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将军以不足两万人,包围建奴旧都,实属不易。王守备,目前绥中有多少关宁铁骑驻防?”刘文炳道。
“回将军,共有末将直属五百精骑。”王大炮回道。
"辛苦王守备了,本将在给你调拨一千精兵协防。"刘文炳想着五百精骑驻守绥中城,还是略显不足,为防万一,随即支援一番。
"多谢将军。有这一千精锐绥中城当属固若金汤。"王大炮谢道。
"好了,王守备,本将决定大军在此休整一日,明日即出发支援吴大人。待第二集团军左良玉将军抵达后,你告诉左将军,迅速前往盛京。"
既然吴三桂已然围困盛京,刘文炳当即决定不再等第二集团军到达,而是即刻支援关宁铁骑。
"末将遵令。将军,请移步城内。"不得不说这王大炮不仅能力上线,还挺会做人。
"好,多谢王守备。"
说罢,几人向由官署改造的临时守备府行去,这绥中城本身也不大,就算没有沦陷前,百姓也不多,本就作为军堡来使用,所以官署修建的也不大,顶多就是比周围房子稍大了一点点。
来到守备府后,王大炮吩咐厨子上酒上菜,好生招待了刘文炳一番。
不过既然是临时驻守,酒菜倒不是什么好物罢了,刘文炳对此倒理解的很,能饱腹即可,何况自己也不是来旅行的。
酒足饭饱,刘文炳便回营休息去了,他知道,明日还要急行军,必须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近几日,行军在外,在休息方面怎么也差点意思。
......
翌日,刘文炳起了个大早,战事紧急,耽搁不起,留下一千精锐后,其余大军整齐列队便向盛京进发。
昨夜,辽东又刚刚下了一场大雪,这极大的拖延了大军的行进速度,刘文炳不得不下令重炮在后,轻装简行。
从绥中城到盛京,中间的距离不短,尚有不少的军堡和城镇,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锦州一线,据王大炮所说,自关宁铁骑袭扰辽东、围困盛京以后,这锦州城便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孤城一座。
倒不是吴三桂不想打锦州,而是两万铁骑,要牵制盛京和辽阳,再加上有几处重要地方,分兵驻守,实在是力有不逮,锦州与盛京相比,吴三桂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盛京。
辽东形势图
想当初,明朝大将洪承畴亲率十三万明军赶赴关外,与建奴混战了三年多,但是最终却被皇太极击溃。战争结束后,明军十三万精锐尽失,洪承畴被俘降清,明朝再也无力抵抗清军铁骑,彻底失去了对关外的掌控权,而这一战便是松锦之战。
对大明来说,锦州重要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锦州还在,大明在山海关之外,就有更大的战略旋转空间。正是由于锦州的丢失,让明清双方的战场态势开始发生反转,胜利的天平在这一刻朝着清军倾斜。
如今,丢失多年的锦州,已然是唾手可得。刘文炳随即下令,全军夺取锦州,然后一路平推,进入盛京。
而此时的锦州城,表面上是仍属建奴统辖,可实际上,全城并无一兵一卒的满八旗,守城的士卒全是汉八旗组成。就算如此,城内守军士卒也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旗之数,奴兵四千人。
要知道,在喜峰口一战时,满洲八旗大约五、六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约两万数千人,汉军八旗约不到三万人,三顺王、一顺公部约不到一万人,外藩蒙古的数万人,总共大约十五、六万人,这还是总动员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
当初多尔衮调集十二万大军进犯喜峰口,只带了不到三万人回去,加上留在辽东的三万人,此时的建奴满打满算兵力也不过四、五万人,这点兵力对上现在的明军,简直是塞牙缝还不够。
建奴迁都之后,实际上是已经放弃了除盛京和辽阳的其他地区,这锦州还能有四千汉八旗也算是不错了,只不过这些汉家的叛徒并不是自愿驻守锦州的,而是无法撤离被迫留守。
至于这锦州城的守将,汉八旗的都统,其大名简直是如雷贯耳看,乃是在锦州城投降建奴的名将-祖大寿。
对于祖大寿,上至皇帝下至刘文炳自己,对他感情上还是颇为复杂的。
要说他背信弃义,背叛大明,他却是假意投降,在锦州与建奴死战;要说他忠于大明,不管是什么原因,可他两投建奴又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祖大寿,临行前,皇帝陛下可是有专门的旨意的:活着带回大明。其中也包括洪承畴。
两日后,大军抵达锦州城,第一件事,刘文炳便摆好阵势,围了锦州,同时劝降书亦是送到城内。
锦州城内,助纣为虐的四千汉八旗人心惶惶,这些人原为明军,或受将领蛊惑或是怕死投降建奴,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明...明军已到城下,怎么办?如果我们投降,明军会放过我们吗?"其中一名士卒恐惧道。
"你可长点心吧,对大明来说,咱们是什么?是叛徒是反贼,相比主子来说,大明可能更加怨恨咱们,你说投降会是什么下场?"另一士卒说道。
其他降卒亦是握紧了长枪,心中紧张不已,他们十几万的主子都败的很彻底,自己这四千人够干什么?塞牙缝么?
而祖大寿立于城墙,看着下方黑压压一片的明军,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城下是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大明军队,现在阴差阳错的成了自己的敌人,可祖大寿并不后悔,在他看来,自己降清也是无奈之举。
要知道,一年前的大明可以说是近乎于亡国,现在能做到如此地步,可谓是一个奇迹了。祖大寿也想不明白,紫禁城的那位,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如若早些如此,可能自己也不会降清了吧?
"本将大明新乐侯、第三集团军军团长刘文炳,请祖大寿出来说话。"
就在祖大寿沉思之时,城下一道铿锵有力的喝声,传了出来。
“吴将军以不足两万人,包围建奴旧都,实属不易。王守备,目前绥中有多少关宁铁骑驻防?”刘文炳道。
“回将军,共有末将直属五百精骑。”王大炮回道。
"辛苦王守备了,本将在给你调拨一千精兵协防。"刘文炳想着五百精骑驻守绥中城,还是略显不足,为防万一,随即支援一番。
"多谢将军。有这一千精锐绥中城当属固若金汤。"王大炮谢道。
"好了,王守备,本将决定大军在此休整一日,明日即出发支援吴大人。待第二集团军左良玉将军抵达后,你告诉左将军,迅速前往盛京。"
既然吴三桂已然围困盛京,刘文炳当即决定不再等第二集团军到达,而是即刻支援关宁铁骑。
"末将遵令。将军,请移步城内。"不得不说这王大炮不仅能力上线,还挺会做人。
"好,多谢王守备。"
说罢,几人向由官署改造的临时守备府行去,这绥中城本身也不大,就算没有沦陷前,百姓也不多,本就作为军堡来使用,所以官署修建的也不大,顶多就是比周围房子稍大了一点点。
来到守备府后,王大炮吩咐厨子上酒上菜,好生招待了刘文炳一番。
不过既然是临时驻守,酒菜倒不是什么好物罢了,刘文炳对此倒理解的很,能饱腹即可,何况自己也不是来旅行的。
酒足饭饱,刘文炳便回营休息去了,他知道,明日还要急行军,必须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近几日,行军在外,在休息方面怎么也差点意思。
......
翌日,刘文炳起了个大早,战事紧急,耽搁不起,留下一千精锐后,其余大军整齐列队便向盛京进发。
昨夜,辽东又刚刚下了一场大雪,这极大的拖延了大军的行进速度,刘文炳不得不下令重炮在后,轻装简行。
从绥中城到盛京,中间的距离不短,尚有不少的军堡和城镇,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锦州一线,据王大炮所说,自关宁铁骑袭扰辽东、围困盛京以后,这锦州城便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孤城一座。
倒不是吴三桂不想打锦州,而是两万铁骑,要牵制盛京和辽阳,再加上有几处重要地方,分兵驻守,实在是力有不逮,锦州与盛京相比,吴三桂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盛京。
辽东形势图
想当初,明朝大将洪承畴亲率十三万明军赶赴关外,与建奴混战了三年多,但是最终却被皇太极击溃。战争结束后,明军十三万精锐尽失,洪承畴被俘降清,明朝再也无力抵抗清军铁骑,彻底失去了对关外的掌控权,而这一战便是松锦之战。
对大明来说,锦州重要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锦州还在,大明在山海关之外,就有更大的战略旋转空间。正是由于锦州的丢失,让明清双方的战场态势开始发生反转,胜利的天平在这一刻朝着清军倾斜。
如今,丢失多年的锦州,已然是唾手可得。刘文炳随即下令,全军夺取锦州,然后一路平推,进入盛京。
而此时的锦州城,表面上是仍属建奴统辖,可实际上,全城并无一兵一卒的满八旗,守城的士卒全是汉八旗组成。就算如此,城内守军士卒也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旗之数,奴兵四千人。
要知道,在喜峰口一战时,满洲八旗大约五、六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约两万数千人,汉军八旗约不到三万人,三顺王、一顺公部约不到一万人,外藩蒙古的数万人,总共大约十五、六万人,这还是总动员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
当初多尔衮调集十二万大军进犯喜峰口,只带了不到三万人回去,加上留在辽东的三万人,此时的建奴满打满算兵力也不过四、五万人,这点兵力对上现在的明军,简直是塞牙缝还不够。
建奴迁都之后,实际上是已经放弃了除盛京和辽阳的其他地区,这锦州还能有四千汉八旗也算是不错了,只不过这些汉家的叛徒并不是自愿驻守锦州的,而是无法撤离被迫留守。
至于这锦州城的守将,汉八旗的都统,其大名简直是如雷贯耳看,乃是在锦州城投降建奴的名将-祖大寿。
对于祖大寿,上至皇帝下至刘文炳自己,对他感情上还是颇为复杂的。
要说他背信弃义,背叛大明,他却是假意投降,在锦州与建奴死战;要说他忠于大明,不管是什么原因,可他两投建奴又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祖大寿,临行前,皇帝陛下可是有专门的旨意的:活着带回大明。其中也包括洪承畴。
两日后,大军抵达锦州城,第一件事,刘文炳便摆好阵势,围了锦州,同时劝降书亦是送到城内。
锦州城内,助纣为虐的四千汉八旗人心惶惶,这些人原为明军,或受将领蛊惑或是怕死投降建奴,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明...明军已到城下,怎么办?如果我们投降,明军会放过我们吗?"其中一名士卒恐惧道。
"你可长点心吧,对大明来说,咱们是什么?是叛徒是反贼,相比主子来说,大明可能更加怨恨咱们,你说投降会是什么下场?"另一士卒说道。
其他降卒亦是握紧了长枪,心中紧张不已,他们十几万的主子都败的很彻底,自己这四千人够干什么?塞牙缝么?
而祖大寿立于城墙,看着下方黑压压一片的明军,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城下是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大明军队,现在阴差阳错的成了自己的敌人,可祖大寿并不后悔,在他看来,自己降清也是无奈之举。
要知道,一年前的大明可以说是近乎于亡国,现在能做到如此地步,可谓是一个奇迹了。祖大寿也想不明白,紫禁城的那位,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如若早些如此,可能自己也不会降清了吧?
"本将大明新乐侯、第三集团军军团长刘文炳,请祖大寿出来说话。"
就在祖大寿沉思之时,城下一道铿锵有力的喝声,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