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苎麻这东西生命力还算比较顽强,且对于战国时期……确切的说应是古代绝大多数时期是家家户户都有种植。
古时讲究“男耕女织”不是?
如果没种苎麻就意味着没有织布的原料,没有原料就无法织布或只能花钱去买。
寻常穷人家不舍得花钱买原料,通常是种上一小块苎麻定时收割以供家用,实在不行就去收割野生苎麻。
苎麻一年可收割三次,第一次头麻约天,二麻约天,三麻天,因此只需要一小块地且不需怎么看护就能满足一家人的穿衣需求。
织布作坊初期是收割原驻民遗留在云中郡的苎麻地。
原驻民是随赵王嘉迁走了,但家家户户种植的苎麻却留在原地,且长期未收割还长得十分粗壮,只不过有许多在冬季低温下被冻死。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做为原料……纺线要的是苎麻的纤维,冻死的植株依旧可以作为原料。
同时,匈奴不纺线也不织布,所以对这些苎麻是完全没兴趣,于是就大片大片的留在田地里与荒草生长在一起。
纺织作坊暂时就是收割这些苎麻为原料。
另一边云中郡这里圈下的土地又因为错过了农期于是改种五菜及苎麻。
以苎麻第一次收割在第天计算,纺织作坊只需要使用这些“野生”苎麻三个月就可以“转正”了。
从此时情况看沈兵根本不需要担心原料问题,因为“野生”及“遗弃”的苎麻完全是供过于求。
这些苎麻被收割进入纺织作坊后,就进入纺织作坊的生产周期。
前后不过十余天,第一批布料就顺利生产出来,由于初期规模不大每天产量只有一百余匹……不过这速度已经让扶苏等人瞪目结舌了。
正如之前所言,人力织布织上一匹需要月余时间。
而且这还是起早贪黑一有闲暇就织布的结果:
一年大概织十一到十二匹布,刚好够五口之家一套夏装一套冬装。
其中冬装需要的布更多,而小孩需要的布更少,如此平衡差别不太多。
另外往年旧衣缝缝补补再穿上几年,就可以省下几匹布出售贴补家用,要是为当兵在外的儿子多几身换洗,那就紧张了。
这就是寻常百姓家的精打细算。
可是现在,沈兵整出这纺织作坊,轻轻松松的就日产一百匹布……这已相当于一百个手工熟练的妇人织上一个多月了。
而且纺织作坊进入生产周期后就是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布。
扶苏随随便便一算……这要是一年下来,这纺织作坊岂不是抵得上数千妇人的工作量?
而且这还算不上什么,因为目前只有两百余具水力织机,若是继续扩大作坊规模增加设备,这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沈兵没有忙着扩大规模,因为他觉得在此之前可以对这水力织机做一些合理的改进。
这水力织机其实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但就像之前投石机也要慢慢升级自己才能始终保持技术优势一样,水力织机的改进也应该一步步来。
然而有些东西的改进却是迫在眉睫。
比如一具水车只推动一具织机会出现水力及水车浪费的问题,只需要对主轴进行一个简单的串联再增加水力,一具水车完全可以推动五具甚至更多织机。
另一方面布匹也需要投入市场后进一步检验其质量,否则大规模批量生产后才发现问题损失就大了。
所以十天后沈兵就让蒙良将生产出的布匹运送到雁门郡售卖……
蒙良虽说不是商人出身,但以他的身份以及到处都有狐朋狗友,去哪里打通关系甚至设下一个零售部都不是大问题。
意料之中,这批布运抵云中郡后不过半天时间就一售而空:一匹四十五钱质量又是难得的上乘,不被抢光才是怪事。
就像计划的一样,布匹售出后马上就换成粮食运回云中郡。
这过程甚至不需缴税……
战国时期商人及工人的税收其实很难征收。
商人还算好,比如有固定的商铺或是在集市售卖,这些地方郡府有办法参与的就可以征收。
若只是临时的交易地方都没来得及参与,比如像蒙良这样千余匹布运来只半天便就地售完……确切的说并不是集中在雁门郡出售,而是一路运往雁门郡的路上就沿途出售。
只不过沿途大多是穷苦百姓购买力不强,且主要是以物易物……云中郡的布匹就支持以粮食换布匹。
这类的交易政府想征到税都难。
其实别说古代,就算是现代对街头的小商小贩或者偷税漏税都是防不胜防。
工籍更不必说了,这个地方打下零工拿到工钱就走人换个地方,地方根本就不知道、不确定也无法跟踪每个工人都赚了多少钱要缴多少税。
只有农民的征税才是固定且易实施的:根据你拥有的田地来征,怎么也跑不掉。
这也是古时重农抑商且工籍地位低的原因之一。
不过当然,沈兵为了不让人抓住把柄同时也是为了长期发展,所以让蒙良主动到雁门郡郡守那报备并缴税。
初时一切都很顺利。
云中郡距离雁门郡不过一百六十公里。
五天一个来回,运去的是布匹带回的就是一车车粮食。
只不过粮食与布匹的体积不一样,所以还有盈余的钱。
蒙良似乎很享受这过程,他回来就对沈兵说道:
“将军,此去一趟又能一路观光又能与酒友相聚,还能售布赚钱。”
“往后有这等好事便交给属下了。”
这方面蒙良其实是有点逆反心理。
他其实并不缺钱,且从小到大都衣食无忧。
但也因此被周边乃至家人定义为“纨绔子弟”……这种从来没赚过钱花的都是家人给的钱的人,一旦自己会赚钱就会有一种新的体验。
甚至可以说这不只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骄傲”、“自信”、“自豪”。
要说有什么能收服这种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只怕只有这种来自其内心的自豪感了。
:。:
苎麻这东西生命力还算比较顽强,且对于战国时期……确切的说应是古代绝大多数时期是家家户户都有种植。
古时讲究“男耕女织”不是?
如果没种苎麻就意味着没有织布的原料,没有原料就无法织布或只能花钱去买。
寻常穷人家不舍得花钱买原料,通常是种上一小块苎麻定时收割以供家用,实在不行就去收割野生苎麻。
苎麻一年可收割三次,第一次头麻约天,二麻约天,三麻天,因此只需要一小块地且不需怎么看护就能满足一家人的穿衣需求。
织布作坊初期是收割原驻民遗留在云中郡的苎麻地。
原驻民是随赵王嘉迁走了,但家家户户种植的苎麻却留在原地,且长期未收割还长得十分粗壮,只不过有许多在冬季低温下被冻死。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做为原料……纺线要的是苎麻的纤维,冻死的植株依旧可以作为原料。
同时,匈奴不纺线也不织布,所以对这些苎麻是完全没兴趣,于是就大片大片的留在田地里与荒草生长在一起。
纺织作坊暂时就是收割这些苎麻为原料。
另一边云中郡这里圈下的土地又因为错过了农期于是改种五菜及苎麻。
以苎麻第一次收割在第天计算,纺织作坊只需要使用这些“野生”苎麻三个月就可以“转正”了。
从此时情况看沈兵根本不需要担心原料问题,因为“野生”及“遗弃”的苎麻完全是供过于求。
这些苎麻被收割进入纺织作坊后,就进入纺织作坊的生产周期。
前后不过十余天,第一批布料就顺利生产出来,由于初期规模不大每天产量只有一百余匹……不过这速度已经让扶苏等人瞪目结舌了。
正如之前所言,人力织布织上一匹需要月余时间。
而且这还是起早贪黑一有闲暇就织布的结果:
一年大概织十一到十二匹布,刚好够五口之家一套夏装一套冬装。
其中冬装需要的布更多,而小孩需要的布更少,如此平衡差别不太多。
另外往年旧衣缝缝补补再穿上几年,就可以省下几匹布出售贴补家用,要是为当兵在外的儿子多几身换洗,那就紧张了。
这就是寻常百姓家的精打细算。
可是现在,沈兵整出这纺织作坊,轻轻松松的就日产一百匹布……这已相当于一百个手工熟练的妇人织上一个多月了。
而且纺织作坊进入生产周期后就是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布。
扶苏随随便便一算……这要是一年下来,这纺织作坊岂不是抵得上数千妇人的工作量?
而且这还算不上什么,因为目前只有两百余具水力织机,若是继续扩大作坊规模增加设备,这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沈兵没有忙着扩大规模,因为他觉得在此之前可以对这水力织机做一些合理的改进。
这水力织机其实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但就像之前投石机也要慢慢升级自己才能始终保持技术优势一样,水力织机的改进也应该一步步来。
然而有些东西的改进却是迫在眉睫。
比如一具水车只推动一具织机会出现水力及水车浪费的问题,只需要对主轴进行一个简单的串联再增加水力,一具水车完全可以推动五具甚至更多织机。
另一方面布匹也需要投入市场后进一步检验其质量,否则大规模批量生产后才发现问题损失就大了。
所以十天后沈兵就让蒙良将生产出的布匹运送到雁门郡售卖……
蒙良虽说不是商人出身,但以他的身份以及到处都有狐朋狗友,去哪里打通关系甚至设下一个零售部都不是大问题。
意料之中,这批布运抵云中郡后不过半天时间就一售而空:一匹四十五钱质量又是难得的上乘,不被抢光才是怪事。
就像计划的一样,布匹售出后马上就换成粮食运回云中郡。
这过程甚至不需缴税……
战国时期商人及工人的税收其实很难征收。
商人还算好,比如有固定的商铺或是在集市售卖,这些地方郡府有办法参与的就可以征收。
若只是临时的交易地方都没来得及参与,比如像蒙良这样千余匹布运来只半天便就地售完……确切的说并不是集中在雁门郡出售,而是一路运往雁门郡的路上就沿途出售。
只不过沿途大多是穷苦百姓购买力不强,且主要是以物易物……云中郡的布匹就支持以粮食换布匹。
这类的交易政府想征到税都难。
其实别说古代,就算是现代对街头的小商小贩或者偷税漏税都是防不胜防。
工籍更不必说了,这个地方打下零工拿到工钱就走人换个地方,地方根本就不知道、不确定也无法跟踪每个工人都赚了多少钱要缴多少税。
只有农民的征税才是固定且易实施的:根据你拥有的田地来征,怎么也跑不掉。
这也是古时重农抑商且工籍地位低的原因之一。
不过当然,沈兵为了不让人抓住把柄同时也是为了长期发展,所以让蒙良主动到雁门郡郡守那报备并缴税。
初时一切都很顺利。
云中郡距离雁门郡不过一百六十公里。
五天一个来回,运去的是布匹带回的就是一车车粮食。
只不过粮食与布匹的体积不一样,所以还有盈余的钱。
蒙良似乎很享受这过程,他回来就对沈兵说道:
“将军,此去一趟又能一路观光又能与酒友相聚,还能售布赚钱。”
“往后有这等好事便交给属下了。”
这方面蒙良其实是有点逆反心理。
他其实并不缺钱,且从小到大都衣食无忧。
但也因此被周边乃至家人定义为“纨绔子弟”……这种从来没赚过钱花的都是家人给的钱的人,一旦自己会赚钱就会有一种新的体验。
甚至可以说这不只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骄傲”、“自信”、“自豪”。
要说有什么能收服这种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只怕只有这种来自其内心的自豪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