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信心满满的刘启,目瞪口呆的刘邦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忍不住哈了一声。
“这小子,口气这么大?”
刘恒摸了摸鼻子,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么有点朱允炆的感觉呢?”
换别人,刘恒的性格不会这么直接。
但这金幕中的汉景帝刘启可是刘恒的儿子,老爹吐槽儿子自然百无禁忌。
萧何表情也是颇为古怪,摇了摇头。
“法家……”
曹参啧了一声。
“呵,儒家……”
汉初君臣对法家思想,抱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态。
大秦就是法家立国,亲眼经历和目睹秦朝灭亡的汉初君臣,自然对法家避之不及。
问题是,让汉初君臣们无中生有创立一个新制度来,他们也做不到啊!
刘邦起事前是个混混,萧何、曹参都是大秦县衙中层吏员,连“官”都算不上。
陈平是个吃软饭的,周勃给人在丧事上吹箫奏挽歌,樊哙是个杀猪的屠户,灌婴是个卖布的。
吕家这边,也就是个当地县城上大一点的地主家庭,而且还是那种被排挤得连老家都待不下去只能跑路去沛县的失败者。
汉初群臣唯一称得上“高知分子”的人是张良,正儿八经战国七雄中韩国丞相的直系后代。
但问题是,韩国的主流思想也是法家……
只不过韩国法家传承来自于申不害和韩非,并不像秦国那样主要来自商鞅。
至于黄老学派,也就是道家,本身没有在任何一个历史上的国家成功执政过,讲究的又是“无为而治”,压根就没有国家制度这种东西可言。
没奈何,刘邦就想,那咱们恢复周礼吧。
儒家毕竟是传承自鲁国嘛,鲁国出自周公旦,那是周礼的制定者。
于是刘邦就找了一个鲁国大儒叔孙通,召集了一帮儒者,打算把周礼弄起来。
结果呢,搞着搞着,刘邦感觉不对了。
周礼毕竟是封建制的东西,它和大一统王朝是两码事。
刘邦是不懂礼仪,但不是傻子。
真要光复周礼,刘邦这皇帝可就太不舒坦了。
刘邦一气之下,直接把吵得最凶一个儒者头顶儒冠拿下来,当了尿盆。
意思很明显,你们搞周礼可以,但别把老子这个皇帝降格了。
老子还是要当皇帝,只不过不走大秦皇帝的那条路!
萧何曹参一合计,觉得这也不行,他们也就提了一些意见。
萧何曹参本身就是大秦吏员,他们提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是大秦的那一套。
所以搞来搞去,西汉基本上还是捏着鼻子,用了大秦绝大部分东西。
这就是“汉承秦制”。
事实上,汉朝的制度因为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存在,反而比大秦粗糙很多。
刘邦、刘盈、刘恒这三位皇帝的集权程度,也远远无法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说是个草台班子,也不为过。
当然,汉初君臣本身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现在,看着汉景帝又要启用法家、儒家一起培养的晁错,汉初君臣这个心情就别提多复杂了。
金幕中,晁错明显也被汉景帝刘启的话给吓了一跳。
沉吟片刻,晁错开口道:
“陛下,若是一下子全部削藩,恐怕会引发全天下的动荡。”
“更何况,您的弟弟梁王也是诸侯王之一,若是把梁王也削了,太后那边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汉景帝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汉景帝的母亲薄太后就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生的馆陶公主刘嫖,第二个生的是汉景帝刘启,第三个生的是梁王刘武。
俗话说得好,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薄太后对梁王刘武这个小儿子非常疼爱,削藩这事不能搞到梁王身上,不然就会坏事。
晁错道:
“臣的意思是,先削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以儆效尤。”
“然后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刘启点了点头,随后认真严肃地开口道:
“吴国必须要在第一批名单之中!”
吴王刘濞的继承人,当年被刘启一棋盘砸死了。
有这种仇怨在,刘启和刘濞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那肯定要第一个弄刘濞。
刘启想了想,又道:
“先把吴国、楚国还有胶西国给削了,赵国其次,剩下的再排后面。”
晁错信心满满地点头。
“请陛下放心,臣省得。”
当天晚上,晁错在家中书房奋笔疾书。
他将这份奏疏命名为《削藩疏》。
突然,房门被敲响。
一名老者走了进来。
晁错有些惊讶地站了起来。
“爹,您怎么来了?”
这老者便是晁错的父亲。
晁父坐下,对着晁错道:
“错儿,听说你和陛下商定,打算对藩王们动手?”
晁错点了点头,正色道:
“爹,孩儿眼下就在写削藩的奏疏。”
晁父闻言,脸色顿时变了,下意识伸手抢过奏疏,想要烧掉。
晁错大吃一惊,赶忙将奏疏拿回手中。
“爹,您这是在做什么?”
晁父怒气冲冲地看着晁错。
“错儿,你疯了吗?”
“这削藩奏疏一上,天下诸侯都会视你为死敌!”
“诸侯都是皇帝自家人,你一个臣子参与到这种事情里,不但会害死你,还会害死我们晁家!”
晁错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着晁父开口:
“爹,孩儿这是在尽臣子的责任。”
“先帝和陛下赏识孩儿,孩儿怎么能在这种时候退缩?”
晁父破口大骂。
“他们是赏识你吗?先帝和陛下,还有那些儒家、法家的大人物为何不站出来,让你一个晁错出头?”
“他们知道这背后是多大的阻力,他们是让你去当这个试探的棋子,是让你去送死!”
“你怎么如此糊涂啊!”
晁错默然片刻,非常坚定地摇头道:
“爹,您无需多说,孩儿已经决定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缓缓摇头。
“这个晁错,还真是有法家人的性格啊。”
李治闻言先是有些费解,随后回过神来。
“商鞅?”
李世民笑呵呵的点头。
“对,商鞅。”
“法家人就是这样,总是愿意为了给君王集权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也是为何古往今来,酷吏多出自法家的原因。”
说到这里,李世民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治,告诫道:
“治儿,你要记住。法家是一把锋利的刀,可以用,但必须谨慎用之。”
“如若不然,定会伤及自身!”
李治郑重点头。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晁错的《削藩疏》送上来之后,汉景帝刘启立刻召集了在长安中的公卿、列候和皇族重要成员进行集体讨论。】
一名宦官手举《削藩疏》,一板一眼地念道:
“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吴王)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煑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
听着这份削藩疏诵读完毕,皇位上的刘启咳嗽一声,环顾众人,道:
“诸位若有意见,尽可畅所欲言!”
群臣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畅所欲言?
这两年,汉景帝对晁错可以说是偏听偏信。
三公九卿加起来十二个人,汉景帝国家大事只和晁错商议。
前任丞相申屠嘉觉得这不行啊,想搞一波晁错。
然后,申屠嘉就下台了。
有申屠嘉的前车之鉴,现在让我们畅所欲言,我们怎么个畅所欲言法?
现任丞相陶青眼观鼻鼻观心。
所有大臣一片静默。
刘启见状,非常满意地点头。
“好,就这么办!”
【刘启在明知群臣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依旧强行通过了削藩旨意,并公布天下。】
【在这份旨意中,西汉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被削的四大诸侯王,都是对朝廷极为不满的类型。】
【被削的封地,全都是这些诸侯王最为精华的封地。】
吴国,王宫。
已经头发花白的大汉吴王刘濞,露出一声冷笑。
“刘启小儿,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联系其他诸侯王,准备出兵!”
一名幕僚道:
“大王,若是以反对刘启的名义出兵,恐怕会让天下人不满。”
刘濞呵呵一笑,淡然道:
“那是自然。这一次咱们不造反,咱们的口号是——”
“诛晁错,清君侧!”
西汉世界中,刘邦目瞪口呆。
“不是,就这样下旨了?”
听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忍不住哈了一声。
“这小子,口气这么大?”
刘恒摸了摸鼻子,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么有点朱允炆的感觉呢?”
换别人,刘恒的性格不会这么直接。
但这金幕中的汉景帝刘启可是刘恒的儿子,老爹吐槽儿子自然百无禁忌。
萧何表情也是颇为古怪,摇了摇头。
“法家……”
曹参啧了一声。
“呵,儒家……”
汉初君臣对法家思想,抱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态。
大秦就是法家立国,亲眼经历和目睹秦朝灭亡的汉初君臣,自然对法家避之不及。
问题是,让汉初君臣们无中生有创立一个新制度来,他们也做不到啊!
刘邦起事前是个混混,萧何、曹参都是大秦县衙中层吏员,连“官”都算不上。
陈平是个吃软饭的,周勃给人在丧事上吹箫奏挽歌,樊哙是个杀猪的屠户,灌婴是个卖布的。
吕家这边,也就是个当地县城上大一点的地主家庭,而且还是那种被排挤得连老家都待不下去只能跑路去沛县的失败者。
汉初群臣唯一称得上“高知分子”的人是张良,正儿八经战国七雄中韩国丞相的直系后代。
但问题是,韩国的主流思想也是法家……
只不过韩国法家传承来自于申不害和韩非,并不像秦国那样主要来自商鞅。
至于黄老学派,也就是道家,本身没有在任何一个历史上的国家成功执政过,讲究的又是“无为而治”,压根就没有国家制度这种东西可言。
没奈何,刘邦就想,那咱们恢复周礼吧。
儒家毕竟是传承自鲁国嘛,鲁国出自周公旦,那是周礼的制定者。
于是刘邦就找了一个鲁国大儒叔孙通,召集了一帮儒者,打算把周礼弄起来。
结果呢,搞着搞着,刘邦感觉不对了。
周礼毕竟是封建制的东西,它和大一统王朝是两码事。
刘邦是不懂礼仪,但不是傻子。
真要光复周礼,刘邦这皇帝可就太不舒坦了。
刘邦一气之下,直接把吵得最凶一个儒者头顶儒冠拿下来,当了尿盆。
意思很明显,你们搞周礼可以,但别把老子这个皇帝降格了。
老子还是要当皇帝,只不过不走大秦皇帝的那条路!
萧何曹参一合计,觉得这也不行,他们也就提了一些意见。
萧何曹参本身就是大秦吏员,他们提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是大秦的那一套。
所以搞来搞去,西汉基本上还是捏着鼻子,用了大秦绝大部分东西。
这就是“汉承秦制”。
事实上,汉朝的制度因为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存在,反而比大秦粗糙很多。
刘邦、刘盈、刘恒这三位皇帝的集权程度,也远远无法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说是个草台班子,也不为过。
当然,汉初君臣本身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现在,看着汉景帝又要启用法家、儒家一起培养的晁错,汉初君臣这个心情就别提多复杂了。
金幕中,晁错明显也被汉景帝刘启的话给吓了一跳。
沉吟片刻,晁错开口道:
“陛下,若是一下子全部削藩,恐怕会引发全天下的动荡。”
“更何况,您的弟弟梁王也是诸侯王之一,若是把梁王也削了,太后那边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汉景帝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汉景帝的母亲薄太后就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生的馆陶公主刘嫖,第二个生的是汉景帝刘启,第三个生的是梁王刘武。
俗话说得好,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薄太后对梁王刘武这个小儿子非常疼爱,削藩这事不能搞到梁王身上,不然就会坏事。
晁错道:
“臣的意思是,先削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以儆效尤。”
“然后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刘启点了点头,随后认真严肃地开口道:
“吴国必须要在第一批名单之中!”
吴王刘濞的继承人,当年被刘启一棋盘砸死了。
有这种仇怨在,刘启和刘濞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那肯定要第一个弄刘濞。
刘启想了想,又道:
“先把吴国、楚国还有胶西国给削了,赵国其次,剩下的再排后面。”
晁错信心满满地点头。
“请陛下放心,臣省得。”
当天晚上,晁错在家中书房奋笔疾书。
他将这份奏疏命名为《削藩疏》。
突然,房门被敲响。
一名老者走了进来。
晁错有些惊讶地站了起来。
“爹,您怎么来了?”
这老者便是晁错的父亲。
晁父坐下,对着晁错道:
“错儿,听说你和陛下商定,打算对藩王们动手?”
晁错点了点头,正色道:
“爹,孩儿眼下就在写削藩的奏疏。”
晁父闻言,脸色顿时变了,下意识伸手抢过奏疏,想要烧掉。
晁错大吃一惊,赶忙将奏疏拿回手中。
“爹,您这是在做什么?”
晁父怒气冲冲地看着晁错。
“错儿,你疯了吗?”
“这削藩奏疏一上,天下诸侯都会视你为死敌!”
“诸侯都是皇帝自家人,你一个臣子参与到这种事情里,不但会害死你,还会害死我们晁家!”
晁错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着晁父开口:
“爹,孩儿这是在尽臣子的责任。”
“先帝和陛下赏识孩儿,孩儿怎么能在这种时候退缩?”
晁父破口大骂。
“他们是赏识你吗?先帝和陛下,还有那些儒家、法家的大人物为何不站出来,让你一个晁错出头?”
“他们知道这背后是多大的阻力,他们是让你去当这个试探的棋子,是让你去送死!”
“你怎么如此糊涂啊!”
晁错默然片刻,非常坚定地摇头道:
“爹,您无需多说,孩儿已经决定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缓缓摇头。
“这个晁错,还真是有法家人的性格啊。”
李治闻言先是有些费解,随后回过神来。
“商鞅?”
李世民笑呵呵的点头。
“对,商鞅。”
“法家人就是这样,总是愿意为了给君王集权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也是为何古往今来,酷吏多出自法家的原因。”
说到这里,李世民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治,告诫道:
“治儿,你要记住。法家是一把锋利的刀,可以用,但必须谨慎用之。”
“如若不然,定会伤及自身!”
李治郑重点头。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晁错的《削藩疏》送上来之后,汉景帝刘启立刻召集了在长安中的公卿、列候和皇族重要成员进行集体讨论。】
一名宦官手举《削藩疏》,一板一眼地念道:
“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吴王)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煑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
听着这份削藩疏诵读完毕,皇位上的刘启咳嗽一声,环顾众人,道:
“诸位若有意见,尽可畅所欲言!”
群臣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畅所欲言?
这两年,汉景帝对晁错可以说是偏听偏信。
三公九卿加起来十二个人,汉景帝国家大事只和晁错商议。
前任丞相申屠嘉觉得这不行啊,想搞一波晁错。
然后,申屠嘉就下台了。
有申屠嘉的前车之鉴,现在让我们畅所欲言,我们怎么个畅所欲言法?
现任丞相陶青眼观鼻鼻观心。
所有大臣一片静默。
刘启见状,非常满意地点头。
“好,就这么办!”
【刘启在明知群臣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依旧强行通过了削藩旨意,并公布天下。】
【在这份旨意中,西汉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被削的四大诸侯王,都是对朝廷极为不满的类型。】
【被削的封地,全都是这些诸侯王最为精华的封地。】
吴国,王宫。
已经头发花白的大汉吴王刘濞,露出一声冷笑。
“刘启小儿,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联系其他诸侯王,准备出兵!”
一名幕僚道:
“大王,若是以反对刘启的名义出兵,恐怕会让天下人不满。”
刘濞呵呵一笑,淡然道:
“那是自然。这一次咱们不造反,咱们的口号是——”
“诛晁错,清君侧!”
西汉世界中,刘邦目瞪口呆。
“不是,就这样下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