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允德摆摆手,“我可没老邱这么喜欢尝新。我是今天出来早,到大雅斋之前去了对面的赤霞山市场,收了件东西。”
一看胡允德也拿出了锦盒,邱不落接口开了句玩笑,“好嘛,胡总你可别自己说打眼,赤霞山退货可就难喽。”
正在此时,章成锦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锦盒,“我也刚入了一件!”
吴夺:“······”
三人一起看向吴夺。
“我是真没有带东西来。”吴夺连忙摆摆手,“今天这是搞成了内部鉴定会啊!早知道我早晨也去赤霞山抓一件货了,现在看来很吃亏啊!”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先来后到,先看你的。”章成锦点了点胡允德。
胡允德打开了锦盒。
一,二,三,四。
这个锦盒本就不大,而且也不厚,胡允德却从里面拿出了四件东西。
四只杯子。
两只为一对,四只为一堂,这是一堂斗彩缠枝莲纹杯。
非常玲珑小巧,口径还不到四厘米。胎体轻薄,釉色洁白。釉下青花绘工精细,釉上填彩鲜艳秀丽。
有四只,而且形制和画片是一样的,大家拿起来看就方便了。
吴夺、章成锦、邱不落一人拿了一只看,还剩下一个。
结果,三人同时看了底之后,都抬起头来,会心一笑。
杯底是一样的款儿,青花四字楷书:朗唫阁制。
“胡总啊,是不是要是我的高足盘不是‘乐道堂’,你就不拿这一堂‘朗唫阁’的斗彩小杯出来了?”邱不落开口笑道。
朗唫阁和乐道堂确实有相似之处,都曾是亲王的私邸。而且,朗唫阁主人,是乐道堂主人的爷爷的爷爷。
朗唫阁,是雍正皇帝即位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的私邸。
“朗唫阁制”的瓷器,正是当年雍正所用的东西。
雍正官窑,在艺术性上,被很多玩家推为清代之最。其实这也容易理解,他老子康熙是幼年即位,他儿子乾隆是青年即位;而他,是中年即位;体力虽然在滑坡,但是心智成熟,文化艺术涵养也已累积到了相当高的地步。
“朗唫阁制”款瓷器,其实大部分还是比不了后来的雍正官窑精品;但是它少啊,而且它和雍正官窑不一样,就是雍正用的。雍正官窑,用的人可就多了。
所以,三人看了之后会心一笑,那正是心照不宣,如此完整、品相又完美的一堂“朗唫阁制”缠枝莲纹斗彩杯,不需要细看,首先第一印象就是真品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胡允德顺口说“打眼”,就是开个玩笑,缓和下邱不落打眼的气氛,也正好大家一起看看东西。只不过,没想到章成锦接着又拿出一件东西,真成了内部鉴定会了。
吴夺随后还是很认真地看了一下。
确实不是到代的真品。
不过,也不是现代高仿。
像是民国时期的东西。
为了准确断代,吴夺还是听了听。
果然,自己在瓷器上的眼力现在也可以了,就是民国初期的东西。
“胡总,您这哪是打眼啊?您这是想买了自己喝茶吧?”吴夺先开了口。
“小吴你看到什么年份?”胡允德反问一句。
“章老和邱老在,我不先说。”吴夺呵呵。
“他们说了,你可就没得说了。内部鉴定会,总得说点儿不一样的。”
“那我也不先说。”
胡允德笑了笑,看向章成锦和邱不落。
邱不落开了口,“民国时期的精品,很不错的!”
章成锦又看了一眼吴夺,这才笑道,“后头说确实不好说,我看哪,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西,那时候仿明清官窑最精,因为正值真品大量从清宫流出的时期。”
胡允德叹了口气,“小吴,我说什么来着?你可得说点儿不一样啊!”
吴夺苦笑,“还能说什么?章老都说到二三十年代了!”
三个老家伙都抱起了胳膊,一起看着他不说话。
“好吧,赶鸭子上架,我就瞎说了啊!”吴夺咳嗽两声,“我看哪,这是天津同泰祥的东西!而且是他们做的精品!”
此言一出,章成锦和邱不落只是微微一怔,但是胡允德却面露吃惊,“小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同泰祥,是民国时期高仿明清官窑的一个“老字号”,而且水准很高;但凡眼力不够,极容易打眼。像章成锦、胡允德、邱不落都能识破,那是因为他们都是瓷器上的高手,不过聚在一块儿罢了。
同泰祥店在天津,但是烧制瓷器却是在景德镇。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同泰祥所仿明清官窑,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当时住在天津租界地的政客官僚、富豪大户,也都买过。
坊间传言,同泰祥还为当时也住在天津的溥仪烧制过“宣统年制”的“官窑瓷器”。
而溥仪在天津曾住过“张园”,这里面的仆人,也故意从同泰祥购买仿品,干嘛用呢?偷梁换柱,换出溥仪从清宫带出的真品。
还有一些知假买假的,是为了用“官窑”装点门面,比如摆在家里显得气派。甚至还有人大量订购,作为女儿出嫁的嫁妆,更显得豪横。
当然,当年知假买假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买家是打眼上当了。
而此时,见到胡允德露出吃惊表情,吴夺心下不由暗道,自己听到有关同泰祥的信息没什么,但现在看胡允德的样子,他应该也是知道的。
“我也是半蒙半赌,章老都说二三十年代了,当年仿明清官窑水准最高的,不就是天津同泰祥么?”吴夺应道。
章成锦此时看向胡允德,“我说,你不会知道吧?看来小吴说对了!”
胡允德点点头,又从锦盒里,拿出一张老票据来。
这上面,赫然写着“同泰祥”的字样,还带着“民国廿一年三月六日”的时间。
“小吴,我是从赤霞山一个老朋友那里买的,人家还带着原票原盒呢!不过原盒有条裂,我让他帮忙找人修复了,我才拿了个新锦盒装回来的。”
“厉害啊!小吴!”章成锦哈哈大笑。
“章老,我真是半蒙半赌,您可别这么说,碰巧罢了!”吴夺摆手解释。
“有蒙有赌的成分我信。但是,大部分还是得靠眼力和知识储备啊!”章成锦接口,“你也不用太过谦虚,你老这么谦虚,快把年轻人的锐气都磨没了。”
吴夺只好笑笑,心下却道,我也不想谦虚啊!但为了“眼力”的秘密,还是小心为上。
“对!小吴你不能太谦虚,比如你刚才看我的高足盘,就算是感觉不对,也不用说得那么委婉。”邱不落接口道。
胡允德接着也夸赞了两句。
吴夺赶紧转了话题,“好嘛,这把一年夸我的话都夸完了。现在还是看看章老的东西,跟着开开眼吧!”
胡允德摆摆手,“我可没老邱这么喜欢尝新。我是今天出来早,到大雅斋之前去了对面的赤霞山市场,收了件东西。”
一看胡允德也拿出了锦盒,邱不落接口开了句玩笑,“好嘛,胡总你可别自己说打眼,赤霞山退货可就难喽。”
正在此时,章成锦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锦盒,“我也刚入了一件!”
吴夺:“······”
三人一起看向吴夺。
“我是真没有带东西来。”吴夺连忙摆摆手,“今天这是搞成了内部鉴定会啊!早知道我早晨也去赤霞山抓一件货了,现在看来很吃亏啊!”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先来后到,先看你的。”章成锦点了点胡允德。
胡允德打开了锦盒。
一,二,三,四。
这个锦盒本就不大,而且也不厚,胡允德却从里面拿出了四件东西。
四只杯子。
两只为一对,四只为一堂,这是一堂斗彩缠枝莲纹杯。
非常玲珑小巧,口径还不到四厘米。胎体轻薄,釉色洁白。釉下青花绘工精细,釉上填彩鲜艳秀丽。
有四只,而且形制和画片是一样的,大家拿起来看就方便了。
吴夺、章成锦、邱不落一人拿了一只看,还剩下一个。
结果,三人同时看了底之后,都抬起头来,会心一笑。
杯底是一样的款儿,青花四字楷书:朗唫阁制。
“胡总啊,是不是要是我的高足盘不是‘乐道堂’,你就不拿这一堂‘朗唫阁’的斗彩小杯出来了?”邱不落开口笑道。
朗唫阁和乐道堂确实有相似之处,都曾是亲王的私邸。而且,朗唫阁主人,是乐道堂主人的爷爷的爷爷。
朗唫阁,是雍正皇帝即位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的私邸。
“朗唫阁制”的瓷器,正是当年雍正所用的东西。
雍正官窑,在艺术性上,被很多玩家推为清代之最。其实这也容易理解,他老子康熙是幼年即位,他儿子乾隆是青年即位;而他,是中年即位;体力虽然在滑坡,但是心智成熟,文化艺术涵养也已累积到了相当高的地步。
“朗唫阁制”款瓷器,其实大部分还是比不了后来的雍正官窑精品;但是它少啊,而且它和雍正官窑不一样,就是雍正用的。雍正官窑,用的人可就多了。
所以,三人看了之后会心一笑,那正是心照不宣,如此完整、品相又完美的一堂“朗唫阁制”缠枝莲纹斗彩杯,不需要细看,首先第一印象就是真品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胡允德顺口说“打眼”,就是开个玩笑,缓和下邱不落打眼的气氛,也正好大家一起看看东西。只不过,没想到章成锦接着又拿出一件东西,真成了内部鉴定会了。
吴夺随后还是很认真地看了一下。
确实不是到代的真品。
不过,也不是现代高仿。
像是民国时期的东西。
为了准确断代,吴夺还是听了听。
果然,自己在瓷器上的眼力现在也可以了,就是民国初期的东西。
“胡总,您这哪是打眼啊?您这是想买了自己喝茶吧?”吴夺先开了口。
“小吴你看到什么年份?”胡允德反问一句。
“章老和邱老在,我不先说。”吴夺呵呵。
“他们说了,你可就没得说了。内部鉴定会,总得说点儿不一样的。”
“那我也不先说。”
胡允德笑了笑,看向章成锦和邱不落。
邱不落开了口,“民国时期的精品,很不错的!”
章成锦又看了一眼吴夺,这才笑道,“后头说确实不好说,我看哪,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西,那时候仿明清官窑最精,因为正值真品大量从清宫流出的时期。”
胡允德叹了口气,“小吴,我说什么来着?你可得说点儿不一样啊!”
吴夺苦笑,“还能说什么?章老都说到二三十年代了!”
三个老家伙都抱起了胳膊,一起看着他不说话。
“好吧,赶鸭子上架,我就瞎说了啊!”吴夺咳嗽两声,“我看哪,这是天津同泰祥的东西!而且是他们做的精品!”
此言一出,章成锦和邱不落只是微微一怔,但是胡允德却面露吃惊,“小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同泰祥,是民国时期高仿明清官窑的一个“老字号”,而且水准很高;但凡眼力不够,极容易打眼。像章成锦、胡允德、邱不落都能识破,那是因为他们都是瓷器上的高手,不过聚在一块儿罢了。
同泰祥店在天津,但是烧制瓷器却是在景德镇。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同泰祥所仿明清官窑,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当时住在天津租界地的政客官僚、富豪大户,也都买过。
坊间传言,同泰祥还为当时也住在天津的溥仪烧制过“宣统年制”的“官窑瓷器”。
而溥仪在天津曾住过“张园”,这里面的仆人,也故意从同泰祥购买仿品,干嘛用呢?偷梁换柱,换出溥仪从清宫带出的真品。
还有一些知假买假的,是为了用“官窑”装点门面,比如摆在家里显得气派。甚至还有人大量订购,作为女儿出嫁的嫁妆,更显得豪横。
当然,当年知假买假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买家是打眼上当了。
而此时,见到胡允德露出吃惊表情,吴夺心下不由暗道,自己听到有关同泰祥的信息没什么,但现在看胡允德的样子,他应该也是知道的。
“我也是半蒙半赌,章老都说二三十年代了,当年仿明清官窑水准最高的,不就是天津同泰祥么?”吴夺应道。
章成锦此时看向胡允德,“我说,你不会知道吧?看来小吴说对了!”
胡允德点点头,又从锦盒里,拿出一张老票据来。
这上面,赫然写着“同泰祥”的字样,还带着“民国廿一年三月六日”的时间。
“小吴,我是从赤霞山一个老朋友那里买的,人家还带着原票原盒呢!不过原盒有条裂,我让他帮忙找人修复了,我才拿了个新锦盒装回来的。”
“厉害啊!小吴!”章成锦哈哈大笑。
“章老,我真是半蒙半赌,您可别这么说,碰巧罢了!”吴夺摆手解释。
“有蒙有赌的成分我信。但是,大部分还是得靠眼力和知识储备啊!”章成锦接口,“你也不用太过谦虚,你老这么谦虚,快把年轻人的锐气都磨没了。”
吴夺只好笑笑,心下却道,我也不想谦虚啊!但为了“眼力”的秘密,还是小心为上。
“对!小吴你不能太谦虚,比如你刚才看我的高足盘,就算是感觉不对,也不用说得那么委婉。”邱不落接口道。
胡允德接着也夸赞了两句。
吴夺赶紧转了话题,“好嘛,这把一年夸我的话都夸完了。现在还是看看章老的东西,跟着开开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