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4355年(公元1658年),十月十六日。
唐国长安,京城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秦瑶拿着上级领导发来的电报。
她对摄影师张散说道:“小张,咱们的假期又泡汤了。”
秦瑶只是无奈的吐槽,她这个工作就是劳碌命。
她一介女子,以二十二岁的年纪,就拿下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制片主任一职。
虽说是负责纪录片,没有多少的权力,还要全世界到处跑。
她的同事,有人在南阳地区拍猴子、有人在南极拍企鹅、有人在医院拍解剖。
她专门拍人文纪录片,已经是很好的差事。
她这么年轻,就能走到京城电影制片厂的中层,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
她还是《炎黄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帝国礼部第一任女侍郎,周铃音的女儿。
她家族在帝国传媒领域,有太多的人脉资源,让她做事一项是事半功倍。
秦瑶让人把唐王苏晟登基加冕的纪录片胶卷,加急带回帝国保存。
她派人前往唐国礼部申请纪录片的拍摄许可。
她与其余人,来到酒店之中,商议怎么拍摄纪录片。
他们讨论到深夜,这才确定基本的拍摄架构。
秦瑶大手一挥说道:“纪录片在影院,一般都是一部电影的添头,买其他电影门票,送纪录片电影票。
我们为了防止观众起身就走,纪录片连看都不看。
必须要拍摄吸引观众的纪录片。”
秦瑶有句话没有说出口,帝国拿出资金拍摄纪录片。
就是为了宣传让百姓了解的知识,引导百姓的想法。
纪录片拍的都不吸引人,没有观众愿意看,怎么能引导百姓的思想,这件事就做砸了。
秦瑶一锤定音的说道:“哪种最吸引人,当然是真实。
纪录片要拍的真实,但也不用追求太过真实。
我们要拍各个藩属国不同的群体,但要抓住典型,拍摄最成功的那个人。
我会动用自己的关系,联系帝国各家报纸,驻派到各国的人员,向他们寻求典型人物。”
………………………………
秦瑶看着唐国礼部派来的随行人员。
这些人名义上给他们打下手,实际上除了想要学习拍摄技术之外,还有监视他们的目的。
还好秦瑶的目的只是拍摄纪录片,没有其他的目的,不怕这些人的监视。
长安附近的大王镇,这个地方的原名已经随着唐国的成立消失,现在之所以是这个命名,这里的移民大部分姓王。
大王镇的镇长田大毛来到即将接受采访的本地大户王铁牛家里。
他看到躺在摇摇椅上,旁边有两个黑头发蓝眼睛的夷婆子,正喂着新鲜的黄瓜。
王铁牛看到镇长田大毛到来,他立刻起身相迎。
“田镇长,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来我这里。
朝廷都已经发下公文,田税和杂费那是要明年秋收之后才交。
购买土地的费用,我已经交给官府。
田镇长不用经常来我家里催费,我会按照朝廷的政策,按时交田税。”
王铁牛知道田镇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催征田税。
在即将入冬之时催收田税,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
他只是运气好,谁知道随便买三千亩地,那就买到长安边上。
在长安边上,谁还种粮食?
随便种一些果蔬,卖到城里,必定会发大财。
他通过战友的关系,学到了帝国一直在推广的玻璃温室大棚。
建造玻璃温室大棚的成本较高,但他能够承担这个成本。
温室大棚建起来,试种黄瓜获得成功。
他现在日入数百两银币,王铁牛也被温室大棚的收益震惊了。
他获得这份收益,镇上就想让他交田税。
他趁着政策不完善,以秋收没到为借口,拒绝交田税。
他要交的田税,哪怕不用于扩产,只是放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都高达数千两银币。
田大毛镇长看到王铁牛警惕的眼神。
他笑着说道:“铁牛,我今日不是来催交田税。
你的事迹被帝国的记者知晓,他们即将来采访你,要拍什么纪录片。
我不知道什么是纪录片,但我知道记者的能量。
他写出来的东西,唐王都可能看到。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要考虑清楚。”
王铁牛只是跟随帝国前来欧洲作战的民兵。
他在维持地方秩序时,清缴当地反叛的贵族。
缴获的浮财,帝国根本看不上,由他们这些动手的人和地方的驻军瓜分。
王铁牛几个月时间,他就分到了八千两银币。
这对于他来说,大事一笔天文数字。
他的同伴,有人选择把钱汇给家里,有人选择去赌场输光光。
王铁牛的思想很传统,他直接把钱存起来,准备在当地买地,当一个大地主。
他的见识不算太高,但他也知道记者的影响力。
“田镇长,我又不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光棍汉。
我在镇子上可是有三千亩地,我能跑得了,地可跑不了。
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我肯定知道。”
田大毛正常听到王铁牛这么说,他才略微放心下来。
这件事情做不好,真的出现什么事?
他的仕途也就结束,肯定会被发配到海上,看管无人的小岛。
秦瑶一行人乘坐汽车,来到长安不远的大王镇。
她选择王铁牛作为典型,就是想宣传移民拥抱新的农业技术,唐国农业整体非常稳定,农民也能发大财。
这个纪录片播出去,一定会消除广大农民心中的戒备心理。
让他们渴望移民,愿意移民。
帝国的百姓,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节。
必须要让他们打破心中的恐惧,才方便人员流动。
秦瑶乘坐的车辆,刚停在大王镇门口。
她就看到收拾利落的镇长,带着村民在村口迎接。
秦瑶看到这种情况,她皱着眉,对着唐国陪同的官员说道:”这个状态不行。
我们要拍摄真实的农村场景,让他们平时做什么,现在依旧做什么,力求表现的真实。”
秦瑶知道任何人在摄像机面前,他都无法展示出真正的自我,肯定会有一些表演的痕迹。
她只能力求拍摄的效果完美。
唐国随行的官员,立刻上前说了几句。
村民这才各自散去,回家整理自己的田地,为春耕提前做好准备。
秦瑶一行人来到王铁牛的家中。
这是一栋寻常的木质房屋,院子里养着猪和鸡鸭。
王铁牛正在院子中扫地,他看到秦瑶一行人到来,憨厚的笑了笑。
秦瑶主动上前,她先表明自己的身份,随后请求道:“我们准备拍摄一集纪录片,记录王铁牛先生的日常工作。
我们会给王铁牛先生一笔酬劳,希望王铁牛先生能配合。”
王铁牛憨厚的问道:“你们这个纪录片,会在长安播放吗?”
秦瑶笑着回答:“这是我们与唐国礼部共同拍摄的纪录片,会在唐国各大城市上映。”
王铁牛听到这个回答,他直接说道:“这样的话,我一分钱不要,还会全力配合你们拍摄。”
他用独到的眼光,察觉到温室大棚的利润。
王铁牛当然也能察觉到,他成功之后,跟风的人会非常多。
到了那时,必须有独到之处,才能把商品卖出去。
冬天能买得起黄瓜等蔬菜,必然是勋贵之家。
这些人非常有钱,他们不在意价格,但十分在意健康。
他可以在纪录片之中,传达他用健康的方法种菜。
这样必能得到上层的认可,他也就不需要害怕竞争。
秦瑶看着王铁牛眼中的狡黠,她根本不在意。
无论王铁牛有什么想法,她的目的就是拍好纪录片。
王铁牛答应配合之后,他们就前往蔬菜大棚的所在地。
秦瑶在路上,给王铁牛一份剧本。
“王铁牛先生,你就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行事,如果不知道说些什么,可以参考这份剧本。”
王铁牛低下头,纠结好久才说道:“这个,这个,我不识字。”
秦瑶无奈,她只能翻开剧本,教导王铁牛。
纪录片没有剧本,拍摄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起伏,平平淡淡的东西根本吸引不了人。
他们很快来到蔬菜大棚,玻璃外墙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现在的时节,唐国这里已经需要穿上毛衣。
他们走进蔬菜大棚,扑面的热浪吹拂在脸上。
秦瑶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喷嚏,她下令摄制组开始拍摄。
王铁牛进入玻璃大棚,准备拍摄纪录片。
摄制组先拍摄远景,他们来到旁边的小山上,整体拍摄占地五十亩的蔬菜大棚。
巨大的玻璃箱体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这个场景美轮美奂。
远景拍摄完,进入到蔬菜大棚内开始拍摄。
王铁牛在一旁介绍道:“这就是我的蔬菜大棚,这里种的是黄瓜。
我种了十亩黄瓜,十亩韭菜、十亩茄子、十亩长豆、十亩芹菜。
每日的收获大量的新鲜蔬菜,受到了长安城的追捧。
每日至少能给我带来三五百两银币的收益。”
秦瑶听到这个收益,她都有些羡慕。
她每个月的工资,那也只有三十六两银币。
他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如这位王铁牛一天挣的多。
他们拍摄蔬菜大棚的过程,王铁牛不经意之间,在摄像头前与同村的人聊天。
“小光,你守着自己那五百多亩地,只能挣一个辛苦钱。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跟着我干蔬菜大棚,你一定会发大财。
咱们唐国的农业大有可为,每一户家庭都有数百亩地,还有那么多土地无人问津,我看着都心疼。”
秦瑶听着这句台词,这明显是唐国的官员让王铁牛加上,想要通过纪录片吸引新的移民。
这句话确实符合事实,秦瑶也就没有打断。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很辛苦,他们在大王镇停留半个月时间,总算记录了唐国基层乡村的情况。
这些原始胶片会运到帝国,有专业的剪辑师,根据帝国的需求,剪辑出成片。
秦瑶还复印出一份胶片交给唐国。
由他们教导唐国礼部的官员,剪辑出毫无技术含量,最朴素的纪录片。
秦瑶忙完这件事,她查看朋友发来的信息。
欧洲各国,有很多值得拍摄的事情。
至于中东那两个国家,实在是太远了。
两国有着大量的游牧部落,国家统治力度不强,除了大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安全性也没有保障。
秦瑶翻到一个新消息,楚国东北部的洛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铁矿。
只要是帝国稍有学识的人,谁都知道储量庞大的煤铁矿,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意味着什么?
楚国有了煤铁矿,他们就能建造煤铁复合体,生产大量的钢铁。
钢铁对一个国家,它的作用毋庸置疑。
工业的发展与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密不可分。
秦瑶立刻带着团队,从唐国港口乘船赶往楚国的黎明港。
地中海风平浪静,客船很快抵达黎明港。
这个楚国南端,地中海沿岸的港口,现在已经变成楚国最繁忙的港口。
从苏伊士运河运送的大量物资,全部集结在黎明港。
秦瑶的拍摄团队,到达楚国昌平,他们立刻与祖国官方联系。
获得楚国的许可,依旧是在楚国官员的陪同下,前往洛林矿区。
秦瑶抵达矿区,他发现大部分矿区,都由着楚国的军队严密防守。
矿区之中,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枪响。
鞭子抽人发出的惨叫,偶尔也会响彻几声。
秦瑶正准备走近楚国官方指定的矿区。
他看到旁边矿区之中,有几位长相黑乎乎的黑人,慌张的从矿区里面逃出来。
随后就是一阵爆豆般的枪响,这几名黑人全部摔倒在地。
秦瑶听到矿区守门的人,小声的嘀咕道:“隔壁瓦斯爆炸,整个矿层都塌了,守军防守出现空隙,才让这些奴隶跑出来。”
秦瑶看到这个情况,他就知道楚国的矿区用黑奴来挖矿。
楚国想要在工业领域赢得竞争优势,能够抵消帝国工业规模化的影响。
他们只能想办法在各个环节压低成本。
秦瑶没有理会这个事,帝国在某些危险的工程之中,都会以劳务派遣的方式使用奴隶。
楚国这些刚刚建国的国家,他们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压榨。
不想压榨本族人,必须要压榨外族人。
秦瑶带人打开摄像机,拍摄着楚国矿区的情况。
这个矿区给人感觉干净整洁,煤矿工人脸上有一层煤灰,他们见到人会微笑的打招呼,露出几颗白色的牙齿。
矿区大量使用工程机械,海量的煤炭通过铁轨上的矿车运出来。
秦瑶没有离开,她就在这个矿区,拍摄楚国愿意报道,世人也愿意观看的煤矿工作场景。
4355年(公元1658年),十月十六日。
唐国长安,京城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秦瑶拿着上级领导发来的电报。
她对摄影师张散说道:“小张,咱们的假期又泡汤了。”
秦瑶只是无奈的吐槽,她这个工作就是劳碌命。
她一介女子,以二十二岁的年纪,就拿下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制片主任一职。
虽说是负责纪录片,没有多少的权力,还要全世界到处跑。
她的同事,有人在南阳地区拍猴子、有人在南极拍企鹅、有人在医院拍解剖。
她专门拍人文纪录片,已经是很好的差事。
她这么年轻,就能走到京城电影制片厂的中层,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
她还是《炎黄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帝国礼部第一任女侍郎,周铃音的女儿。
她家族在帝国传媒领域,有太多的人脉资源,让她做事一项是事半功倍。
秦瑶让人把唐王苏晟登基加冕的纪录片胶卷,加急带回帝国保存。
她派人前往唐国礼部申请纪录片的拍摄许可。
她与其余人,来到酒店之中,商议怎么拍摄纪录片。
他们讨论到深夜,这才确定基本的拍摄架构。
秦瑶大手一挥说道:“纪录片在影院,一般都是一部电影的添头,买其他电影门票,送纪录片电影票。
我们为了防止观众起身就走,纪录片连看都不看。
必须要拍摄吸引观众的纪录片。”
秦瑶有句话没有说出口,帝国拿出资金拍摄纪录片。
就是为了宣传让百姓了解的知识,引导百姓的想法。
纪录片拍的都不吸引人,没有观众愿意看,怎么能引导百姓的思想,这件事就做砸了。
秦瑶一锤定音的说道:“哪种最吸引人,当然是真实。
纪录片要拍的真实,但也不用追求太过真实。
我们要拍各个藩属国不同的群体,但要抓住典型,拍摄最成功的那个人。
我会动用自己的关系,联系帝国各家报纸,驻派到各国的人员,向他们寻求典型人物。”
………………………………
秦瑶看着唐国礼部派来的随行人员。
这些人名义上给他们打下手,实际上除了想要学习拍摄技术之外,还有监视他们的目的。
还好秦瑶的目的只是拍摄纪录片,没有其他的目的,不怕这些人的监视。
长安附近的大王镇,这个地方的原名已经随着唐国的成立消失,现在之所以是这个命名,这里的移民大部分姓王。
大王镇的镇长田大毛来到即将接受采访的本地大户王铁牛家里。
他看到躺在摇摇椅上,旁边有两个黑头发蓝眼睛的夷婆子,正喂着新鲜的黄瓜。
王铁牛看到镇长田大毛到来,他立刻起身相迎。
“田镇长,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来我这里。
朝廷都已经发下公文,田税和杂费那是要明年秋收之后才交。
购买土地的费用,我已经交给官府。
田镇长不用经常来我家里催费,我会按照朝廷的政策,按时交田税。”
王铁牛知道田镇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催征田税。
在即将入冬之时催收田税,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
他只是运气好,谁知道随便买三千亩地,那就买到长安边上。
在长安边上,谁还种粮食?
随便种一些果蔬,卖到城里,必定会发大财。
他通过战友的关系,学到了帝国一直在推广的玻璃温室大棚。
建造玻璃温室大棚的成本较高,但他能够承担这个成本。
温室大棚建起来,试种黄瓜获得成功。
他现在日入数百两银币,王铁牛也被温室大棚的收益震惊了。
他获得这份收益,镇上就想让他交田税。
他趁着政策不完善,以秋收没到为借口,拒绝交田税。
他要交的田税,哪怕不用于扩产,只是放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都高达数千两银币。
田大毛镇长看到王铁牛警惕的眼神。
他笑着说道:“铁牛,我今日不是来催交田税。
你的事迹被帝国的记者知晓,他们即将来采访你,要拍什么纪录片。
我不知道什么是纪录片,但我知道记者的能量。
他写出来的东西,唐王都可能看到。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要考虑清楚。”
王铁牛只是跟随帝国前来欧洲作战的民兵。
他在维持地方秩序时,清缴当地反叛的贵族。
缴获的浮财,帝国根本看不上,由他们这些动手的人和地方的驻军瓜分。
王铁牛几个月时间,他就分到了八千两银币。
这对于他来说,大事一笔天文数字。
他的同伴,有人选择把钱汇给家里,有人选择去赌场输光光。
王铁牛的思想很传统,他直接把钱存起来,准备在当地买地,当一个大地主。
他的见识不算太高,但他也知道记者的影响力。
“田镇长,我又不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光棍汉。
我在镇子上可是有三千亩地,我能跑得了,地可跑不了。
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我肯定知道。”
田大毛正常听到王铁牛这么说,他才略微放心下来。
这件事情做不好,真的出现什么事?
他的仕途也就结束,肯定会被发配到海上,看管无人的小岛。
秦瑶一行人乘坐汽车,来到长安不远的大王镇。
她选择王铁牛作为典型,就是想宣传移民拥抱新的农业技术,唐国农业整体非常稳定,农民也能发大财。
这个纪录片播出去,一定会消除广大农民心中的戒备心理。
让他们渴望移民,愿意移民。
帝国的百姓,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节。
必须要让他们打破心中的恐惧,才方便人员流动。
秦瑶乘坐的车辆,刚停在大王镇门口。
她就看到收拾利落的镇长,带着村民在村口迎接。
秦瑶看到这种情况,她皱着眉,对着唐国陪同的官员说道:”这个状态不行。
我们要拍摄真实的农村场景,让他们平时做什么,现在依旧做什么,力求表现的真实。”
秦瑶知道任何人在摄像机面前,他都无法展示出真正的自我,肯定会有一些表演的痕迹。
她只能力求拍摄的效果完美。
唐国随行的官员,立刻上前说了几句。
村民这才各自散去,回家整理自己的田地,为春耕提前做好准备。
秦瑶一行人来到王铁牛的家中。
这是一栋寻常的木质房屋,院子里养着猪和鸡鸭。
王铁牛正在院子中扫地,他看到秦瑶一行人到来,憨厚的笑了笑。
秦瑶主动上前,她先表明自己的身份,随后请求道:“我们准备拍摄一集纪录片,记录王铁牛先生的日常工作。
我们会给王铁牛先生一笔酬劳,希望王铁牛先生能配合。”
王铁牛憨厚的问道:“你们这个纪录片,会在长安播放吗?”
秦瑶笑着回答:“这是我们与唐国礼部共同拍摄的纪录片,会在唐国各大城市上映。”
王铁牛听到这个回答,他直接说道:“这样的话,我一分钱不要,还会全力配合你们拍摄。”
他用独到的眼光,察觉到温室大棚的利润。
王铁牛当然也能察觉到,他成功之后,跟风的人会非常多。
到了那时,必须有独到之处,才能把商品卖出去。
冬天能买得起黄瓜等蔬菜,必然是勋贵之家。
这些人非常有钱,他们不在意价格,但十分在意健康。
他可以在纪录片之中,传达他用健康的方法种菜。
这样必能得到上层的认可,他也就不需要害怕竞争。
秦瑶看着王铁牛眼中的狡黠,她根本不在意。
无论王铁牛有什么想法,她的目的就是拍好纪录片。
王铁牛答应配合之后,他们就前往蔬菜大棚的所在地。
秦瑶在路上,给王铁牛一份剧本。
“王铁牛先生,你就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行事,如果不知道说些什么,可以参考这份剧本。”
王铁牛低下头,纠结好久才说道:“这个,这个,我不识字。”
秦瑶无奈,她只能翻开剧本,教导王铁牛。
纪录片没有剧本,拍摄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起伏,平平淡淡的东西根本吸引不了人。
他们很快来到蔬菜大棚,玻璃外墙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现在的时节,唐国这里已经需要穿上毛衣。
他们走进蔬菜大棚,扑面的热浪吹拂在脸上。
秦瑶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喷嚏,她下令摄制组开始拍摄。
王铁牛进入玻璃大棚,准备拍摄纪录片。
摄制组先拍摄远景,他们来到旁边的小山上,整体拍摄占地五十亩的蔬菜大棚。
巨大的玻璃箱体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这个场景美轮美奂。
远景拍摄完,进入到蔬菜大棚内开始拍摄。
王铁牛在一旁介绍道:“这就是我的蔬菜大棚,这里种的是黄瓜。
我种了十亩黄瓜,十亩韭菜、十亩茄子、十亩长豆、十亩芹菜。
每日的收获大量的新鲜蔬菜,受到了长安城的追捧。
每日至少能给我带来三五百两银币的收益。”
秦瑶听到这个收益,她都有些羡慕。
她每个月的工资,那也只有三十六两银币。
他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如这位王铁牛一天挣的多。
他们拍摄蔬菜大棚的过程,王铁牛不经意之间,在摄像头前与同村的人聊天。
“小光,你守着自己那五百多亩地,只能挣一个辛苦钱。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跟着我干蔬菜大棚,你一定会发大财。
咱们唐国的农业大有可为,每一户家庭都有数百亩地,还有那么多土地无人问津,我看着都心疼。”
秦瑶听着这句台词,这明显是唐国的官员让王铁牛加上,想要通过纪录片吸引新的移民。
这句话确实符合事实,秦瑶也就没有打断。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很辛苦,他们在大王镇停留半个月时间,总算记录了唐国基层乡村的情况。
这些原始胶片会运到帝国,有专业的剪辑师,根据帝国的需求,剪辑出成片。
秦瑶还复印出一份胶片交给唐国。
由他们教导唐国礼部的官员,剪辑出毫无技术含量,最朴素的纪录片。
秦瑶忙完这件事,她查看朋友发来的信息。
欧洲各国,有很多值得拍摄的事情。
至于中东那两个国家,实在是太远了。
两国有着大量的游牧部落,国家统治力度不强,除了大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安全性也没有保障。
秦瑶翻到一个新消息,楚国东北部的洛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铁矿。
只要是帝国稍有学识的人,谁都知道储量庞大的煤铁矿,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意味着什么?
楚国有了煤铁矿,他们就能建造煤铁复合体,生产大量的钢铁。
钢铁对一个国家,它的作用毋庸置疑。
工业的发展与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密不可分。
秦瑶立刻带着团队,从唐国港口乘船赶往楚国的黎明港。
地中海风平浪静,客船很快抵达黎明港。
这个楚国南端,地中海沿岸的港口,现在已经变成楚国最繁忙的港口。
从苏伊士运河运送的大量物资,全部集结在黎明港。
秦瑶的拍摄团队,到达楚国昌平,他们立刻与祖国官方联系。
获得楚国的许可,依旧是在楚国官员的陪同下,前往洛林矿区。
秦瑶抵达矿区,他发现大部分矿区,都由着楚国的军队严密防守。
矿区之中,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枪响。
鞭子抽人发出的惨叫,偶尔也会响彻几声。
秦瑶正准备走近楚国官方指定的矿区。
他看到旁边矿区之中,有几位长相黑乎乎的黑人,慌张的从矿区里面逃出来。
随后就是一阵爆豆般的枪响,这几名黑人全部摔倒在地。
秦瑶听到矿区守门的人,小声的嘀咕道:“隔壁瓦斯爆炸,整个矿层都塌了,守军防守出现空隙,才让这些奴隶跑出来。”
秦瑶看到这个情况,他就知道楚国的矿区用黑奴来挖矿。
楚国想要在工业领域赢得竞争优势,能够抵消帝国工业规模化的影响。
他们只能想办法在各个环节压低成本。
秦瑶没有理会这个事,帝国在某些危险的工程之中,都会以劳务派遣的方式使用奴隶。
楚国这些刚刚建国的国家,他们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压榨。
不想压榨本族人,必须要压榨外族人。
秦瑶带人打开摄像机,拍摄着楚国矿区的情况。
这个矿区给人感觉干净整洁,煤矿工人脸上有一层煤灰,他们见到人会微笑的打招呼,露出几颗白色的牙齿。
矿区大量使用工程机械,海量的煤炭通过铁轨上的矿车运出来。
秦瑶没有离开,她就在这个矿区,拍摄楚国愿意报道,世人也愿意观看的煤矿工作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