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城这一场暴雨到傍晚转为中雨,待到夜间转为淅淅沥沥的秋雨,次日清晨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经过暴雨冲刷的屋顶宛如洗去了历史的尘埃般,不仅青瓦的颜色更艳,飞檐上的神兽显得更加的威武。
青砖街道被洗去了污泥,饱经沧桑的树木洗掉了满地的枯叶,连同空气都被洗掉了浊气,这毅然是一个崭新的北京城。
勤劳的百姓如同往常般为生活奔波,哈欠连天的官员亦是早早便起床上衙,而困于顺天贡院的考生已经开始奋笔疾书。
尽管昨日的暴雨已经过去,尽管北京城今日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但朝堂的风暴却刮了起来。
在林晧然推动法治之时,那些能够领悟到林晧然良苦用心的官员还好,但难免有一些官员反对法治。
倒不见得他们全然看不到法治建设给华夏民族带来的好处,只是人终究还是自私的动物,都不愿意将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权力放出去。
就如同一個笑话形容得很好: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捐给国家;如果我有一辆车,我会捐给国家;如果我有一头牛,那我不会捐出去,因为我真有一头牛。
尽管所有官员都熟读圣贤书,但他们却未必真的信奉儒家的那一套,很多人都仅仅将儒学仅仅当成谋取权力的工具。
在自身的利益面前,尽管林晧然能够给华夏带来世界霸主的地位,但百历当政无疑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领袖。
若是能够促使林晧然将政权还给百历,且不说百历不可能具备林晧然的政治智慧,而且亦不会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那一套,定然还是热衷于“皇权高于一切”。
另外,一旦林晧然倒台,不仅会将权力交还给百历皇帝,而且还会有部分权力传递到他们的手里。
正是如此,在得知工部侍郎杨俊民出手之时,一些想要政治投机的官员和晋党成员纷纷跟着上疏,呼吁着林晧然将政权还给百历帝。
“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
“柄政已有十三载,当还于皇上,此乃贤相风范也!”
“若我身居相位,必求皇上赐臣骸骨生还故乡,庶臣节得以终全!”
……
一时间,还政的声音在朝堂响起,却是希望林晧然将政权交还给已经十五岁的百历帝,从而传成一段君臣的千古佳话。
不仅仅是京城的官场,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外界,致使还政的话题一举成为京城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皇上连谒陵礼都未行,朝廷焉可论还政之事!”
“相爷治理天下十三载,开华夏盛世,当继续治之!”
“今皇幼相贤,天下万民归心,论还政者其心当诛!”
……
林党的反应同样十分的快捷,在朝堂响起还政的声音之时,文武百官纷纷上疏表明自己对还政的态度,更是将矛头指向了工部侍郎杨俊民等官员。
抛开阵营和私心不说,单是以华夏的兴衰而论,林晧然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领袖,而不是那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天子。
特别百历帝从小便体弱多病,而今让他来处理如此繁杂的政务,大明恐怕不用两年又得换皇帝了。
“当真没想到,皇上明年便要十六了!”
“十六又如何?这天下还得由林相爷把持着!”
“可不是吗?若是真由皇上胡来,如今的大好局面恐是不复存在!”
……
京城百姓的眼睛无疑是雪亮,尽管难免有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发出支持还政的言论,但绝大多数的百姓都不赞成还政,甚至是希望林晧然永远都不要还政。
从解决北患到天下太平,再到称霸南洋、东海和西海等地,最后通过开拓新航线给百姓享受开海红利,这一切都拜林晧然所赐。
只是这并非是终点!而今林晧然开始推动法治建设,让他们的儿女不需要到道貌岸然的地主之家为奴为隶,让他们不需要遭到欺负而无处申诉,亦让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有了保障。
试问一下,谁能不拥护如此爱民如子的相爷,如何不希望他永远把持着朝政呢?
正是如此,尽管杨俊民动用一切力量发起还政的浪潮,但主流的声音显得无比坚定地站在林晧然这一边。
当晚便有人效仿当年林平常的壮举,又朝着杨家的大门泼了红漆,而且此次是前后来了八波人之多。
“一帮无君无父的贱民,当真个个都当杀!”
亢无极一直关注着舆论,只是在酒楼和茶肆听到净是一些拥护林晧然的话语,不由得愤愤地骂道。
只是旁边的人纷纷朝着他望过来之时,亢无极却是庆贺自己刚刚压着声音,便是强装淡定地埋头吃东西。
尽管他无比痛恨林晧然,但在公开场所但凡讲林晧然的半个不是,必定会遭到旁边神出鬼没般的林晧然崇拜者的拳打脚踢。
仅是一日,事情便有了重大转机。
为了阻止这个事情继续发酵,陈太后当即便下旨诏告天下道:“皇上尚未成年,还政之事,日后再议!”
皇太后的意思很是明确,现在百历都没有成年,故而起码要等明年才能商讨此事。虽然没有直接表明对还政的态度,但如此快便进行了表态,无疑已经表明了她的立场。
其实从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陈太后亦是皇上还政的“受害者”。
毕竟林晧然一旦还政于百历帝,那么自然同样不需要陈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手里的权力便荡然无存了。
只是不管如何,随着当今皇太后亲自表态,这个“还政风波”才刚刚冒起一些苗头,便已经被陈太后亲手掐灭了。
“怎么会这样?”
“事情就这么完了?”
“杨俊民,你这是耍老子吗?”
……
一些政治投机的官员看到事情如此快速平息,且杨俊民竟然没有任何的后招和强大援兵,却是不由得傻眼了。
政治斗争历来都是残酷的,他们此次既然无法顺利推动还政,不能成功帮助百历帝上位,那么就必定要承受随之而来的反扑,为着他们的站队付出相应的代价。
到了这时,不少官员仅害怕林党随之而来的清洗,亦是懊恼自己为何会将宝押在一心找死的杨俊民身上。
夕阳西下,紫禁城宛如一座仙境中的宫殿般。
百历帝朱翊鉮从刚刚结束乡试的城东归来,尽管脸色看起来并不太好,但步伐显得十分的稳健,而眼睛透着跟年纪不相匹配的智慧。
跟着几乎一生都要呆在皇宫里的历代皇帝不同,他的自由度则是高很多,他的母后甚至怂恿他出宫多走动。
“皇上,你慢点,等等奴婢!”一个提前一大包商品的胖太监在后面喊叫,显得气喘吁吁地走上来道。
百历毅然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模样,转身对着满头大汗的胖太监数落道:“瞧你这副模样,体力怎么连朕都不如了?”
“皇上,你是龙行虎步,奴婢哪能跟你比!”胖太监不敢抱怨百历今日买的东西太多,当即便是恭维道。
百历看到他已经跟上,便朝着宫门边走边说道:“朕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今是你太胖了,才走几步路就已经累成狗了!”
“皇上,今日的酒楼都不再讨论还政的事情了,还政的事情真的就这么终结了?”胖太监不敢争辩,却是转移话题地道。
百历却是知道他的心思,便是自顾自往宫门进去道:“母后昨日都已经表态,事情自然不需要再讨论了!听闻城北有奇人拥有点石成金之术,朕明日要前去开开眼界,明日记得早些起床!”
胖太监看到皇上对政事仍旧不上心,似乎都不想要林晧然还政,不由得暗暗地叹息一声。
夜幕降临,林府的灯火纷纷亮起。
虽然外界时常出现争吵,但对于林府而言,这里永远都是岿然不动的相府。不管再如何大的风浪,其实不过是湖面泛起的一道涟漪。
不说林晧然早在就任首辅之时便已经实际掌控朝堂多年,哪怕是以首辅的名义治理大明都有了十年之久,朝堂早已经落入林晧然之手。
只要林晧然不想将政权交出来,哪怕再多官员站出来反对亦是无济于事,而今的朝堂早已经深深地打上林晧然的烙印。
身穿黑色居家服饰的林晧然并没有受到“还政风波”的影响,日子跟往常一般无二,此时坐在书桌前默默地翻阅着各地的情报。
跟着历朝历代的皇帝和权臣不同,他极其重视情报系统,从而防止被下面的官员蒙蔽眼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当看到常州知府廉炼、平阳知府沈文鹏和柳州知府柳东升贪污的情报后,想着这三人早前的慷慨激昂之词,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抹苦笑。
随着朝廷财政越来越宽裕,大明财政已经彻底摆脱对农业税的依赖,进而朝廷进一步削减着百姓的农业税。
至此,地方百姓在收成之后,先是将粮卖给粮商换钱,而后用这些钱向官府纳税,而官府再用这些税钱买粮储存起来。
只是一些地方官员慢慢地发现,若是官府直接向大明百姓直接征税,这无疑减少了百姓买粮和官府购粮的环节。
有鉴于此,一些官员便以此为由呼吁朝廷废除“征粮改银”,而是恢复明朝立国一直实行的实物征粮方式。
林晧然在看到这些请求恢复“实物征税”的奏疏后,却看不到这些官员的那份忠诚,而是看到他们已经生起了疯狂的贪念。
对此,他亦是让军司情对着这帮包藏祸心的官员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还真让他从中又揪出了三条蛆虫。
虽然朝廷对吏治整顿已经持续十几年之久,但满朝上下还是有不少挖空心思要弄钱财的贪官,致使林晧然对此亦是深感无奈。
不过好在,随着廉政署在各处设立,致使越来越多的官员无所遁形,而法治建设必定能够慢慢治愈官员贪墨的顽疾。
林晧然对于贪墨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只是这些官员突然呼吁朝廷重新“实物征税”,其实是在开倒车。
若是华夏想要摆脱农业经济的桎梏,那么就不能还是采用小农思想,而是要具备以经济为主导的思维。
虽然征收农业税看似实物征收更显合理,但此举不仅给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机会,而且损害经济的流通。
若是改为“征粮改银”的方式,不仅能够防止官员从中捞取实物的差价,而且还有利于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
正是如此,他打的不仅仅是贪官污吏,而且是针对意图开倒车的庸官。
王稚登看着走出来的林晧然,当即便说出自己的判断道:“东翁,杨俊民上疏请还政一事,事必有蹊跷!”
“王先生,何以见得?”林晧然在自己的位置坐下,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道。
王稚登迎着林晧然的目光,便是认真地询问道:“敢问东翁,以东翁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杨俊民可能推动得了还政吗?”
“不说现在皇上没有成年,哪怕皇上真成年了,他杨俊民亦是无法做成这个事情!”孙吉祥若有所思地点头,却是替林晧然回答道。
林晧然亦是感觉到这个事情有蹊跷,特别杨俊民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更是出任过吏部尚书,对官场斗争比很多人都更是清楚,此次的鲁莽行动理由有所图谋才对。
只是军情司那边还没有确切的情报,且这次并没有后续的动作,故而他亦是不晓得杨俊民此次唱的是哪一出。
“杨俊民明知道不可能推得动还政,而且还会因此而可能罢官,但他还是这样做的。如果不是为了通过此举挑拨东翁跟皇上的关系,那么他必定有更大的图谋,短期内肯定会有下一步动作!”王稚登一直尽心尽力替林晧然策划,此刻亦是表露自己的想法道。
林晧然思索片刻,当即便是淡淡地说道:“咱们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瞧一瞧杨俊民这是唱哪一出!”
尽管杨俊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员,但他的心里还是生起了一种强烈的不安,总感觉会有极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文学网
京城这一场暴雨到傍晚转为中雨,待到夜间转为淅淅沥沥的秋雨,次日清晨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经过暴雨冲刷的屋顶宛如洗去了历史的尘埃般,不仅青瓦的颜色更艳,飞檐上的神兽显得更加的威武。
青砖街道被洗去了污泥,饱经沧桑的树木洗掉了满地的枯叶,连同空气都被洗掉了浊气,这毅然是一个崭新的北京城。
勤劳的百姓如同往常般为生活奔波,哈欠连天的官员亦是早早便起床上衙,而困于顺天贡院的考生已经开始奋笔疾书。
尽管昨日的暴雨已经过去,尽管北京城今日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但朝堂的风暴却刮了起来。
在林晧然推动法治之时,那些能够领悟到林晧然良苦用心的官员还好,但难免有一些官员反对法治。
倒不见得他们全然看不到法治建设给华夏民族带来的好处,只是人终究还是自私的动物,都不愿意将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权力放出去。
就如同一個笑话形容得很好: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捐给国家;如果我有一辆车,我会捐给国家;如果我有一头牛,那我不会捐出去,因为我真有一头牛。
尽管所有官员都熟读圣贤书,但他们却未必真的信奉儒家的那一套,很多人都仅仅将儒学仅仅当成谋取权力的工具。
在自身的利益面前,尽管林晧然能够给华夏带来世界霸主的地位,但百历当政无疑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领袖。
若是能够促使林晧然将政权还给百历,且不说百历不可能具备林晧然的政治智慧,而且亦不会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那一套,定然还是热衷于“皇权高于一切”。
另外,一旦林晧然倒台,不仅会将权力交还给百历皇帝,而且还会有部分权力传递到他们的手里。
正是如此,在得知工部侍郎杨俊民出手之时,一些想要政治投机的官员和晋党成员纷纷跟着上疏,呼吁着林晧然将政权还给百历帝。
“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
“柄政已有十三载,当还于皇上,此乃贤相风范也!”
“若我身居相位,必求皇上赐臣骸骨生还故乡,庶臣节得以终全!”
……
一时间,还政的声音在朝堂响起,却是希望林晧然将政权交还给已经十五岁的百历帝,从而传成一段君臣的千古佳话。
不仅仅是京城的官场,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外界,致使还政的话题一举成为京城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皇上连谒陵礼都未行,朝廷焉可论还政之事!”
“相爷治理天下十三载,开华夏盛世,当继续治之!”
“今皇幼相贤,天下万民归心,论还政者其心当诛!”
……
林党的反应同样十分的快捷,在朝堂响起还政的声音之时,文武百官纷纷上疏表明自己对还政的态度,更是将矛头指向了工部侍郎杨俊民等官员。
抛开阵营和私心不说,单是以华夏的兴衰而论,林晧然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领袖,而不是那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天子。
特别百历帝从小便体弱多病,而今让他来处理如此繁杂的政务,大明恐怕不用两年又得换皇帝了。
“当真没想到,皇上明年便要十六了!”
“十六又如何?这天下还得由林相爷把持着!”
“可不是吗?若是真由皇上胡来,如今的大好局面恐是不复存在!”
……
京城百姓的眼睛无疑是雪亮,尽管难免有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发出支持还政的言论,但绝大多数的百姓都不赞成还政,甚至是希望林晧然永远都不要还政。
从解决北患到天下太平,再到称霸南洋、东海和西海等地,最后通过开拓新航线给百姓享受开海红利,这一切都拜林晧然所赐。
只是这并非是终点!而今林晧然开始推动法治建设,让他们的儿女不需要到道貌岸然的地主之家为奴为隶,让他们不需要遭到欺负而无处申诉,亦让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有了保障。
试问一下,谁能不拥护如此爱民如子的相爷,如何不希望他永远把持着朝政呢?
正是如此,尽管杨俊民动用一切力量发起还政的浪潮,但主流的声音显得无比坚定地站在林晧然这一边。
当晚便有人效仿当年林平常的壮举,又朝着杨家的大门泼了红漆,而且此次是前后来了八波人之多。
“一帮无君无父的贱民,当真个个都当杀!”
亢无极一直关注着舆论,只是在酒楼和茶肆听到净是一些拥护林晧然的话语,不由得愤愤地骂道。
只是旁边的人纷纷朝着他望过来之时,亢无极却是庆贺自己刚刚压着声音,便是强装淡定地埋头吃东西。
尽管他无比痛恨林晧然,但在公开场所但凡讲林晧然的半个不是,必定会遭到旁边神出鬼没般的林晧然崇拜者的拳打脚踢。
仅是一日,事情便有了重大转机。
为了阻止这个事情继续发酵,陈太后当即便下旨诏告天下道:“皇上尚未成年,还政之事,日后再议!”
皇太后的意思很是明确,现在百历都没有成年,故而起码要等明年才能商讨此事。虽然没有直接表明对还政的态度,但如此快便进行了表态,无疑已经表明了她的立场。
其实从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陈太后亦是皇上还政的“受害者”。
毕竟林晧然一旦还政于百历帝,那么自然同样不需要陈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手里的权力便荡然无存了。
只是不管如何,随着当今皇太后亲自表态,这个“还政风波”才刚刚冒起一些苗头,便已经被陈太后亲手掐灭了。
“怎么会这样?”
“事情就这么完了?”
“杨俊民,你这是耍老子吗?”
……
一些政治投机的官员看到事情如此快速平息,且杨俊民竟然没有任何的后招和强大援兵,却是不由得傻眼了。
政治斗争历来都是残酷的,他们此次既然无法顺利推动还政,不能成功帮助百历帝上位,那么就必定要承受随之而来的反扑,为着他们的站队付出相应的代价。
到了这时,不少官员仅害怕林党随之而来的清洗,亦是懊恼自己为何会将宝押在一心找死的杨俊民身上。
夕阳西下,紫禁城宛如一座仙境中的宫殿般。
百历帝朱翊鉮从刚刚结束乡试的城东归来,尽管脸色看起来并不太好,但步伐显得十分的稳健,而眼睛透着跟年纪不相匹配的智慧。
跟着几乎一生都要呆在皇宫里的历代皇帝不同,他的自由度则是高很多,他的母后甚至怂恿他出宫多走动。
“皇上,你慢点,等等奴婢!”一个提前一大包商品的胖太监在后面喊叫,显得气喘吁吁地走上来道。
百历毅然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模样,转身对着满头大汗的胖太监数落道:“瞧你这副模样,体力怎么连朕都不如了?”
“皇上,你是龙行虎步,奴婢哪能跟你比!”胖太监不敢抱怨百历今日买的东西太多,当即便是恭维道。
百历看到他已经跟上,便朝着宫门边走边说道:“朕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今是你太胖了,才走几步路就已经累成狗了!”
“皇上,今日的酒楼都不再讨论还政的事情了,还政的事情真的就这么终结了?”胖太监不敢争辩,却是转移话题地道。
百历却是知道他的心思,便是自顾自往宫门进去道:“母后昨日都已经表态,事情自然不需要再讨论了!听闻城北有奇人拥有点石成金之术,朕明日要前去开开眼界,明日记得早些起床!”
胖太监看到皇上对政事仍旧不上心,似乎都不想要林晧然还政,不由得暗暗地叹息一声。
夜幕降临,林府的灯火纷纷亮起。
虽然外界时常出现争吵,但对于林府而言,这里永远都是岿然不动的相府。不管再如何大的风浪,其实不过是湖面泛起的一道涟漪。
不说林晧然早在就任首辅之时便已经实际掌控朝堂多年,哪怕是以首辅的名义治理大明都有了十年之久,朝堂早已经落入林晧然之手。
只要林晧然不想将政权交出来,哪怕再多官员站出来反对亦是无济于事,而今的朝堂早已经深深地打上林晧然的烙印。
身穿黑色居家服饰的林晧然并没有受到“还政风波”的影响,日子跟往常一般无二,此时坐在书桌前默默地翻阅着各地的情报。
跟着历朝历代的皇帝和权臣不同,他极其重视情报系统,从而防止被下面的官员蒙蔽眼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当看到常州知府廉炼、平阳知府沈文鹏和柳州知府柳东升贪污的情报后,想着这三人早前的慷慨激昂之词,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抹苦笑。
随着朝廷财政越来越宽裕,大明财政已经彻底摆脱对农业税的依赖,进而朝廷进一步削减着百姓的农业税。
至此,地方百姓在收成之后,先是将粮卖给粮商换钱,而后用这些钱向官府纳税,而官府再用这些税钱买粮储存起来。
只是一些地方官员慢慢地发现,若是官府直接向大明百姓直接征税,这无疑减少了百姓买粮和官府购粮的环节。
有鉴于此,一些官员便以此为由呼吁朝廷废除“征粮改银”,而是恢复明朝立国一直实行的实物征粮方式。
林晧然在看到这些请求恢复“实物征税”的奏疏后,却看不到这些官员的那份忠诚,而是看到他们已经生起了疯狂的贪念。
对此,他亦是让军司情对着这帮包藏祸心的官员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还真让他从中又揪出了三条蛆虫。
虽然朝廷对吏治整顿已经持续十几年之久,但满朝上下还是有不少挖空心思要弄钱财的贪官,致使林晧然对此亦是深感无奈。
不过好在,随着廉政署在各处设立,致使越来越多的官员无所遁形,而法治建设必定能够慢慢治愈官员贪墨的顽疾。
林晧然对于贪墨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只是这些官员突然呼吁朝廷重新“实物征税”,其实是在开倒车。
若是华夏想要摆脱农业经济的桎梏,那么就不能还是采用小农思想,而是要具备以经济为主导的思维。
虽然征收农业税看似实物征收更显合理,但此举不仅给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机会,而且损害经济的流通。
若是改为“征粮改银”的方式,不仅能够防止官员从中捞取实物的差价,而且还有利于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
正是如此,他打的不仅仅是贪官污吏,而且是针对意图开倒车的庸官。
王稚登看着走出来的林晧然,当即便说出自己的判断道:“东翁,杨俊民上疏请还政一事,事必有蹊跷!”
“王先生,何以见得?”林晧然在自己的位置坐下,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道。
王稚登迎着林晧然的目光,便是认真地询问道:“敢问东翁,以东翁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杨俊民可能推动得了还政吗?”
“不说现在皇上没有成年,哪怕皇上真成年了,他杨俊民亦是无法做成这个事情!”孙吉祥若有所思地点头,却是替林晧然回答道。
林晧然亦是感觉到这个事情有蹊跷,特别杨俊民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更是出任过吏部尚书,对官场斗争比很多人都更是清楚,此次的鲁莽行动理由有所图谋才对。
只是军情司那边还没有确切的情报,且这次并没有后续的动作,故而他亦是不晓得杨俊民此次唱的是哪一出。
“杨俊民明知道不可能推得动还政,而且还会因此而可能罢官,但他还是这样做的。如果不是为了通过此举挑拨东翁跟皇上的关系,那么他必定有更大的图谋,短期内肯定会有下一步动作!”王稚登一直尽心尽力替林晧然策划,此刻亦是表露自己的想法道。
林晧然思索片刻,当即便是淡淡地说道:“咱们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瞧一瞧杨俊民这是唱哪一出!”
尽管杨俊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员,但他的心里还是生起了一种强烈的不安,总感觉会有极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