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项羽所制定下来的官员选拔制度在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初见成效,已经有不少有才能的人通过被人举荐或者自荐来为项羽进行效力,当然他们在获得任命之前都进行了一些考核,只有通过了考核的人才能够顺利的上位。
而项羽此时也将主要精力从前一段时间的制定各种政策与学习如何治理自己手中的领土,转向了去准备南下进攻上了。
项羽在九江郡集结了三万人左右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人数尽管算不上特别的多,但是也算得上是项羽手中的一支主力部队了,他决定带着韩信一起去征伐衡山郡、南郡、南阳郡三地。
项羽将部队集结起来之后就开始对他们进行集中的训练,他非常的清楚良好的训练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保持是有多么重要,同时项羽也想通过这个机会去看看韩信在训练士兵方面是否也有一些独到之处。
项羽很快就发现韩信在训练士兵方面与他还有龙且都有所不同,韩信似乎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带兵之道,从训练士兵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了,当然项羽并没有在这方面去说韩信什么,反而是给予了韩信尽可能多的自主权。
毫无疑问韩信同样也是一个军事方面的天才级别的人物,而在历史上一开始的时候韩信就是在项羽的手下做军事顾问的,然而似乎历史上的项羽对于韩信给他提出的许多军事方面的建议都不怎么感冒,所以后来韩信就离开了项羽,投靠到了刘邦的手下,或许是因为刘邦能够给予韩信更多这方面的自由与信任吧。
项羽此时也决定这么做,给予韩信足够的自主权,然后让他将自己的军事天赋给完全发挥出来,至于韩信的带兵之道是否与项羽的带兵之道相同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了。
项羽也会找韩信去聊一些有关带兵打战方面的事情,项羽很快就发现韩信的思维方式似乎确实与普通人有所不同,在很多时候项羽甚至一开始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韩信的带兵理念,但是当项羽静下心来之后去仔细思考韩信所说的话,就会发现韩信所提出的一些军事见解都相当的独到,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先进,充满了创造力。
当项羽发现这一点之后,就不由得也开始有些对韩信刮目相看了,当然项羽本身也是有着非常多属于自己的军事理解的,因此项羽所提出的很多看法似乎同样也能够给韩信带来不小的启发,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就会通过这样的交流来提升彼此对于军事战略方面的理解。
项羽又将之前在章郡太守府地下密室之中所找到的那些兵书拿了出来,然后他和韩信会一起看兵书一起讨论兵书上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经常都会出现意见相左的地方,但这对于他们而言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随后他们两人就都能够对于自己的理解有一些新的认识。
距离计划之中出征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项羽总体上来说对于这些士兵的训练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相信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战斗力去对付他们所要去对付的敌人了。
另外一方面韩信似乎也是一个酒量相当不错的家伙,可能酒量还达不到项羽这样的海量,但是比起项羽之前所遇到的酒友来说还是厉害太多了。
有一次项羽跟韩信差不多从下午天还没黑的时候一直喝到了午夜时分,他们两人喝下去的酒大概得有好几大缸了,这么多的酒差不多都足够让至少十多个成年男性喝醉了,而他和项羽却几乎没有喝醉。
这其实倒不是说项羽和韩信他们的身体真的对于酒精完全免疫了,而是因为他们身体之中的代谢酒精的能力极强,同时这个时代的酒的度数都比较的低,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些低度数的米酒而已,他们喝酒的时间跨度很长,在这个过程之中之前喝进去的酒很快就被他们的身体给代谢掉了,因此他们看起来就像是怎么喝都喝不醉。
在喝酒的过程之中韩信又给项羽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他手下的兵适当的花费一些时间来进行学习,比如说把他们集中起来教导他们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文字,这样他们在日后传递信息的过程之中会更有效率一些,同时也可以有机会去培养一些更有潜力的士兵出来。
项羽仔细想了想,觉得韩信所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让这些士兵能够稍微懂得一点识字的知识的话,那么之后说不定能够在这些士兵之中培养出来一些有潜力的士兵,让他们退役之后去担任地方上的官员。
项羽想的是在地方官员的任命上建立起一套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官员体系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行政官员与武将相互之间独立开来。
实际上历史上的汉朝,文官与武将的界限有的时候都比较模糊,特别是地方的一些一把手官员,他们很多都是同时掌握着行政权力与军权的,这样一些人的权力就非常的大,同时也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管从而让他们很容易就膨胀成为非常难以对付的存在。
项羽就想要从制度上去限制这样一些人的权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行政权力与军权分割开来,让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制约,谁的权力都没有办法凌驾于对方之上,当然这仅仅只是项羽的初步构思,在实际的实行当中必然还是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
其中一个问题便是他所需要的官员人数会变得更多,当然实际上因为项羽长期带兵打战的缘故,想要从军队之中培养和选拔出一些出色的管理军队的人还是并不难的,现在缺少的就是一套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和选拔出比较出色的行政官员的体系来。
项羽将自己的这个想法与张良、韩信、萧何、范增都进行了讨论,他们各自之间都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有的赞同项羽的这种做法,也有的持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意见。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这样一个制度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拥有比较丰富行政经验的萧何所提出的意见项羽是比较看重的,因为萧何在地方官员的任期上做了很多很多年,他对于地方官员在管理地方的过程之中所会经常遭遇到的问题都是有充分发言权的。
“霸王,其实你的这个想法的确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你想想看假如说地方行政长官完全没有一点兵权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很难去管理和制约地方上的这些拥有军权的人,那么这些掌握军权的人一旦想要去威胁地方管理,可能这些行政官员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项羽微微一愣,随即问道:
“不知道萧大人对此有什么自己的改良提议?”
“我知道霸王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让地方文官与将领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制约关系,既然是相互制约,那么相互之间的力量和权力就要相对平衡才行,不管是地方长官还是地方的将领都需要让他们没有办法专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对不是某一个两个制度就能够完全解决得了的。”
“好吧,萧大人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会先就这样一个制度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随后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的话,我们再做改良好了。”
当然项羽实际上并没有立即去实行这样一个制度,一方面是因为他现在手中还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去担任那么多的地方官职,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现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很多地方都在不久前才被项羽给拿下来,现在这个阶段上肯定地方上的权力都会掌握在一些将领的手中,而且在战争状态之下项羽也更需要这些将领,所以他会等到全国的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之后再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一个好的政策其实也是需要看时机的,项羽很清楚这一点,太过于急躁的改革有的时候往往只会适得其反,这其实也是秦始皇给后人所留下来的一些经验教训了吧,当初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急于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很多改革尽管很不错,但是却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而秦始皇也没有办法同时间解决随之产生的复杂问题,从而为帝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二世胡亥尽管的确是一个废物皇帝,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废物皇帝多了去了,但是像胡亥这样当了这么短的时间的皇帝就灭国的还是几乎没有的,甚至就连二世而亡的隋朝都没这么快。
说到隋朝,其实和秦朝在某些方面也是非常像的,也都是二世而亡,也都是后来的朝代非常的厉害,中国古代也就汉朝与唐朝是最为顶峰的朝代了,而他们恰恰也都是在秦朝与隋朝之后。
实际上秦朝与隋朝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很多的政治改革的领域还是为后来的朝代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的基础的,如果没有秦朝与隋朝的那些制度革新,后面的汉朝与唐朝也不会那么繁华了。
项羽其实也在思考秦始皇所做的许多改革本身也是由其非常不错的地方的,历史上汉承秦制,在很多方面都是沿用了当初秦始皇所进行的改革基础的,因此项羽认为他也可以适当的沿用一些秦朝的制度,总而言之制度这个东西都是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去进行调整与进步的。
在项羽正忙着对内进行制度革新的时候,章邯和王离的部队却在不断的向着周边进行扩张,对于他们而言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太多办法的,毕竟有那么多的士兵需要养活,而现在又是进入到了冬季,到处都是天寒地冻的,粮食生产也没有办法进行,为了能够养活这些士兵,他们只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对外战争。
之前章邯的部队本身就在项羽切断了从敖仓一线过来的粮食补给线之后陷入了缺粮的境地,随后他北上与王离的部队汇合,但是同时也消耗着王离部队的粮食供应。
尽管王离的粮食供应并不完全来自于关中地区,而是北方有一片独立的粮食生产地,但是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本来用来供应王离原本的部队就已经有些不够了,现在章邯的部队一来就更加的捉襟见肘了。
为此章邯与王离甚至想过削减一定的部队数量,毕竟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兵力去进行作战,现在他们周围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的诸侯王已经很少了,原本他们还担心项羽会北上来进攻他们。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们似乎也发现项羽以及齐国都没有北上来支援魏国和燕国的意思,他们的部队正在全力的进攻魏国与燕国的土地,到了这个时候魏国与燕国终于知道唇亡齿寒的意思了,他们终于愿意放下成见和私心,将自己的部队全部派出来通力合作对抗章邯王离的部队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已经完全处于劣势状态了,士兵的士气已经下滑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了。
不过随着前方的领土不断的丢失,同时项羽与齐国的部队也没有要来支援他们的迹象,魏国与燕国的士兵们的士气只会是越来越低的了,加上他们的食物也不太足够了,这样一来就有很多的士兵都出现了临阵叛逃的情况,对于他们而言忠诚实在是一文不值,能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魏国和燕国的防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崩溃,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的时候,魏国的领土就已经完全被章邯和王离占领了,燕国的部队也节节后退,向着后偏远的地方溃逃而走。
项羽所制定下来的官员选拔制度在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初见成效,已经有不少有才能的人通过被人举荐或者自荐来为项羽进行效力,当然他们在获得任命之前都进行了一些考核,只有通过了考核的人才能够顺利的上位。
而项羽此时也将主要精力从前一段时间的制定各种政策与学习如何治理自己手中的领土,转向了去准备南下进攻上了。
项羽在九江郡集结了三万人左右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人数尽管算不上特别的多,但是也算得上是项羽手中的一支主力部队了,他决定带着韩信一起去征伐衡山郡、南郡、南阳郡三地。
项羽将部队集结起来之后就开始对他们进行集中的训练,他非常的清楚良好的训练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保持是有多么重要,同时项羽也想通过这个机会去看看韩信在训练士兵方面是否也有一些独到之处。
项羽很快就发现韩信在训练士兵方面与他还有龙且都有所不同,韩信似乎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带兵之道,从训练士兵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了,当然项羽并没有在这方面去说韩信什么,反而是给予了韩信尽可能多的自主权。
毫无疑问韩信同样也是一个军事方面的天才级别的人物,而在历史上一开始的时候韩信就是在项羽的手下做军事顾问的,然而似乎历史上的项羽对于韩信给他提出的许多军事方面的建议都不怎么感冒,所以后来韩信就离开了项羽,投靠到了刘邦的手下,或许是因为刘邦能够给予韩信更多这方面的自由与信任吧。
项羽此时也决定这么做,给予韩信足够的自主权,然后让他将自己的军事天赋给完全发挥出来,至于韩信的带兵之道是否与项羽的带兵之道相同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了。
项羽也会找韩信去聊一些有关带兵打战方面的事情,项羽很快就发现韩信的思维方式似乎确实与普通人有所不同,在很多时候项羽甚至一开始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韩信的带兵理念,但是当项羽静下心来之后去仔细思考韩信所说的话,就会发现韩信所提出的一些军事见解都相当的独到,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先进,充满了创造力。
当项羽发现这一点之后,就不由得也开始有些对韩信刮目相看了,当然项羽本身也是有着非常多属于自己的军事理解的,因此项羽所提出的很多看法似乎同样也能够给韩信带来不小的启发,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就会通过这样的交流来提升彼此对于军事战略方面的理解。
项羽又将之前在章郡太守府地下密室之中所找到的那些兵书拿了出来,然后他和韩信会一起看兵书一起讨论兵书上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经常都会出现意见相左的地方,但这对于他们而言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随后他们两人就都能够对于自己的理解有一些新的认识。
距离计划之中出征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项羽总体上来说对于这些士兵的训练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相信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战斗力去对付他们所要去对付的敌人了。
另外一方面韩信似乎也是一个酒量相当不错的家伙,可能酒量还达不到项羽这样的海量,但是比起项羽之前所遇到的酒友来说还是厉害太多了。
有一次项羽跟韩信差不多从下午天还没黑的时候一直喝到了午夜时分,他们两人喝下去的酒大概得有好几大缸了,这么多的酒差不多都足够让至少十多个成年男性喝醉了,而他和项羽却几乎没有喝醉。
这其实倒不是说项羽和韩信他们的身体真的对于酒精完全免疫了,而是因为他们身体之中的代谢酒精的能力极强,同时这个时代的酒的度数都比较的低,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些低度数的米酒而已,他们喝酒的时间跨度很长,在这个过程之中之前喝进去的酒很快就被他们的身体给代谢掉了,因此他们看起来就像是怎么喝都喝不醉。
在喝酒的过程之中韩信又给项羽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他手下的兵适当的花费一些时间来进行学习,比如说把他们集中起来教导他们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文字,这样他们在日后传递信息的过程之中会更有效率一些,同时也可以有机会去培养一些更有潜力的士兵出来。
项羽仔细想了想,觉得韩信所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让这些士兵能够稍微懂得一点识字的知识的话,那么之后说不定能够在这些士兵之中培养出来一些有潜力的士兵,让他们退役之后去担任地方上的官员。
项羽想的是在地方官员的任命上建立起一套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官员体系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行政官员与武将相互之间独立开来。
实际上历史上的汉朝,文官与武将的界限有的时候都比较模糊,特别是地方的一些一把手官员,他们很多都是同时掌握着行政权力与军权的,这样一些人的权力就非常的大,同时也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管从而让他们很容易就膨胀成为非常难以对付的存在。
项羽就想要从制度上去限制这样一些人的权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行政权力与军权分割开来,让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制约,谁的权力都没有办法凌驾于对方之上,当然这仅仅只是项羽的初步构思,在实际的实行当中必然还是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
其中一个问题便是他所需要的官员人数会变得更多,当然实际上因为项羽长期带兵打战的缘故,想要从军队之中培养和选拔出一些出色的管理军队的人还是并不难的,现在缺少的就是一套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和选拔出比较出色的行政官员的体系来。
项羽将自己的这个想法与张良、韩信、萧何、范增都进行了讨论,他们各自之间都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有的赞同项羽的这种做法,也有的持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意见。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这样一个制度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拥有比较丰富行政经验的萧何所提出的意见项羽是比较看重的,因为萧何在地方官员的任期上做了很多很多年,他对于地方官员在管理地方的过程之中所会经常遭遇到的问题都是有充分发言权的。
“霸王,其实你的这个想法的确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你想想看假如说地方行政长官完全没有一点兵权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很难去管理和制约地方上的这些拥有军权的人,那么这些掌握军权的人一旦想要去威胁地方管理,可能这些行政官员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项羽微微一愣,随即问道:
“不知道萧大人对此有什么自己的改良提议?”
“我知道霸王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让地方文官与将领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制约关系,既然是相互制约,那么相互之间的力量和权力就要相对平衡才行,不管是地方长官还是地方的将领都需要让他们没有办法专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对不是某一个两个制度就能够完全解决得了的。”
“好吧,萧大人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会先就这样一个制度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随后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的话,我们再做改良好了。”
当然项羽实际上并没有立即去实行这样一个制度,一方面是因为他现在手中还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去担任那么多的地方官职,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现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很多地方都在不久前才被项羽给拿下来,现在这个阶段上肯定地方上的权力都会掌握在一些将领的手中,而且在战争状态之下项羽也更需要这些将领,所以他会等到全国的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之后再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一个好的政策其实也是需要看时机的,项羽很清楚这一点,太过于急躁的改革有的时候往往只会适得其反,这其实也是秦始皇给后人所留下来的一些经验教训了吧,当初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急于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很多改革尽管很不错,但是却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而秦始皇也没有办法同时间解决随之产生的复杂问题,从而为帝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二世胡亥尽管的确是一个废物皇帝,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废物皇帝多了去了,但是像胡亥这样当了这么短的时间的皇帝就灭国的还是几乎没有的,甚至就连二世而亡的隋朝都没这么快。
说到隋朝,其实和秦朝在某些方面也是非常像的,也都是二世而亡,也都是后来的朝代非常的厉害,中国古代也就汉朝与唐朝是最为顶峰的朝代了,而他们恰恰也都是在秦朝与隋朝之后。
实际上秦朝与隋朝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很多的政治改革的领域还是为后来的朝代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的基础的,如果没有秦朝与隋朝的那些制度革新,后面的汉朝与唐朝也不会那么繁华了。
项羽其实也在思考秦始皇所做的许多改革本身也是由其非常不错的地方的,历史上汉承秦制,在很多方面都是沿用了当初秦始皇所进行的改革基础的,因此项羽认为他也可以适当的沿用一些秦朝的制度,总而言之制度这个东西都是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去进行调整与进步的。
在项羽正忙着对内进行制度革新的时候,章邯和王离的部队却在不断的向着周边进行扩张,对于他们而言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太多办法的,毕竟有那么多的士兵需要养活,而现在又是进入到了冬季,到处都是天寒地冻的,粮食生产也没有办法进行,为了能够养活这些士兵,他们只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对外战争。
之前章邯的部队本身就在项羽切断了从敖仓一线过来的粮食补给线之后陷入了缺粮的境地,随后他北上与王离的部队汇合,但是同时也消耗着王离部队的粮食供应。
尽管王离的粮食供应并不完全来自于关中地区,而是北方有一片独立的粮食生产地,但是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本来用来供应王离原本的部队就已经有些不够了,现在章邯的部队一来就更加的捉襟见肘了。
为此章邯与王离甚至想过削减一定的部队数量,毕竟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兵力去进行作战,现在他们周围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的诸侯王已经很少了,原本他们还担心项羽会北上来进攻他们。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们似乎也发现项羽以及齐国都没有北上来支援魏国和燕国的意思,他们的部队正在全力的进攻魏国与燕国的土地,到了这个时候魏国与燕国终于知道唇亡齿寒的意思了,他们终于愿意放下成见和私心,将自己的部队全部派出来通力合作对抗章邯王离的部队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已经完全处于劣势状态了,士兵的士气已经下滑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了。
不过随着前方的领土不断的丢失,同时项羽与齐国的部队也没有要来支援他们的迹象,魏国与燕国的士兵们的士气只会是越来越低的了,加上他们的食物也不太足够了,这样一来就有很多的士兵都出现了临阵叛逃的情况,对于他们而言忠诚实在是一文不值,能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魏国和燕国的防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崩溃,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的时候,魏国的领土就已经完全被章邯和王离占领了,燕国的部队也节节后退,向着后偏远的地方溃逃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