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建奴和欧洲情况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又和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确定了西北方向各个部落和国家的情报,朱由校也是做出了决定。
“抽调阴山都指挥使司以及平北都指挥使司的两营骑兵西进到准格尔边境待命,满桂带着勇士营北上草原,负责这个方向的指挥,命令西北军提督白离调动两个骑兵营集结待命。”
“是!”
大动作啊,抽调了十万骑兵,这哪个国家看到不心里打颤。
朱由校就是要以势压人,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别说十万骑兵,三十万骑兵都不是问题,后勤一点压力都没有。
“后勤方面能做好准备吗?”
张维贤说道,“陛下放心,西北方面,通往沙州的铁路也快修通了,虽然还有一段路,但不影响,之前臣听户部尚书周文说过,陕西屯粮近三千万石,除了赈灾,就是为了西征准备的,可以就近运过去。草原那里,铁路已经修到了和林,剩下的就靠之前修的道路了。”
“嗯,草原需要的粮草就从通州起运吧,那里存将两千万石,足够了!”
“是!”
“锦衣卫加大情报渗透,同时将那方的大明人都撤回来!”
“陛下,那里商人众多,臣需要内阁帮助!”
“没问题,之后朕会下旨的!行了,都去准备吧,郑耀先留一下!”
“是!”
等人都走了,朱由校问道,“建奴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西伯利亚汗国都敢招惹大明了?”
“回陛下,建奴这些年一直在蚕食俄罗斯的领土,目前靠南的地方都被他们占领了俄罗斯已经被打的元气大伤,目前就看着北部几座险要之地防守。除此之外,建奴还占领了不少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地盘,还有摩尔多瓦公国也被占据了不少。”
朱由校有些疑惑,“就靠建奴那几万军队,是怎么占据这些地方的?”
“主要是从一百多年前,俄罗斯大公国就一直在扩张,许多地方都占领没多少时间,还有反抗,所以在建奴攻过去的时候防守很消极,甚至还有人帮他们。再加上他们搜罗了不少散居各地的蒙古人,自从金帐汗国灭亡后,这些蒙古人过得很惨,连奴隶都不如,所以建奴很轻易就收编了他们。”
朱由校点点头,这时候俄罗斯的彼得大帝还没有上台,还不是那个后来威名赫赫的俄罗斯帝国,实力并不强。
“建奴现在实力怎么样?”
“原有的建奴本部在前几年消灭俄罗斯主力军队的时候伤亡不少,加上这几年成长起来的,有四万左右。蒙古八旗大约也是差不多四万。除了这些,建奴又新建了一个混编旗,除了斯拉夫人,其他被占领地方的民族都编了一旗军队,这些人加起来约六万人!”
“还挺能折腾!”朱由校笑着说道。
似乎是想到什么,郑耀先说道,“陛下,皇太极称帝了,国号清!”
朱由校没想到兜兜转转大清朝还是出现了,“我大明属火德,他们这个清,这是对大明念念不忘啊!”
“是否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不用!”朱由校笑着说道,“本来赶他们去欧洲就是步闲棋,现在看来作用不小。”
“不过他们再往西打估计就难了,这些年咱们大明出售给欧洲那边几十万燧发枪还有一些老式火炮,可不是好打的!”
“陛下,根据情报,建奴现在装备的也是燧发枪,不过他们是自己造的,目前大概有三万支,都快倾家荡产了!”
朱由校摇摇头,“还是太弱了,等拿下哈萨克,从那边道路就好走一些,到时候卖一批武器给他们。欧洲现在打的那么热闹,朕再给他们加把火!”
“是!”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朱由校笑着问道,“建奴他们有没有搞什么剃发易服?”
“有的,听说是多尔衮建议的!”
“那里反抗激烈吗?”
“还好,那边的人适应的挺快,对剃发没什么想法,反倒是对易服意见很大,建奴为了杀鸡儆猴,直接处死了上万反对激烈的斯拉夫人,强行推行了下去。”
竟然就这点,朱由校有些不解。不过想了想,大概知道原因了。
欧洲那边可不像中原这里,黑暗的中世纪才过去,那里的人对剃发没有大明这里传统。
特别是之前是金帐汗国统治,蒙古人的发饰也很特别,估计都习惯了。
朱由校接着问道,“欧洲那边的战争打的怎么样了?”
“打的很激烈,原本已经处于弱势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得到咱们的武器后,扭转了局势,目前已经占据优势。现在其他国家都在联系咱们,想买武器!”
“英国人呢!”
郑耀先想了想说道,“这些英国人很狡猾,他们参战的人很少,反而是在趁着其他国家大战的时候抢占海上贸易份额。”
“通知那些想买武器的,要多少有多少。现在仓库里还有上百万燧发枪,每年维护都要一大笔钱!”
“是!”
“你们锦衣卫除了关注西征的情况,欧洲和建奴那里也不要放松!”
“臣遵旨!”
郑耀先走后,朱由校又叫来内阁六部的人,让他们配合做好西征大军的准备工作。
这种大规模征战,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只是五军都督府的事,朝廷各部门都有任务。
就连礼部都有,比如他们要派人配合招降等事。
而且这次是铁路建好后第一次投入到战争中,朱由校也要让他们好好看看还有哪些地方管理不到位,好改进。
解决这些事,朱由校又稍稍关注了一下信王朱由检的情况。
对他的安全倒是不怕,就离州那几十万土着,要是能伤到信王,那跟着去的五万军队都可以学着倭寇剖腹自尽了。
主要是对他主持开发离州还有些不放心,毕竟第一次出远门办事。
好在身边有不少大臣以及二代勋贵子弟跟着,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错。
反正几乎是无人之地,随便他折腾吧!
又和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确定了西北方向各个部落和国家的情报,朱由校也是做出了决定。
“抽调阴山都指挥使司以及平北都指挥使司的两营骑兵西进到准格尔边境待命,满桂带着勇士营北上草原,负责这个方向的指挥,命令西北军提督白离调动两个骑兵营集结待命。”
“是!”
大动作啊,抽调了十万骑兵,这哪个国家看到不心里打颤。
朱由校就是要以势压人,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别说十万骑兵,三十万骑兵都不是问题,后勤一点压力都没有。
“后勤方面能做好准备吗?”
张维贤说道,“陛下放心,西北方面,通往沙州的铁路也快修通了,虽然还有一段路,但不影响,之前臣听户部尚书周文说过,陕西屯粮近三千万石,除了赈灾,就是为了西征准备的,可以就近运过去。草原那里,铁路已经修到了和林,剩下的就靠之前修的道路了。”
“嗯,草原需要的粮草就从通州起运吧,那里存将两千万石,足够了!”
“是!”
“锦衣卫加大情报渗透,同时将那方的大明人都撤回来!”
“陛下,那里商人众多,臣需要内阁帮助!”
“没问题,之后朕会下旨的!行了,都去准备吧,郑耀先留一下!”
“是!”
等人都走了,朱由校问道,“建奴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西伯利亚汗国都敢招惹大明了?”
“回陛下,建奴这些年一直在蚕食俄罗斯的领土,目前靠南的地方都被他们占领了俄罗斯已经被打的元气大伤,目前就看着北部几座险要之地防守。除此之外,建奴还占领了不少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地盘,还有摩尔多瓦公国也被占据了不少。”
朱由校有些疑惑,“就靠建奴那几万军队,是怎么占据这些地方的?”
“主要是从一百多年前,俄罗斯大公国就一直在扩张,许多地方都占领没多少时间,还有反抗,所以在建奴攻过去的时候防守很消极,甚至还有人帮他们。再加上他们搜罗了不少散居各地的蒙古人,自从金帐汗国灭亡后,这些蒙古人过得很惨,连奴隶都不如,所以建奴很轻易就收编了他们。”
朱由校点点头,这时候俄罗斯的彼得大帝还没有上台,还不是那个后来威名赫赫的俄罗斯帝国,实力并不强。
“建奴现在实力怎么样?”
“原有的建奴本部在前几年消灭俄罗斯主力军队的时候伤亡不少,加上这几年成长起来的,有四万左右。蒙古八旗大约也是差不多四万。除了这些,建奴又新建了一个混编旗,除了斯拉夫人,其他被占领地方的民族都编了一旗军队,这些人加起来约六万人!”
“还挺能折腾!”朱由校笑着说道。
似乎是想到什么,郑耀先说道,“陛下,皇太极称帝了,国号清!”
朱由校没想到兜兜转转大清朝还是出现了,“我大明属火德,他们这个清,这是对大明念念不忘啊!”
“是否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不用!”朱由校笑着说道,“本来赶他们去欧洲就是步闲棋,现在看来作用不小。”
“不过他们再往西打估计就难了,这些年咱们大明出售给欧洲那边几十万燧发枪还有一些老式火炮,可不是好打的!”
“陛下,根据情报,建奴现在装备的也是燧发枪,不过他们是自己造的,目前大概有三万支,都快倾家荡产了!”
朱由校摇摇头,“还是太弱了,等拿下哈萨克,从那边道路就好走一些,到时候卖一批武器给他们。欧洲现在打的那么热闹,朕再给他们加把火!”
“是!”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朱由校笑着问道,“建奴他们有没有搞什么剃发易服?”
“有的,听说是多尔衮建议的!”
“那里反抗激烈吗?”
“还好,那边的人适应的挺快,对剃发没什么想法,反倒是对易服意见很大,建奴为了杀鸡儆猴,直接处死了上万反对激烈的斯拉夫人,强行推行了下去。”
竟然就这点,朱由校有些不解。不过想了想,大概知道原因了。
欧洲那边可不像中原这里,黑暗的中世纪才过去,那里的人对剃发没有大明这里传统。
特别是之前是金帐汗国统治,蒙古人的发饰也很特别,估计都习惯了。
朱由校接着问道,“欧洲那边的战争打的怎么样了?”
“打的很激烈,原本已经处于弱势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得到咱们的武器后,扭转了局势,目前已经占据优势。现在其他国家都在联系咱们,想买武器!”
“英国人呢!”
郑耀先想了想说道,“这些英国人很狡猾,他们参战的人很少,反而是在趁着其他国家大战的时候抢占海上贸易份额。”
“通知那些想买武器的,要多少有多少。现在仓库里还有上百万燧发枪,每年维护都要一大笔钱!”
“是!”
“你们锦衣卫除了关注西征的情况,欧洲和建奴那里也不要放松!”
“臣遵旨!”
郑耀先走后,朱由校又叫来内阁六部的人,让他们配合做好西征大军的准备工作。
这种大规模征战,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只是五军都督府的事,朝廷各部门都有任务。
就连礼部都有,比如他们要派人配合招降等事。
而且这次是铁路建好后第一次投入到战争中,朱由校也要让他们好好看看还有哪些地方管理不到位,好改进。
解决这些事,朱由校又稍稍关注了一下信王朱由检的情况。
对他的安全倒是不怕,就离州那几十万土着,要是能伤到信王,那跟着去的五万军队都可以学着倭寇剖腹自尽了。
主要是对他主持开发离州还有些不放心,毕竟第一次出远门办事。
好在身边有不少大臣以及二代勋贵子弟跟着,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错。
反正几乎是无人之地,随便他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