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翌日,清晨。

    王渊来到李东阳府邸时,门外已经排了一长串的队伍。毕竟是首辅致仕,乃政治大事件,无数官员带着各种心思前来拜会。

    一些人,被李家仆人带进去,但喝杯茶就得离开。

    一些人,连喝茶资格都没有,递上名刺便须滚蛋。

    这两类,都不可能见到李东阳。

    还有一些人,也被带进去喝茶,但能否面见李东阳,全看李东阳是否有空。

    王渊递上名刺之后,立即被带进去喝茶,而且被安排在最里面的位置。

    大概等候半个时辰,李家老仆过来说:“王学士请跟我来。”

    李东阳在卧室,王渊进去的时候,正好碰见金罍的准岳父靳贵出来。

    “靳学士!”

    “王学士!”

    二人互相拱手致意,都是学士,但级别悬殊得很。

    靳贵属于李东阳的头号心腹,李东阳一退休,他要么投靠杨廷和,要么一心一意当孤臣。就历史遭遇来看,靳贵选择当孤臣,最后被逼得引咎辞职,而且是带着一身臭名离京。

    毕竟攻击政敌,最有效的法子就是把此人名声搞臭。

    王渊来到卧房,李东阳正躺在床上,而且姿势还是侧躺,仰着躺他屁股疼得难受。

    “李阁老!”王渊行礼道。

    “随便坐吧。”李东阳的面色有些憔悴,估计这几个月,就没睡过踏实觉。肛瘘那玩意儿太折磨人了,李东阳实在熬不住,才会每个月辞职五六次。

    王渊说着奉承话:“惊闻阁老致仕,实乃我大明之痛也。今后没有阁老掌舵,不知大明这条船还要经历几多风浪颠簸。”

    李东阳笑道:“小滑头,少拍马屁,说点实际的。”

    王渊也笑道:“阁老想听什么?”

    “你想说什么?”李东阳反问。

    王渊凑趣绕圈圈,嬉皮笑脸道:“那得看阁老想听什么。”

    李东阳开心大笑,笑完又叹气:“唉,我在翰林院的时候,也是这般没有正形。除了读书,就爱讲笑话,一天到晚嬉皮笑脸。这年纪大了,官位高了,反而开不得玩笑,说什么话都得先想清楚。”

    “世之常态而已。”王渊说道。

    李东阳突然敛去笑容,一脸严肃道:“你可记得自己的殿试文章?”

    王渊回答说:“自己写的,怎会忘记?”

    李东阳告诫道:“杨介夫(杨廷和)在朝,你莫要跟他起冲突。若想照着殿试文章那般做,至少先熬进内阁再说,只希望我还能活到那天。”

    王渊诧异道:“阁老也欲改革制度?”

    李东阳好笑道:“但凡有志官员,谁不想改革?便是杨介夫都想改,但他肯定改不了!”

    “为何杨阁老无法改革?”王渊求教。

    “我太了解他了,”李东阳叹息说,“他操弄权柄是一把好手,也正因痴迷于操弄权柄,他才不可能是改革之臣。即便他做首辅行改革之事,也只会对皇权和勋贵下手,万万不敢牵扯文官利益。”

    李东阳此人,除了隐忍之外,真没啥政治能力可言。

    就是因为扛不住刘瑾的压力,李东阳才把杨廷和拉进内阁。李东阳也喜欢排除异己,但大部分时候,这种脏活都得靠杨廷和来操作,李东阳自己是玩不转的,而且也撕不下脸皮去整人。

    早在刘瑾时代,杨廷和就已经是实质上的文官领袖!杨廷和干过什么脏事,李东阳心里门儿清,有些还是李东阳亲自授意的。

    他们两个,都跟朝中大员纠缠不清,再加上一个不省心的皇帝,这辈子都别想行改革之事。

    李东阳从玉枕中拿出一张纸,递给王渊说:“你且看看。”

    王渊双手捧过,却是一份改革方案,内容包括:整顿屯田、改革军制、改革盐政、改革税制、改革田制、打击勋贵等等。

    若这份改革方案圆满完成,大明必将迎来中兴盛世。

    “这是?”王渊问道。

    李东阳解释道:“弘治十七年,刘希贤(刘健)、谢于乔(谢迁)与我三人所定,先帝当时已经认同此方案,并且打算一条条逐步完成。可惜反对的声音太大,很难推行展开,而且半年之后先帝就驾崩了。”

    王渊点头道:“原来如此。”

    李东阳苦笑道:“先帝临终之前,让我们三人辅佐新帝。并暗示我们,可以趁着皇权交接之时,我等以辅臣之身,快刀斩乱麻力行改革。谁知当今陛下……登基第一年就逼得我等辞官,哪还有什么改革可言?”

    王渊撇撇嘴,心想朱厚照是挺扯淡的。

    李东阳又说:“这份改革方案,主要是刘希贤(刘健)制定的,我不过敲敲边鼓而已。刘希贤是真正的社稷之臣,他一离开朝堂,改革就不可能再做了。我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决心,能勉强维持局面已经力有不逮。但我还是不甘心啊,总不能看着大明败坏下去。”

    “阁老有心即可。”王渊安慰道。

    “有心无力,即为无能,我连控制朝堂都需要依靠杨介夫,哪有什么改革的气魄?”李东阳叹气道,“跟你说句实话,去年真真把我吓坏了。北方边患不断,直隶、山东、河南、江西、湖广、四川、贵州皆有叛乱,一副大厦将倾的模样,我怕自己成了亡国之臣!”

    王渊说:“不至于的。”

    李东阳说:“至于!若非宪宗皇帝力挽狂澜,这大明怕是已经……”

    宪宗就是专宠万贵妃的朱见深,朱厚照的爷爷。那个时代才真的有亡国之相,流民动辄上百万,而且国家财政也一塌糊涂,朱见深靠着各种手段才拉回来。

    可惜,史官对朱见深的抹黑,一点都不逊色朱厚照。

    《明史》关于万贵妃的记载就离谱,资料来源于明末清初毛奇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而毛奇龄的资料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万历朝于慎行的《谷山笔麈》。于慎行又怎么知道这些呢?他在翰林院当侍讲时,听一个宫中老太监闲聊得来,而且是被迫辞官十六年,窝在家里无所事事瞎写的。

    清朝编撰《明史》,居然引用倒了三四手的野史资料,而且利用春秋笔法写得煞有介事,甚至连乾隆皇帝看了都觉得荒唐。

    有人说,土木堡之变,让勋贵集团一蹶不振。

    但是,夺门之变,勋贵集团又起来了!

    这种起来并非表现于朝堂和军力上,而是表现在侵田敛财上。明朝土地兼并剧烈的开端,就在夺门之变以后,勋贵靠着“从龙之功”疯狂请田,文官、太监、武将,甚至是皇帝也开始乱来。

    他们的理由还很正当,因为当时流民数百万,北方有无数土地抛荒,正好可以去占有这些无主之地——荒着多浪费啊。

    口子一旦打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朱见深能够稳定局势,已经算非常合格的皇帝。但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一直拖到现在,不改不行,有脑子的官员都知道。

    只不过嘛,碍于各种原因,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只选择性看见。

    比如杨廷和,他也想改革,想让皇帝废除皇庄、皇店,想收回勋贵、太监手中的大量田产,想裁减臃肿不堪的锦衣卫,想整顿耗粮无数却又没有屁用的京营。唯独,杨廷和不敢对文官集团下手。

    杨一清刚好相反,上来就对文官集团下手,居然从裁撤冗官开始搞,刚把话说出来就被堵回去了。

    皆不可取!

    李东阳告诫道:“你现在还年轻,要耐住性子,四十岁之后再改革也不迟。如今最重要的,是稳定局面,大明朝这间破房子经不起折腾。这份改革方案,我送给你,希望你能时时自勉。”

    王渊奇怪道:“阁老为何会选我?”

    李东阳笑道:“我都说了,最近一二十年内,都不是改革的好时机。朝政和天下,肯定会一步步的坏下去。等到足够坏了,你差不多也该入阁了,一切都瓜熟蒂落,到时候再改革就没那么大阻力。做官就需忍耐,忍到最后,你就赢了。而你,十多岁就是翰林院学士,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忍。”

    就是让我当老乌龟呗。

    李东阳又说:“别的人都不行。比如你的老师,他已经四十岁了,再忍耐一二十年,就是五六十岁。改革之臣需要活得久,否则肯定人亡政息。让你的老师五六十岁改革,除非他能活到七八十岁,否则必将半途而废。”

    王渊哭笑不得,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李东阳。

    这位老先生苟了大半辈子,做首辅都做不利索,还需要杨廷和帮忙掌控朝堂。那份改革方案,也是出自前首辅刘健,他这几年连敲边鼓都不敢,一直把改革书藏在枕头里,现在又把改革重任托付给王渊。

    你说他厉害吧,他又无能。

    你说他无能吧,他又是最终赢家。

    而且人家还“清廉”,比起其他首辅而言不算太贪。他确实也心系社稷,虽然自己不敢改革,却在离任之前选了王渊。

    李东阳又说:“靳贵是可信之人,杨一清是可用之人,傅珪(礼部尚书)是可交之人。内阁和六部,就这三人,你须知道。切记,忍耐二十年!”

    王渊抱拳道:“晚辈谨记!”

    “去吧。”李东阳挥手道,他不想再说话,因为屁股疼得厉害。

    :。: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东汉末年烽火路 雍正往事 从农家子到宰执天下 特种兵:特战精英,震撼狼牙 丝路长河 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 暮雪寒衣 大明:寒门辅臣 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