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吃瘪的太后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同。
一旁龙椅之上,原本心中还有些起床气的小皇帝,见到自己这位嫡母被为难,登时感觉畅快了不少,就连对李云棠的怨气,亦是消散了大半。
毕竟这当初还是他,首先发现太后与朝臣之间,隐含着这种矛盾;更多亏了其在当初平章阁议事之前,便将此事告知了皇帝;小皇帝才顺势埋下这颗钉子。
如今李云棠这手挑拨离间,已经初见成效,双方在朝堂之上斗了起来。
接过奏折返回皇帝身边的李云棠,在经过途径天子所坐髹金龙椅的背面时,借着龙椅的遮掩,悄悄回望了一眼懿安太后那边。
只见她唇红眉修、略施粉黛的极美脸上尽是寒霜,一口极为整齐的银牙紧紧咬合,身前的衣服被绷地鼓鼓囊囊,并随着气呼呼的喘息而上下起伏。
这种三分怨恨,却短时间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杀人的目光,死死狠盯别人的表情,倒是让李云棠看地若有所思。
懿安太后自是不知自己被人盯着,并脑中编排了一番,她自己深吁一口气,努力将心情平复之后,才用缓和的口气开了口:
“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只是有两处考虑不周:
其一是,四万余大汉将士并那数十万民夫,对此战皆有或多或少的贡献;
若是先召回真定候单独封赏,而不同时犒赏将士,难免使人心生芥蒂,这‘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诸卿应当懂得。
其二便是,东吁国山高水远,具体是个什么情形,朝堂之上,也不清楚;
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庙堂之上不顾实情贸然下令,便犯了如同宋太宗《平戎万全阵》一般的错误,极易留下隐患。”
说完两点,懿安太后翘起一个纤美的小指,微微顶开帘幕,从缝中往下瞧了一眼。
他发现群臣之间,既未有什么面面相觑的表情,也没有什么窃窃私语的讨论;知道并未激起什么不满,于是继续建议道:
“不如这样,朝廷先遣使南下至真定候军中;仔细地查探一番,探明情况之后,再报于天阶之下;到时候东吁消息已然明了,再行庙算才更为妥当。”
短时间想不到什么好方法的太后,只能暂时使出拖字诀。
京师距离高孝恭大军所在的阿瓦城,路途约莫有八千里;且道路崎岖、逶迤难行;即使全程快马加鞭,来回时间也要接近两个月。
这一趟下来,太后就有了许多的缓冲时间,可以趁机思索应对之策。
但早已打定主意的朝臣们,自然不会被轻飘飘几句话就打发了;上官蒙瞅了眼僵在原地的钱仕林,暗骂一声“烂泥扶不上墙”,出列奏道:
“启禀陛下、太后,此二事皆不难解决。
自攻破阿瓦城那日算起,时间已过了两月,云滇之地输送的馈赏,早已先行发放,军心自然稳定。
反倒是真定侯殚精竭虑未受寸赏;如今可借午门献俘之事,召回其加以封赏,同时更能彰显纯皇帝之武功,震慑四夷宵小。
至于山高水远不清情形的事情,亦不难解决;
献俘回程时仅召回真定候及其亲卫,余者皆驻于原地;辅佐真定侯用兵的几位副将,皆是沙场宿将,更兼精通西南夷情形,安抚新得之土,自然不在话下。”
驳回了两个理由之后,上官蒙一双浊眼扫了扫不成器的钱仕林,示意他学着点,又继续发难道:
“不知陛下与太后,意下如何。”
这说是提到了陛下与太后,但任谁都想得明白,此言目的就是让小皇帝出声壮势,太后这个称呼,只不过是礼貌性质的捎带而已。
本想着作壁上观、看两方斗个你死我活的小皇帝,接到了踢过来的皮球之后,面色上泛出了一丝的跃跃欲试。
毕竟先前她屡次被太后刁难,如今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小皇帝做大,上来反将一军了,于是她未加思索便接过了话茬:
“上官阁老所言非虚!”
说完之后,小皇帝微侧过身子,强忍着心中的欣喜,朝着嫡母的方向低声补了一句:
“母后,正好朕许久不见舅舅,他早日回来,朕心中也能少些挂念。”
小皇帝对这名义上的舅舅,拢共见面次数不超过一手之数,自然不会有什么感情;一番假惺惺的思念,就是为了气一气嫡母,出一口恶气。
毕竟这种机会,可算不上多。
懿安太后越来越感觉,先前她对骗自己的李云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释放出来的善意,都属于给瞎子抛的媚眼;没有得到天子丝毫回报不说,还被一阵嘲弄。
但偏偏这心高气傲的太后,一时间无可奈何。
因为这件事情,在小皇帝开口之后,已经变了成了天子与朝臣们的共同意志,双方在这件事上联合起来,既有了大义,又有了执行能力。
即使太后不盖“坤安”金印,只要有了执行者,行政程序运转起来后,真定侯只要不想造反,就得乖乖从命;而领导层面,有小皇帝的背书,这政令就有天然的正统性。
只要太后没有舍命一搏,兵戎相见的勇气,就得吃下这个哑巴亏!
朝堂斗争,在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玩的就是借力打力;这场斗争自李云棠埋下那颗真定侯回国钉子起,小皇帝终于获得了一个阶段性的小胜利。
同时,这个阶段性胜利,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太后掀桌子的可能性。
懿安太后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叹道:
“既然皇帝允了,哀家自然没有异议……”
恰巧太后这幅无奈屈从的样子,落到了李云棠眼里,他回想起太后抓挠自己,以及意欲逼问行程,心中顿时便生出一丝邪火:
等到小皇帝正式掌权之后,他也要用手中的权力,让这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太后,在自己面前也表演一个——从咬牙切齿嫌恶到无可奈何屈从的过程。
如此报复,方才畅快!
再后面早朝的内容,皆是一些乏善可陈的小事,小皇帝与李云棠心不在焉地听着,等待他们关注的最后一个议题。
可直到朝会结束,这两位也没等到礼部官员上奏,提出有关外国使臣觐见之事!
李云棠感觉自己,好像失算了?
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同。
一旁龙椅之上,原本心中还有些起床气的小皇帝,见到自己这位嫡母被为难,登时感觉畅快了不少,就连对李云棠的怨气,亦是消散了大半。
毕竟这当初还是他,首先发现太后与朝臣之间,隐含着这种矛盾;更多亏了其在当初平章阁议事之前,便将此事告知了皇帝;小皇帝才顺势埋下这颗钉子。
如今李云棠这手挑拨离间,已经初见成效,双方在朝堂之上斗了起来。
接过奏折返回皇帝身边的李云棠,在经过途径天子所坐髹金龙椅的背面时,借着龙椅的遮掩,悄悄回望了一眼懿安太后那边。
只见她唇红眉修、略施粉黛的极美脸上尽是寒霜,一口极为整齐的银牙紧紧咬合,身前的衣服被绷地鼓鼓囊囊,并随着气呼呼的喘息而上下起伏。
这种三分怨恨,却短时间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杀人的目光,死死狠盯别人的表情,倒是让李云棠看地若有所思。
懿安太后自是不知自己被人盯着,并脑中编排了一番,她自己深吁一口气,努力将心情平复之后,才用缓和的口气开了口:
“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只是有两处考虑不周:
其一是,四万余大汉将士并那数十万民夫,对此战皆有或多或少的贡献;
若是先召回真定候单独封赏,而不同时犒赏将士,难免使人心生芥蒂,这‘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诸卿应当懂得。
其二便是,东吁国山高水远,具体是个什么情形,朝堂之上,也不清楚;
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庙堂之上不顾实情贸然下令,便犯了如同宋太宗《平戎万全阵》一般的错误,极易留下隐患。”
说完两点,懿安太后翘起一个纤美的小指,微微顶开帘幕,从缝中往下瞧了一眼。
他发现群臣之间,既未有什么面面相觑的表情,也没有什么窃窃私语的讨论;知道并未激起什么不满,于是继续建议道:
“不如这样,朝廷先遣使南下至真定候军中;仔细地查探一番,探明情况之后,再报于天阶之下;到时候东吁消息已然明了,再行庙算才更为妥当。”
短时间想不到什么好方法的太后,只能暂时使出拖字诀。
京师距离高孝恭大军所在的阿瓦城,路途约莫有八千里;且道路崎岖、逶迤难行;即使全程快马加鞭,来回时间也要接近两个月。
这一趟下来,太后就有了许多的缓冲时间,可以趁机思索应对之策。
但早已打定主意的朝臣们,自然不会被轻飘飘几句话就打发了;上官蒙瞅了眼僵在原地的钱仕林,暗骂一声“烂泥扶不上墙”,出列奏道:
“启禀陛下、太后,此二事皆不难解决。
自攻破阿瓦城那日算起,时间已过了两月,云滇之地输送的馈赏,早已先行发放,军心自然稳定。
反倒是真定侯殚精竭虑未受寸赏;如今可借午门献俘之事,召回其加以封赏,同时更能彰显纯皇帝之武功,震慑四夷宵小。
至于山高水远不清情形的事情,亦不难解决;
献俘回程时仅召回真定候及其亲卫,余者皆驻于原地;辅佐真定侯用兵的几位副将,皆是沙场宿将,更兼精通西南夷情形,安抚新得之土,自然不在话下。”
驳回了两个理由之后,上官蒙一双浊眼扫了扫不成器的钱仕林,示意他学着点,又继续发难道:
“不知陛下与太后,意下如何。”
这说是提到了陛下与太后,但任谁都想得明白,此言目的就是让小皇帝出声壮势,太后这个称呼,只不过是礼貌性质的捎带而已。
本想着作壁上观、看两方斗个你死我活的小皇帝,接到了踢过来的皮球之后,面色上泛出了一丝的跃跃欲试。
毕竟先前她屡次被太后刁难,如今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小皇帝做大,上来反将一军了,于是她未加思索便接过了话茬:
“上官阁老所言非虚!”
说完之后,小皇帝微侧过身子,强忍着心中的欣喜,朝着嫡母的方向低声补了一句:
“母后,正好朕许久不见舅舅,他早日回来,朕心中也能少些挂念。”
小皇帝对这名义上的舅舅,拢共见面次数不超过一手之数,自然不会有什么感情;一番假惺惺的思念,就是为了气一气嫡母,出一口恶气。
毕竟这种机会,可算不上多。
懿安太后越来越感觉,先前她对骗自己的李云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释放出来的善意,都属于给瞎子抛的媚眼;没有得到天子丝毫回报不说,还被一阵嘲弄。
但偏偏这心高气傲的太后,一时间无可奈何。
因为这件事情,在小皇帝开口之后,已经变了成了天子与朝臣们的共同意志,双方在这件事上联合起来,既有了大义,又有了执行能力。
即使太后不盖“坤安”金印,只要有了执行者,行政程序运转起来后,真定侯只要不想造反,就得乖乖从命;而领导层面,有小皇帝的背书,这政令就有天然的正统性。
只要太后没有舍命一搏,兵戎相见的勇气,就得吃下这个哑巴亏!
朝堂斗争,在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玩的就是借力打力;这场斗争自李云棠埋下那颗真定侯回国钉子起,小皇帝终于获得了一个阶段性的小胜利。
同时,这个阶段性胜利,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太后掀桌子的可能性。
懿安太后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叹道:
“既然皇帝允了,哀家自然没有异议……”
恰巧太后这幅无奈屈从的样子,落到了李云棠眼里,他回想起太后抓挠自己,以及意欲逼问行程,心中顿时便生出一丝邪火:
等到小皇帝正式掌权之后,他也要用手中的权力,让这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太后,在自己面前也表演一个——从咬牙切齿嫌恶到无可奈何屈从的过程。
如此报复,方才畅快!
再后面早朝的内容,皆是一些乏善可陈的小事,小皇帝与李云棠心不在焉地听着,等待他们关注的最后一个议题。
可直到朝会结束,这两位也没等到礼部官员上奏,提出有关外国使臣觐见之事!
李云棠感觉自己,好像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