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学宫的春考在令狐邵和司马徽的主持之下,很快的就开展了起来。跟后世的考试不同,这里没有所谓的填空题选择题,只有一道策论。
而且连策论具体的题目都没有,只是笼统的说“国事为艰,各献己策”,自行拟定题目,然后规定了三个时辰,不管能不能写完,统一收起来了事。
幸好天公做美,这两天都没有下雨,虽然说顶着太阳在学宫空地上席地而坐,多少会有些晒,但是总比雨淋好吧?斐潜又不能像是后世科举一样,搞什么考棚号院出来,而且这种考试也补考贴经,全凭个人发挥,因此也不必施展一些什么反作弊的手段。
策论题目简单,但是要在三个时辰内写好却也不简单,毕竟很多时候大部分的字都认识,但是要将这些字在脑海当中抓到一起,落到笔端,就未必是人人都觉得简单的事情了。
策论大考结束,学子们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学宫左近,平阳城内的一些食肆酒楼什么的也都是凑满了这些学子,相互探讨着,争辩着,带动着热闹劲头比起过年过节来说真差不了多少。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轮到了斐潜、令狐邵、司马徽三个人头疼了……
俗话说,文物第一武无第二,武力上面的事情,终归是好区分一些,胜负也相对明了,但是文字上的东西,各有各的口味,有的喜欢小白,有的喜欢日轻,就难以决断出一个高下来了。
以辞藻来说,这些学子当中也有些人写的真不算差,正是令狐邵的心头好,所以当他发现一篇文章有什么华丽的语句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起来哦吟一番,摇头晃脑甚是惬意的模样。
“……日出东荣,月沉西方。星光两曜,瑶据北辰。当拥体乾,以正仪坤。棋分府衙,局张百官。三公提统,九卿分飏。御史维刚,大夫素堂。可端国家之朝议,可实周察之庭罡……”
斐潜一边翻看着文卷,一边听着令狐邵的诵读,实在有些忍不住,摇了摇头。
“好好,可是此文有何不妥?”司马徽一旁看见了斐潜的动作,不由得问道。
一旁的令狐邵也放下了方才诵读的文卷,有些不解的望向了斐潜。
还好我来这里一同坐镇,要不然真的就给搞得歪楼了也说不定。斐潜笑着说道:“也不是说此文不好,而是……孔叔,可知某于平阳所有大小移文均限尺牍之事?”
斐潜在平阳执政的前期,也是被这些大量繁琐且华丽的言语包围着,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下令强调必须简洁言事,但是所谓的“简洁”也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有些人认为十个字是简洁,有的人认为一千个字也算是简洁,所以最后干脆就直接物理上进行了规定,但凡移文言事,就限于一个尺牍的大小,多了拒收,这样才算是遏制住了繁琐言事的风潮。
这样的举动,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促进了原本的汉隶书逐渐细小化,有些朝着后世楷书的方向在变形,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得是另外的一件好事。
令狐邵明白过来,说道:“君侯之意,可是此文……过于繁琐?”
斐潜点点头说道:“若只是评选文章,自然以繁丽文采为美……不过此次大比,乃策论国事,若泛泛而言,于国何裨?”
令狐邵和司马徽相互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令狐邵有些惋惜的将手中的书卷放下。虽然令狐邵觉得手中的这一卷确实在文字调配上不错,但是就像是征西将军斐潜所说的,一大串绚丽多彩的文字下面,都是些相对来说比较平常的东西……
日月星辰,三公九卿等等,和当下国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或是提出了什么方案?解决了什么问题?
司马徽一边翻看着,一边笑着说道:“若以国事之论,此番大比,优胜者当嶙峋也……”
“当如是也,正所谓宁缺毋滥……”斐潜点点头说道。
可以说这一次学宫春考大比,也是为了给将来定下一个基调,否则第一次就走歪了,再想要扳回来,所耗费的功夫恐怕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所谓国事天下事,多见浮其事而论者,而不见举措……”斐潜一边看,一边解释道,“既然论国事艰……若能言因何为艰者,可为中矣,加之可言当何为者,则为上矣,若是所言所思,有理有据,可依而行之,当为优也……”
司马徽哈哈大笑:“好好,当如是,当如是也!议者易也,行者难也……言官论事,须有实据,捕风捉影之辈,终非正道!”
令狐邵也在一旁点了点头,捋了捋胡须说道:“将军所言甚是。当年某于上党之时,常有文会,聚而论事,当有指点江山之言……然如今任事,方发觉之前言论,多流于空泛,不堪于用……唉……”
“国事为艰,当有革新,而论革新,不外富民、强兵、取士三项……”斐潜一边摊开一卷答卷,上下扫着,一边说道,“然知易行难……以富民为例,何为富,如何富,富当如何,皆为学问,若可言之,纠其根源,提纲挈领,阐述一二,亦可算是上佳之作矣……”
司马徽把目光从桌案之上的答卷上挪到斐潜身上,微微愣了愣,然后笑道:“不知其者谓之知难,知其者谓之行难……未曾想将军如此通明国政,当为大汉之福也……”
令狐邵起初也不太在意,也在一旁随口说道:“我朝立国之初,亦求修养生息,富国强兵……嗯……嗯?”令狐邵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方才他说的是富“国”强兵,而斐潜之前说的是富“民”强兵!
一字之差,含义自然是天差地别!
虽然大多数时候,国和民之间大概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在某些时候,其实也有些矛盾。所谓大江大河满了小河小溪才有水的话语,反过来其实也是正确的,小河小溪不满,大江大河难道会有多少水?
司马徽放下手中的书卷,捋了捋胡须,思索了一番之后,倒也点着头说道:“富国,富民……若是说破了,确实简单……若是我朝民众富,仓禀足,无病苦,亦无黄巾之乱矣……”
司马徽稍稍停顿,接着说道:“我朝平先秦之乱,以黄老治国,令国民富庶,国祚得以延绵……可如今……”
司马徽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片刻之后,令狐邵拿起一卷书卷,说道:“嗯……此处有一文……倒也有趣……言及我朝当下之政,乃枝强干弱之症,可去枝馈干,温养生机,自然可愈……”
斐潜听了,笑着点了点头:“嗯,也有几分道理,确实有趣……让那些已成强枝之人,宛如各地诸侯,又如吾等……嗯,或许还有些皇亲国戚,各地士族豪右,取其钱财以供朝廷……”
“好好,确实有趣……”司马徽也笑了,说道,“书卷之气重了些,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凡事凡物,均有其法,岂能肆意割夺?宛如庄禾,春耕而秋获,未得其时,获之何益?弱干强枝却然有之,欲治其弊,先有其法也……否则,便如七国旧事尔……”七国,可不是讲得春秋战国,而是讲汉代七国。
斐潜转头看了看令狐邵,说道:“孔叔,此文可有言及具体举措?”
令狐邵上下看了看,最后摇了摇头说道:“诏令消藩尔……呵呵……”
“取中吧。”斐潜也是摇了摇头。若是诏令真的如此有效,信不信汉帝刘协一天之内就可以发一百辆辎重车的诏令?
司马徽拿着一卷书卷,捋了捋胡须,说道:“此处还有一文……言通商之弊,圣人之道,乃重德行,行商之人,自私逐利,贪婪成性,毁坏风俗,实乃大害也……”
司马徽看了斐潜一眼,继续说道:“……当鼓励农桑,三老教化,使得民风淳朴,方可国泰民安……”
“若无此次大比,亦不知学宫学子如此偏颇圣人之道……”斐潜放下了手中的书卷,叹息了一声,“圣人重德,故而圣人就不吃饭了么?”是个华夏人,难免就有些好为人师的情绪,要不然后世那些论坛喷子也不会那么多,斐潜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更容易引出一些思维的碰撞火花来。
“圣人提倡德行,反对自私逐利,此乃正道,无可厚非。”斐潜说道,“不过上古圣人所在之时,衣仅有葛麻,食仅为粟麦,若有肉糜,则可歌矣。然如今,锦缎衣袍,脍炙人口,孔子亦曰,食不厌精。固然为礼,亦人欲也。”
司马徽点头,将那一份书卷丢到了一边,说道:“如此说来,将军欲广行重商之策?”
“非也……”斐潜也放下了书卷,摇了摇头说道,“春秋至今,陶公以下,固有祸国殃民之人,亦有散财资国之辈。诸子百家之始,便有德治法治之别,亦有其辩,然两者之间,并非互斥,而是互补。农商亦如此。若无农,商则无本,若无商,农则无源。为何抑商,多因商人流动不定,不便管理,又见多识广,蓄养私奴,稍有不慎,便生祸端……故而不可无士、农,亦不可无工、商也……”
为何儒家一只压制商人,是因为商人吃了儒家的大米么?还是儒家之人都是短视之辈,只懂得顾得眼前?
正常来说,能够跻身朝廷,玩得通政治的人,基本上来说智商都不低,也不会几百上千年来,就没能有一个人明白商业的重要,但问题就像是斐潜所说的那样,主要还是商人不好管理。
是不是真的因为钱粮最重,所以才最重农桑?
并不是。
农夫多好啊,多简单啊,出生到离世,一个户籍简简单单一行字就可以了,省心省力,又可以按时按量的收取赋税,又好吓唬又好哄,而商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唐僧不吃肉,除了他个人的意志力和佛家戒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从来就没有吃过肉……
商人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头脑灵活,不灵活的也自然是当不了商人,再加上手头上汇集了大量的钱财,若是官府动不动就上来割韭菜,难免会有些想法出来,随后的事情自然就渐渐的脱离了朝廷官府的控制,查处么,伤筋动骨,不查么,日益腐烂。
所以儒家的人,到了后期就干脆一刀子下去,全数割了。就算是割不下来,割不干净,也要让商人成为三等残废。
“嗯……”司马徽点点头,表示认同。毕竟在汉代,儒家的地位还没有被抬到神圣的祭坛之上,治国理政的方法也还在摸索探求之中,斐潜的这一番言论,就算是排除了他征西将军的身份,换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妙也!妙哉!”半响,令狐邵忽然拍案大叫起来,“此卷当属第一!当属第一!”
未及斐潜和司马徽询问,令狐邵已经捧着卷子大声的朗读起来:
“……盖圣人之德,因美于贤也;贤之贵也,莫于知人。知其人,则材得序,而王业兴。是故,圣人爻象,立君子小人之辞,圣人叙诗,得风雅颂歌之业,圣人之道,孕五经六艺之意也……”
一个开头,倒也正规正矩。
但是接下来的内容,就让斐潜都有些惊讶了……
“……仲尼以德言文政为四门之学,又泛论才可为三分,盖如是也。重中庸以彰圣德,尚仁政以尊人伦,训之鄙以戒偏之失,思之常以通材之用,方得其所也。人之所安,必有其由。人之所止,必有其理。人之所察,当如其详。若淹没人物,不得补缀,岂负圣人之道也?唯识君子,相得益彰焉……”
随着令狐邵的诵读,斐潜不由得睁圆了眼睛,咦,这就有些意思了……
学宫的春考在令狐邵和司马徽的主持之下,很快的就开展了起来。跟后世的考试不同,这里没有所谓的填空题选择题,只有一道策论。
而且连策论具体的题目都没有,只是笼统的说“国事为艰,各献己策”,自行拟定题目,然后规定了三个时辰,不管能不能写完,统一收起来了事。
幸好天公做美,这两天都没有下雨,虽然说顶着太阳在学宫空地上席地而坐,多少会有些晒,但是总比雨淋好吧?斐潜又不能像是后世科举一样,搞什么考棚号院出来,而且这种考试也补考贴经,全凭个人发挥,因此也不必施展一些什么反作弊的手段。
策论题目简单,但是要在三个时辰内写好却也不简单,毕竟很多时候大部分的字都认识,但是要将这些字在脑海当中抓到一起,落到笔端,就未必是人人都觉得简单的事情了。
策论大考结束,学子们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学宫左近,平阳城内的一些食肆酒楼什么的也都是凑满了这些学子,相互探讨着,争辩着,带动着热闹劲头比起过年过节来说真差不了多少。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轮到了斐潜、令狐邵、司马徽三个人头疼了……
俗话说,文物第一武无第二,武力上面的事情,终归是好区分一些,胜负也相对明了,但是文字上的东西,各有各的口味,有的喜欢小白,有的喜欢日轻,就难以决断出一个高下来了。
以辞藻来说,这些学子当中也有些人写的真不算差,正是令狐邵的心头好,所以当他发现一篇文章有什么华丽的语句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起来哦吟一番,摇头晃脑甚是惬意的模样。
“……日出东荣,月沉西方。星光两曜,瑶据北辰。当拥体乾,以正仪坤。棋分府衙,局张百官。三公提统,九卿分飏。御史维刚,大夫素堂。可端国家之朝议,可实周察之庭罡……”
斐潜一边翻看着文卷,一边听着令狐邵的诵读,实在有些忍不住,摇了摇头。
“好好,可是此文有何不妥?”司马徽一旁看见了斐潜的动作,不由得问道。
一旁的令狐邵也放下了方才诵读的文卷,有些不解的望向了斐潜。
还好我来这里一同坐镇,要不然真的就给搞得歪楼了也说不定。斐潜笑着说道:“也不是说此文不好,而是……孔叔,可知某于平阳所有大小移文均限尺牍之事?”
斐潜在平阳执政的前期,也是被这些大量繁琐且华丽的言语包围着,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下令强调必须简洁言事,但是所谓的“简洁”也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有些人认为十个字是简洁,有的人认为一千个字也算是简洁,所以最后干脆就直接物理上进行了规定,但凡移文言事,就限于一个尺牍的大小,多了拒收,这样才算是遏制住了繁琐言事的风潮。
这样的举动,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促进了原本的汉隶书逐渐细小化,有些朝着后世楷书的方向在变形,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得是另外的一件好事。
令狐邵明白过来,说道:“君侯之意,可是此文……过于繁琐?”
斐潜点点头说道:“若只是评选文章,自然以繁丽文采为美……不过此次大比,乃策论国事,若泛泛而言,于国何裨?”
令狐邵和司马徽相互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令狐邵有些惋惜的将手中的书卷放下。虽然令狐邵觉得手中的这一卷确实在文字调配上不错,但是就像是征西将军斐潜所说的,一大串绚丽多彩的文字下面,都是些相对来说比较平常的东西……
日月星辰,三公九卿等等,和当下国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或是提出了什么方案?解决了什么问题?
司马徽一边翻看着,一边笑着说道:“若以国事之论,此番大比,优胜者当嶙峋也……”
“当如是也,正所谓宁缺毋滥……”斐潜点点头说道。
可以说这一次学宫春考大比,也是为了给将来定下一个基调,否则第一次就走歪了,再想要扳回来,所耗费的功夫恐怕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所谓国事天下事,多见浮其事而论者,而不见举措……”斐潜一边看,一边解释道,“既然论国事艰……若能言因何为艰者,可为中矣,加之可言当何为者,则为上矣,若是所言所思,有理有据,可依而行之,当为优也……”
司马徽哈哈大笑:“好好,当如是,当如是也!议者易也,行者难也……言官论事,须有实据,捕风捉影之辈,终非正道!”
令狐邵也在一旁点了点头,捋了捋胡须说道:“将军所言甚是。当年某于上党之时,常有文会,聚而论事,当有指点江山之言……然如今任事,方发觉之前言论,多流于空泛,不堪于用……唉……”
“国事为艰,当有革新,而论革新,不外富民、强兵、取士三项……”斐潜一边摊开一卷答卷,上下扫着,一边说道,“然知易行难……以富民为例,何为富,如何富,富当如何,皆为学问,若可言之,纠其根源,提纲挈领,阐述一二,亦可算是上佳之作矣……”
司马徽把目光从桌案之上的答卷上挪到斐潜身上,微微愣了愣,然后笑道:“不知其者谓之知难,知其者谓之行难……未曾想将军如此通明国政,当为大汉之福也……”
令狐邵起初也不太在意,也在一旁随口说道:“我朝立国之初,亦求修养生息,富国强兵……嗯……嗯?”令狐邵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方才他说的是富“国”强兵,而斐潜之前说的是富“民”强兵!
一字之差,含义自然是天差地别!
虽然大多数时候,国和民之间大概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在某些时候,其实也有些矛盾。所谓大江大河满了小河小溪才有水的话语,反过来其实也是正确的,小河小溪不满,大江大河难道会有多少水?
司马徽放下手中的书卷,捋了捋胡须,思索了一番之后,倒也点着头说道:“富国,富民……若是说破了,确实简单……若是我朝民众富,仓禀足,无病苦,亦无黄巾之乱矣……”
司马徽稍稍停顿,接着说道:“我朝平先秦之乱,以黄老治国,令国民富庶,国祚得以延绵……可如今……”
司马徽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片刻之后,令狐邵拿起一卷书卷,说道:“嗯……此处有一文……倒也有趣……言及我朝当下之政,乃枝强干弱之症,可去枝馈干,温养生机,自然可愈……”
斐潜听了,笑着点了点头:“嗯,也有几分道理,确实有趣……让那些已成强枝之人,宛如各地诸侯,又如吾等……嗯,或许还有些皇亲国戚,各地士族豪右,取其钱财以供朝廷……”
“好好,确实有趣……”司马徽也笑了,说道,“书卷之气重了些,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凡事凡物,均有其法,岂能肆意割夺?宛如庄禾,春耕而秋获,未得其时,获之何益?弱干强枝却然有之,欲治其弊,先有其法也……否则,便如七国旧事尔……”七国,可不是讲得春秋战国,而是讲汉代七国。
斐潜转头看了看令狐邵,说道:“孔叔,此文可有言及具体举措?”
令狐邵上下看了看,最后摇了摇头说道:“诏令消藩尔……呵呵……”
“取中吧。”斐潜也是摇了摇头。若是诏令真的如此有效,信不信汉帝刘协一天之内就可以发一百辆辎重车的诏令?
司马徽拿着一卷书卷,捋了捋胡须,说道:“此处还有一文……言通商之弊,圣人之道,乃重德行,行商之人,自私逐利,贪婪成性,毁坏风俗,实乃大害也……”
司马徽看了斐潜一眼,继续说道:“……当鼓励农桑,三老教化,使得民风淳朴,方可国泰民安……”
“若无此次大比,亦不知学宫学子如此偏颇圣人之道……”斐潜放下了手中的书卷,叹息了一声,“圣人重德,故而圣人就不吃饭了么?”是个华夏人,难免就有些好为人师的情绪,要不然后世那些论坛喷子也不会那么多,斐潜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更容易引出一些思维的碰撞火花来。
“圣人提倡德行,反对自私逐利,此乃正道,无可厚非。”斐潜说道,“不过上古圣人所在之时,衣仅有葛麻,食仅为粟麦,若有肉糜,则可歌矣。然如今,锦缎衣袍,脍炙人口,孔子亦曰,食不厌精。固然为礼,亦人欲也。”
司马徽点头,将那一份书卷丢到了一边,说道:“如此说来,将军欲广行重商之策?”
“非也……”斐潜也放下了书卷,摇了摇头说道,“春秋至今,陶公以下,固有祸国殃民之人,亦有散财资国之辈。诸子百家之始,便有德治法治之别,亦有其辩,然两者之间,并非互斥,而是互补。农商亦如此。若无农,商则无本,若无商,农则无源。为何抑商,多因商人流动不定,不便管理,又见多识广,蓄养私奴,稍有不慎,便生祸端……故而不可无士、农,亦不可无工、商也……”
为何儒家一只压制商人,是因为商人吃了儒家的大米么?还是儒家之人都是短视之辈,只懂得顾得眼前?
正常来说,能够跻身朝廷,玩得通政治的人,基本上来说智商都不低,也不会几百上千年来,就没能有一个人明白商业的重要,但问题就像是斐潜所说的那样,主要还是商人不好管理。
是不是真的因为钱粮最重,所以才最重农桑?
并不是。
农夫多好啊,多简单啊,出生到离世,一个户籍简简单单一行字就可以了,省心省力,又可以按时按量的收取赋税,又好吓唬又好哄,而商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唐僧不吃肉,除了他个人的意志力和佛家戒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从来就没有吃过肉……
商人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头脑灵活,不灵活的也自然是当不了商人,再加上手头上汇集了大量的钱财,若是官府动不动就上来割韭菜,难免会有些想法出来,随后的事情自然就渐渐的脱离了朝廷官府的控制,查处么,伤筋动骨,不查么,日益腐烂。
所以儒家的人,到了后期就干脆一刀子下去,全数割了。就算是割不下来,割不干净,也要让商人成为三等残废。
“嗯……”司马徽点点头,表示认同。毕竟在汉代,儒家的地位还没有被抬到神圣的祭坛之上,治国理政的方法也还在摸索探求之中,斐潜的这一番言论,就算是排除了他征西将军的身份,换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妙也!妙哉!”半响,令狐邵忽然拍案大叫起来,“此卷当属第一!当属第一!”
未及斐潜和司马徽询问,令狐邵已经捧着卷子大声的朗读起来:
“……盖圣人之德,因美于贤也;贤之贵也,莫于知人。知其人,则材得序,而王业兴。是故,圣人爻象,立君子小人之辞,圣人叙诗,得风雅颂歌之业,圣人之道,孕五经六艺之意也……”
一个开头,倒也正规正矩。
但是接下来的内容,就让斐潜都有些惊讶了……
“……仲尼以德言文政为四门之学,又泛论才可为三分,盖如是也。重中庸以彰圣德,尚仁政以尊人伦,训之鄙以戒偏之失,思之常以通材之用,方得其所也。人之所安,必有其由。人之所止,必有其理。人之所察,当如其详。若淹没人物,不得补缀,岂负圣人之道也?唯识君子,相得益彰焉……”
随着令狐邵的诵读,斐潜不由得睁圆了眼睛,咦,这就有些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