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晃晃的快刀面前,人群安静了下来。成群结队的难民缩了缩脖子,本能的向后退缩。
周世显不疾不徐,走到蒸笼旁,抓起一个白面默默,轻道:“还有谁?”
人群一阵骚乱,看着这位貌似潘安的俊秀大人,踌躇起来。终于,一伙十几个青年挤出人群,快步走来。
领头的是一位身材矮壮,肌肉扎实的青年,二十五六岁。
他领着一帮后生走到周世显面前,抱拳一礼:“这位大人,我等要从军,不过……”
看起来他要提条件。
李迁大怒,喝道:“好胆,你可知我们大人是谁?”
区区草民敢在锦衣卫面前提条件,这胆子也太大了。
周世显摆了摆手,挥退李迁,和蔼道:“讲。”
青年咬了咬牙,低低道:“小人青州人氏,这些都是小人的同乡,小人若投军,大人可不能将我等拆散了。”
周世显一愣,心中竟有些感慨,这便是大明的淳朴百姓,这样一个小小的条件,令人唏嘘。
他点了点头,轻道:“好,准了,给你一个总旗的位子,你的同乡今后都归你管。”
青年如释重负,双膝跪地,砰砰砰连磕三个响头。
“谢大人恩典。”
周世显微微一笑:“起来吧,去,吃馍吃肉!”
看着英武青年带着十几个同乡,周世显心中欢喜,这大明还没到穷途末路呢。
从这些糟了兵灾的难民身上,他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大明不是亡于百姓,是上层歪了。有了带头的,很快东直门热闹起来,成群结队的青壮纷纷挤出人群,响应征召。
人多了一下子便乱了起来。
李迁不停的训斥:“别挤,别挤。”
他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摸了摸脑门,擦了把汗,有多少年没见到过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这一刻,让他依稀想起了当年的辽军,那些热血的辽东子弟。
他偷偷看了看上官,心中凛然,原本他还对这位上官有些轻视,如今只有深深的敬畏。
周世显此时笑的嘴都歪了:“好,好。”
这些淳朴憨厚的农家子弟,正是他需要的精兵种子,一个个都与建虏有深仇大恨。这是一张张白纸,可以任由他来涂抹。
火枪时代了啊,会几下武艺算什么,这是排队枪毙的时代,讲究的是纪律,胆色!
晌午,紫禁城。
一早散了朝会,周国辅便被崇祯帝留饭了,他恭恭敬敬的跟随王承恩,来到了乾清宫。
崇祯帝一生节俭,这恐怕是他身上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这御膳只有青菜豆腐,几块咸鱼,青菜还是皇后娘娘带着公主,皇子们亲手种的。
君臣在殿中落座,皇后,公主,皇子们纷纷落座。
周国辅端着一碗糙米饭,听着王承恩绘声绘色,描述着今日上午在东直门外发生的事情。
“热闹着呢。”
王承恩眉开眼笑,诉说着:“真没想到驸马爷,竟还有这样的手段,这样的见识。”
皇后听的一脸懵,崇祯微微发笑。
周国辅眼皮直跳,惊的险些连筷子都拿不稳了,在心里痛骂小畜生,非得弄出个家破人亡。
倒是公主在一旁歪着脖颈,秀目闪烁着奇光,听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王承恩说到那几个兵痞,被周世显下令轰走,乾清宫突然之间安静了下来,气氛十分古怪。
“嗯?”
崇祯帝大为错愕,却又若有所思。
周国辅也是一呆,眼皮也不跳了。
君臣两人都是治国理政的行家,对于兵事也不外行,一刹那,竟同时呆滞住了。
周国辅一哆嗦,忙起身下跪,请罪:“犬子顽劣,不知天高地厚,还请圣上开恩……”
他心里直打鼓,三个字在心中冒了出来:“子弟兵!”
这不是胡闹么,哪有这样养兵的,这样的兵练成了听谁的,会听朝廷的调派么?
这练兵的法子,在大明也不稀罕,当年戚继光戚大帅,在江南招募的便是身家清白的子弟兵,后来叫做戚家军。
如今在前线与闯军作战的孙传庭,招募的也是子弟兵。
难不成这小畜生,要练一只周家军?
“嗯。”
崇祯摆了摆手,枯瘦的脸上一阵阴晴不定。
乾清宫,这一刻出奇的安静。
周国辅心中咯噔一下,背后直冒冷汗,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这位皇爷的性子么。
这位皇爷的小肚鸡肠,可是连孙传庭的秦军都容不下,这些年没少给孙督师穿小鞋。
死寂中,突兀的响起一个稚气声音。
“他没私心的。”
周国辅一呆,偷偷抬头看了过去,便看到了公主有些发急,秀气的小脸涨的通红。
众人皆知一呆,良久无言。
三天后,东直门外,慈云寺。
周世显用了三天时间,募兵五百,正好凑齐了一个营头,这也是他能供养的极限了。
兵多了,崇祯帝那多疑的性子,搞不好就要震怒翻脸。
好处是这五百兵,都是身家清白,白纸一般的山东河南子弟,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对这一营兵,周世显抱了极大的期待,终于在这个时代,他拥有了一支起家的基本部队。
千年古刹慈云寺,早已被兵灾中荒废,被周世显征用做了营房。
身为军校生,周世显练兵也不含糊,按照一个营头的编制,又分成三个哨,每哨三个棚,每棚三个伍。
三三制嘛,这一套他很熟。
任命了哨官,棚长,伍长之后,便展开了新兵训练,还是按照队列刺杀那套来,他也不会别的。
有了兵,有了营房,周世显又为装备发起愁来,还好骆养性送来了一批军械,以冷兵器为主,都是些腰刀,长枪,鸳鸯战袄之类。
锦衣卫衙门里的火器不多,甲胄也少,毕竟这都是国之重器。
正犯难的时候,兵仗局来人了,奉崇祯之命送来了三百杆鸟铳,火药,铳子一批,还有一些火箭车。李迁等校尉吓了一大跳,周世显还觉得少了,这应该是崇祯手中最后的家当了。
连年战败,朝廷那点家底早就打光了,三百杆鸟铳不少了。
大明兵仗局的生产能力,本来是不差的,这些年制造的火枪,怎么着也有几万杆,火箭,火车就更多了。只不过这些火器,大多被八旗,闯军缴获了。
明晃晃的快刀面前,人群安静了下来。成群结队的难民缩了缩脖子,本能的向后退缩。
周世显不疾不徐,走到蒸笼旁,抓起一个白面默默,轻道:“还有谁?”
人群一阵骚乱,看着这位貌似潘安的俊秀大人,踌躇起来。终于,一伙十几个青年挤出人群,快步走来。
领头的是一位身材矮壮,肌肉扎实的青年,二十五六岁。
他领着一帮后生走到周世显面前,抱拳一礼:“这位大人,我等要从军,不过……”
看起来他要提条件。
李迁大怒,喝道:“好胆,你可知我们大人是谁?”
区区草民敢在锦衣卫面前提条件,这胆子也太大了。
周世显摆了摆手,挥退李迁,和蔼道:“讲。”
青年咬了咬牙,低低道:“小人青州人氏,这些都是小人的同乡,小人若投军,大人可不能将我等拆散了。”
周世显一愣,心中竟有些感慨,这便是大明的淳朴百姓,这样一个小小的条件,令人唏嘘。
他点了点头,轻道:“好,准了,给你一个总旗的位子,你的同乡今后都归你管。”
青年如释重负,双膝跪地,砰砰砰连磕三个响头。
“谢大人恩典。”
周世显微微一笑:“起来吧,去,吃馍吃肉!”
看着英武青年带着十几个同乡,周世显心中欢喜,这大明还没到穷途末路呢。
从这些糟了兵灾的难民身上,他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大明不是亡于百姓,是上层歪了。有了带头的,很快东直门热闹起来,成群结队的青壮纷纷挤出人群,响应征召。
人多了一下子便乱了起来。
李迁不停的训斥:“别挤,别挤。”
他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摸了摸脑门,擦了把汗,有多少年没见到过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这一刻,让他依稀想起了当年的辽军,那些热血的辽东子弟。
他偷偷看了看上官,心中凛然,原本他还对这位上官有些轻视,如今只有深深的敬畏。
周世显此时笑的嘴都歪了:“好,好。”
这些淳朴憨厚的农家子弟,正是他需要的精兵种子,一个个都与建虏有深仇大恨。这是一张张白纸,可以任由他来涂抹。
火枪时代了啊,会几下武艺算什么,这是排队枪毙的时代,讲究的是纪律,胆色!
晌午,紫禁城。
一早散了朝会,周国辅便被崇祯帝留饭了,他恭恭敬敬的跟随王承恩,来到了乾清宫。
崇祯帝一生节俭,这恐怕是他身上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这御膳只有青菜豆腐,几块咸鱼,青菜还是皇后娘娘带着公主,皇子们亲手种的。
君臣在殿中落座,皇后,公主,皇子们纷纷落座。
周国辅端着一碗糙米饭,听着王承恩绘声绘色,描述着今日上午在东直门外发生的事情。
“热闹着呢。”
王承恩眉开眼笑,诉说着:“真没想到驸马爷,竟还有这样的手段,这样的见识。”
皇后听的一脸懵,崇祯微微发笑。
周国辅眼皮直跳,惊的险些连筷子都拿不稳了,在心里痛骂小畜生,非得弄出个家破人亡。
倒是公主在一旁歪着脖颈,秀目闪烁着奇光,听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王承恩说到那几个兵痞,被周世显下令轰走,乾清宫突然之间安静了下来,气氛十分古怪。
“嗯?”
崇祯帝大为错愕,却又若有所思。
周国辅也是一呆,眼皮也不跳了。
君臣两人都是治国理政的行家,对于兵事也不外行,一刹那,竟同时呆滞住了。
周国辅一哆嗦,忙起身下跪,请罪:“犬子顽劣,不知天高地厚,还请圣上开恩……”
他心里直打鼓,三个字在心中冒了出来:“子弟兵!”
这不是胡闹么,哪有这样养兵的,这样的兵练成了听谁的,会听朝廷的调派么?
这练兵的法子,在大明也不稀罕,当年戚继光戚大帅,在江南招募的便是身家清白的子弟兵,后来叫做戚家军。
如今在前线与闯军作战的孙传庭,招募的也是子弟兵。
难不成这小畜生,要练一只周家军?
“嗯。”
崇祯摆了摆手,枯瘦的脸上一阵阴晴不定。
乾清宫,这一刻出奇的安静。
周国辅心中咯噔一下,背后直冒冷汗,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这位皇爷的性子么。
这位皇爷的小肚鸡肠,可是连孙传庭的秦军都容不下,这些年没少给孙督师穿小鞋。
死寂中,突兀的响起一个稚气声音。
“他没私心的。”
周国辅一呆,偷偷抬头看了过去,便看到了公主有些发急,秀气的小脸涨的通红。
众人皆知一呆,良久无言。
三天后,东直门外,慈云寺。
周世显用了三天时间,募兵五百,正好凑齐了一个营头,这也是他能供养的极限了。
兵多了,崇祯帝那多疑的性子,搞不好就要震怒翻脸。
好处是这五百兵,都是身家清白,白纸一般的山东河南子弟,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对这一营兵,周世显抱了极大的期待,终于在这个时代,他拥有了一支起家的基本部队。
千年古刹慈云寺,早已被兵灾中荒废,被周世显征用做了营房。
身为军校生,周世显练兵也不含糊,按照一个营头的编制,又分成三个哨,每哨三个棚,每棚三个伍。
三三制嘛,这一套他很熟。
任命了哨官,棚长,伍长之后,便展开了新兵训练,还是按照队列刺杀那套来,他也不会别的。
有了兵,有了营房,周世显又为装备发起愁来,还好骆养性送来了一批军械,以冷兵器为主,都是些腰刀,长枪,鸳鸯战袄之类。
锦衣卫衙门里的火器不多,甲胄也少,毕竟这都是国之重器。
正犯难的时候,兵仗局来人了,奉崇祯之命送来了三百杆鸟铳,火药,铳子一批,还有一些火箭车。李迁等校尉吓了一大跳,周世显还觉得少了,这应该是崇祯手中最后的家当了。
连年战败,朝廷那点家底早就打光了,三百杆鸟铳不少了。
大明兵仗局的生产能力,本来是不差的,这些年制造的火枪,怎么着也有几万杆,火箭,火车就更多了。只不过这些火器,大多被八旗,闯军缴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