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泉州人的谈资最近太丰富了,八卦的焦点基本都集中在剑侯府,集中在那位大难不死的世子爷身上。
世子爷归来首日便在家门口犯了疯症,吓昏了母亲、急坏了父亲,惊得在场的王公贵胄纷纷掩面离去,不等泉州百姓消化完这些信息,仅仅第二日,又一条劲爆消息悄然流出,以燎原之势传遍全城,而后顺着各种渠道扩散向四面八方。
据可靠消息,世子回家当日便顶撞父母,被剑侯罚在自家祠堂罚跪,当晚又不知何故大闹内宅,险些将两个老仆打死,还好剑侯夫妇及时赶到,这才没闹出人命。
对于这条消息,泉州百姓第一反应是不信的。
剑侯爷有多疼这个儿子天下皆知,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凡事有求必应,哪怕是要天上的月亮,别说罚跪,就是罚不许吃饭都没听说过,溺爱的程度堪称天元第一,他会舍得罚儿子跪祠堂?
怕是世子爷看中了祠堂的院子,搬家了吧?
至于打骂下人,那更不可能了。
泉州城谁不知道世子纨绔归纨绔,心地其实还是蛮善良的,很少打骂下人,耍横也多是在风月场中耍在别家纨绔子弟身上,侯府的仆役提起自家三少爷谁不夸个好字,他会大半夜的打骂老仆还要要了她们的性命?
想想都不可能,除非有特别的原因!
原因很快就找到了,要不是下人犯了错惹怒了世子,就是世子疯症又犯了受了无妄之灾。
八卦者们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力挺世子认为是仆役犯错,而且是大错,比如前些年查出来的那两桩假侯府名义私吞田产的案子,当事人就是被侯爷亲自审完后连供状一并送到官府的,据在场的人说以两个管事为首的几个当事人交到衙门时都没人样了,主审官没办法只能先请大夫用药吊住他们的性命,好歹走完了程序才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苦主们沉冤得雪还得了侯爷额外填的一大笔赔偿,感激涕零跪在侯府门口大喊青天,剑侯府保全了清誉风头一时无两,泉州百姓交口称赞。
有先例在前,又对侯府和侯爷有特殊感情,所以支持派的人很多,爱屋及乌的坚信着世子无措。
反对派的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承认世子确实心地良善,可那是以前,现在的世子疯了呀,疯子干的事是常理能推断得出的吗?
他很可能就是疯病发作,心里充满了暴虐单纯的想发泄一通,两个老仆恰逢其会成了发泄的对象,一些人还给出了佐证,声称有人看到侯府后门运出过疑似装了尸首的麻袋,裹得严严实实的,上面有不少黑褐色的斑块,疑似渗出的血,由十几个侍卫押送着运出了西城门,那正是泉州城附近最大的乱坟岗所在的方向。
要不是世子疯症发作失手杀人,侯爷怎会如此秘密行事?
以侯爷的行事作风,肯定秉公办理,最多像那辆桩案子一样自己先审完了再送官,他可是昌平郡最有原则最守律法的贵人,绝不会像其他豪门大户那样掩盖事实草芥人命。
肯定是世子的错,只有他才能让侯爷违背原则!
一时间,两派人争论不休,可惜没有更多更确凿的证据,多半都是凭空猜测,谁也说服不了谁。
百姓们在争论,官员们也在议论,不同的是他们不在乎世子杀没杀人因何杀人,他们在意的是这件事流露出的信号和影响。
十几年来,封知平一直是个矛盾体,对于他的评价一直都很极端,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是废人、纨绔、不修私德的风流子,但本地百姓同时也承认他是个心地良善之人,比其他纨绔子弟要好上太多。
实施真是如此吗?
一个侯爵世子,真的如此良善,如此平易近人,连犯了错的下人都很少打骂?
这些消息都是哪儿传出来的?
当然是侯府,是剑侯爷有意散出的风声!
儿子的天残无法改变,想让他坐稳世子的位子就只能从其他方面下手,控制舆论是最有力的一种手段,须知众口铄金,须知人言可畏。
可惜封知平不爱读书,又随了老子的风流,小小年纪就落了个“花间小白龙”的花名,剑侯没办法才从性情着手,以自己为例将儿子的放浪塑造成风流不羁,用类似“不打下人”这种芝麻大点的小事塑造儿子“本性纯良”的印象,凡有利的言论统统加以褒奖推广,不利的言论择无关紧要的放过,其他的统统掐死掩埋,这才铸就了剑侯世子充满矛盾感的悲情形象。
这是掌权者惯用的手段,无论朝堂还是江湖,世人看到的永远只是上位者想让你看到的,少数明眼人若不懂得什么叫“难得糊涂”,就只能因为各种原因永远的闭上那双“明眼”,“被”糊里糊涂的了结这一生。
可是现在,侯府里的阴私事爆了出来,而且是严重影响封知平形象的命案,这说明什么?
说明侯府内宅不再平静,有人试图撼动封知平的世子宝座,这个人可能是觊觎世子之位的人,也可能是剑侯自己,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得到了剑侯的默许。
没有剑侯默许,这件事怎么可能传得出来,还传得这么快?
转眼间十天了,十天里侯府无论明面还是暗里都没有着人处理过这件事情,任由言论发酵。
这种态度乍一看好像是清者自清,不屑于辩解,细想不然,这未必不是一个信号,一个世子易人的信号!
时隔这么多年,剑侯终于撑不下去,动了换人的心思了!
也是,他再疼爱封知平,也不可能将偌大的封家和一手建立起来的封家军交到一个疯子手里。
即便他也疯了,想继续坚持,皇帝也不会允许,满朝文武也不会允许,所以这不是他怎么想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这么做,否则封家必定衰落,封家军也会易主他人。
分析完心思,每一个人都开始继续分析这件事的影响。
换世子是大事,不是普通人家分家产一两句话就能完事儿的,封知平上面两个庶出哥哥,一个在朝为官颇得赞誉,一个资质绝伦被称作有可能超越乃父的武道奇才,侯府交在这两人手上各有利弊,必须仔细权衡以免押错了宝。
譬如郡王游万享,他就比较倾向于老大封知礼,那是个滴水不漏的人,比起专心武道性情刚猛孤傲以致有些不通人情世故的封知佑,他相信自己将来降爵后无须多言,封知礼肯定会主动帮忙,给自己的子孙一个妥善的安排。
而郡守李泰则比较倾向于封知佑,不是他对封知礼有什么仇怨或反感,他只是觉得侯府的继承人除了继承家业,应当把封莫修的思想和作风也一并继承,做一个只忠于陛下的纯臣,不参与党争和其他杂七杂八的钻营奔竞。
封知礼很好,可他太好了,好到足以称之为圆滑世故,为官多年竟找不出几个真正的政敌,这一点跟他父亲截然相反,而且他跟太子走得太近,这一点是李泰最担心的。
太子游景宣虽然是帝位的继承人,可他毕竟还不是皇帝,而且皇子不止他一个,其中四皇子游景恩是最有资格和能力与他角逐皇位的人。
宫里曾流出过一则传言,说天元帝君游万里好不容易走出了前任太子游景承早丧的悲痛,决定再立东宫,择人选时同时看中了四皇子游景恩和五皇子游景宣,左右为难,最后因为游景恩的生母是昭贵妃,而游景宣的生母是皇后,所以才立了皇子宣为太子,封皇子恩为睿亲王。
只是,游景恩封了亲王却没赐封地,仍留在京中,领着王爵里最高食邑标准的食禄,像往常一样协理朝政,似乎除了身份,其他与以往并无变化。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想做什么,毕竟死了一个太子,加上心里仍有些犹豫,所以才将两个最中意的人选都留在身边,以免天意难测,封亲王不过是安抚四皇子的心,不赐封地则是安太子的心,防着兄弟阋墙的惨剧。
可惜游万里防天防地终是没防住,太子无事,同为皇后所出的六皇子游景涟却遭遇了黄泉刺杀,大量证据都将矛头指向了睿王,皇帝震怒,朝野震动,游景恩有口难辨破釜沉舟,于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簪摘冠退去王袍,自请去天元殿以证清白。
天元殿是供奉天元剑的地方,皇族子嗣无论男女出生后都会来此朝拜,因为天元剑只认游氏血脉,凡游氏子孙触碰后都会出现一些异象,根据异象的不同可以分辨出触碰之人的血统是否纯正、武道潜力高低。管家
血统越纯正、资质越好的人才越有可能得它认主,空有血统没有实力的人根本得不到它的青睐。近几代天元帝君都是如此,他们的血统自然没问题,可惜资质一般修为太差,最差的一位连先天都没修到,天元剑只承认他们的帝君身份,根本不认可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皇族子孙中,有三种情况无法激发天元剑的异象,一种是血脉太稀薄的子嗣,这种情况会封个低等虚爵将其剔出皇族,除非能激发游氏血统,否则永不入皇室族谱,族谱上只保留到其父母那一代。
很残酷,很无情,也很常见,每年都有大量的游氏子孙除名,而能激发血统重归皇族的罕之又罕。
第二种是根本不是游氏子孙,比如阴错阳差抱错了孩子,比如红杏出墙爹非亲爹。前者比较少见,后一种多一点,所以碰到了没什么可说的,查清后该杀的杀,最多能株连到九族,抱错的找到了还好,找不到就自认倒霉,落个“失察糊涂”的罪名逐出族谱,贬为庶民。
第三种比较特殊,凡谋害过同族的游氏子弟,哪怕血统再浓郁,也有极高的可能失去天元剑的认可。
这是因为天元剑在分辨触碰者的血统和资质的同时,还会探究触碰者的内心,如果你残害过同族血亲又无法阻拦它的探查,便会失去它的认可和庇护,亲手残害过亲兄弟亲姊妹的甚至还会引来反噬,被它诛杀当场。
最后一种情况并非百分百准确,理论上只要修为够高、定力够强,辅以秘法封住自己的一部分心灵让天元剑探查不到那些阴暗龌龊的记忆便可以蒙混过关,但天元剑可是三件仙器之一,有几人能挡住它的侵入?
所以最后一种情况被当作游氏族人卷入同族相残的恶性|事件时最后的也是最有力的自证手段,只要天元剑认可,无论有多少证据都没有用,被告人就是清白的。
这是个好办法,却很少有人用,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肮脏的角落,自己都不愿去想的事有几人愿意让别人去揭破?
揭开的还不是人,而是天元剑,是镇国仙器,万一它“老人家”心情不好,把自己只是偷偷想想过过瘾的恶念翻出来当真事,那可怎么是好?
这是有先例的,曾经有人在自证时因为一个扔在筹谋的计划而失去了天元剑的认可,断送了前程和性命,还有人没失去认可,但血脉反应从纯正降为了稀薄,险些逐出族谱,睿王与太子因为太子之位的事明争暗斗已久,心里不可能没有恶念,万一惹得仙剑发怒降了对他的垂青,那可怎么办,他不怕吗?
无论别人怎么想,游景恩终是入了天元殿,结果出乎意料,天元剑待他如常,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皇帝纵有疑心也不敢违背祖训,没有任何处罚,安抚了一番后放他出宫,往后一切照旧,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黄泉的围剿则一再严苛,腥风血雨十年整,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凡有牵连者无不心惊胆战,生怕下一刻官兵破门而入,全家老少人头落地。
不管黄泉的背后是不是游景恩,他和太子都已经撕破了脸,因为侦办此案的人在第一份证据出现后几乎全部换为了太子的人,在朝堂上控诉他的人除了太子一系的官员,还有太子本人。
双方的争斗一再升级,只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封莫修就是在那时借机离开了京城,远离了是非,李泰很认可封莫修的决定,深以为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党争是那么好参与的?
足够的利益真的能让鬼推磨?
别闹了!
天元开国多少位异姓王,哪一个不是一方霸主,哪一个不是定国柱石,都哪儿去了?
还不是站错队成了推磨的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上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尤其党争!
血缘亲疏、私交情份、权欲利欲、忠奸善恶,搅在一块就两个字——变数。
变数永远存在,世上没有算无遗策的人,算无遗策的那是神仙,不是人!
而且就算神仙也未必事事都算得准,所以战队这种事跟押宝没什么两样,一次赢两次赢不代表一直能赢,赌局里唯一能赢的只有庄家,庄家是谁?
是皇帝,是皇帝屁股下面的皇位!
詹家作为仅存的异姓王一直兴盛到现在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有老千的手艺却不干出千的事儿,干了也是跟着庄家的步调走,所以才手脚健全,还大发横财,这才是聪明人!
李泰很看好封莫修,不管是出于自己的本能和思考还是得了詹王的教诲,他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詹王,成为天元长久不衰的顶梁。
可惜,他的儿子不懂。
或许是为了挽救父亲的人际关系,重塑和推广赤剑侯府在达官显贵中的印象,又或者单纯的为了自己,力图证明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封知礼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得太子青睐却又能让睿王一系另眼相看,可谓长袖善舞的典范,但在李泰看来,这并非好事。
封知礼八面玲珑固然是自己的本事,可也得有人捧场,人家冲的多半是他父亲的面子,冲的赤剑侯地位超然!
封莫修的超然地位源于自己的实力,也源于圣上恩宠,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他置身事外只忠于陛下的态度。
因为这种态度,皇帝才信他宠他,才能让他在官场里留下个“参不倒”的绰号,封知礼却在破坏着这份信任。
虽然封知礼没有明确表态,可走得太近跟站队没什么区别,而且他两边都交好,大玩平衡,说好听的叫中立,说难听点,根本就是首鼠两端。
真正的中立是封莫修这个样子,而党争中可以玩平衡的只有皇帝,没有别人。
他在玩火。
类似的心思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在斟酌,其中一小部分人的突发奇想最有意思,他们在琢磨剑侯爷会不会再娶。
当初就有传闻说盛夫人因为自己再难生养,苦劝夫君娶个平妻续后,被剑侯严词拒绝,一时传为佳话,几个读书读傻了的老学究竟然还一起写了副赞美女德的对联作成匾亲自送上门,差点没被剑侯打死,至今还是泉州城的笑柄。
笑归笑,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世子天残但精神还是正常的,如今得了疯症,侯爷又露出换世子的信号,以他对嫡庶之别的在意程度,不是没可能再娶个平妻生个小嫡子,何况他本就是个贪恋美色的风流人物。
种种传言源源不断的汇进侯府,石沉大海,无论侯爷、盛夫人还是两位姨娘,谁都没有更进一步的表态回馈出来。
侯爷的几个亲戚家倒是有些态度,可惜没人听,那天侯府门前发生的事早就传开了,让泉州百姓再次看清侯爷对自己的几个兄弟有多么的厌恶。
听他们的?
等着掉坑里吧。
封知平也收到了一份消息,是牛春寒带来的。
不得不说,老牛确实是个人才,不愧是探子出身,杂七杂八的传言被他分门别类归拢成档极有条例,读起来不但不费劲,还有点看话本的感觉。
“人才啊!”
封知平啧啧感叹,看到猜测剑侯再娶的那部分时险些没乐出来,嘀咕道:“外人都以为老头子是个好色之徒,殊不知他浪归浪,却不是个乱性的人,我就没见过有谁跟他似的逛青楼只听曲儿的!过夜也是让美人儿唱一宿的曲儿,而且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首,钱不少给可人也快给逼疯了,泉州青楼最不欢迎的人里他绝对能进前五,简直就是个变态,太变态了!”
泉州人的谈资最近太丰富了,八卦的焦点基本都集中在剑侯府,集中在那位大难不死的世子爷身上。
世子爷归来首日便在家门口犯了疯症,吓昏了母亲、急坏了父亲,惊得在场的王公贵胄纷纷掩面离去,不等泉州百姓消化完这些信息,仅仅第二日,又一条劲爆消息悄然流出,以燎原之势传遍全城,而后顺着各种渠道扩散向四面八方。
据可靠消息,世子回家当日便顶撞父母,被剑侯罚在自家祠堂罚跪,当晚又不知何故大闹内宅,险些将两个老仆打死,还好剑侯夫妇及时赶到,这才没闹出人命。
对于这条消息,泉州百姓第一反应是不信的。
剑侯爷有多疼这个儿子天下皆知,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凡事有求必应,哪怕是要天上的月亮,别说罚跪,就是罚不许吃饭都没听说过,溺爱的程度堪称天元第一,他会舍得罚儿子跪祠堂?
怕是世子爷看中了祠堂的院子,搬家了吧?
至于打骂下人,那更不可能了。
泉州城谁不知道世子纨绔归纨绔,心地其实还是蛮善良的,很少打骂下人,耍横也多是在风月场中耍在别家纨绔子弟身上,侯府的仆役提起自家三少爷谁不夸个好字,他会大半夜的打骂老仆还要要了她们的性命?
想想都不可能,除非有特别的原因!
原因很快就找到了,要不是下人犯了错惹怒了世子,就是世子疯症又犯了受了无妄之灾。
八卦者们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力挺世子认为是仆役犯错,而且是大错,比如前些年查出来的那两桩假侯府名义私吞田产的案子,当事人就是被侯爷亲自审完后连供状一并送到官府的,据在场的人说以两个管事为首的几个当事人交到衙门时都没人样了,主审官没办法只能先请大夫用药吊住他们的性命,好歹走完了程序才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苦主们沉冤得雪还得了侯爷额外填的一大笔赔偿,感激涕零跪在侯府门口大喊青天,剑侯府保全了清誉风头一时无两,泉州百姓交口称赞。
有先例在前,又对侯府和侯爷有特殊感情,所以支持派的人很多,爱屋及乌的坚信着世子无措。
反对派的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承认世子确实心地良善,可那是以前,现在的世子疯了呀,疯子干的事是常理能推断得出的吗?
他很可能就是疯病发作,心里充满了暴虐单纯的想发泄一通,两个老仆恰逢其会成了发泄的对象,一些人还给出了佐证,声称有人看到侯府后门运出过疑似装了尸首的麻袋,裹得严严实实的,上面有不少黑褐色的斑块,疑似渗出的血,由十几个侍卫押送着运出了西城门,那正是泉州城附近最大的乱坟岗所在的方向。
要不是世子疯症发作失手杀人,侯爷怎会如此秘密行事?
以侯爷的行事作风,肯定秉公办理,最多像那辆桩案子一样自己先审完了再送官,他可是昌平郡最有原则最守律法的贵人,绝不会像其他豪门大户那样掩盖事实草芥人命。
肯定是世子的错,只有他才能让侯爷违背原则!
一时间,两派人争论不休,可惜没有更多更确凿的证据,多半都是凭空猜测,谁也说服不了谁。
百姓们在争论,官员们也在议论,不同的是他们不在乎世子杀没杀人因何杀人,他们在意的是这件事流露出的信号和影响。
十几年来,封知平一直是个矛盾体,对于他的评价一直都很极端,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是废人、纨绔、不修私德的风流子,但本地百姓同时也承认他是个心地良善之人,比其他纨绔子弟要好上太多。
实施真是如此吗?
一个侯爵世子,真的如此良善,如此平易近人,连犯了错的下人都很少打骂?
这些消息都是哪儿传出来的?
当然是侯府,是剑侯爷有意散出的风声!
儿子的天残无法改变,想让他坐稳世子的位子就只能从其他方面下手,控制舆论是最有力的一种手段,须知众口铄金,须知人言可畏。
可惜封知平不爱读书,又随了老子的风流,小小年纪就落了个“花间小白龙”的花名,剑侯没办法才从性情着手,以自己为例将儿子的放浪塑造成风流不羁,用类似“不打下人”这种芝麻大点的小事塑造儿子“本性纯良”的印象,凡有利的言论统统加以褒奖推广,不利的言论择无关紧要的放过,其他的统统掐死掩埋,这才铸就了剑侯世子充满矛盾感的悲情形象。
这是掌权者惯用的手段,无论朝堂还是江湖,世人看到的永远只是上位者想让你看到的,少数明眼人若不懂得什么叫“难得糊涂”,就只能因为各种原因永远的闭上那双“明眼”,“被”糊里糊涂的了结这一生。
可是现在,侯府里的阴私事爆了出来,而且是严重影响封知平形象的命案,这说明什么?
说明侯府内宅不再平静,有人试图撼动封知平的世子宝座,这个人可能是觊觎世子之位的人,也可能是剑侯自己,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得到了剑侯的默许。
没有剑侯默许,这件事怎么可能传得出来,还传得这么快?
转眼间十天了,十天里侯府无论明面还是暗里都没有着人处理过这件事情,任由言论发酵。
这种态度乍一看好像是清者自清,不屑于辩解,细想不然,这未必不是一个信号,一个世子易人的信号!
时隔这么多年,剑侯终于撑不下去,动了换人的心思了!
也是,他再疼爱封知平,也不可能将偌大的封家和一手建立起来的封家军交到一个疯子手里。
即便他也疯了,想继续坚持,皇帝也不会允许,满朝文武也不会允许,所以这不是他怎么想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这么做,否则封家必定衰落,封家军也会易主他人。
分析完心思,每一个人都开始继续分析这件事的影响。
换世子是大事,不是普通人家分家产一两句话就能完事儿的,封知平上面两个庶出哥哥,一个在朝为官颇得赞誉,一个资质绝伦被称作有可能超越乃父的武道奇才,侯府交在这两人手上各有利弊,必须仔细权衡以免押错了宝。
譬如郡王游万享,他就比较倾向于老大封知礼,那是个滴水不漏的人,比起专心武道性情刚猛孤傲以致有些不通人情世故的封知佑,他相信自己将来降爵后无须多言,封知礼肯定会主动帮忙,给自己的子孙一个妥善的安排。
而郡守李泰则比较倾向于封知佑,不是他对封知礼有什么仇怨或反感,他只是觉得侯府的继承人除了继承家业,应当把封莫修的思想和作风也一并继承,做一个只忠于陛下的纯臣,不参与党争和其他杂七杂八的钻营奔竞。
封知礼很好,可他太好了,好到足以称之为圆滑世故,为官多年竟找不出几个真正的政敌,这一点跟他父亲截然相反,而且他跟太子走得太近,这一点是李泰最担心的。
太子游景宣虽然是帝位的继承人,可他毕竟还不是皇帝,而且皇子不止他一个,其中四皇子游景恩是最有资格和能力与他角逐皇位的人。
宫里曾流出过一则传言,说天元帝君游万里好不容易走出了前任太子游景承早丧的悲痛,决定再立东宫,择人选时同时看中了四皇子游景恩和五皇子游景宣,左右为难,最后因为游景恩的生母是昭贵妃,而游景宣的生母是皇后,所以才立了皇子宣为太子,封皇子恩为睿亲王。
只是,游景恩封了亲王却没赐封地,仍留在京中,领着王爵里最高食邑标准的食禄,像往常一样协理朝政,似乎除了身份,其他与以往并无变化。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想做什么,毕竟死了一个太子,加上心里仍有些犹豫,所以才将两个最中意的人选都留在身边,以免天意难测,封亲王不过是安抚四皇子的心,不赐封地则是安太子的心,防着兄弟阋墙的惨剧。
可惜游万里防天防地终是没防住,太子无事,同为皇后所出的六皇子游景涟却遭遇了黄泉刺杀,大量证据都将矛头指向了睿王,皇帝震怒,朝野震动,游景恩有口难辨破釜沉舟,于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簪摘冠退去王袍,自请去天元殿以证清白。
天元殿是供奉天元剑的地方,皇族子嗣无论男女出生后都会来此朝拜,因为天元剑只认游氏血脉,凡游氏子孙触碰后都会出现一些异象,根据异象的不同可以分辨出触碰之人的血统是否纯正、武道潜力高低。管家
血统越纯正、资质越好的人才越有可能得它认主,空有血统没有实力的人根本得不到它的青睐。近几代天元帝君都是如此,他们的血统自然没问题,可惜资质一般修为太差,最差的一位连先天都没修到,天元剑只承认他们的帝君身份,根本不认可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皇族子孙中,有三种情况无法激发天元剑的异象,一种是血脉太稀薄的子嗣,这种情况会封个低等虚爵将其剔出皇族,除非能激发游氏血统,否则永不入皇室族谱,族谱上只保留到其父母那一代。
很残酷,很无情,也很常见,每年都有大量的游氏子孙除名,而能激发血统重归皇族的罕之又罕。
第二种是根本不是游氏子孙,比如阴错阳差抱错了孩子,比如红杏出墙爹非亲爹。前者比较少见,后一种多一点,所以碰到了没什么可说的,查清后该杀的杀,最多能株连到九族,抱错的找到了还好,找不到就自认倒霉,落个“失察糊涂”的罪名逐出族谱,贬为庶民。
第三种比较特殊,凡谋害过同族的游氏子弟,哪怕血统再浓郁,也有极高的可能失去天元剑的认可。
这是因为天元剑在分辨触碰者的血统和资质的同时,还会探究触碰者的内心,如果你残害过同族血亲又无法阻拦它的探查,便会失去它的认可和庇护,亲手残害过亲兄弟亲姊妹的甚至还会引来反噬,被它诛杀当场。
最后一种情况并非百分百准确,理论上只要修为够高、定力够强,辅以秘法封住自己的一部分心灵让天元剑探查不到那些阴暗龌龊的记忆便可以蒙混过关,但天元剑可是三件仙器之一,有几人能挡住它的侵入?
所以最后一种情况被当作游氏族人卷入同族相残的恶性|事件时最后的也是最有力的自证手段,只要天元剑认可,无论有多少证据都没有用,被告人就是清白的。
这是个好办法,却很少有人用,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肮脏的角落,自己都不愿去想的事有几人愿意让别人去揭破?
揭开的还不是人,而是天元剑,是镇国仙器,万一它“老人家”心情不好,把自己只是偷偷想想过过瘾的恶念翻出来当真事,那可怎么是好?
这是有先例的,曾经有人在自证时因为一个扔在筹谋的计划而失去了天元剑的认可,断送了前程和性命,还有人没失去认可,但血脉反应从纯正降为了稀薄,险些逐出族谱,睿王与太子因为太子之位的事明争暗斗已久,心里不可能没有恶念,万一惹得仙剑发怒降了对他的垂青,那可怎么办,他不怕吗?
无论别人怎么想,游景恩终是入了天元殿,结果出乎意料,天元剑待他如常,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皇帝纵有疑心也不敢违背祖训,没有任何处罚,安抚了一番后放他出宫,往后一切照旧,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黄泉的围剿则一再严苛,腥风血雨十年整,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凡有牵连者无不心惊胆战,生怕下一刻官兵破门而入,全家老少人头落地。
不管黄泉的背后是不是游景恩,他和太子都已经撕破了脸,因为侦办此案的人在第一份证据出现后几乎全部换为了太子的人,在朝堂上控诉他的人除了太子一系的官员,还有太子本人。
双方的争斗一再升级,只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封莫修就是在那时借机离开了京城,远离了是非,李泰很认可封莫修的决定,深以为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党争是那么好参与的?
足够的利益真的能让鬼推磨?
别闹了!
天元开国多少位异姓王,哪一个不是一方霸主,哪一个不是定国柱石,都哪儿去了?
还不是站错队成了推磨的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上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尤其党争!
血缘亲疏、私交情份、权欲利欲、忠奸善恶,搅在一块就两个字——变数。
变数永远存在,世上没有算无遗策的人,算无遗策的那是神仙,不是人!
而且就算神仙也未必事事都算得准,所以战队这种事跟押宝没什么两样,一次赢两次赢不代表一直能赢,赌局里唯一能赢的只有庄家,庄家是谁?
是皇帝,是皇帝屁股下面的皇位!
詹家作为仅存的异姓王一直兴盛到现在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有老千的手艺却不干出千的事儿,干了也是跟着庄家的步调走,所以才手脚健全,还大发横财,这才是聪明人!
李泰很看好封莫修,不管是出于自己的本能和思考还是得了詹王的教诲,他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詹王,成为天元长久不衰的顶梁。
可惜,他的儿子不懂。
或许是为了挽救父亲的人际关系,重塑和推广赤剑侯府在达官显贵中的印象,又或者单纯的为了自己,力图证明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封知礼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得太子青睐却又能让睿王一系另眼相看,可谓长袖善舞的典范,但在李泰看来,这并非好事。
封知礼八面玲珑固然是自己的本事,可也得有人捧场,人家冲的多半是他父亲的面子,冲的赤剑侯地位超然!
封莫修的超然地位源于自己的实力,也源于圣上恩宠,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他置身事外只忠于陛下的态度。
因为这种态度,皇帝才信他宠他,才能让他在官场里留下个“参不倒”的绰号,封知礼却在破坏着这份信任。
虽然封知礼没有明确表态,可走得太近跟站队没什么区别,而且他两边都交好,大玩平衡,说好听的叫中立,说难听点,根本就是首鼠两端。
真正的中立是封莫修这个样子,而党争中可以玩平衡的只有皇帝,没有别人。
他在玩火。
类似的心思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在斟酌,其中一小部分人的突发奇想最有意思,他们在琢磨剑侯爷会不会再娶。
当初就有传闻说盛夫人因为自己再难生养,苦劝夫君娶个平妻续后,被剑侯严词拒绝,一时传为佳话,几个读书读傻了的老学究竟然还一起写了副赞美女德的对联作成匾亲自送上门,差点没被剑侯打死,至今还是泉州城的笑柄。
笑归笑,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世子天残但精神还是正常的,如今得了疯症,侯爷又露出换世子的信号,以他对嫡庶之别的在意程度,不是没可能再娶个平妻生个小嫡子,何况他本就是个贪恋美色的风流人物。
种种传言源源不断的汇进侯府,石沉大海,无论侯爷、盛夫人还是两位姨娘,谁都没有更进一步的表态回馈出来。
侯爷的几个亲戚家倒是有些态度,可惜没人听,那天侯府门前发生的事早就传开了,让泉州百姓再次看清侯爷对自己的几个兄弟有多么的厌恶。
听他们的?
等着掉坑里吧。
封知平也收到了一份消息,是牛春寒带来的。
不得不说,老牛确实是个人才,不愧是探子出身,杂七杂八的传言被他分门别类归拢成档极有条例,读起来不但不费劲,还有点看话本的感觉。
“人才啊!”
封知平啧啧感叹,看到猜测剑侯再娶的那部分时险些没乐出来,嘀咕道:“外人都以为老头子是个好色之徒,殊不知他浪归浪,却不是个乱性的人,我就没见过有谁跟他似的逛青楼只听曲儿的!过夜也是让美人儿唱一宿的曲儿,而且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首,钱不少给可人也快给逼疯了,泉州青楼最不欢迎的人里他绝对能进前五,简直就是个变态,太变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