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八虎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东汉时期。
建武十八年。
“走,走,走。”
听着天幕的讲述,刘秀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没想到这建筑竟然还有毒?
他后续的皇帝,大多夭折,竟然都是因为这建筑的原因?
虽说都是猜测,但皇帝这种生物,有一点的猜测都要把这情况扼杀。
“陛下,那我们现在去哪?”
“先出去再说吧。”
刘秀现在只感觉浑身的不自在,只想尽快的出去。
“后续的皇宫修建,就用普通的石材,不要用那些华丽的。”
本来刘秀还觉得这洛阳北宫的石头看着有些漂亮,没想到...唉。
...
东汉。
汉明帝时期。
“你们修建的时候,是不是用的旁边山里的石头?”
汉明帝刘庄赶紧把此时正负责修建洛阳北宫的官员叫到了自己面前。
“这...陛下...”
负责宫殿修建的人一脸的难看,他也不知道这石材还有毒啊。
本来洛阳的宫殿修建就需要大量的石材,为了节省资金,直接就在附近就地取材。
之前长安的宫殿修建都是如此。
刘庄看着面前负责人难看的神色,顿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深吸了一口气,右手拿起一件物品打赏了出去。
...
【叮咚,来自东汉时期永平五年的刘庄陛下向你打赏了一支毛笔,备注:请问这所谓的钼矿是什么样子的?】
现代时空的李恩凡正吃着瓜子,看着这一个打赏信息后,让系统在网上随便找了几张钼矿的图片。
...
“是这样子的嘛?”
汉明帝刘庄眼神严厉的看着负责人。
“是的,陛下。”
负责修建宫殿的人抬头看着天幕上的图片,都快要哭了,自己怎么这么倒霉。
本来之前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节省资金的好办法,可这好办法,弄不好要把自己九族都弄丢了。
“算了,天幕都说了,这所谓的辐射,只有后世才知道。”
“洛阳的宫殿,地板,全部拆了重新修建吧,把原来的全部都丢回去。”
刘庄也不好责怪于他,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谁都不知道这些石材有毒。
“谢陛下!”
负责人一脸的感激涕零,朝着刘庄跪下又磕了几个头。
...
在之后的时间里,东汉的所有皇帝臣子还有后宫的嫔妃等等,都在收拾着东西准备离开洛阳的宫殿。
一些皇帝决定重新修建洛阳的宫殿,而离东汉末年较近的皇帝,都选择了去往长安。
长安的宫殿虽说很久没有居住,但稍微打扫一下就没问题了。
...
大宋。
建隆元年三月,赵匡胤就根据“五行德运”理论,确定了自己王朝所属的色相。
即火德,色赤。
“国家受周禅,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
在之后的时间里,虽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比如宋太宗时期。
“本朝当越五代而上承唐统为金德。”
宋真宗时又有人提出应为金德尚白,也有人认为应从土德尚黄。
但经过当时所有的群臣讨论,一直没有更改,遂逐渐确立了红色为宋朝的国色。
“扩建的宫殿墙上,都是用的朱砂涂色吗?”
福宁宫内,赵匡胤也赶忙找来了扩建宫殿的负责人。
“陛下,朱砂涂红,历史上早就有了。”
在封建时期的古代,朱砂涂红,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六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发掘出来时,就已经发现了有朱砂涂红。
负责人一脸的难看,声音很是低沉,随后又说道:
“木头上,宫殿上的朱红,绝大多数,都是用朱砂涂红的。”
“只是没有像我们这样,连宫墙都是用朱砂涂红。”
听完这些话,赵匡胤立马懂了,随后又问道:
“那不用朱砂涂红行不行?”
“行倒是行,但耗费的资金...”
赵匡胤兴致缺缺的摇了摇手,示意他离开。
等负责人离开了宫殿,赵匡胤双手抬起,揉了揉额头小声说道:
“火德?不好不好,看来要让他们重新讨论一下了。”
五行德运理论这种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承周,但也是可以承唐的。
...
大明。
洪武年。
朱元璋听着天幕的讲述,又想起自己看的史书,发现这后世皇帝培养太监,总有一种熟悉感。
虽说是在朱瞻基时期就开始教导太监读书认字,但朱元璋总觉得培养这些太监的人,可能是一些不好说的人。
‘锦衣卫?’
朱元璋脑海里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
锦衣卫虽说设立时间是在洪武十五年,但它的前身是朱元璋身边的仪鸾司。
这仪鸾司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暗地里监察百官,并且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元末时期战乱收养的孤儿。
有军队退下来的吗?
是有的,但这些军队退下来的人,多是朱元璋的亲卫,在仪鸾司里是负责武力的一部分。
而其他的,诸如情报和探查等等,绝大多数都是朱元璋收养的那些孤儿负责。
“嘿,这些子孙还真是聪明。”
朱元璋笑了一下,竟然用培养锦衣卫的手段去培养太监。
这方法可行吗?
朱元璋认真思考了一下。
还真的可行!
一个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是谁?不是皇后,也不是某个妃子,更不是某个大臣。
从古至今,就是身边的太监!
如果把一个太监从小按锦衣卫的手段去培养,让他帮自己做事...
朱元璋忽然有些心痒痒了。
在历史上,朱元璋虽说讨厌太监,一直不允许太监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但那是没找到好的手段去限制太监。
可想着史书之上后世历史那些太监甘愿做皇帝的一把刀,手里有权都不反抗,默默赴死的情况来看。
太监有时候还真是一个好的选择。
没有根,没有后人,从小培养,心中只有皇帝。
这简直是完美的刀!
“标儿,你说,咱招收一批太监,以仪鸾司的手段去培养怎么样?”
此时朱元璋身边只有朱标在旁,所以朱元璋问的很是干脆。
“仪鸾司的手段?”
朱标很早就知道仪鸾司了,朱元璋不管设么事,从来没有避着自己的这个好大儿还有妻子马皇后。
毕竟在他的小农思维认知里,好大儿是要继承家业的,而妻子,则就是打理家业的。
这有什么好避开的?所以在仪鸾司创立之初,朱标和马皇后就一直知道这隐秘的部队存在。
朱标皱着眉头认真思考了一下后说道:
“父亲,还真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知道你一直想限制仪鸾司,认为他们有时候权力过大,但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
“而因为唐末的缘故,以前你和我一直对太监抱有很深的敌意。”
“可后续的历史证明了,用无根的太监去做这些,哪怕他们权力过大,但依旧是依附着皇权。”
“一个刚上位的皇帝,一道圣旨把权势滔天的太监下了,这很能说明问题了。”
朱元璋听得十分认真,随后又问道:
“咱前几天给你看的史书,你看了没?”
“已经看完了,父亲。”
“咱不是一时兴起,你也看了史书知道,锦衣卫在后续的历史里,已经成了文官的刀。”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撇了一眼低头站在远处的一个太监说道:
“咱想岔了,太监是真不一样啊,他们始终是站在皇帝的身边。”
“最后,连死,也都是随着皇帝一起赴死。”
“咱有时候偏见确实太深了。”
“看了史书,又听了天幕的讲述才知道,太监的一切声势行动,背后都有着皇帝的默认。”
“唐末那些太监是没有限制才造成的。”
“但只要咱们从小培养他们,以军队和锦衣卫的手段培养...”
“简直就是完美的刀。”
“以后每年招收太监入宫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截留一批年龄最小的,先交给锦衣卫培养。
等大了一些,再让咱的亲卫去培养。”
“父亲,那你可要尽快的给我一些。”
朱标面露笑容的看着朱元璋缓缓说道。
...
在封建时期的古代,家始终是在国前面的。
大多数官员的贪污腐败还有压榨百姓,都是为了自己的家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总想着给自己的后人留点什么,这是几千年深植所有人脑海里的想法。
而除了这些以外,剩下的那一小部分,都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和享乐。
但对皇帝来说,享受和享乐影响很大吗?
不大!因为享乐能花多少钱?
并且,一个官员腐败式的享乐,是很难形成一种塌方式的腐败。
除非遇到和你一样的同道中人。
因为对这种喜欢享乐的官员来说,是很难提起什么兴致继续往上攀爬的。
一个王朝,从来不担心官员享受,也不怕他享乐。
怕的就是他想为自己的后人留点什么。
毕竟,留点,这一点到底是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越大的官员,这留点越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而太监,他是没有后人的,所以直接把想留点给后人的想法斩断。
享乐?一个太监能享乐多少?并且,猪养肥了,不正好可以杀了当吃年猪了?
所以,一个王朝真的不怕官员享乐,就当促进经济内循环了。
但真的就怕他为了给后人留点什么而奋斗!
此时历史上正常的皇帝,有作为的皇帝,想起史书记载的明朝那些宦官,又想起之前那些历史上的宦官。
都默默的做了一个决定,即从小以特殊的手段去培养宦官!
...
大明。
正德四年。
“刘谨...”
“陛下。”
刘谨此时不复平时嚣张的模样,面色平静的跪在朱厚照的面前。
“你跟着朕有多少年了?”
“陛下,已有十年了。”
“十年了?”
听着这个回答,朱厚照抬了一下头,看着刘谨,叹了一声说道:
“这些年苦了你了,为朕一直在对付着他们。”
从朱厚照初登皇位开始,刘谨就被委任为掌管“五千营”的重任,意思很明确,对付朝廷上的那些重臣。
而刘谨也完成的很好,一直牵扯着那些人的精力。
不然朱厚照怎么可能简单的就给自己封个威武大将军然后带兵上前线?
那些人对付刘谨都焦头烂额,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皇帝呢?
而且不止是刘谨,朱厚照可是给那些人安排了八个太监!
这八个太监,就是正德年间着名的“八虎”。
“陛下,这都是奴应该做的。”
刘谨没有邀功,只是低头小声的说着。
“之前那件事的手尾都处理干净了吧?”
“处理干净了,陛下,现在只有奴一个人知道了。”
说完这句话,刘谨跪着低头的身子抖动了一下。
气氛就这样沉默了下来。
“给自己找个理由离开吧,找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渡过晚年。”
朱厚照还是没有舍得杀掉刘谨,毕竟从他继位之初,刘谨就一直跟在他的身边。
“陛下,奴已经安排好了,会找一个术士,散播奴的侄子会当皇帝...”
听完这话,朱厚照沉默了下来。
这理由,他在史书上看过。但没想到,刘谨还是用的这个理由。
当真是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
“奴就不用去安度晚年了。”
“奴从六岁进了皇宫,本在弘治年间犯了错该被杖毙。”
“但全赖陛下让奴又苟活了十几年。”
“如果奴就这么消失的话,那些人会攻击陛下的。”
刘谨低着头声音很是平静,但嘴唇却微微有些颤抖。
“奴的侄子也让他随奴一起去吧。”
“他的心里已经产生了不好的心思,奴怕给陛下留下什么麻烦。”
朱厚照闭上眼睛,没有说话,只是沉默。
砰!砰!砰!
刘谨使劲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缓缓的站起身,语气依旧非常平静的说道:
“陛下,奴走了。”
说完,刘谨转过身,步子坚定的朝着外面走去。
等走出宫殿,刘谨的神色重新恢复了往日嚣张的模样,但此时的他,内心本想回头再看一眼。
可内心的声音总是告诉自己,不能给陛下惹下任何麻烦。
“唉...”
宫殿内,坐在阴暗处的朱厚照,闭着的眼睛眼角缓缓的滑过了一滴泪珠。
......
东汉时期。
建武十八年。
“走,走,走。”
听着天幕的讲述,刘秀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没想到这建筑竟然还有毒?
他后续的皇帝,大多夭折,竟然都是因为这建筑的原因?
虽说都是猜测,但皇帝这种生物,有一点的猜测都要把这情况扼杀。
“陛下,那我们现在去哪?”
“先出去再说吧。”
刘秀现在只感觉浑身的不自在,只想尽快的出去。
“后续的皇宫修建,就用普通的石材,不要用那些华丽的。”
本来刘秀还觉得这洛阳北宫的石头看着有些漂亮,没想到...唉。
...
东汉。
汉明帝时期。
“你们修建的时候,是不是用的旁边山里的石头?”
汉明帝刘庄赶紧把此时正负责修建洛阳北宫的官员叫到了自己面前。
“这...陛下...”
负责宫殿修建的人一脸的难看,他也不知道这石材还有毒啊。
本来洛阳的宫殿修建就需要大量的石材,为了节省资金,直接就在附近就地取材。
之前长安的宫殿修建都是如此。
刘庄看着面前负责人难看的神色,顿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深吸了一口气,右手拿起一件物品打赏了出去。
...
【叮咚,来自东汉时期永平五年的刘庄陛下向你打赏了一支毛笔,备注:请问这所谓的钼矿是什么样子的?】
现代时空的李恩凡正吃着瓜子,看着这一个打赏信息后,让系统在网上随便找了几张钼矿的图片。
...
“是这样子的嘛?”
汉明帝刘庄眼神严厉的看着负责人。
“是的,陛下。”
负责修建宫殿的人抬头看着天幕上的图片,都快要哭了,自己怎么这么倒霉。
本来之前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节省资金的好办法,可这好办法,弄不好要把自己九族都弄丢了。
“算了,天幕都说了,这所谓的辐射,只有后世才知道。”
“洛阳的宫殿,地板,全部拆了重新修建吧,把原来的全部都丢回去。”
刘庄也不好责怪于他,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谁都不知道这些石材有毒。
“谢陛下!”
负责人一脸的感激涕零,朝着刘庄跪下又磕了几个头。
...
在之后的时间里,东汉的所有皇帝臣子还有后宫的嫔妃等等,都在收拾着东西准备离开洛阳的宫殿。
一些皇帝决定重新修建洛阳的宫殿,而离东汉末年较近的皇帝,都选择了去往长安。
长安的宫殿虽说很久没有居住,但稍微打扫一下就没问题了。
...
大宋。
建隆元年三月,赵匡胤就根据“五行德运”理论,确定了自己王朝所属的色相。
即火德,色赤。
“国家受周禅,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
在之后的时间里,虽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比如宋太宗时期。
“本朝当越五代而上承唐统为金德。”
宋真宗时又有人提出应为金德尚白,也有人认为应从土德尚黄。
但经过当时所有的群臣讨论,一直没有更改,遂逐渐确立了红色为宋朝的国色。
“扩建的宫殿墙上,都是用的朱砂涂色吗?”
福宁宫内,赵匡胤也赶忙找来了扩建宫殿的负责人。
“陛下,朱砂涂红,历史上早就有了。”
在封建时期的古代,朱砂涂红,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六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发掘出来时,就已经发现了有朱砂涂红。
负责人一脸的难看,声音很是低沉,随后又说道:
“木头上,宫殿上的朱红,绝大多数,都是用朱砂涂红的。”
“只是没有像我们这样,连宫墙都是用朱砂涂红。”
听完这些话,赵匡胤立马懂了,随后又问道:
“那不用朱砂涂红行不行?”
“行倒是行,但耗费的资金...”
赵匡胤兴致缺缺的摇了摇手,示意他离开。
等负责人离开了宫殿,赵匡胤双手抬起,揉了揉额头小声说道:
“火德?不好不好,看来要让他们重新讨论一下了。”
五行德运理论这种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承周,但也是可以承唐的。
...
大明。
洪武年。
朱元璋听着天幕的讲述,又想起自己看的史书,发现这后世皇帝培养太监,总有一种熟悉感。
虽说是在朱瞻基时期就开始教导太监读书认字,但朱元璋总觉得培养这些太监的人,可能是一些不好说的人。
‘锦衣卫?’
朱元璋脑海里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
锦衣卫虽说设立时间是在洪武十五年,但它的前身是朱元璋身边的仪鸾司。
这仪鸾司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暗地里监察百官,并且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元末时期战乱收养的孤儿。
有军队退下来的吗?
是有的,但这些军队退下来的人,多是朱元璋的亲卫,在仪鸾司里是负责武力的一部分。
而其他的,诸如情报和探查等等,绝大多数都是朱元璋收养的那些孤儿负责。
“嘿,这些子孙还真是聪明。”
朱元璋笑了一下,竟然用培养锦衣卫的手段去培养太监。
这方法可行吗?
朱元璋认真思考了一下。
还真的可行!
一个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是谁?不是皇后,也不是某个妃子,更不是某个大臣。
从古至今,就是身边的太监!
如果把一个太监从小按锦衣卫的手段去培养,让他帮自己做事...
朱元璋忽然有些心痒痒了。
在历史上,朱元璋虽说讨厌太监,一直不允许太监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但那是没找到好的手段去限制太监。
可想着史书之上后世历史那些太监甘愿做皇帝的一把刀,手里有权都不反抗,默默赴死的情况来看。
太监有时候还真是一个好的选择。
没有根,没有后人,从小培养,心中只有皇帝。
这简直是完美的刀!
“标儿,你说,咱招收一批太监,以仪鸾司的手段去培养怎么样?”
此时朱元璋身边只有朱标在旁,所以朱元璋问的很是干脆。
“仪鸾司的手段?”
朱标很早就知道仪鸾司了,朱元璋不管设么事,从来没有避着自己的这个好大儿还有妻子马皇后。
毕竟在他的小农思维认知里,好大儿是要继承家业的,而妻子,则就是打理家业的。
这有什么好避开的?所以在仪鸾司创立之初,朱标和马皇后就一直知道这隐秘的部队存在。
朱标皱着眉头认真思考了一下后说道:
“父亲,还真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知道你一直想限制仪鸾司,认为他们有时候权力过大,但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
“而因为唐末的缘故,以前你和我一直对太监抱有很深的敌意。”
“可后续的历史证明了,用无根的太监去做这些,哪怕他们权力过大,但依旧是依附着皇权。”
“一个刚上位的皇帝,一道圣旨把权势滔天的太监下了,这很能说明问题了。”
朱元璋听得十分认真,随后又问道:
“咱前几天给你看的史书,你看了没?”
“已经看完了,父亲。”
“咱不是一时兴起,你也看了史书知道,锦衣卫在后续的历史里,已经成了文官的刀。”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撇了一眼低头站在远处的一个太监说道:
“咱想岔了,太监是真不一样啊,他们始终是站在皇帝的身边。”
“最后,连死,也都是随着皇帝一起赴死。”
“咱有时候偏见确实太深了。”
“看了史书,又听了天幕的讲述才知道,太监的一切声势行动,背后都有着皇帝的默认。”
“唐末那些太监是没有限制才造成的。”
“但只要咱们从小培养他们,以军队和锦衣卫的手段培养...”
“简直就是完美的刀。”
“以后每年招收太监入宫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截留一批年龄最小的,先交给锦衣卫培养。
等大了一些,再让咱的亲卫去培养。”
“父亲,那你可要尽快的给我一些。”
朱标面露笑容的看着朱元璋缓缓说道。
...
在封建时期的古代,家始终是在国前面的。
大多数官员的贪污腐败还有压榨百姓,都是为了自己的家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总想着给自己的后人留点什么,这是几千年深植所有人脑海里的想法。
而除了这些以外,剩下的那一小部分,都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和享乐。
但对皇帝来说,享受和享乐影响很大吗?
不大!因为享乐能花多少钱?
并且,一个官员腐败式的享乐,是很难形成一种塌方式的腐败。
除非遇到和你一样的同道中人。
因为对这种喜欢享乐的官员来说,是很难提起什么兴致继续往上攀爬的。
一个王朝,从来不担心官员享受,也不怕他享乐。
怕的就是他想为自己的后人留点什么。
毕竟,留点,这一点到底是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越大的官员,这留点越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而太监,他是没有后人的,所以直接把想留点给后人的想法斩断。
享乐?一个太监能享乐多少?并且,猪养肥了,不正好可以杀了当吃年猪了?
所以,一个王朝真的不怕官员享乐,就当促进经济内循环了。
但真的就怕他为了给后人留点什么而奋斗!
此时历史上正常的皇帝,有作为的皇帝,想起史书记载的明朝那些宦官,又想起之前那些历史上的宦官。
都默默的做了一个决定,即从小以特殊的手段去培养宦官!
...
大明。
正德四年。
“刘谨...”
“陛下。”
刘谨此时不复平时嚣张的模样,面色平静的跪在朱厚照的面前。
“你跟着朕有多少年了?”
“陛下,已有十年了。”
“十年了?”
听着这个回答,朱厚照抬了一下头,看着刘谨,叹了一声说道:
“这些年苦了你了,为朕一直在对付着他们。”
从朱厚照初登皇位开始,刘谨就被委任为掌管“五千营”的重任,意思很明确,对付朝廷上的那些重臣。
而刘谨也完成的很好,一直牵扯着那些人的精力。
不然朱厚照怎么可能简单的就给自己封个威武大将军然后带兵上前线?
那些人对付刘谨都焦头烂额,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皇帝呢?
而且不止是刘谨,朱厚照可是给那些人安排了八个太监!
这八个太监,就是正德年间着名的“八虎”。
“陛下,这都是奴应该做的。”
刘谨没有邀功,只是低头小声的说着。
“之前那件事的手尾都处理干净了吧?”
“处理干净了,陛下,现在只有奴一个人知道了。”
说完这句话,刘谨跪着低头的身子抖动了一下。
气氛就这样沉默了下来。
“给自己找个理由离开吧,找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渡过晚年。”
朱厚照还是没有舍得杀掉刘谨,毕竟从他继位之初,刘谨就一直跟在他的身边。
“陛下,奴已经安排好了,会找一个术士,散播奴的侄子会当皇帝...”
听完这话,朱厚照沉默了下来。
这理由,他在史书上看过。但没想到,刘谨还是用的这个理由。
当真是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
“奴就不用去安度晚年了。”
“奴从六岁进了皇宫,本在弘治年间犯了错该被杖毙。”
“但全赖陛下让奴又苟活了十几年。”
“如果奴就这么消失的话,那些人会攻击陛下的。”
刘谨低着头声音很是平静,但嘴唇却微微有些颤抖。
“奴的侄子也让他随奴一起去吧。”
“他的心里已经产生了不好的心思,奴怕给陛下留下什么麻烦。”
朱厚照闭上眼睛,没有说话,只是沉默。
砰!砰!砰!
刘谨使劲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缓缓的站起身,语气依旧非常平静的说道:
“陛下,奴走了。”
说完,刘谨转过身,步子坚定的朝着外面走去。
等走出宫殿,刘谨的神色重新恢复了往日嚣张的模样,但此时的他,内心本想回头再看一眼。
可内心的声音总是告诉自己,不能给陛下惹下任何麻烦。
“唉...”
宫殿内,坐在阴暗处的朱厚照,闭着的眼睛眼角缓缓的滑过了一滴泪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