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察针对的对象是两京的官员,不仅包括在任的官员,还包括外派、养病、丁忧和待亲等,另外挂职出任地方督抚等亦在此列。
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去留在吏部和内阁,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则是由皇上亲自裁决,翰林院不在考察之列。
据不完全统计,两京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有千余人,这些官员历来都是京察考核的重点对象。而历来变动最大的还是在京的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员,他们成为各势力所争夺的重点。
在京察中,有二项对该官员的评级最为重要:一是访单,二是考语。
访单,这里的主导权在于言官。言官结合自己的风闻或亲眼所见填写对某些官员的评价,只是每个官员都不免有朋党和政敌,故而注定是有言官赞颂和有言官贬低,甚至一些言官对某位官员直接进行诬告。
在最初之时,言官的访单并不用署名,而且朝廷对言官的访单进行保密,但此举造成很多言官胡乱进行攻击其他官员。
在鉴于此,朝廷虽然对言官的访单进行保密,但却不再接受白名的访单,要求所有言官都将自己的名字署在访单之上。
尽管如此,言官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一定的责任,但却无法根治访单所存在的私心。
特别在这一个党同伐异的大环境之中,言官哪怕明知道会暴露自己的立场,但仍然对一些敌方阵营的官员进行了攻击。
在最新的言官访单中,徐党的言官不仅将矛头指向了严党的一些顽固份分子,而且将吴山所统领的革新派进行了攻击。
这一个举动,无疑是向外界挑明了双方的敌对关系。
在京察的前期考评中,除了访单之外,最重要的则是考语。
所谓考语,是每逢京察之年,由各堂官对一众属官所写的评价。
这个时候,大、小九卿地位的重要性亦是体现出来。他们虽然没有对属官的人事权,但对属官的前途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一旦得到堂官极差的考评,该官员虽然不一定会被朝廷直接免职,但通常不会在这一次京察中得到升迁,甚至前途都要蒙上一层阴影。
由于是同一衙门工作,所以该堂官对属官的了解会比较深刻,只要这位堂官做事比较公允,那评语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按说,考语要比访单更有借鉴意义。
只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哪怕看似公正的科举,亦是时而会出现舞弊案,更何况充满着不同利益群体的京城官场。
徐阶出任首辅之后,跟着严嵩独揽大权的风格截然不同,而是将权力不断地下放到各部。
以兵部尚书杨博为例,兵部虽然被朝廷大大地削减了军费,但在肃清九边的将领之时,徐阶却给予杨博极大的自主权。
杨博所举荐的人员基本都得到通过,从而更大地掌控住了兵部。不说担心徐阶的权威,单是投桃报李,杨博都会拥护徐阶这一位首辅。
随着徐党的言官攻击于吴山所带领的革新派,加上二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朝廷的大员自是明白徐阶的一种心意。
大、小九卿的堂官能够爬到这个位置,自然不是愚蠢之人。虽然有着讲原则的官员,但在嘉靖朝这个以青词邀恩宠的大环境中,更多的官员还是谄媚之徒。
以六部为例,吏部尚书郭朴态度不明,兵部尚书杨博、礼部尚书严讷和刑部尚书黄光升肯定倾向于徐阶,工部尚书雷礼恐怕亦是明哲保身,只有户部尚书吴山才会坦护下自己的门生。
不过吴山这个人极为讲原则,顶多就给予一下公允的评价,断然不可能给予户部主事肖季年等人肉麻地捧到天上去。
反观龙池中等人的处境,则是极大的不利。
严讷等堂官不可能给吴山的门生太好的考评,本该得到中等的属官肯定给予下等,而本该得到上等的属官则要落得中下等。
只是在京城为官,谁都不会轻易犯错,但亦不可能表现得过于突出。但这种兢兢业业中,落到六部堂官的眼里只能是下等了。
正是如此,在徐阶的强大影响力下,很多部堂都是选择了“投桃报李”,从而对吴山所统领的革新派进行了打压。
“才识优瞻,操履端恪”。
“性资刚直而守官不渝,才识通敏而谳狱惟允”。
“清才济之明敏,吏事饬以文章”。
“心行惇洁而学益勤于官履,才识緼藉而政克慎乎国储”。
……
偏偏地,在当下佛光和尘的官场,很多堂官都愿意给自己的属官一些比较好的评价,并不愿意轻松跟某位官员进行结怨。
虽然他们能够否决一个官员,但决定权始终在吏部和内阁,犯不着自己做这一个恶人,跟着一位属官结下一个“深仇”。
在这一种“宽容”的大环境中,其他官员往往会得到了优待,反观革新派这边却是得到了打压,故而处境越发的艰难。
“性资和易而应事无失,刑名经历而谳狱亦详”。
“性资醇雅而操履克修,才识疏通而出纳惟慎”。
“醇实之资恒持于素履,公勤之政屡试于剧繁”。
“性资缊籍,文学素擅于关中;操履端庄,政务克勤于民部”。
……
从这种种的考评中不难看出,具体实绩,才能、操守占有重要地位,亦是评级官员的关键。而在这则评语中,还会注明“贤”或“否”,从而给该官员评级。
在对属官们的考评结束后,该堂官拿着这份写好的考评直接送到吏部,跟着吏部尚书郭朴当面进行面订,从而杜绝消息走漏的可能性。
吏部的考语由吏部尚书郭朴的所书写,自然无需要再找第二个人,自己直接进行封存即可,由京察的前一日再进行揭封。
顺天府衙,签押房中。
身穿三品官服的林晧然坐在案前,正在认真地审阅着文书,同时听取着雷通判的汇报。
由于三月春耕很快到来,他亦是开始关心着百姓的播种的情况。面对一些家庭困难的百姓,他们则是帮忙联系一些商家,从而给予这位百姓一点帮助。
雷通判负责着农业生产,对着林晧然能够关心百姓的种子问题,心里亦很是佩服。这种子的好与坏,紧密地关系到夏粮的收成。
“府尹大人,若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下官先行告辞了!”
雷通判看着林福急匆匆进来,一副明显有事的模样,看着事情已经商量妥当,便是对着林晧然微微一笑地施礼道。
林晧然亦是注意到林福的神色,便是微笑着点头道:“雷通判,慢走!”
林福看着雷通判离开,这才将一封书信递给了林晧然。
林晧然接过书信,查检信封的火印没有损坏,这才将信轻轻地拆了开来。只是看到内容之时,整张脸当即便是浮起了怒容。
“质性躁急,遇事不静!”
郭朴对周幼清的考评出炉,这无疑是一个差评。
周幼清是江西人,昔日能够被分配到吏部,正是借着江西人这个天然的关系,走了严世蕃的路子,从而得到了一个肥缺。
只是说他是严党,这事却有些牵强附会了。
在嘉靖三十七年那个大环境中,哪怕徐阶都是对严嵩唯命是从,他一个初入茅庐的官员给严府送点礼,这亦是一件极正常的事情。
“走,我们到郭府!”
林晧然当即放下手上的公务,心里当即有了明确的判断,却不再跟着郭朴继续打哑迷,而是直接跟郭朴进行摊牌。
虽然郭朴可能是将周幼清定义为严党,从而将他定为打击的对象,但周幼清更多还是属于革新派,郭朴这个考评无疑更多是彰显出他对这边的恶意,已然是将矛头指向了他这一边。
如果黄钧的事情算是一个巧合,那周幼清的评语还算是巧合,那就简直对他是傻子了,郭朴根本打一开始就包藏祸心。
西苑,无逸殿值房,檀香袅袅而起。
昔日只有严嵩才拥有的极品檀香,但现在已经到了徐阶手里,而徐阶亦是喜欢这股味道,故而时常是在值房中燃起。
身穿蟒袍的徐阶不知是标榜自己跟严嵩不同,还是单纯地不喜欢长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并没有跟皇上一直盘腿案前办公,而是一直都是坐在书桌前。
徐阶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正在票拟着两京十三省的奏疏。
随着皇上的身体欠恙,只要不是太过份的票拟意见,通常都能够得到朱笔御批。隐隐间,他已然掌握着这个王朝最大的权柄,拥有着无上的权威。
“下官见过元辅大人!”
身穿一品官服的郭朴从外面大步地走了过来,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亦是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经过这一个京察,让到郭朴身上的官威更盛。年仅五十二岁便身居吏部尚书的要职中,更是得到圣上的恩宠,当下可谓是春风得意之时。
徐阶抬眼望着郭朴,心里却没有跟这位吏部尚书较劲的想法,显得温和地抬手指着对面的座椅道:“质夫,请坐!”
“谢元辅大人!”郭朴又施一礼,这才在座椅下坐下。
徐阶已经入阁足足十年,现在位居首辅之位,又深得皇上恩宠。反观他挤身六部尚书仅一年有余,底子还很微薄,自然亦没有将徐阶取而代之的想法。
却不论将来如何,当下他们二人已经达成默契。
徐阶继续对严党进行清洗,从而坐稳首辅的位置;郭朴则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慢慢地壮大自己的实力。
正是如此,二人实质有着合作的基础,很是乐意维持于当下的局势。
徐阶将手上的奏疏放置一旁,对着郭朴又是微笑地说道:“质夫,这京察之事关系国本,你切不可马虎大意啊!”
“谨尊元辅大人教诲,下官定不负皇上及元辅大人所望!”郭朴将自身的姿态放得并不高,显得很恭敬地回答道。
一名阁吏给郭朴送来一盏滚烫的茶水,然后又悄然退了出去。
徐阶轻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这才抬头望着郭朴道:“大明的财政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吴山却不顾国本,跟着一帮年轻官员一起胡闹,令老夫颇为失望!”
“元辅大人所言极是!开海虽然带来一些财帛之物,但易于招来倭寇,届时苦的还是沿海的百姓!”郭朴显得正义凛然,当即进行附和道。
徐阶满意地点了点头,抬眼认真地望着郭朴又是说道:“质夫,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我想要借这个京察之机,请退……吴山!”
此言一出,守在门外的阁吏暗暗地咽了咽吐沫,忍不住朝着里面望了一眼。
“一切但凭元辅大人做主!”
郭朴喝了一口茶水,并没有对此进行抗争,而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道。
郭朴跟吴山是同年好友,只不过吴山既是徐阶的威胁者,何尝又不是郭朴的威胁者。
吴山是嘉靖十四年的探花,而郭朴则是庶吉士。吴山在六部尚书的位置已经即将任满七年,但郭朴去年才出任吏部尚书,资历已经拉开了很多距离。
特别一旦进入内阁,那郭朴便要排在吴山之后。大明的内阁首辅历来都是递进模式,他能够坚持徐阶告老还乡,但却不能够再等候一个吴山。
袁炜性子过于轻浮,严讷则是一脸麻子,这两个人都没有太大的威胁。唯有吴山各方面都要强于他,是他将来接任首辅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他早已经选择跟徐阶联手,先行除掉吴山这一个最大的阻碍者,为着以后接任首辅扫清阻碍。
二人其实早已经达成了默契,由他郭朴唱黑脸,徐阶则是唱红脸。
他这边故意给吴山的门生很低的评语,通过言官对吴山的门生进行攻击,然后以此相要挟。这样便能够让吴山知难而退,转而逼得吴山向朝廷交出辞呈,从而保住他的那些门生故友。
京察针对的对象是两京的官员,不仅包括在任的官员,还包括外派、养病、丁忧和待亲等,另外挂职出任地方督抚等亦在此列。
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去留在吏部和内阁,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则是由皇上亲自裁决,翰林院不在考察之列。
据不完全统计,两京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有千余人,这些官员历来都是京察考核的重点对象。而历来变动最大的还是在京的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员,他们成为各势力所争夺的重点。
在京察中,有二项对该官员的评级最为重要:一是访单,二是考语。
访单,这里的主导权在于言官。言官结合自己的风闻或亲眼所见填写对某些官员的评价,只是每个官员都不免有朋党和政敌,故而注定是有言官赞颂和有言官贬低,甚至一些言官对某位官员直接进行诬告。
在最初之时,言官的访单并不用署名,而且朝廷对言官的访单进行保密,但此举造成很多言官胡乱进行攻击其他官员。
在鉴于此,朝廷虽然对言官的访单进行保密,但却不再接受白名的访单,要求所有言官都将自己的名字署在访单之上。
尽管如此,言官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一定的责任,但却无法根治访单所存在的私心。
特别在这一个党同伐异的大环境之中,言官哪怕明知道会暴露自己的立场,但仍然对一些敌方阵营的官员进行了攻击。
在最新的言官访单中,徐党的言官不仅将矛头指向了严党的一些顽固份分子,而且将吴山所统领的革新派进行了攻击。
这一个举动,无疑是向外界挑明了双方的敌对关系。
在京察的前期考评中,除了访单之外,最重要的则是考语。
所谓考语,是每逢京察之年,由各堂官对一众属官所写的评价。
这个时候,大、小九卿地位的重要性亦是体现出来。他们虽然没有对属官的人事权,但对属官的前途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一旦得到堂官极差的考评,该官员虽然不一定会被朝廷直接免职,但通常不会在这一次京察中得到升迁,甚至前途都要蒙上一层阴影。
由于是同一衙门工作,所以该堂官对属官的了解会比较深刻,只要这位堂官做事比较公允,那评语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按说,考语要比访单更有借鉴意义。
只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哪怕看似公正的科举,亦是时而会出现舞弊案,更何况充满着不同利益群体的京城官场。
徐阶出任首辅之后,跟着严嵩独揽大权的风格截然不同,而是将权力不断地下放到各部。
以兵部尚书杨博为例,兵部虽然被朝廷大大地削减了军费,但在肃清九边的将领之时,徐阶却给予杨博极大的自主权。
杨博所举荐的人员基本都得到通过,从而更大地掌控住了兵部。不说担心徐阶的权威,单是投桃报李,杨博都会拥护徐阶这一位首辅。
随着徐党的言官攻击于吴山所带领的革新派,加上二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朝廷的大员自是明白徐阶的一种心意。
大、小九卿的堂官能够爬到这个位置,自然不是愚蠢之人。虽然有着讲原则的官员,但在嘉靖朝这个以青词邀恩宠的大环境中,更多的官员还是谄媚之徒。
以六部为例,吏部尚书郭朴态度不明,兵部尚书杨博、礼部尚书严讷和刑部尚书黄光升肯定倾向于徐阶,工部尚书雷礼恐怕亦是明哲保身,只有户部尚书吴山才会坦护下自己的门生。
不过吴山这个人极为讲原则,顶多就给予一下公允的评价,断然不可能给予户部主事肖季年等人肉麻地捧到天上去。
反观龙池中等人的处境,则是极大的不利。
严讷等堂官不可能给吴山的门生太好的考评,本该得到中等的属官肯定给予下等,而本该得到上等的属官则要落得中下等。
只是在京城为官,谁都不会轻易犯错,但亦不可能表现得过于突出。但这种兢兢业业中,落到六部堂官的眼里只能是下等了。
正是如此,在徐阶的强大影响力下,很多部堂都是选择了“投桃报李”,从而对吴山所统领的革新派进行了打压。
“才识优瞻,操履端恪”。
“性资刚直而守官不渝,才识通敏而谳狱惟允”。
“清才济之明敏,吏事饬以文章”。
“心行惇洁而学益勤于官履,才识緼藉而政克慎乎国储”。
……
偏偏地,在当下佛光和尘的官场,很多堂官都愿意给自己的属官一些比较好的评价,并不愿意轻松跟某位官员进行结怨。
虽然他们能够否决一个官员,但决定权始终在吏部和内阁,犯不着自己做这一个恶人,跟着一位属官结下一个“深仇”。
在这一种“宽容”的大环境中,其他官员往往会得到了优待,反观革新派这边却是得到了打压,故而处境越发的艰难。
“性资和易而应事无失,刑名经历而谳狱亦详”。
“性资醇雅而操履克修,才识疏通而出纳惟慎”。
“醇实之资恒持于素履,公勤之政屡试于剧繁”。
“性资缊籍,文学素擅于关中;操履端庄,政务克勤于民部”。
……
从这种种的考评中不难看出,具体实绩,才能、操守占有重要地位,亦是评级官员的关键。而在这则评语中,还会注明“贤”或“否”,从而给该官员评级。
在对属官们的考评结束后,该堂官拿着这份写好的考评直接送到吏部,跟着吏部尚书郭朴当面进行面订,从而杜绝消息走漏的可能性。
吏部的考语由吏部尚书郭朴的所书写,自然无需要再找第二个人,自己直接进行封存即可,由京察的前一日再进行揭封。
顺天府衙,签押房中。
身穿三品官服的林晧然坐在案前,正在认真地审阅着文书,同时听取着雷通判的汇报。
由于三月春耕很快到来,他亦是开始关心着百姓的播种的情况。面对一些家庭困难的百姓,他们则是帮忙联系一些商家,从而给予这位百姓一点帮助。
雷通判负责着农业生产,对着林晧然能够关心百姓的种子问题,心里亦很是佩服。这种子的好与坏,紧密地关系到夏粮的收成。
“府尹大人,若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下官先行告辞了!”
雷通判看着林福急匆匆进来,一副明显有事的模样,看着事情已经商量妥当,便是对着林晧然微微一笑地施礼道。
林晧然亦是注意到林福的神色,便是微笑着点头道:“雷通判,慢走!”
林福看着雷通判离开,这才将一封书信递给了林晧然。
林晧然接过书信,查检信封的火印没有损坏,这才将信轻轻地拆了开来。只是看到内容之时,整张脸当即便是浮起了怒容。
“质性躁急,遇事不静!”
郭朴对周幼清的考评出炉,这无疑是一个差评。
周幼清是江西人,昔日能够被分配到吏部,正是借着江西人这个天然的关系,走了严世蕃的路子,从而得到了一个肥缺。
只是说他是严党,这事却有些牵强附会了。
在嘉靖三十七年那个大环境中,哪怕徐阶都是对严嵩唯命是从,他一个初入茅庐的官员给严府送点礼,这亦是一件极正常的事情。
“走,我们到郭府!”
林晧然当即放下手上的公务,心里当即有了明确的判断,却不再跟着郭朴继续打哑迷,而是直接跟郭朴进行摊牌。
虽然郭朴可能是将周幼清定义为严党,从而将他定为打击的对象,但周幼清更多还是属于革新派,郭朴这个考评无疑更多是彰显出他对这边的恶意,已然是将矛头指向了他这一边。
如果黄钧的事情算是一个巧合,那周幼清的评语还算是巧合,那就简直对他是傻子了,郭朴根本打一开始就包藏祸心。
西苑,无逸殿值房,檀香袅袅而起。
昔日只有严嵩才拥有的极品檀香,但现在已经到了徐阶手里,而徐阶亦是喜欢这股味道,故而时常是在值房中燃起。
身穿蟒袍的徐阶不知是标榜自己跟严嵩不同,还是单纯地不喜欢长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并没有跟皇上一直盘腿案前办公,而是一直都是坐在书桌前。
徐阶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正在票拟着两京十三省的奏疏。
随着皇上的身体欠恙,只要不是太过份的票拟意见,通常都能够得到朱笔御批。隐隐间,他已然掌握着这个王朝最大的权柄,拥有着无上的权威。
“下官见过元辅大人!”
身穿一品官服的郭朴从外面大步地走了过来,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亦是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经过这一个京察,让到郭朴身上的官威更盛。年仅五十二岁便身居吏部尚书的要职中,更是得到圣上的恩宠,当下可谓是春风得意之时。
徐阶抬眼望着郭朴,心里却没有跟这位吏部尚书较劲的想法,显得温和地抬手指着对面的座椅道:“质夫,请坐!”
“谢元辅大人!”郭朴又施一礼,这才在座椅下坐下。
徐阶已经入阁足足十年,现在位居首辅之位,又深得皇上恩宠。反观他挤身六部尚书仅一年有余,底子还很微薄,自然亦没有将徐阶取而代之的想法。
却不论将来如何,当下他们二人已经达成默契。
徐阶继续对严党进行清洗,从而坐稳首辅的位置;郭朴则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慢慢地壮大自己的实力。
正是如此,二人实质有着合作的基础,很是乐意维持于当下的局势。
徐阶将手上的奏疏放置一旁,对着郭朴又是微笑地说道:“质夫,这京察之事关系国本,你切不可马虎大意啊!”
“谨尊元辅大人教诲,下官定不负皇上及元辅大人所望!”郭朴将自身的姿态放得并不高,显得很恭敬地回答道。
一名阁吏给郭朴送来一盏滚烫的茶水,然后又悄然退了出去。
徐阶轻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这才抬头望着郭朴道:“大明的财政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吴山却不顾国本,跟着一帮年轻官员一起胡闹,令老夫颇为失望!”
“元辅大人所言极是!开海虽然带来一些财帛之物,但易于招来倭寇,届时苦的还是沿海的百姓!”郭朴显得正义凛然,当即进行附和道。
徐阶满意地点了点头,抬眼认真地望着郭朴又是说道:“质夫,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我想要借这个京察之机,请退……吴山!”
此言一出,守在门外的阁吏暗暗地咽了咽吐沫,忍不住朝着里面望了一眼。
“一切但凭元辅大人做主!”
郭朴喝了一口茶水,并没有对此进行抗争,而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道。
郭朴跟吴山是同年好友,只不过吴山既是徐阶的威胁者,何尝又不是郭朴的威胁者。
吴山是嘉靖十四年的探花,而郭朴则是庶吉士。吴山在六部尚书的位置已经即将任满七年,但郭朴去年才出任吏部尚书,资历已经拉开了很多距离。
特别一旦进入内阁,那郭朴便要排在吴山之后。大明的内阁首辅历来都是递进模式,他能够坚持徐阶告老还乡,但却不能够再等候一个吴山。
袁炜性子过于轻浮,严讷则是一脸麻子,这两个人都没有太大的威胁。唯有吴山各方面都要强于他,是他将来接任首辅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他早已经选择跟徐阶联手,先行除掉吴山这一个最大的阻碍者,为着以后接任首辅扫清阻碍。
二人其实早已经达成了默契,由他郭朴唱黑脸,徐阶则是唱红脸。
他这边故意给吴山的门生很低的评语,通过言官对吴山的门生进行攻击,然后以此相要挟。这样便能够让吴山知难而退,转而逼得吴山向朝廷交出辞呈,从而保住他的那些门生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