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逗傻子玩呢?
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晋国的贵族逃亡,优先选择便是逃往楚国。
同理,楚国的贵族逃亡,第一选择会是晋国。
两个国家是竞争的关系,面对逃亡而来的贵族,一般是根据血统或身份给予匹配的待遇。
近些年来哪些逃亡者的名气最大?
在晋国这边,申巫臣这位楚国逃亡贵族的名气大。
在楚国那边,伯州犁这位从晋国逃亡过去的贵族名气大。
若说给予待遇和安排职务方面,晋国显得比较大气,不止给了申巫臣匹配的封地,还安排了很重的任务。
楚国在安排伯州犁的动作上显得比较小气,这一点从伯州犁没有改掉“氏”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伯州犁没有在楚国获得封地,他也没有得到什么任务,角色就像是楚共王身边多了一位宠臣那般。
讲事实,楚国对伯州犁的处置很像是在羞辱郤氏。
那是尽管郤氏消灭伯氏,起码伯氏还是郤氏的小宗,伯州犁身上也流着郤氏的血脉。
当前是看血统的时代。在这样的年代,维护血统的高贵是一种理所当然,结果伯州犁竟然在楚国当宠臣的角色,对郤氏不是一种羞辱又是什么。
郤锜或郤至得知伯州犁在楚国的待遇,心态大概就是:额可以不要,你特么别真的不当一回事啊!
面对晋君周的眼神,楼令给了一个微微点头的回应。
世人未必误解郤锜,但是了解非常有限。
楼令在与郤氏的交往中,极少听过郤锜或郤至说起伯氏,可能是一种遮丑的行为,要说多么当回事也是未必。
家族内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只不过,郤氏消灭伯氏这个小宗的过程并未掀起什么大波折,得知伯州犁逃亡也没有进行追杀。
以郤锜和郤至的为人,他们实际上就是选择放过伯州犁了。
“中军将,或许可以见一见?”楼令说道。
郤锜沉声说道:“自然要见。”
再怎么说,伯州犁是代表楚君招而来,总要听听会说一些什么,好对楚国庙堂想做什么有所依据进行判断。
大军当然不会因为伯州犁的队伍过来而停止行军,只是晋国的高层会让人临时搭建场地进行接见而已。
伯州犁一众人站在边上看着一队又一队的联军过去,不免是要进行议论的。
“数量不对。”伯州犁说得是晋军之外的他国之军。
目测人数多寡是当前贵族需要掌握的技能,伯州犁只是看了一会就看出诸侯并没有带上足额的部队,最多出动半数,数量少的只有三成。
轮到晋军队列走过,伯州犁又看出中小家族的数量最多。
仅仅是各个卿位家族没有出动满额的部队,是不是能够进行相关的联想呢?
“看来,晋国卿位家族的损失比庙堂预估的要惨重?要真的是那样,晋国未必能一直赢下去。”伯州犁曾经怎么说也是郤氏小宗伯氏的世子。
那样的身份足够伯州犁接触到很多事情,充分了解晋国高层的做事方式和心态。
根据伯州犁的了解,晋国层次不是无比艰难,不会连起码的面子工程都不顾了。
伯州犁将自己的猜测讲出来。
孙安立刻问道:“他们这一次是在虚张声势?”
“不是虚张声势,乃是无奈之举。”伯州犁说道。
孙安立刻反应过来,说道:“也是……,我们损失惨重,晋国又能够好到哪去,列国的损失只会更大。”
当然,他们心里清楚一点,楚军与晋军交战一般是己方损失三人才交换到一名晋军。
也就是说,晋国的损失远比楚国更少。
至于说列国?楚军单独跟晋国之外的国家打,对上宋国、齐国可以打个一比一的战损,其他国家则是至少一比三的战损了。
实际上,楚国的精锐真的就是比晋国少。这是国家现状决定了的事实。
晋国施行的是军果主义,大氛围便是那样,整体的氛围会敦促各个有资格纳赋的人足够自律。
楚国就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他们还极爱拉蛮人凑数,封君也极爱拉上农夫凑人头。
所以,楚军的规模看上去很庞大,真正能打的可能也就三分之一。
晋国当然也存在凑数的部队,一般是各个小家族的纳赋之人,后面又加了一个“羡”的阶层。
要定义精锐的话,晋国的精锐部队便是卿位家族的私军。
楚国能够称之为精锐的便是“左右广”,封君与贵族的部曲。
只是,一样有精锐的名头,成分一定存在区别。
总体来说,同等的数量之下,晋国卿位家族的私军可以跟楚国的“左右广”打得有声有色;晋国卿位家族的军队跟楚国封君或贵族那些所谓的精锐较量,一般情况下会是楚军出动两倍的数量才能扛得住。
晋国没有扩编之前,楚军能够依靠更多的数量优势跟晋军打得有胜有负,大概是六四开的现状。
等晋国完成了扩编,无论是原本的历史或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楚国基本就是十场九败了。
那是晋国出动的军队数量不差楚国太多,同样是凑数的群体,晋君凑数的人比楚国凑数的人更能打。
这样看起来,楚国跟晋国比精锐或凑数,一样是比不过。
伯州犁被招呼,带着队伍跟上来人,来到一处被布幔围起来的临时营地。
其他人自然要待在布幔外面,伯州犁只是带上两人来见晋国的卿大夫。
出面的卿大夫只有楼令与中行偃,至少伯州犁能够见到的人是这样。
“代寡君问候晋君。”伯州犁见过中行偃,还是第一次见到楼令本人。
楼令回礼,说道:“祝贺楚国新君继位。”
这种场合谁先讲话很重要,一下子让伯州犁判断开口说话的人就是楼令了。
毕竟,中行偃在卿位调动后成了上军佐,中军将郤锜和中军佐郤至都不在,能够在中行偃之前说话的人只会是楼令这位上军将。
这样的规则,只要人类存在社会,一定会一直存在。
伯州犁近乎于贪婪地对楼令进行观察。
想要了解一个人,绝不是根据道听途说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事实上,面由心生有其道理,一个人的境遇或性格怎么样,通常可以根据面相来判断。
面色愁苦的人,他们的生活肯定过得不如意。
脸色麻木的人,他们在生活不如意的同时,多少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要是看着就神采飞扬,不说到底多么富足,起码精神世界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伯州犁眼中的楼令没有明显的意气风发,硬要说就是看上去非常稳重。
“各种消息显示实际掌握晋国的人是楼令?看面相的话,确实是位高权重该有的风度。”伯州犁逃亡之后境遇并不好,大起大落之下掌握了察言观色的本领。
作为伯氏世子的那一段时间,伯州犁过得富足又有权势。
逃亡到出国之后,吃喝方面虽然不愁,但就是寄人篱下的现状。
“足下仍为伯氏?”楼令有点不按套路。
伯州犁愣了一下,苦涩说道:“是,在楚国并未被赏赐封地。”
这种开场让孙安和斗季对视了一眼,能够看到对方皱起的眉头。
楚国在对待伯州犁的投奔上面,真真切切干得不大气。这个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其实,跟伯州犁逃亡到楚国的时间段有关。
那个时候,楚国对晋国取得大胜,哪里会多么在乎伯州犁呢?
等楚国面对晋国处在劣势,楚共王不是没有想过补救,大多是有想法要实施,很快被其它事情吸引了注意力。
轮到晋国开始不讲武德,楚共王一想到伯州犁的出身就感到厌恶,补救什么的自然就没了。
这一次,还是楚国新君继位,算是翻了新篇,才让伯州犁重新进入楚国庙堂的视野。
“中军将和中军佐知道这一件事情会很生气。”楼令说着扫视孙安与斗季。
再怎么说,伯州犁跟郤氏有血缘关系,逃亡到楚国没有获得应有待遇,就是楚国在对郤氏进行羞辱。
郤氏肯定早就知道伯州犁在楚国的遭遇,让楼令在这种场合讲那样的话,孙安和斗季将话传回去,楚国君臣应该觉得难堪了。
伯州犁不好接话。
说点什么好呢?
就这一件事情,说什么都不好。
伯氏没有犯下太大的过错,单纯就是郤氏有话事人过于贪婪,闹出了一场内乱。
主谋之一的郤犨已经去世了。
另一个主谋,也就是郤至还活着,并且现在极其位高权重。
如果可以的话,伯州犁一点不想担任使者过来。
伯州犁被忽视了太久,重新踏上政治舞台,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出使。
天下人都知道郤锜和郤至脾气火爆以及做事不管不顾,难道伯州犁就不知道吗?
因此,得到任务的伯州犁,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命休矣!”
若伯州犁忠心于楚国,他在过来之后,得到再好的礼遇也应该各种作死。
楚国并未给予伯州犁好的待遇,凭什么让他尽忠啊?
“寡君请问贵国,为什么没有答复会盟一事?”伯州犁直接讲正事。
中行偃笑着问道:“是举行弭兵会盟的事情吗?”
伯州犁颔首道:“正是。”
中行偃摇着头说道:“贵国之君当时乃是储君,亦未正式派出使团,如何回复呢。”
说得极是啊!
虽然储君有时候能够代表国家,但也是“有时候”而已。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国之君可以代表国家。
在个别时候,一国之君甚至都无法代表国家。特指就是没有实权的国君,或是该国处在极大的内乱之中。
至于大臣?没有来自君主的授权,任何情况下都代表不了国家。
楚君招派人偷偷接触郤锜的时候还是储君。注意“储君”和“偷偷”这两个关键词。
名不正且言不顺,要让郤锜怎么对待?
也就是郤锜不懂得操作,要不然会让楚君招以及楚国变成笑话。
懂得操作的楼令需要悠着点,不好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伯州犁知道中行偃说得对。
“这一次前来,乃是重提弭兵会盟之事。”伯州犁说着看向孙安,给了一个提醒的眼神。
孙安从行囊中拿出一个卷轴,看款式是一封国书。
“不如贵使先告诉我,为什么我国要答应与贵国举行弭兵会盟吧。”楼令说道。
第一次弭兵会盟的格局是晋国刚刚惨败,可是楚国也发生了内乱,其余列国被常年征战折磨得不轻。
等于说,当时是有那种需要。
并且,那个时候的楚国和晋国实际上都没有太当回事,更像是联合起来演戏给一众诸侯看。
伯州犁拿出老故事来新谈,听得在场晋人控制不住感觉好笑。
当前的局势是,楚国处在极度的衰弱期,晋国并没有发生内乱,列国并不敢违逆来自晋国的指示。
直接说就是晋国并没有遭遇什么窘境,不存在罢兵休战的需要。
另外,最为现实的情况是,晋国凭什么用第一次弭兵会盟的条款,来跟楚国展开第二次弭兵会盟呢。
这一点,楼令和中行偃看了国书,真的无法控制发出了笑声。
不礼貌的行为让孙安心中发怒,但也是只是怒一怒,忍耐不发作。
现在是楚国有求于晋国,搞砸了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理智的人不会做出失智的行为。
楚国的国书怎么写的呢?上面写道,晋国与楚国同时可以领导对方的属国,有权收取进贡以及进行征召。
完全就是楚国君臣没有搞清楚事实,提出跟讹诈差不多的条款。
如果晋国君臣答应举行这样的会盟,脑子一定是被门给夹了。
“我都不用转交寡君,可以当场回复贵使,正式拒绝展开会盟。”楼令说着将国书递给楼森,示意交还回去。
伯州犁比谁都清楚晋国不可能答应那些条款,碍于在楚国没有说话的份量,连建议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等着被打脸。
“我国正在国丧。”伯州犁说道。
一个国家正在国丧期间,进行入侵很容易致使同仇敌忾,哪怕打赢了也会得到一个坏名声。
所以,并非是国丧不伐,主要是可能得不偿失。
最为现实的还有一点,一国正在举行国丧,可能没有名正言顺的首脑,打赢也不知道谁能够负责进行赔偿。
只不过,楚国已经有新君继位,等于是有了新的首脑。
现在,只要晋国愿意承受可能的损失惨重,加上不在乎名声,完全可以不顾楚国正在国丧而实施入侵。
中行偃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们已经来了。”
意思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相信伯州犁等人可以听得懂,他们要是无法代替楚国开出更好的停战条件,可以起身带人离开了。
晋人出身的伯州犁当然知道晋国的尿性。
晋国纯粹就是变成天下霸主才端了起来,实际上真不是太在乎礼法。
有太多的往事可以证明晋人没有多么拿礼法当回事,单纯就是晋国伪装太久,搞得世人以为晋国是一个文明国家。
孙安几次按耐不住,不断地给伯州犁使眼色。
“赶紧作死啊!”孙安心里无比着急。
还是那一句话,楚国对伯州犁没有给予匹配的待遇,凭什么让伯州犁为楚国舍命?
只是,伯州犁还要继续在楚国混,不好真的什么都不做。
“我们可以见晋君一面吗?”伯州犁选择了最为温和的方式。
楼令与中行偃对视了一眼。
“就不用见了。”楼令说道。
讲实话,这样显得很无礼。
“你们拿我们当傻子,我们也不用尊重你们。”楼令给出理由。
尊重是建立在互相之间的态度之上。
伯州犁敢拿那样的国书过来出使,摆明就是拿晋国君臣当傻子。
事情都这样了,晋国要是表现得太有礼节,可真的要成为傻子了。
真的论起来,楼令与中行偃已经显得无比克制,愿意跟楚国来使好好说话。
要是不给楚国留体面,楼令和中行偃应该看完楚国的国书,喊人将伯州犁三人乱棍驱逐了。
伯州犁想说点什么。
“贵国想做什么,请一定尽快。”楼令看了一眼伯州犁,目光转到孙安身上,说道:“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另外,请一定慎重对待,别再干类似的傻事。”
以楚国给予伯州犁的待遇,使团中真正能够做主的人肯定不是伯州犁啊。
楼令事先不认得孙安或斗季,通报姓名才知道来历。
既然知道了出身,楼令当然能够判断真正做主的人便在其一,大概率是叔孙敖的儿子孙安了。
“告辞!”
伯州犁一点不想作死,无视了孙安与斗季的眼色,一点不拖泥带水。
“楚国故意让伯州犁来送死的吧?”中行偃问道。
楼令说道:“这是一个小把戏。”
这个小把戏是楚国君臣根据对郤锜和郤至的了解而设置。
道理还是那样,世人都知道郤锜和郤至的脾气非常火爆,发怒的情况下顾不了太多,超大可能会是先爽了再说。
要是郤锜或郤至把身为楚国使者的伯州犁杀死,羞辱楚国使得全体楚人同仇敌忾是其一,再来会让列国无比害怕。
晋国确实很强大,正是因为晋国非常强大,表现出一点世俗都不顾,谁不会心惊胆战啊?
临时布置的场地自然会有人收拾,楼令和中行偃事后去见晋君周与其他同僚,讲了会面的过程。
当时,其实郤锜和郤至只是隔着一道布幔,听完了会面对话的全程。
楼令讲完过程,说道:“需要将楚国图谋失败的事情会知诸侯。”
中行偃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楚国的阴谋是建立在认定郤锜和郤至会杀伯州犁之上,由于郤锜和郤至就是脾气火爆的人,讲出去一定会让诸侯相信。
只是呢,郤锜和郤至的名誉可能会受损。
郑丘缓低声对郤锜说道:“对国家有好处,对家主不是好事。”
“怎么说?”郤锜问道。
郑丘缓也就解释了起来。
“上军将那样做,自然有其道理。”郤锜其实知道自己的名声,早就无所谓了。
“这……”郑丘缓深感无奈,眼睛瞥向郤至进行求助。
郤至看到郑丘缓在注视自己,笑呵呵地说道:“你不懂。”
什么懂不懂得,郑丘缓变得更加无奈,心想:“这是信任到什么程度啊?”
郤氏这么一个强大的家族,怎么可能没有人前来投奔?
带上封地投奔郤氏的家族,他们成了郤氏的附庸。
没有封地的人,他们投奔郤氏之后根据出身担任相应的职位,不少就获得了家臣的身份。
在郤锜刚刚成为郤氏之主的阶段,不少家臣有发挥的空间,郑丘缓便是有得发挥的家臣之一。
等郤锜和郤至越来越倚重楼令之后,他们这些家臣的重要性变得几近于无。
要是同为郤氏家臣的身份,郑丘缓有得是方法进行竞争。
偏偏楼令非但不是郤氏家臣,先是司马,后来是中军尉,最后干脆成了卿大夫。
他们还怎么竞争?不止不敢竞争,相反要悠着点,不想讨好也别得罪了。
郑丘缓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到目前为止看来,郤氏在楼令的帮助下一直获得好处。
要说楼令有没有给郤氏挖了什么坑,反正他们没有看出来。
“就那样做吧。”晋君周说得是将楚国耍阴谋公之于众的事情。
晋国君臣都有渠道,很快就让列国知道楚国干了什么事情。
列国君臣以为自己了解郤锜和郤至,第一时间相信楚国就是有阴谋。
哪怕有诸侯不相信,他们也乐得楚国表现出心虚。
“那样的事情都干得出来,看来楚国是真不行了?”齐君环更多的是感到担忧。
晏婴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这一次是非打不可了。”
齐国君臣已经得知楼令的反馈,晋国默许齐国攻灭莱国。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单方面认为跟晋国处在蜜月期,有其它想法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表现出对晋国的恭顺。
联军抵达“宛丘”。
早有南方的诸侯在“宛丘”等待,来的诸侯还不少。
“这一次会盟,用什么名义?”晋君周喜欢会盟,更知道多数南方国家会盟意味着什么,整个人看上去很兴奋。
会盟用什么名义?这个确实应该拿出一个好名头。
晋国的贵族逃亡,优先选择便是逃往楚国。
同理,楚国的贵族逃亡,第一选择会是晋国。
两个国家是竞争的关系,面对逃亡而来的贵族,一般是根据血统或身份给予匹配的待遇。
近些年来哪些逃亡者的名气最大?
在晋国这边,申巫臣这位楚国逃亡贵族的名气大。
在楚国那边,伯州犁这位从晋国逃亡过去的贵族名气大。
若说给予待遇和安排职务方面,晋国显得比较大气,不止给了申巫臣匹配的封地,还安排了很重的任务。
楚国在安排伯州犁的动作上显得比较小气,这一点从伯州犁没有改掉“氏”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伯州犁没有在楚国获得封地,他也没有得到什么任务,角色就像是楚共王身边多了一位宠臣那般。
讲事实,楚国对伯州犁的处置很像是在羞辱郤氏。
那是尽管郤氏消灭伯氏,起码伯氏还是郤氏的小宗,伯州犁身上也流着郤氏的血脉。
当前是看血统的时代。在这样的年代,维护血统的高贵是一种理所当然,结果伯州犁竟然在楚国当宠臣的角色,对郤氏不是一种羞辱又是什么。
郤锜或郤至得知伯州犁在楚国的待遇,心态大概就是:额可以不要,你特么别真的不当一回事啊!
面对晋君周的眼神,楼令给了一个微微点头的回应。
世人未必误解郤锜,但是了解非常有限。
楼令在与郤氏的交往中,极少听过郤锜或郤至说起伯氏,可能是一种遮丑的行为,要说多么当回事也是未必。
家族内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只不过,郤氏消灭伯氏这个小宗的过程并未掀起什么大波折,得知伯州犁逃亡也没有进行追杀。
以郤锜和郤至的为人,他们实际上就是选择放过伯州犁了。
“中军将,或许可以见一见?”楼令说道。
郤锜沉声说道:“自然要见。”
再怎么说,伯州犁是代表楚君招而来,总要听听会说一些什么,好对楚国庙堂想做什么有所依据进行判断。
大军当然不会因为伯州犁的队伍过来而停止行军,只是晋国的高层会让人临时搭建场地进行接见而已。
伯州犁一众人站在边上看着一队又一队的联军过去,不免是要进行议论的。
“数量不对。”伯州犁说得是晋军之外的他国之军。
目测人数多寡是当前贵族需要掌握的技能,伯州犁只是看了一会就看出诸侯并没有带上足额的部队,最多出动半数,数量少的只有三成。
轮到晋军队列走过,伯州犁又看出中小家族的数量最多。
仅仅是各个卿位家族没有出动满额的部队,是不是能够进行相关的联想呢?
“看来,晋国卿位家族的损失比庙堂预估的要惨重?要真的是那样,晋国未必能一直赢下去。”伯州犁曾经怎么说也是郤氏小宗伯氏的世子。
那样的身份足够伯州犁接触到很多事情,充分了解晋国高层的做事方式和心态。
根据伯州犁的了解,晋国层次不是无比艰难,不会连起码的面子工程都不顾了。
伯州犁将自己的猜测讲出来。
孙安立刻问道:“他们这一次是在虚张声势?”
“不是虚张声势,乃是无奈之举。”伯州犁说道。
孙安立刻反应过来,说道:“也是……,我们损失惨重,晋国又能够好到哪去,列国的损失只会更大。”
当然,他们心里清楚一点,楚军与晋军交战一般是己方损失三人才交换到一名晋军。
也就是说,晋国的损失远比楚国更少。
至于说列国?楚军单独跟晋国之外的国家打,对上宋国、齐国可以打个一比一的战损,其他国家则是至少一比三的战损了。
实际上,楚国的精锐真的就是比晋国少。这是国家现状决定了的事实。
晋国施行的是军果主义,大氛围便是那样,整体的氛围会敦促各个有资格纳赋的人足够自律。
楚国就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他们还极爱拉蛮人凑数,封君也极爱拉上农夫凑人头。
所以,楚军的规模看上去很庞大,真正能打的可能也就三分之一。
晋国当然也存在凑数的部队,一般是各个小家族的纳赋之人,后面又加了一个“羡”的阶层。
要定义精锐的话,晋国的精锐部队便是卿位家族的私军。
楚国能够称之为精锐的便是“左右广”,封君与贵族的部曲。
只是,一样有精锐的名头,成分一定存在区别。
总体来说,同等的数量之下,晋国卿位家族的私军可以跟楚国的“左右广”打得有声有色;晋国卿位家族的军队跟楚国封君或贵族那些所谓的精锐较量,一般情况下会是楚军出动两倍的数量才能扛得住。
晋国没有扩编之前,楚军能够依靠更多的数量优势跟晋军打得有胜有负,大概是六四开的现状。
等晋国完成了扩编,无论是原本的历史或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楚国基本就是十场九败了。
那是晋国出动的军队数量不差楚国太多,同样是凑数的群体,晋君凑数的人比楚国凑数的人更能打。
这样看起来,楚国跟晋国比精锐或凑数,一样是比不过。
伯州犁被招呼,带着队伍跟上来人,来到一处被布幔围起来的临时营地。
其他人自然要待在布幔外面,伯州犁只是带上两人来见晋国的卿大夫。
出面的卿大夫只有楼令与中行偃,至少伯州犁能够见到的人是这样。
“代寡君问候晋君。”伯州犁见过中行偃,还是第一次见到楼令本人。
楼令回礼,说道:“祝贺楚国新君继位。”
这种场合谁先讲话很重要,一下子让伯州犁判断开口说话的人就是楼令了。
毕竟,中行偃在卿位调动后成了上军佐,中军将郤锜和中军佐郤至都不在,能够在中行偃之前说话的人只会是楼令这位上军将。
这样的规则,只要人类存在社会,一定会一直存在。
伯州犁近乎于贪婪地对楼令进行观察。
想要了解一个人,绝不是根据道听途说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事实上,面由心生有其道理,一个人的境遇或性格怎么样,通常可以根据面相来判断。
面色愁苦的人,他们的生活肯定过得不如意。
脸色麻木的人,他们在生活不如意的同时,多少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要是看着就神采飞扬,不说到底多么富足,起码精神世界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伯州犁眼中的楼令没有明显的意气风发,硬要说就是看上去非常稳重。
“各种消息显示实际掌握晋国的人是楼令?看面相的话,确实是位高权重该有的风度。”伯州犁逃亡之后境遇并不好,大起大落之下掌握了察言观色的本领。
作为伯氏世子的那一段时间,伯州犁过得富足又有权势。
逃亡到出国之后,吃喝方面虽然不愁,但就是寄人篱下的现状。
“足下仍为伯氏?”楼令有点不按套路。
伯州犁愣了一下,苦涩说道:“是,在楚国并未被赏赐封地。”
这种开场让孙安和斗季对视了一眼,能够看到对方皱起的眉头。
楚国在对待伯州犁的投奔上面,真真切切干得不大气。这个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其实,跟伯州犁逃亡到楚国的时间段有关。
那个时候,楚国对晋国取得大胜,哪里会多么在乎伯州犁呢?
等楚国面对晋国处在劣势,楚共王不是没有想过补救,大多是有想法要实施,很快被其它事情吸引了注意力。
轮到晋国开始不讲武德,楚共王一想到伯州犁的出身就感到厌恶,补救什么的自然就没了。
这一次,还是楚国新君继位,算是翻了新篇,才让伯州犁重新进入楚国庙堂的视野。
“中军将和中军佐知道这一件事情会很生气。”楼令说着扫视孙安与斗季。
再怎么说,伯州犁跟郤氏有血缘关系,逃亡到楚国没有获得应有待遇,就是楚国在对郤氏进行羞辱。
郤氏肯定早就知道伯州犁在楚国的遭遇,让楼令在这种场合讲那样的话,孙安和斗季将话传回去,楚国君臣应该觉得难堪了。
伯州犁不好接话。
说点什么好呢?
就这一件事情,说什么都不好。
伯氏没有犯下太大的过错,单纯就是郤氏有话事人过于贪婪,闹出了一场内乱。
主谋之一的郤犨已经去世了。
另一个主谋,也就是郤至还活着,并且现在极其位高权重。
如果可以的话,伯州犁一点不想担任使者过来。
伯州犁被忽视了太久,重新踏上政治舞台,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出使。
天下人都知道郤锜和郤至脾气火爆以及做事不管不顾,难道伯州犁就不知道吗?
因此,得到任务的伯州犁,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命休矣!”
若伯州犁忠心于楚国,他在过来之后,得到再好的礼遇也应该各种作死。
楚国并未给予伯州犁好的待遇,凭什么让他尽忠啊?
“寡君请问贵国,为什么没有答复会盟一事?”伯州犁直接讲正事。
中行偃笑着问道:“是举行弭兵会盟的事情吗?”
伯州犁颔首道:“正是。”
中行偃摇着头说道:“贵国之君当时乃是储君,亦未正式派出使团,如何回复呢。”
说得极是啊!
虽然储君有时候能够代表国家,但也是“有时候”而已。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国之君可以代表国家。
在个别时候,一国之君甚至都无法代表国家。特指就是没有实权的国君,或是该国处在极大的内乱之中。
至于大臣?没有来自君主的授权,任何情况下都代表不了国家。
楚君招派人偷偷接触郤锜的时候还是储君。注意“储君”和“偷偷”这两个关键词。
名不正且言不顺,要让郤锜怎么对待?
也就是郤锜不懂得操作,要不然会让楚君招以及楚国变成笑话。
懂得操作的楼令需要悠着点,不好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伯州犁知道中行偃说得对。
“这一次前来,乃是重提弭兵会盟之事。”伯州犁说着看向孙安,给了一个提醒的眼神。
孙安从行囊中拿出一个卷轴,看款式是一封国书。
“不如贵使先告诉我,为什么我国要答应与贵国举行弭兵会盟吧。”楼令说道。
第一次弭兵会盟的格局是晋国刚刚惨败,可是楚国也发生了内乱,其余列国被常年征战折磨得不轻。
等于说,当时是有那种需要。
并且,那个时候的楚国和晋国实际上都没有太当回事,更像是联合起来演戏给一众诸侯看。
伯州犁拿出老故事来新谈,听得在场晋人控制不住感觉好笑。
当前的局势是,楚国处在极度的衰弱期,晋国并没有发生内乱,列国并不敢违逆来自晋国的指示。
直接说就是晋国并没有遭遇什么窘境,不存在罢兵休战的需要。
另外,最为现实的情况是,晋国凭什么用第一次弭兵会盟的条款,来跟楚国展开第二次弭兵会盟呢。
这一点,楼令和中行偃看了国书,真的无法控制发出了笑声。
不礼貌的行为让孙安心中发怒,但也是只是怒一怒,忍耐不发作。
现在是楚国有求于晋国,搞砸了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理智的人不会做出失智的行为。
楚国的国书怎么写的呢?上面写道,晋国与楚国同时可以领导对方的属国,有权收取进贡以及进行征召。
完全就是楚国君臣没有搞清楚事实,提出跟讹诈差不多的条款。
如果晋国君臣答应举行这样的会盟,脑子一定是被门给夹了。
“我都不用转交寡君,可以当场回复贵使,正式拒绝展开会盟。”楼令说着将国书递给楼森,示意交还回去。
伯州犁比谁都清楚晋国不可能答应那些条款,碍于在楚国没有说话的份量,连建议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等着被打脸。
“我国正在国丧。”伯州犁说道。
一个国家正在国丧期间,进行入侵很容易致使同仇敌忾,哪怕打赢了也会得到一个坏名声。
所以,并非是国丧不伐,主要是可能得不偿失。
最为现实的还有一点,一国正在举行国丧,可能没有名正言顺的首脑,打赢也不知道谁能够负责进行赔偿。
只不过,楚国已经有新君继位,等于是有了新的首脑。
现在,只要晋国愿意承受可能的损失惨重,加上不在乎名声,完全可以不顾楚国正在国丧而实施入侵。
中行偃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们已经来了。”
意思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相信伯州犁等人可以听得懂,他们要是无法代替楚国开出更好的停战条件,可以起身带人离开了。
晋人出身的伯州犁当然知道晋国的尿性。
晋国纯粹就是变成天下霸主才端了起来,实际上真不是太在乎礼法。
有太多的往事可以证明晋人没有多么拿礼法当回事,单纯就是晋国伪装太久,搞得世人以为晋国是一个文明国家。
孙安几次按耐不住,不断地给伯州犁使眼色。
“赶紧作死啊!”孙安心里无比着急。
还是那一句话,楚国对伯州犁没有给予匹配的待遇,凭什么让伯州犁为楚国舍命?
只是,伯州犁还要继续在楚国混,不好真的什么都不做。
“我们可以见晋君一面吗?”伯州犁选择了最为温和的方式。
楼令与中行偃对视了一眼。
“就不用见了。”楼令说道。
讲实话,这样显得很无礼。
“你们拿我们当傻子,我们也不用尊重你们。”楼令给出理由。
尊重是建立在互相之间的态度之上。
伯州犁敢拿那样的国书过来出使,摆明就是拿晋国君臣当傻子。
事情都这样了,晋国要是表现得太有礼节,可真的要成为傻子了。
真的论起来,楼令与中行偃已经显得无比克制,愿意跟楚国来使好好说话。
要是不给楚国留体面,楼令和中行偃应该看完楚国的国书,喊人将伯州犁三人乱棍驱逐了。
伯州犁想说点什么。
“贵国想做什么,请一定尽快。”楼令看了一眼伯州犁,目光转到孙安身上,说道:“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另外,请一定慎重对待,别再干类似的傻事。”
以楚国给予伯州犁的待遇,使团中真正能够做主的人肯定不是伯州犁啊。
楼令事先不认得孙安或斗季,通报姓名才知道来历。
既然知道了出身,楼令当然能够判断真正做主的人便在其一,大概率是叔孙敖的儿子孙安了。
“告辞!”
伯州犁一点不想作死,无视了孙安与斗季的眼色,一点不拖泥带水。
“楚国故意让伯州犁来送死的吧?”中行偃问道。
楼令说道:“这是一个小把戏。”
这个小把戏是楚国君臣根据对郤锜和郤至的了解而设置。
道理还是那样,世人都知道郤锜和郤至的脾气非常火爆,发怒的情况下顾不了太多,超大可能会是先爽了再说。
要是郤锜或郤至把身为楚国使者的伯州犁杀死,羞辱楚国使得全体楚人同仇敌忾是其一,再来会让列国无比害怕。
晋国确实很强大,正是因为晋国非常强大,表现出一点世俗都不顾,谁不会心惊胆战啊?
临时布置的场地自然会有人收拾,楼令和中行偃事后去见晋君周与其他同僚,讲了会面的过程。
当时,其实郤锜和郤至只是隔着一道布幔,听完了会面对话的全程。
楼令讲完过程,说道:“需要将楚国图谋失败的事情会知诸侯。”
中行偃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楚国的阴谋是建立在认定郤锜和郤至会杀伯州犁之上,由于郤锜和郤至就是脾气火爆的人,讲出去一定会让诸侯相信。
只是呢,郤锜和郤至的名誉可能会受损。
郑丘缓低声对郤锜说道:“对国家有好处,对家主不是好事。”
“怎么说?”郤锜问道。
郑丘缓也就解释了起来。
“上军将那样做,自然有其道理。”郤锜其实知道自己的名声,早就无所谓了。
“这……”郑丘缓深感无奈,眼睛瞥向郤至进行求助。
郤至看到郑丘缓在注视自己,笑呵呵地说道:“你不懂。”
什么懂不懂得,郑丘缓变得更加无奈,心想:“这是信任到什么程度啊?”
郤氏这么一个强大的家族,怎么可能没有人前来投奔?
带上封地投奔郤氏的家族,他们成了郤氏的附庸。
没有封地的人,他们投奔郤氏之后根据出身担任相应的职位,不少就获得了家臣的身份。
在郤锜刚刚成为郤氏之主的阶段,不少家臣有发挥的空间,郑丘缓便是有得发挥的家臣之一。
等郤锜和郤至越来越倚重楼令之后,他们这些家臣的重要性变得几近于无。
要是同为郤氏家臣的身份,郑丘缓有得是方法进行竞争。
偏偏楼令非但不是郤氏家臣,先是司马,后来是中军尉,最后干脆成了卿大夫。
他们还怎么竞争?不止不敢竞争,相反要悠着点,不想讨好也别得罪了。
郑丘缓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到目前为止看来,郤氏在楼令的帮助下一直获得好处。
要说楼令有没有给郤氏挖了什么坑,反正他们没有看出来。
“就那样做吧。”晋君周说得是将楚国耍阴谋公之于众的事情。
晋国君臣都有渠道,很快就让列国知道楚国干了什么事情。
列国君臣以为自己了解郤锜和郤至,第一时间相信楚国就是有阴谋。
哪怕有诸侯不相信,他们也乐得楚国表现出心虚。
“那样的事情都干得出来,看来楚国是真不行了?”齐君环更多的是感到担忧。
晏婴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这一次是非打不可了。”
齐国君臣已经得知楼令的反馈,晋国默许齐国攻灭莱国。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单方面认为跟晋国处在蜜月期,有其它想法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表现出对晋国的恭顺。
联军抵达“宛丘”。
早有南方的诸侯在“宛丘”等待,来的诸侯还不少。
“这一次会盟,用什么名义?”晋君周喜欢会盟,更知道多数南方国家会盟意味着什么,整个人看上去很兴奋。
会盟用什么名义?这个确实应该拿出一个好名头。