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姜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还以为修道必须去积累功德,没想到特意去积累功德反而没有功德,还好庄周兄弟提醒了我。”
庄周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修道非常讲究自然,若是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去帮助他人,那就不是自然了,而是虚伪。伪字就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为”字组成的。只要我们还带着有为心去帮助他人,去修道,那都是在偏离道。即便是道我们也不要求,我们只需要承认自己是道,并让自己的心安住于道中即可。千万不要老想着在将来得道,这样非但无法得道,反而会形成心魔,阻碍我们成道。我们本来就是道,还需要求个什么道?我们越想成道,我们反而离道越来越远。有为法若不是为进入无为之境而服务,那就是头上安头,吃力又不讨好。”
姜虎问:“儒家倡导仁义、礼乐,墨家倡导兼爱、非攻,此二者是否都是虚伪的作为?”
庄周毫不忌讳地说:“没错,此两者皆是虚伪的作为。”
姜虎有些惊讶,“若人不讲仁义和礼乐,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天下岂不大乱?”
庄周道:“我且问你,仁义和礼乐是人固有的本性吗?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仁义和礼乐吗?”
姜虎摇了摇头。
庄周接着道:“老聃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若是道和德没有缺失,又何须谈论什么仁义和礼乐?道即是我们的真实本性,只要我们处在道中,不需要谈仁自然就会仁,不需要谈义自然就会义,不需要谈礼自然就会守礼。道即是爱本身,只要我们能够感受到道的本自具足,是绝对不会妄自造作的。只有感受不到道的本自具足的人才想要通过追逐名利来获得圆满,才会去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当有人用仁义和礼乐去约束人的行为时,已经证明天下失道失德了。既然天下已经失道失德,仁义和礼乐又怎么可能拯救得了天下?天下失道失德,那就必须通过道和德来拯救世人,这才是对症下药。想通过仁义和礼乐拯救天下,这并非对症下药,而是病急乱投医。推行仁义和礼乐,就像东施效颦,这并非出自自然的行为,这样做只会出现一堆虚伪之人。很多人表面谈仁义,背后却做出很多不仁不义的事情。很多人表面守礼,背后却做出很多伤风败俗的事情。学来的仁义不是真正的仁义,真正的仁义是由心而发的,不是学来的。一个读了十年儒书的人,可能还不如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讲仁义呢。人若无法恢复本性,那么人心的贪婪就不会止息。只要人心的贪婪还在,人就会为了名利做出各种不仁不义的事情。哪怕我们不断地倡导仁义,也无法遏制住人心的贪婪。只要人能够恢复本性,是绝对不会去伤害他人的,只会无条件地爱天下人,这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姜虎道:“如此说来,世人最需要的不是仁义和礼乐,而是道和德,对吧?”
庄周回答:“是的,只要道和德能够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天下自然能够走向太平。若是道和德无法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哪怕每个国家都倡导仁义和礼乐,那也依然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仁义和礼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心真正缺失的是道和德,而不是仁义和礼乐。”
姜虎问:“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能够证明道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
庄周回答:“道只可自证,我无法证明给你看。想要证悟大道,就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修行,让自己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如此方能明白道是什么。我所讲的道,不过是指月之手,而不是月亮本身。”
姜虎问:“真正心空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庄周回答:“心中无有半点执着,即是真正心空的状态。我们的天良本性不识不知,无有半点执着,本身就处在心空的状态中。直到落入后天,学习了一堆人的知识,学会区分事物的善恶美丑、好坏对错、高低贵贱后,天良本性便消失了。真正心空的状态是非常舒服的,只要你进入过一次,那你就再也不想从中出来了。人之所以会感受到痛苦,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就是因为心不空造成的。若我们能一直处在心空的状态,根本不可能会有任何烦恼。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杀死妄心,让自己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心空状态即是道圆满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根本不需要通过任何外物的刺激来获得快乐,只是静静待着就感到很快乐了。空即是我们的真实本性,想要了悟大道,就必须得悟这个空。”
姜虎问:“这个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吗?”
庄周摇了摇头,“不,什么都没有的空是假空,不是真空。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假空因空而空,空了亦不空。假空又称为顽空,若我们以为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一味地去关闭感官作用,让自己处在不想、不听、不看、不动的入静状态,那就是顽空。真空是无有执着的空,这种空不是无有意识的空,而是保有意识的空。真空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能在一切变化纷扰中保持宁静。若你的心依然会受到外物影响,证明你没有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
姜虎若有所悟,“所以,想要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就必须得杀死妄心才行?”
庄周回答:“妄心是阻碍我们进入心空状态的罪魁祸首,但也无需彻底杀死妄心才能进入心空状态,只要你能够放下万缘,也是有可能进入心空的状态的。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在刹那间了悟大道,就是因为他在那个刹那将万缘都给放下,进入到了真空的状态,所以才了悟了大道。所以,放下万缘是开悟的前提。放不下万缘,心便不可能进入真空状态。心进入不了真空状态,就不可能明白道是什么。”
姜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还以为修道必须去积累功德,没想到特意去积累功德反而没有功德,还好庄周兄弟提醒了我。”
庄周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修道非常讲究自然,若是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去帮助他人,那就不是自然了,而是虚伪。伪字就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为”字组成的。只要我们还带着有为心去帮助他人,去修道,那都是在偏离道。即便是道我们也不要求,我们只需要承认自己是道,并让自己的心安住于道中即可。千万不要老想着在将来得道,这样非但无法得道,反而会形成心魔,阻碍我们成道。我们本来就是道,还需要求个什么道?我们越想成道,我们反而离道越来越远。有为法若不是为进入无为之境而服务,那就是头上安头,吃力又不讨好。”
姜虎问:“儒家倡导仁义、礼乐,墨家倡导兼爱、非攻,此二者是否都是虚伪的作为?”
庄周毫不忌讳地说:“没错,此两者皆是虚伪的作为。”
姜虎有些惊讶,“若人不讲仁义和礼乐,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天下岂不大乱?”
庄周道:“我且问你,仁义和礼乐是人固有的本性吗?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仁义和礼乐吗?”
姜虎摇了摇头。
庄周接着道:“老聃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若是道和德没有缺失,又何须谈论什么仁义和礼乐?道即是我们的真实本性,只要我们处在道中,不需要谈仁自然就会仁,不需要谈义自然就会义,不需要谈礼自然就会守礼。道即是爱本身,只要我们能够感受到道的本自具足,是绝对不会妄自造作的。只有感受不到道的本自具足的人才想要通过追逐名利来获得圆满,才会去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当有人用仁义和礼乐去约束人的行为时,已经证明天下失道失德了。既然天下已经失道失德,仁义和礼乐又怎么可能拯救得了天下?天下失道失德,那就必须通过道和德来拯救世人,这才是对症下药。想通过仁义和礼乐拯救天下,这并非对症下药,而是病急乱投医。推行仁义和礼乐,就像东施效颦,这并非出自自然的行为,这样做只会出现一堆虚伪之人。很多人表面谈仁义,背后却做出很多不仁不义的事情。很多人表面守礼,背后却做出很多伤风败俗的事情。学来的仁义不是真正的仁义,真正的仁义是由心而发的,不是学来的。一个读了十年儒书的人,可能还不如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讲仁义呢。人若无法恢复本性,那么人心的贪婪就不会止息。只要人心的贪婪还在,人就会为了名利做出各种不仁不义的事情。哪怕我们不断地倡导仁义,也无法遏制住人心的贪婪。只要人能够恢复本性,是绝对不会去伤害他人的,只会无条件地爱天下人,这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姜虎道:“如此说来,世人最需要的不是仁义和礼乐,而是道和德,对吧?”
庄周回答:“是的,只要道和德能够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天下自然能够走向太平。若是道和德无法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哪怕每个国家都倡导仁义和礼乐,那也依然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仁义和礼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心真正缺失的是道和德,而不是仁义和礼乐。”
姜虎问:“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能够证明道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
庄周回答:“道只可自证,我无法证明给你看。想要证悟大道,就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修行,让自己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如此方能明白道是什么。我所讲的道,不过是指月之手,而不是月亮本身。”
姜虎问:“真正心空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庄周回答:“心中无有半点执着,即是真正心空的状态。我们的天良本性不识不知,无有半点执着,本身就处在心空的状态中。直到落入后天,学习了一堆人的知识,学会区分事物的善恶美丑、好坏对错、高低贵贱后,天良本性便消失了。真正心空的状态是非常舒服的,只要你进入过一次,那你就再也不想从中出来了。人之所以会感受到痛苦,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就是因为心不空造成的。若我们能一直处在心空的状态,根本不可能会有任何烦恼。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杀死妄心,让自己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心空状态即是道圆满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根本不需要通过任何外物的刺激来获得快乐,只是静静待着就感到很快乐了。空即是我们的真实本性,想要了悟大道,就必须得悟这个空。”
姜虎问:“这个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吗?”
庄周摇了摇头,“不,什么都没有的空是假空,不是真空。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假空因空而空,空了亦不空。假空又称为顽空,若我们以为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一味地去关闭感官作用,让自己处在不想、不听、不看、不动的入静状态,那就是顽空。真空是无有执着的空,这种空不是无有意识的空,而是保有意识的空。真空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能在一切变化纷扰中保持宁静。若你的心依然会受到外物影响,证明你没有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
姜虎若有所悟,“所以,想要进入真正心空的状态,就必须得杀死妄心才行?”
庄周回答:“妄心是阻碍我们进入心空状态的罪魁祸首,但也无需彻底杀死妄心才能进入心空状态,只要你能够放下万缘,也是有可能进入心空的状态的。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在刹那间了悟大道,就是因为他在那个刹那将万缘都给放下,进入到了真空的状态,所以才了悟了大道。所以,放下万缘是开悟的前提。放不下万缘,心便不可能进入真空状态。心进入不了真空状态,就不可能明白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