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群尚书因为分钱吵起来时,首相钱明义用余光看向皇帝苏河,看到皇帝苏河没有发火。
他这才出声制止这些人继续吵下去。
由内阁统管各部,这些尚书无视秩序,因为分钱大吵大闹。
这就说明他这个首相管理不善,几位尚书都管不了,怎么能管好数亿人的国家?
这些人就是在用实际行动,抽首相钱明义的脸。
再说这个场合很不对,私下里怎么炒都可以。
皇帝苏河与太子苏蜀,还有军方那些将领都看着,这个环境吵起来,丢的是整个文官的脸。
武将分配军费,虽说陆军与海军都有些小心思,但整体还算和谐。
只是暗斗,没有明争。
众位尚书听到首相钱明义发火,他们立刻停止争端,看向已经脸色铁青的首相钱明义。
有几位刚才情绪上头,露出尴尬的笑容。
大多数尚书,他们一副公式化的歉意,早就已经预料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们作为从官场中厮杀上来的官员,哪有纯洁的小白花,全是心思玲珑之辈。
刚刚的做法,那只是在演戏。
看到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必须要争。
不争,下属怎么看?
这个机会都不奋力争取,下属就无法进步,必然会落下一个泥塑尚书的名声。
不只是自己仕途止步,后代想要进入仕途,那也会被名声所累。
不争,皇帝怎么看?
一位信奉黄老之学,在所有事情上都随遇而安的尚书。
当他遇到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仕途也就到了终点。
争,必须要争。
还不是表演式的争,而是真的下力气争。
首相钱明义也正是看到他们为了争夺资金,都快撕破脸皮,差点在乾清宫上演全武行。
首相钱明义才会这么着急站出来阻止。
他看到这些人的表情,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他们的错误。
钱明义只能以首相的身份,主导这件事,不可能让他们乱烘烘的搞。
“工部尚书方以智,你刚才的声音最大,你先说一说你们工部的预算。”
工部尚书方以智听到他被首相钱明义点名,他一点都没慌。
方以智依然淡定自若的说道:“我刚刚语气有些冲,但说的是事实。
我们工部主要负责兴修帝国境内的水利、道路等大型工程。
铁路一直是少府负责,工部只进行一些宏观指导。
但只是水利来说,投入一两千万两银币,连点儿响都听不到。
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这是帝国境内的六大河流,六河流域也是帝国的主要农耕区。
只是疏通这六条河流,清理河流的淤积,并在六河流域修建大型水库。
这就需要至少三千万两银币。
如果算上松花江、淮河、珠江等河流,五千万两银币都无法完成。
河流疏浚与修建大型水库,这种工程是越早建设好,那就能早一天为帝国带来益处。
更何况随着汽车的增多,对国内的道路有更高的要求。
工部想要修建联通国内各大城之间的道路,至少需要两千两银币。
水力与道路,这都是千秋万代,一劳永逸的工程。”
首相钱明义听到工部尚书方以智的说法,他都想忍不住与方以智吵起来。
一共一亿四千万两银币的可分配资金,工部一家就拿走一半,其他部门不可能答应。
但他作为帝国的首相,对于帝国的情况了解很清楚。
工部尚书方以智说的情况很真实。
帝国现在不依靠农税生存,但粮食丰收对帝国非常重要。
想要粮食丰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风调雨顺。
主要河流修建大型水库,那就可以调节农业最重要的水资源。
发生洪涝时,可以通过水库蓄水,防止庄家被淹。
发生干旱时,水库可以放水,滋润需要水的田地。
但这一笔资金,真是太大了,五千万两银币的预算。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帝国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这个朝代从兴起到灭亡,用在兴修水利的费用上,那也没有五千万两银币这么多。
至于工部尚书方以智提出的修建道路,首相钱明义认为这个工程不算急切。
有铁路沟通各大城,联通各地的水泥路还没有残破到必须修缮的地步。
他认为工部尚书方以智说的没错,但又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工部拿走一半,其他的部门怎么办?
他作为内阁首相,对于下属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才能有足够的威信。
首相钱明义一时之间无法拿定主意,向着皇帝苏河躬身行礼道:“陛下,请您做决断。”
皇帝苏河看向首相钱明义的做法,他就知道首相钱明义心中支持工部尚书方以智的做法。
首相钱明义反对,他可以直接驳回不切合实际的预算。
华夏经历数千年的重农一商,他们有这个想法不奇怪。
皇帝苏河也支持工部尚书方以智的想法。
他刚占据陕甘地区时,就花费大力气兴修水利。
皇帝苏河知道水利设施,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之前民间各地有良田和薄田之说。
良田就是紧挨河边的田,不需要自己挑水,就能灌溉田地。
薄田是远离河边的田,必须要靠人力挑水才能灌溉。
帝国没成立之前,农村的水源也掌握在士绅的手中。
底层的小民想要去河边挑水,都没有那个能力,只能在薄田上种一些高粱、菽米等耐旱作物,靠天吃饭。
良田与薄田的价格相差足有数倍之多。
帝国兴修水利之后,水渠引到每一亩田旁边,所有的土地都变成良田。
帝国现在主要收入完全依靠工商业,但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资金兴修水利。
工商业大量的工人与小商贩,他们也需要吃饭。
工商业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需要从田里种出来或是地里挖出来。
饭都吃不饱,哪还有想从事工商业,整个国家都会因此而崩溃。
皇帝苏河心中囤粮的最佳数量,那就是足够全国的人吃一年。
这样哪怕是因为大灾大难,所有土地绝收,帝国也不会因为缺粮而崩溃。
现在帝国的囤粮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帝国的农业,肯定要着重发展。
皇帝苏河语气凝重的吩咐道:“方尚书有心了,现在技术已经成熟,特别是柴油机带动的工程机械,让大型工程修建变得更省力。
帝国又不缺少资金,确实应该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但大型水利工程很可能耗时数年才能完工,前期的启动资金不用太高。
朕决定给工部拨款两千万两银币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水利工程。
至于修建道路,现在还没有那么急迫。
工部可以吸收民间资本,或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
道路可以收取一定的通行费,通过这种方式回笼资金。
至于工部其他的预算,内阁核算之后,报给朕批准。
这几年各部的预算数量都相对稳定,你们想争预算,要拿出一些特别的项目。”
首相钱明义听到皇帝苏河金口玉言,把这件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皇帝苏河同时发话,各部的常规预算按照历年来的增长幅度下拨,这些人想要争取额外的预算,必须要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
例如工部的水利工程,这是所有人听完,都找不到理由反驳的项目。
在全国兴修水利,这是所有农民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首相钱明义接下来的工作也更加轻松。
皇帝苏河一开口,就给各部下达了极大的限制。
很多人面面相觑,他们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吏部、外交部、商务部、民生部等尚书齐齐向后退了一步。
他们这些人,根本拿不出大项目。
这些人集体后退,立刻把正在沉思的科技部尚书田家鹏身影凸显了出来。
首相钱明义看到田家鹏这个站位,他好心的提醒道:“田尚书,你有什么项目要汇报。”
田家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他立刻回过神来。
他看向自己周围没人,还以为自己是不自觉走出来。
他立刻感激的看了一眼首相钱明义,还知道这时候提醒他,不让他太丢脸。
“陛下,科技部想要探索自然的规则,需要更精确的仪器。
计时更精准的时钟,精度极高的尺子,可以测量微小重量变化的秤。
制作这样的设备,都需要持续的烧钱探索。
这些钱不会浪费,一旦有技术突破,可以快速转化。
明年的预算充足,臣申请一千万两银币,用于研发科研科研需要的各种设备。
臣认为科研经费,不能按照以往的速度递增。
去年的科研经费只有三百万两银币,却出现了电话、无线电报、柴油机这种重大成果。
只是柴油机的出现,带动朝廷增加的税收,那就有多少个三百万两银币。
臣请陛下把科研经费,增加到一千万两银币。”
皇帝苏河对于科研,他一向都是很慷慨。
“田爱卿,科技部的经费朕答应了。
但朕有言在先,科研经费绝不能胡乱使用。
十万两以下,朕只当是为成功积累经验。
十万两以上的科研项目,必须要有一定的成果,哪怕是项目失败,也要做出一些独特的技术。
重点项目,朕会派人过去督查。”
田家鹏尚书笑着回应道:“陛下,这些事情都是应有的监督。
臣不敢保证所有科研人员都大公无私,没有骗朝廷经费的情况发生。
但臣能保证,这种事情发现一起,臣就彻查一起,绝不姑息。”
科技部部长田家鹏看到皇帝苏河露出笑容,他这才完全放心。
伴君如伴虎,皇帝苏河在没有生气之前,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但绝不能触碰到皇帝的逆鳞,谁有幸体验到,那就会尝试到帝王的雷霆之怒。
田家鹏认为皇帝苏河平生最恨的三件事,官员贪腐、百姓逃税、学者造假。
医部尚书孔仁心看了看四周的众人,他却没有上前。
医部的职责很窄,管理医生和医院,预防瘟疫。
这三项支出都极为固定,除非是发生涉及到数万人的大瘟疫,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金。
但这个时候,朝廷都通常会以最快的速度介入,应对瘟疫的危险,这时也就不用愁资金的问题。
教育部尚书鲁光涵看到其他人不是说完,就是不想说,只有他自己傻站在这里。
鲁光涵反应过来,他立刻向着皇帝苏河躬身行礼。
“陛下,帝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地下推行的小学教育。
大量识字的青年,步入社会之后,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工厂中很多机器的使用,都需要工人会读懂说明书。
只有认字的工人,才有更多发展的可能。
还有一些人才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其中涌现了知名的人。
帝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小学教育的普及。
帝国对于小学教育的费用,已经是一减再减。
但还是有人为了省钱,不让孩子去读书。
这是极大的浪费。
哪怕现在当一名农民,掌握新技术的农民,他们的效率也更高。
按照之前的比例,这些没上学的孩子,其中应该涌现出很多推动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
现在帝国已经有大量的资金,臣建义帝国全面普及小学教育免费。
对于家长不让上学的孩子,由当地官府送往小学接受教育,学校成为他们的临时监护人。”
皇帝苏河听到教育部尚书鲁光涵的建议,他陷入了沉思。
以帝国五年制小学留存的学生数量,这剩余的一亿两银币,除了分给各部的预算,几乎都要投入义务教育上。
值得吗?值得。
接受小学教育的人,他能成为工业时代一名合格的工人,他能成为帝国皇家军队的基层军官。
如果遇到天才,他将会推动帝国的某项领域,前进一大步。
皇帝苏河想好之后,他有些肉痛。
这不像水利工程,只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年年投入。
“鲁爱卿的想法,朕以前也想过,因为成本问题暂时搁浅。
现在帝国有钱,可以从明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
朕会通知三法司修改法律,适应义务教育。
学生入小学学习,免除所有费用,伙食费都需要由朝廷承担。
为了节省费用,同时养成学生节俭节约的性格。
学生的书本循环使用,谁损坏谁负责赔偿。”
鲁光涵尚书都没有想到,皇帝苏河痛快的答应下来,这需要极大的决心。
他立刻做出保证,教育部会全力推行义务教育。(本章完)
一群尚书因为分钱吵起来时,首相钱明义用余光看向皇帝苏河,看到皇帝苏河没有发火。
他这才出声制止这些人继续吵下去。
由内阁统管各部,这些尚书无视秩序,因为分钱大吵大闹。
这就说明他这个首相管理不善,几位尚书都管不了,怎么能管好数亿人的国家?
这些人就是在用实际行动,抽首相钱明义的脸。
再说这个场合很不对,私下里怎么炒都可以。
皇帝苏河与太子苏蜀,还有军方那些将领都看着,这个环境吵起来,丢的是整个文官的脸。
武将分配军费,虽说陆军与海军都有些小心思,但整体还算和谐。
只是暗斗,没有明争。
众位尚书听到首相钱明义发火,他们立刻停止争端,看向已经脸色铁青的首相钱明义。
有几位刚才情绪上头,露出尴尬的笑容。
大多数尚书,他们一副公式化的歉意,早就已经预料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们作为从官场中厮杀上来的官员,哪有纯洁的小白花,全是心思玲珑之辈。
刚刚的做法,那只是在演戏。
看到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必须要争。
不争,下属怎么看?
这个机会都不奋力争取,下属就无法进步,必然会落下一个泥塑尚书的名声。
不只是自己仕途止步,后代想要进入仕途,那也会被名声所累。
不争,皇帝怎么看?
一位信奉黄老之学,在所有事情上都随遇而安的尚书。
当他遇到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仕途也就到了终点。
争,必须要争。
还不是表演式的争,而是真的下力气争。
首相钱明义也正是看到他们为了争夺资金,都快撕破脸皮,差点在乾清宫上演全武行。
首相钱明义才会这么着急站出来阻止。
他看到这些人的表情,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他们的错误。
钱明义只能以首相的身份,主导这件事,不可能让他们乱烘烘的搞。
“工部尚书方以智,你刚才的声音最大,你先说一说你们工部的预算。”
工部尚书方以智听到他被首相钱明义点名,他一点都没慌。
方以智依然淡定自若的说道:“我刚刚语气有些冲,但说的是事实。
我们工部主要负责兴修帝国境内的水利、道路等大型工程。
铁路一直是少府负责,工部只进行一些宏观指导。
但只是水利来说,投入一两千万两银币,连点儿响都听不到。
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这是帝国境内的六大河流,六河流域也是帝国的主要农耕区。
只是疏通这六条河流,清理河流的淤积,并在六河流域修建大型水库。
这就需要至少三千万两银币。
如果算上松花江、淮河、珠江等河流,五千万两银币都无法完成。
河流疏浚与修建大型水库,这种工程是越早建设好,那就能早一天为帝国带来益处。
更何况随着汽车的增多,对国内的道路有更高的要求。
工部想要修建联通国内各大城之间的道路,至少需要两千两银币。
水力与道路,这都是千秋万代,一劳永逸的工程。”
首相钱明义听到工部尚书方以智的说法,他都想忍不住与方以智吵起来。
一共一亿四千万两银币的可分配资金,工部一家就拿走一半,其他部门不可能答应。
但他作为帝国的首相,对于帝国的情况了解很清楚。
工部尚书方以智说的情况很真实。
帝国现在不依靠农税生存,但粮食丰收对帝国非常重要。
想要粮食丰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风调雨顺。
主要河流修建大型水库,那就可以调节农业最重要的水资源。
发生洪涝时,可以通过水库蓄水,防止庄家被淹。
发生干旱时,水库可以放水,滋润需要水的田地。
但这一笔资金,真是太大了,五千万两银币的预算。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帝国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这个朝代从兴起到灭亡,用在兴修水利的费用上,那也没有五千万两银币这么多。
至于工部尚书方以智提出的修建道路,首相钱明义认为这个工程不算急切。
有铁路沟通各大城,联通各地的水泥路还没有残破到必须修缮的地步。
他认为工部尚书方以智说的没错,但又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工部拿走一半,其他的部门怎么办?
他作为内阁首相,对于下属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才能有足够的威信。
首相钱明义一时之间无法拿定主意,向着皇帝苏河躬身行礼道:“陛下,请您做决断。”
皇帝苏河看向首相钱明义的做法,他就知道首相钱明义心中支持工部尚书方以智的做法。
首相钱明义反对,他可以直接驳回不切合实际的预算。
华夏经历数千年的重农一商,他们有这个想法不奇怪。
皇帝苏河也支持工部尚书方以智的想法。
他刚占据陕甘地区时,就花费大力气兴修水利。
皇帝苏河知道水利设施,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之前民间各地有良田和薄田之说。
良田就是紧挨河边的田,不需要自己挑水,就能灌溉田地。
薄田是远离河边的田,必须要靠人力挑水才能灌溉。
帝国没成立之前,农村的水源也掌握在士绅的手中。
底层的小民想要去河边挑水,都没有那个能力,只能在薄田上种一些高粱、菽米等耐旱作物,靠天吃饭。
良田与薄田的价格相差足有数倍之多。
帝国兴修水利之后,水渠引到每一亩田旁边,所有的土地都变成良田。
帝国现在主要收入完全依靠工商业,但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资金兴修水利。
工商业大量的工人与小商贩,他们也需要吃饭。
工商业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需要从田里种出来或是地里挖出来。
饭都吃不饱,哪还有想从事工商业,整个国家都会因此而崩溃。
皇帝苏河心中囤粮的最佳数量,那就是足够全国的人吃一年。
这样哪怕是因为大灾大难,所有土地绝收,帝国也不会因为缺粮而崩溃。
现在帝国的囤粮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帝国的农业,肯定要着重发展。
皇帝苏河语气凝重的吩咐道:“方尚书有心了,现在技术已经成熟,特别是柴油机带动的工程机械,让大型工程修建变得更省力。
帝国又不缺少资金,确实应该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但大型水利工程很可能耗时数年才能完工,前期的启动资金不用太高。
朕决定给工部拨款两千万两银币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水利工程。
至于修建道路,现在还没有那么急迫。
工部可以吸收民间资本,或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
道路可以收取一定的通行费,通过这种方式回笼资金。
至于工部其他的预算,内阁核算之后,报给朕批准。
这几年各部的预算数量都相对稳定,你们想争预算,要拿出一些特别的项目。”
首相钱明义听到皇帝苏河金口玉言,把这件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皇帝苏河同时发话,各部的常规预算按照历年来的增长幅度下拨,这些人想要争取额外的预算,必须要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
例如工部的水利工程,这是所有人听完,都找不到理由反驳的项目。
在全国兴修水利,这是所有农民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首相钱明义接下来的工作也更加轻松。
皇帝苏河一开口,就给各部下达了极大的限制。
很多人面面相觑,他们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吏部、外交部、商务部、民生部等尚书齐齐向后退了一步。
他们这些人,根本拿不出大项目。
这些人集体后退,立刻把正在沉思的科技部尚书田家鹏身影凸显了出来。
首相钱明义看到田家鹏这个站位,他好心的提醒道:“田尚书,你有什么项目要汇报。”
田家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他立刻回过神来。
他看向自己周围没人,还以为自己是不自觉走出来。
他立刻感激的看了一眼首相钱明义,还知道这时候提醒他,不让他太丢脸。
“陛下,科技部想要探索自然的规则,需要更精确的仪器。
计时更精准的时钟,精度极高的尺子,可以测量微小重量变化的秤。
制作这样的设备,都需要持续的烧钱探索。
这些钱不会浪费,一旦有技术突破,可以快速转化。
明年的预算充足,臣申请一千万两银币,用于研发科研科研需要的各种设备。
臣认为科研经费,不能按照以往的速度递增。
去年的科研经费只有三百万两银币,却出现了电话、无线电报、柴油机这种重大成果。
只是柴油机的出现,带动朝廷增加的税收,那就有多少个三百万两银币。
臣请陛下把科研经费,增加到一千万两银币。”
皇帝苏河对于科研,他一向都是很慷慨。
“田爱卿,科技部的经费朕答应了。
但朕有言在先,科研经费绝不能胡乱使用。
十万两以下,朕只当是为成功积累经验。
十万两以上的科研项目,必须要有一定的成果,哪怕是项目失败,也要做出一些独特的技术。
重点项目,朕会派人过去督查。”
田家鹏尚书笑着回应道:“陛下,这些事情都是应有的监督。
臣不敢保证所有科研人员都大公无私,没有骗朝廷经费的情况发生。
但臣能保证,这种事情发现一起,臣就彻查一起,绝不姑息。”
科技部部长田家鹏看到皇帝苏河露出笑容,他这才完全放心。
伴君如伴虎,皇帝苏河在没有生气之前,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但绝不能触碰到皇帝的逆鳞,谁有幸体验到,那就会尝试到帝王的雷霆之怒。
田家鹏认为皇帝苏河平生最恨的三件事,官员贪腐、百姓逃税、学者造假。
医部尚书孔仁心看了看四周的众人,他却没有上前。
医部的职责很窄,管理医生和医院,预防瘟疫。
这三项支出都极为固定,除非是发生涉及到数万人的大瘟疫,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金。
但这个时候,朝廷都通常会以最快的速度介入,应对瘟疫的危险,这时也就不用愁资金的问题。
教育部尚书鲁光涵看到其他人不是说完,就是不想说,只有他自己傻站在这里。
鲁光涵反应过来,他立刻向着皇帝苏河躬身行礼。
“陛下,帝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地下推行的小学教育。
大量识字的青年,步入社会之后,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工厂中很多机器的使用,都需要工人会读懂说明书。
只有认字的工人,才有更多发展的可能。
还有一些人才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其中涌现了知名的人。
帝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小学教育的普及。
帝国对于小学教育的费用,已经是一减再减。
但还是有人为了省钱,不让孩子去读书。
这是极大的浪费。
哪怕现在当一名农民,掌握新技术的农民,他们的效率也更高。
按照之前的比例,这些没上学的孩子,其中应该涌现出很多推动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
现在帝国已经有大量的资金,臣建义帝国全面普及小学教育免费。
对于家长不让上学的孩子,由当地官府送往小学接受教育,学校成为他们的临时监护人。”
皇帝苏河听到教育部尚书鲁光涵的建议,他陷入了沉思。
以帝国五年制小学留存的学生数量,这剩余的一亿两银币,除了分给各部的预算,几乎都要投入义务教育上。
值得吗?值得。
接受小学教育的人,他能成为工业时代一名合格的工人,他能成为帝国皇家军队的基层军官。
如果遇到天才,他将会推动帝国的某项领域,前进一大步。
皇帝苏河想好之后,他有些肉痛。
这不像水利工程,只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年年投入。
“鲁爱卿的想法,朕以前也想过,因为成本问题暂时搁浅。
现在帝国有钱,可以从明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
朕会通知三法司修改法律,适应义务教育。
学生入小学学习,免除所有费用,伙食费都需要由朝廷承担。
为了节省费用,同时养成学生节俭节约的性格。
学生的书本循环使用,谁损坏谁负责赔偿。”
鲁光涵尚书都没有想到,皇帝苏河痛快的答应下来,这需要极大的决心。
他立刻做出保证,教育部会全力推行义务教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