己的弟弟,脑海里一片的空白。
“哎呀,兄长!!”
苏辙知道自家的这个兄长是惊喜过头了,立马冲到了里屋,把苏轼换洗好的衣物拿了出来,然后一把脱下了此时苏轼身上有些脏乱的衣物。
等自己的衣物被脱下了之后,苏轼这才缓过了神来,顺手接过苏辙递来的衣物穿上。
“兄长,还有这个!”
苏辙在苏轼穿衣物的时候,从里屋拿出来了三幅文章,分别是他们的父亲苏洵,还有苏轼和他自己的文章。
“这?”
苏轼又一脸茫然的接过三幅文章抱在怀里。
“刚才天幕那人说话你没听见?摆脱你拿上父亲还有我和你的文章。”
“哦,谢谢弟弟。”
苏轼还是有些懵的点了点头。
随后,在两人的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光门。
“去吧,兄长,好好玩两天!”
推了推苏轼的后背,苏辙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家的兄长。
...
夜晚。
苏轼侧身躺在席梦思的床上,看着窗外的夜空,这个时候才回过了神来。
此时的苏轼年龄才二十六岁,还没有经历几度沉浮,内心还没有那么的坚韧。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他,过了许久,这才回过了神。
“真舒服啊。”
苏轼扭了扭屁股,感受着席梦思和身上被子的柔软,一脸的惬意。
“弟弟此时应该在内心里责备我吧。”
想起苏辙自小一幅小大人的模样,苏轼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也不知道明天会去哪里...”
苏轼就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想着想着,房屋内渐渐地传出一阵平缓的呼吸声,苏轼睡着了。
白天。
待苏轼穿好衣物走出门时,见李恩凡正坐在桌边吃着早餐。
“苏轼先生,回过神了?”
李恩凡脸上带着笑意看向苏轼。
“唔...回过神了。”
苏轼挠了挠头,一脸的不好意思。
“来,苏轼先生,吃早餐。”
李恩凡站起身,拉着苏轼坐在桌子旁,给他递上碗筷。
“您还是叫我子瞻吧,先生实在是当不得。”
等坐下了之后,苏轼这才不好意思的对着李恩凡说着。
“行,那您叫我小凡就好。”
随后,两人悠哉的吃完了早餐,等李恩凡把碗筷什么的都收拾好了之后,从旁边的库房内,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洗漱用具。
“洗漱好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子瞻,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想去的地方?”
苏轼接过洗漱用具,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道:
“没有。”
“没有么?那我就随意的安排一下吧。”
十几分钟后,洗漱好的两人坐进了车内。
“子瞻,你要不睡一会儿?第一次坐车可能会晕车,晕车的话,整整一天都会很难受。”
车上,李恩凡发动好车子后,转头对着苏轼说道。
“好,小凡,听你的。”
苏轼是个听劝的人,知道来了后世,自己什么都不懂,最好就听李恩凡的。
随后,李恩凡给苏轼先系上了安全带,又把副驾驶的座椅放平,让苏轼躺好。
“行了,您先睡会吧,到了地方我再叫您。”
说完,李恩凡转头看着前方,慢慢的发动车子。
两个小时后。
车子驶入了眉山市。
“到了,子瞻。”
车子停在停车场内,李恩凡把躺在旁边已经睡着的苏轼摇醒。
苏轼听到声音,揉了揉眼睛缓缓坐了起来。
“这是到哪里了?”
李恩凡先是打开了直播设备,随后对着苏轼轻声说道:
“东坡故居。”
“啊?!”
听到这四个字,苏轼先是一懵,随后赶忙伸头看着外面。
“这是谁的故居?”
“你的故居,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您的父亲还有您弟弟,你们三人的故居。”
“东坡,这两字来源于?你后来被贬?黄州期间居住和耕种的土地。”
“你在荒地上种植花草蔬果,效仿?白居易的“东坡”,于是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你的名字在后世要响亮许多,所以才会被称为东坡故居。”
李恩凡说着,给苏轼的副驾驶打开了门。
没有让苏轼换什么衣服,此时苏轼身上穿着的很是朴素,一眼看去,只会认为他是汉服爱好者。
所以李恩凡没有像之前两位帝王到来时给他买什么衣物。
倒是晚上回去的时候可以给苏轼买上一身,毕竟来了后世,总要带回去一点纪念品。
“还真是。”
走出停车场的苏轼,抬头就看见了立在大门口的牌匾。
“走吧,我们进去玩玩。”
李恩凡带着苏轼走到售卖门票的地方,四十块钱一人的门票,用了八十块钱买了两张门票。
带上门票,两人经过闸口,缓缓走了进去。
此时的东坡故居人数很少,因为是工作日的缘故,所以两人并没有等待,直接就走了进去。
径直走了进去,李恩凡带着苏轼先是走到了三苏祠。
“这是我?”
看着三苏祠内的雕像,苏轼一脸的好奇。
“嗯,这是你,那里是你父亲,这个是你弟弟。”
李恩凡指了指旁边的两座雕像。
苏轼走上前,看着旁边介绍的自己生平。
“享年六十六岁么?”
突兀的一下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死去,苏轼内心里一股不知道怎么说的情绪涌出了心头。
摇了摇头,苏轼走到旁边,先是看了看父亲苏洵的生平。
“五十八岁病逝于京师。”
“这...父亲竟只还有六年的时间?!”
此时的苏洵已然五十二岁,也就是说,六年之后,父亲就将会去世。
“这...这...”
苏轼脑海瞬时就被一股巨大的悲伤占据,眼眶瞬间通红。
站在旁边的李恩凡暗道一声不好,他是真的完全不知道苏洵只活了五十八岁,在治平三年,就已经去世。
不然的话,怎么会带着苏轼走到这里?
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把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出生年月和逝去的日子记载心里。
“唉...”
李恩凡没说什么,只是拍了拍苏轼的肩膀,等着苏轼自己慢慢的缓过来。
过了一会儿,苏轼的情绪似乎平稳了一些,他直直的盯着写着苏洵生平的牌子,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里。
“小凡,没事,我已经好了。”
随后,苏轼又走到记载着苏辙生平的牌子面前。
“弟弟竟然活了七十四岁?”
“而且还给我写了《追和轼归去来词》,《东坡先生墓志铭》。”
“嘿嘿,弟弟真不错。”
苏轼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笑意,内心此时又被喜悦占据。
...
大宋。
“唉,兄长真是...”
天幕下,苏辙无奈的看着画面里的苏轼,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只是父亲,竟然在六年之后就去世了?”
苏辙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内心做了一个决定。
...
现代时空。
“子瞻,这附近基本上都是以你的名字命名。”
“刚才那里是三苏祠,这里就是东坡印象水街,晚上的时候,景色非常的美。”
李恩凡带着苏轼已经走出了三苏祠,两人悠闲的走在大街上,旁边的李恩凡在给苏轼介绍着景物。
“那是什么?”
苏轼指着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景物,好奇的问道。
“那里,是东坡湿地公园音乐喷泉。”
“旁边那个雕像,是东坡醉月雕像。”
“那座大楼,就是这里非常着名的建筑,远景楼。”
李恩凡又指了指不远处那高达八十米十二层的建筑。
“马上到中午了,我们先去吃饭吧,下午再逛一逛,到了晚上,我们再去远景楼。”
“好。”
随后,李恩凡带着苏轼走进旁边的一家饭店。
走进饭店的包厢,服务员拿进来一张菜单,李恩凡仔细地看了一眼,对服务员说道:
“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
“就这四样吧!”
说完,服务员走出了包厢,苏轼这才向李恩凡好奇的问道:
“怎么都是以我的居所命名的食物?”
“东坡肘子据传是你在徐州担任知州时,非常喜欢食用当地的一道炖猪肘子菜,并称其为“东坡肘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你的夫人王弗发明的。说是你的夫人有一次在炖肘子的时候,因为疏忽,导致肘子焦黄黏锅,她连忙加了各种的调料,以掩饰焦味。”
“不料这样煮出来的肘子出乎意料的好吃,随后你就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力推荐,这道菜就这样传了出来。”
说完了东坡肘子,李恩凡又开始讲起了东坡肉。
“至于东坡肉,传说是你曾到过江西一带,为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病,这个农夫为了感谢你,就特地留你吃饭。
在做饭的时候,农夫突然就听到你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以为你在教他做菜,于是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
结果煮出来的肉别有一番香味,就此东坡肉就这样传了出去。”
听到这,苏轼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东坡豆腐么,是你在黄州时,用当地豆腐进行改良创新,加入面粉和调料,这道菜因此得名“东坡豆腐”。”
“东坡鱼,是你在杭州时,用鲤鱼制作五柳鱼,这道菜因此得名东坡鱼。”
听完这四样菜的来历,苏轼又一脸好奇的问道:
“还有其他的吗?”
“当然有,东坡凉粉、东坡春鸠脍?、东坡羹、东坡饼、东坡鸡、东坡鸭、东坡羊、东坡鸽。”
“以及最后的,东坡酒。”
李恩凡用手机查了一下,随后抬起头,一脸惊讶的给苏轼介绍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食。
他也是这才知道,竟然有这么以东坡命名的美食。
“这么多啊?”
苏轼一脸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嗯,这些菜之所以这么有名,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你非常的喜欢吃,但是这还不足以流传全国。”
“流传全国的最大原因,是你四次被贬,到了许多的地方,把这些美食也带了过去。”
听到这句话,苏轼顿时被噎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而李恩凡则是哭笑不得的看着苏轼。
“没想到竟然是这个原因...”
苏轼也是一脸的哭笑不得。
许久之后,服务员端着四盘菜走了进来。
“再给我们拿一瓶东坡酒吧!”
看着菜都被端了进来,李恩凡给服务员说了一声,随后给苏轼递上一双筷子。
两人就这样,慢慢的边吃边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