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喊冤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第四天上朝的时候,马小帅还躲在最后面,晕晕沉沉,突然间只见一个年轻的官员站出来,“启禀皇上,臣有本!”
朱元璋刚刚处理完胡惟庸的案件,对于李善长还没有把握,正在思考怎么处理,现在正在上朝,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一听。
马小帅仔细一看原来是郎中王国用,这个年轻的官员,掷地有声的说道,“启禀皇上李善长冤枉啊!”
马小帅,马上竖起耳朵,毕竟这件事情非常关键,稍微一不小心,就会惹火上身,自己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
“李善长曾经跟随陛下多年,可以说是出生入死,功劳足以位列第一位,这个人生前为公,死后为王。”
听到这几句话,马小帅点点头,剩下的文武百官也非常认可,没想到这家伙继续说道,“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又有什么理由造反?”
“胡惟庸就算造反成功,顶多也就是把淮西之地,赐给李善长,世世代代相传,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吗?”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理由,所以请陛下做主,还人家一个清白!”
朱元璋听完之后,不为所动,但不知道怎么反驳,虽然杀了陆仲亨、赵庸等人。
但是一说到这个李善长,心里还是非常生气,“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为什么不实名举报?”
一句话,问的郎中没话说,毕竟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然而还是有人站出来,居然是孔家的人,“启禀皇上,天地恩师,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其实就相当于父亲对他儿子。君臣之礼,师生之情。”
“李善长怎么忍心杀自己的孩子?路怎么忍心举报自己的学生?”
这一句话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是马小帅,马上站出来,“孔大人,你们祖先孔子说过,大义灭亲,在大是大非面前,人要懂得坚持真理!”
“胡惟庸造反,本身就是奸臣,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选择知情不报呢?”
“什么叫知情不报?明明知道胡惟庸要谋逆,既然选择自己装不知道,那岂不是说李善长只是在权衡利弊,认为风险太大,所以不想参与,但又想坐享其成!”
“请问各位大人,如果胡惟庸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请问李善长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一句话,让对方无话可说,朱元璋最后来了一个盖棺定论,“马小帅,李善长大逆不道,首鼠两端,朝秦暮楚,一个这样的人,你必须让对方老老实实,坦白地承认自己的罪行,给大明王朝任何一个子民,一个解释,必须让大家都认可。”
马小帅,没想到,自己只是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成了自己的事情,算了,一头羊也是赶,两头羊也一样。
“臣遵旨!”
早朝终于结束了,但是朱元璋心里不是个滋味,毕竟李善长的功劳太大,如果自己亲自杀了他,历史上一定会记载,朱元璋肆意杀害功臣,必须让人心服口服。
太子朱标回到东宫,非常生气,自己辛辛苦苦拉拢胡惟庸,没想到对方完蛋了,还成了一个奸臣。
现在拉拢的李善长马上也要凉凉,不知道自己和马小帅有什么犯冲的地方,只要碰见马小帅,自己就没好事。
妻子常氏现在又在怀孕了,朱标的内心却是非常的痛苦,那个秘密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如果自己真的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也不是马秀英的儿子。
结果自己都不敢想象,现在骄兵悍将全都死了,下一步估计就是自己了,朱标非常恐惧,但又无话可说,这种事情怎么说?又能跟谁说?
李善长在天牢,想的却是自己的经历,看来有必要跟朱元璋讲一讲,老子跟着你,怎么他妈这么倒霉?
两个人都在精心的准备,马小帅却无所谓,反正和胡惟庸是一个套路,李善长恐怕更扛不住。
马小帅过得非常痛快,燕王朱棣却不这样想,这一段时间,燕王朱棣可以说多次北伐,打的蒙古人抱头鼠窜,连朱元璋都不得不称赞一声,真的是最像朕的孩子。
这句话蕴含的意义,在很多人理解不明白,因为现在太子朱标还存在,皇帝天天这样讲,朱元璋究竟是什么意思?
民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的意思就是,因为燕王朱棣最像朱元璋,所以可以取而代之,未来的皇上,很有可能就是燕王朱棣。
另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在给燕王朱棣画饼,意思就是,你小子老老实实给我看好,要让你爹我满意。
但是太子朱标可不这么想,听到朱元璋三番五次说起这句话,朱标非常愤怒,回到东宫之后,一个人关在屋里发泄自己的郁闷。
“他妈的,老头子,朱元璋你怎么还不死?”
“你天天说四弟特别像你,你让我这个儿子怎么想?我可是大明的太子,储君,未来的皇帝!”
太子朱标想的却是,朱元璋这样做,纯粹就是故意的,故意让自己知道,我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太子朱标没有办法,大小王自己要分得清,毕竟朱元璋能够立自己当太子,也能够找个理由废了自己。
还是自己的老婆好,可惜自己的老丈人死了,如果常遇春不死的话,太子朱标就不会这么头疼了。
男人郁闷了,肯定要找女人发泄,太子妃现在怀孕了,只能够去找侧妃吕氏。
面对自己的老婆,太子朱标没有半点心疼,反正自己怎么爽,怎么来。吕氏也想生个孩子,但是不想给太子朱标生。
毕竟,大明王朝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吕氏被自己的父亲吕本教育的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大局观念,但是大是大非分得清楚。
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劝说丈夫,也只能听之任之,反正折腾够了,也就结束了。
就这样,两个人不欢而散,太子朱标是满意了,起身就离开了,毕竟,只要朱元璋还没有下圣旨,自己就是大明太子,自己还是要继续努力,拉拢更多的人,才能够维持住自己现在的地位。
就在第四天上朝的时候,马小帅还躲在最后面,晕晕沉沉,突然间只见一个年轻的官员站出来,“启禀皇上,臣有本!”
朱元璋刚刚处理完胡惟庸的案件,对于李善长还没有把握,正在思考怎么处理,现在正在上朝,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一听。
马小帅仔细一看原来是郎中王国用,这个年轻的官员,掷地有声的说道,“启禀皇上李善长冤枉啊!”
马小帅,马上竖起耳朵,毕竟这件事情非常关键,稍微一不小心,就会惹火上身,自己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
“李善长曾经跟随陛下多年,可以说是出生入死,功劳足以位列第一位,这个人生前为公,死后为王。”
听到这几句话,马小帅点点头,剩下的文武百官也非常认可,没想到这家伙继续说道,“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又有什么理由造反?”
“胡惟庸就算造反成功,顶多也就是把淮西之地,赐给李善长,世世代代相传,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吗?”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理由,所以请陛下做主,还人家一个清白!”
朱元璋听完之后,不为所动,但不知道怎么反驳,虽然杀了陆仲亨、赵庸等人。
但是一说到这个李善长,心里还是非常生气,“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为什么不实名举报?”
一句话,问的郎中没话说,毕竟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然而还是有人站出来,居然是孔家的人,“启禀皇上,天地恩师,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其实就相当于父亲对他儿子。君臣之礼,师生之情。”
“李善长怎么忍心杀自己的孩子?路怎么忍心举报自己的学生?”
这一句话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是马小帅,马上站出来,“孔大人,你们祖先孔子说过,大义灭亲,在大是大非面前,人要懂得坚持真理!”
“胡惟庸造反,本身就是奸臣,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选择知情不报呢?”
“什么叫知情不报?明明知道胡惟庸要谋逆,既然选择自己装不知道,那岂不是说李善长只是在权衡利弊,认为风险太大,所以不想参与,但又想坐享其成!”
“请问各位大人,如果胡惟庸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请问李善长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一句话,让对方无话可说,朱元璋最后来了一个盖棺定论,“马小帅,李善长大逆不道,首鼠两端,朝秦暮楚,一个这样的人,你必须让对方老老实实,坦白地承认自己的罪行,给大明王朝任何一个子民,一个解释,必须让大家都认可。”
马小帅,没想到,自己只是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成了自己的事情,算了,一头羊也是赶,两头羊也一样。
“臣遵旨!”
早朝终于结束了,但是朱元璋心里不是个滋味,毕竟李善长的功劳太大,如果自己亲自杀了他,历史上一定会记载,朱元璋肆意杀害功臣,必须让人心服口服。
太子朱标回到东宫,非常生气,自己辛辛苦苦拉拢胡惟庸,没想到对方完蛋了,还成了一个奸臣。
现在拉拢的李善长马上也要凉凉,不知道自己和马小帅有什么犯冲的地方,只要碰见马小帅,自己就没好事。
妻子常氏现在又在怀孕了,朱标的内心却是非常的痛苦,那个秘密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如果自己真的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也不是马秀英的儿子。
结果自己都不敢想象,现在骄兵悍将全都死了,下一步估计就是自己了,朱标非常恐惧,但又无话可说,这种事情怎么说?又能跟谁说?
李善长在天牢,想的却是自己的经历,看来有必要跟朱元璋讲一讲,老子跟着你,怎么他妈这么倒霉?
两个人都在精心的准备,马小帅却无所谓,反正和胡惟庸是一个套路,李善长恐怕更扛不住。
马小帅过得非常痛快,燕王朱棣却不这样想,这一段时间,燕王朱棣可以说多次北伐,打的蒙古人抱头鼠窜,连朱元璋都不得不称赞一声,真的是最像朕的孩子。
这句话蕴含的意义,在很多人理解不明白,因为现在太子朱标还存在,皇帝天天这样讲,朱元璋究竟是什么意思?
民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的意思就是,因为燕王朱棣最像朱元璋,所以可以取而代之,未来的皇上,很有可能就是燕王朱棣。
另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在给燕王朱棣画饼,意思就是,你小子老老实实给我看好,要让你爹我满意。
但是太子朱标可不这么想,听到朱元璋三番五次说起这句话,朱标非常愤怒,回到东宫之后,一个人关在屋里发泄自己的郁闷。
“他妈的,老头子,朱元璋你怎么还不死?”
“你天天说四弟特别像你,你让我这个儿子怎么想?我可是大明的太子,储君,未来的皇帝!”
太子朱标想的却是,朱元璋这样做,纯粹就是故意的,故意让自己知道,我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太子朱标没有办法,大小王自己要分得清,毕竟朱元璋能够立自己当太子,也能够找个理由废了自己。
还是自己的老婆好,可惜自己的老丈人死了,如果常遇春不死的话,太子朱标就不会这么头疼了。
男人郁闷了,肯定要找女人发泄,太子妃现在怀孕了,只能够去找侧妃吕氏。
面对自己的老婆,太子朱标没有半点心疼,反正自己怎么爽,怎么来。吕氏也想生个孩子,但是不想给太子朱标生。
毕竟,大明王朝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吕氏被自己的父亲吕本教育的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大局观念,但是大是大非分得清楚。
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劝说丈夫,也只能听之任之,反正折腾够了,也就结束了。
就这样,两个人不欢而散,太子朱标是满意了,起身就离开了,毕竟,只要朱元璋还没有下圣旨,自己就是大明太子,自己还是要继续努力,拉拢更多的人,才能够维持住自己现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