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谋划未来之农业发展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曾经的祖辈们依靠自身经验和实践,总结出许多当时先进的精耕细作知识和技能,这一点,从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数百部“农书”中,可以得到详细的验证。
可惜,因为传统的儒家“奇技淫巧”思想影响以及各种原因,我国农业技术和农业推广并不得力。而进入近代后,随着各国近代农业技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更显落后。根据民国1924年的调查报告,“在华北平原,二十世纪使用的绝大多数工具早在北魏时代,甚至在汉朝就已经很驰名。尤其令人吃惊的是,至少在十四世纪以后,中国任何地方使用的工具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不吹不黑的说,民国期间国民政府在农业发展上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包括品种改良、灌溉技术、化肥和农药使用、土壤改良以及农作物栽培等方面的西式农业科技的推广方面,民国政府都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连续爆发的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鬼子全面侵华等战争,以及官员腐败、体制不畅、军阀掣肘、经费不足等等政治因素,慢慢使得这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本停滞甚至是逐步清零。
……
农业是经济社会的基础,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4亿中国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哪怕张云拥有系统,也不可能靠自己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但完善的组织+迅速推广的新技术就可以!
目前专家工作站的农业教授不多,仅有一位研究良种的周教授及一位研究畜牧的王教授,以及10多个大学生帮助做研究。
良种培训这边张云能做的不多。目前的良种培育还没有发展到基因改造的范畴,国际通用的做法仍然是种子之间杂交培育,张云通过调换等方式从系统获得了不少国际上可交易的良种,交于周教授进行杂交培育并进行本土化适应性种植。张云没期望周教授团队几年时间内就培育出堪用的优秀粮种或者菜种,而是重点督促教授编写国外一些良种的本土化种植手册,期望可以尽快在军分区内先行推广一波。
截止目前,周教授团队已经编写了两种适应性较好的玉米和一种棉花的种植手册,目前已经可以推广和扩散了。后续这些粮棉还要经历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杂交、筛选和培育,才能得到状态稳定、适合中国气候的良种。
至于研究畜牧的王教授这边,张云这一年投入的可不少。限于系统无法调换活的牲畜及禽类(粮食、良种可以),张云通过总部以黄金、日元购买的方式,委托苏联方面购买了一些后世较为有名的种猪、种鸡等,比如赫赫有名的大约克夏猪(苏联之前也从英国引进过,就是目前我们常吃的大白猪)、白羽鸡等等。这些脆弱的种猪种鸡经过上万公里的跋涉,又经过了国民政府的层层阻拦,死亡了绝大部分后才进入了根据地,被王教授珍而重之的养了起来。
目前,这些种猪、种鸡已经与本土猪、本土鸡进行了几轮杂交,距离形成稳定的本土品种还有很大距离,但是部分状态一般被淘汰的小猪仔、小鸡仔已经可以转交给当地农户进行养殖了。
这些杂交的猪仔、鸡仔具有极好的长肉效果。比如大约克夏猪肉,相比于好吃但不长肉的本土黑猪,大约克夏猪肉质虽然差,但是肉料比达到了惊人的1:2.8,也就是2.8斤饲料可以产1斤肉,比本土猪高了近一倍。同时,该猪还长得又快又大,半年时间轻轻松松可以长到120斤,综合起来饲养成本仅为本土猪的三分之一左右。
历史上,建国后我国曾经从苏联引入了一批苏联大白猪,但还未形成稳定品种就因为苏援断绝而被迫放弃,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再次从英国引进大约克夏猪肉,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白猪品牌,也成为后世大家最常吃的肉食。
此外,两位教授还安排了他们的学生们,翻译了一些国外农业书籍,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具,讲解了化肥使用、套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等。最难得的是,两位教授还联系了不少西南联大、西北联大的教授,正在编制一些适合我国的农业技术书籍,打算在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农业生产区铺开。
看到两位教授提交的这些成果以及正在编制的一些书籍,张云心中涌现了一些激动。虽然这些科研成果距离真正成为稳定的本土品牌还任重道远,这些书籍距离真正推广到田间地头也有不小的距离,但是这些产品和技术都是后世证明的最适合中国的农业产品技术。
现在开了一个好头,只要坚持不懈的投入,这些优秀的品种必然可以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粮食、更多的肉食。
不管未来如何,让抗战期间的老百姓多多的填饱肚子,多多的保留一些元气,总不会错的!
…………………………………………
满怀欣喜的心情,张云离开了农业组的研究室,随后继续扎进了化工组开展调研。
相比于农业组的大猫小猫两三只,人丁稀少的情况,化学组作为最先成立的工作组,现在已经是工作站最大的组别。这里不仅有7、8位专家和近百位大学生,还细分为了有机化学组和无机化学组,分别研究不同的技术。
无机化学组方面,张云部署的任务除了基础研究外,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硫酸、硝酸等化学工业研究,以及化肥、新型炸药研发等,目的还是优化现有的土法和现代生产工艺,提升根据地酸碱等化学品产量,尽量降低生产的污染以及对工人的健康损害。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根据地进一步提升炸药产量,还可以为后续生产化肥奠定基础。
有机化学组方面,张云部署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煤化工产业,研究如何利用目前根据地大量的煤炭资源生产塑料、氨气等,形成较为可行的工艺方案。另一个则是研究如何利用煤、石油等合成磺胺类药物及一般药物。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曾经的祖辈们依靠自身经验和实践,总结出许多当时先进的精耕细作知识和技能,这一点,从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数百部“农书”中,可以得到详细的验证。
可惜,因为传统的儒家“奇技淫巧”思想影响以及各种原因,我国农业技术和农业推广并不得力。而进入近代后,随着各国近代农业技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更显落后。根据民国1924年的调查报告,“在华北平原,二十世纪使用的绝大多数工具早在北魏时代,甚至在汉朝就已经很驰名。尤其令人吃惊的是,至少在十四世纪以后,中国任何地方使用的工具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不吹不黑的说,民国期间国民政府在农业发展上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包括品种改良、灌溉技术、化肥和农药使用、土壤改良以及农作物栽培等方面的西式农业科技的推广方面,民国政府都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连续爆发的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鬼子全面侵华等战争,以及官员腐败、体制不畅、军阀掣肘、经费不足等等政治因素,慢慢使得这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本停滞甚至是逐步清零。
……
农业是经济社会的基础,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4亿中国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哪怕张云拥有系统,也不可能靠自己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但完善的组织+迅速推广的新技术就可以!
目前专家工作站的农业教授不多,仅有一位研究良种的周教授及一位研究畜牧的王教授,以及10多个大学生帮助做研究。
良种培训这边张云能做的不多。目前的良种培育还没有发展到基因改造的范畴,国际通用的做法仍然是种子之间杂交培育,张云通过调换等方式从系统获得了不少国际上可交易的良种,交于周教授进行杂交培育并进行本土化适应性种植。张云没期望周教授团队几年时间内就培育出堪用的优秀粮种或者菜种,而是重点督促教授编写国外一些良种的本土化种植手册,期望可以尽快在军分区内先行推广一波。
截止目前,周教授团队已经编写了两种适应性较好的玉米和一种棉花的种植手册,目前已经可以推广和扩散了。后续这些粮棉还要经历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杂交、筛选和培育,才能得到状态稳定、适合中国气候的良种。
至于研究畜牧的王教授这边,张云这一年投入的可不少。限于系统无法调换活的牲畜及禽类(粮食、良种可以),张云通过总部以黄金、日元购买的方式,委托苏联方面购买了一些后世较为有名的种猪、种鸡等,比如赫赫有名的大约克夏猪(苏联之前也从英国引进过,就是目前我们常吃的大白猪)、白羽鸡等等。这些脆弱的种猪种鸡经过上万公里的跋涉,又经过了国民政府的层层阻拦,死亡了绝大部分后才进入了根据地,被王教授珍而重之的养了起来。
目前,这些种猪、种鸡已经与本土猪、本土鸡进行了几轮杂交,距离形成稳定的本土品种还有很大距离,但是部分状态一般被淘汰的小猪仔、小鸡仔已经可以转交给当地农户进行养殖了。
这些杂交的猪仔、鸡仔具有极好的长肉效果。比如大约克夏猪肉,相比于好吃但不长肉的本土黑猪,大约克夏猪肉质虽然差,但是肉料比达到了惊人的1:2.8,也就是2.8斤饲料可以产1斤肉,比本土猪高了近一倍。同时,该猪还长得又快又大,半年时间轻轻松松可以长到120斤,综合起来饲养成本仅为本土猪的三分之一左右。
历史上,建国后我国曾经从苏联引入了一批苏联大白猪,但还未形成稳定品种就因为苏援断绝而被迫放弃,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再次从英国引进大约克夏猪肉,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白猪品牌,也成为后世大家最常吃的肉食。
此外,两位教授还安排了他们的学生们,翻译了一些国外农业书籍,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具,讲解了化肥使用、套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等。最难得的是,两位教授还联系了不少西南联大、西北联大的教授,正在编制一些适合我国的农业技术书籍,打算在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农业生产区铺开。
看到两位教授提交的这些成果以及正在编制的一些书籍,张云心中涌现了一些激动。虽然这些科研成果距离真正成为稳定的本土品牌还任重道远,这些书籍距离真正推广到田间地头也有不小的距离,但是这些产品和技术都是后世证明的最适合中国的农业产品技术。
现在开了一个好头,只要坚持不懈的投入,这些优秀的品种必然可以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粮食、更多的肉食。
不管未来如何,让抗战期间的老百姓多多的填饱肚子,多多的保留一些元气,总不会错的!
…………………………………………
满怀欣喜的心情,张云离开了农业组的研究室,随后继续扎进了化工组开展调研。
相比于农业组的大猫小猫两三只,人丁稀少的情况,化学组作为最先成立的工作组,现在已经是工作站最大的组别。这里不仅有7、8位专家和近百位大学生,还细分为了有机化学组和无机化学组,分别研究不同的技术。
无机化学组方面,张云部署的任务除了基础研究外,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硫酸、硝酸等化学工业研究,以及化肥、新型炸药研发等,目的还是优化现有的土法和现代生产工艺,提升根据地酸碱等化学品产量,尽量降低生产的污染以及对工人的健康损害。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根据地进一步提升炸药产量,还可以为后续生产化肥奠定基础。
有机化学组方面,张云部署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煤化工产业,研究如何利用目前根据地大量的煤炭资源生产塑料、氨气等,形成较为可行的工艺方案。另一个则是研究如何利用煤、石油等合成磺胺类药物及一般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